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

趙成幾天後就把財貨送了過來,事實上他之前已經運過來了,一直等着邵樹德班師。

這錢,邵樹德打算留在同、華,主要用作河源、積石、鎮國(潼關駐防部隊)三軍移防及安置開銷。

接收這筆錢的主體是供軍使衙門,他們已經在華州開辦了一個分衙,武庫司、轉運司、支度司等部門的分支機構一應俱全,供應華州、渭北兩鎮的主客軍。

忙完了這些,邵樹德又帶着親兵南下,到華州三縣巡視農田。

……

這一日,天剛放晴,莊子內外就活躍了起來。

已經開春了,春播前的各項準備得緊起來。

灌渠檢查一下,看看有無淤塞、塌陷。

種子可以挑起來了,來年收成就靠它了。

農具是不是還缺,是否不堪用?

總之一堆事。

“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誠如是也。”邵樹德信步走在田埂上,看着遠方仍覆蓋着積雪的山嶺,又看看腳下一望無際的田野,笑了。

這個莊子是王卞的。

本是一處污沼,花力氣整飭好之後,便建了田莊,招募了兩百莊戶,給他耕田繳租。

旁邊還有大片田地,多屬華州軍士,但他們不耕種,一般交給家人親族打理,或者直接租出去獲利。

大軍頭土地多一些,小軍頭少一些,大頭兵也有不少。

這當然沒法和府兵制盛行的西魏、北周、隋代那會比。

府兵,一丁授田140畝,但事實上家裡一般不止一丁,一戶府兵家裡有個三四百畝地不成問題。

這就是小地主了。

自己招募部曲幫着種地,偶爾下地幹活或者根本不參與農業勞動,生活優渥,酒肉經常吃,有大把時間錘鍊武藝,置辦器械。

在西方,這叫騎士老爺。

但這種制度註定是沒法長久維持的,因爲隨着人口增長,土地不夠分。

如果附近再有一些權貴,就更不夠分了。隋文帝開皇十二年,因爲關中人口實在太多,每丁才二十畝地,府兵制已經事實上崩壞,不得不下令往其他人少地多的州縣移民,即從“狹鄉”徙就“寬鄉”。

這和土地兼併是有關係,但不是決定因素,和平年代人口爆炸纔是。抑制土地兼併只能延緩個幾十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或許,從府兵到募兵,也是必然。

“王使君,河源軍、積石軍、鎮國軍前來同、華,長鎮於此,軍士們或要購地,可否想想辦法?”呼吸着山間的清風,邵樹德只覺神清氣爽,看着無邊的原野,更是心曠神怡。

關中的氣候、環境,比之關北自然要強上不少。

關中盛產絲綢,關北就只有綏、銀、夏、靈四州產,無論質量、數量都不如關中。

河西三州,也就涼州還產絲綢,但當地吐蕃化百餘年,產量、質量堪憂。

茶葉,關北就靈州產茶,關中有同、華、金三州產茶。

關北這塊地方,確實差點意思。

朱全忠有汴、蔡、宋、懷、壽五州產茶,幾乎每個州都盛產糧食、絲綢,如何能比?

也就河東是難兄難弟,晚唐這會,潞州產茶,但那是李罕之的地盤,估計處於半廢狀態。

要不斷東出,沒有一個支持大軍遠征的錢糧基地是不行的,邵大帥現在就開始在關中想辦法了,但這面臨着複雜的利益關係。

“大帥,自巢亂起,關東移民大舉涌入、陝虢、同華四州之戶口暴增,甚至遠超開元年間,如今卻是地少人多了。”王卞王卞照實說道:“軍士們有錢,成家立業之後,購地也是人之常情,若少少買一些,或有,多了,難矣!”

“華州竟無荒地?”邵樹德問道。

雖然之前華州不歸他管,但歷史上韓建可是折騰出好大一番局面。披荊斬棘,闢除污澤草萊,憑空多得了許多良田。

其實就是將一些灌木叢林、溼地沼澤、荒蕪草場變成農田,增加耕地面積。雖然有破壞環境,導致水土流失的嫌疑,但糧食、果蔬、絹帛產量大增也是不爭的事實。

“華州本有不少荒地,然過去十餘年涌入了太多關東難民,如今卻有些不夠分了。”王卞答道。

“不夠分也得分。”邵樹德皺起眉頭,加重了語氣道:“隴帥蕭遘,此前已遣子至陝州見我,言欲售華陰縣一處山林水澤荒地,總計百餘頃,可墾田三十頃。想想辦法,儘量挑荒地,不要擾民,軍士們有錢,買得起。”

王卞一聽“不要擾民”四個字,心中若有所悟。他不傻,已經琢磨出了靈武郡王還沒準備與那些權貴們徹底撕破臉,還打算維持一段時間的關係。

他在振武軍當過節度使,對當地情況有所瞭解。

整體而言,關北地廣人稀,幾乎不存在世家,荒地多是無主的,一張白紙好作畫。

曾經被黃巢、秦宗權、孫儒等人狠狠鬧過的河南、淮南也差不多,但關中不是。

從西魏年間開始,這裡一直就是統治中心,不知道居住着多少世家大族,利益盤根錯節,掌握着權力和財富。

如果他們不支持你,那麼統治就很難穩下來。

世家大族佔有的良田,如今看來不是靈武郡王的目標。因爲那些良田都有佃戶在耕種,給了軍士,他們怎麼生活?

但世家大族的別業很多,佔據的荒地也很多,說不得,要將這些荒地拿過來了。

“大帥,或還不夠。”王卞想了想後,道:“有些人家,未必肯賣地,即便是荒地。”

“想想辦法。”邵樹德又說了一遍同樣的話。

王卞心中一凜,髒活就落到自己頭上了?

他剛纔其實已經想明白了,靈武郡王多半是要在關中建立能夠穩固統治的根基,這是打算從同、華二州開始了。

河源軍、積石軍、鎮國軍總計三萬三千人,如果長鎮同、華,落籍本地,再成家立業,有了田宅,那就是邵大帥的“自己人”。

世家大族這類牆頭草,看樣子得不到邵大帥的信任,他只會利用,但不會真的相信他們。

再者,如今是什麼世道?武夫當國!世家大族與大頭兵裡面選一個,軍頭會如何選擇,顯而易見。

邵樹德見王卞想明白了,笑了笑,道:“我昔年與衆軍相約共富貴,居於靈夏之軍士皆有田有羊,肉、奶、酒不缺。河源三軍來同、華,自然也不能太苦了。王使君,好好幹。君之功勞,我記着。”

王卞立刻應道:“謹遵大帥之命。”

邵樹德點了點頭,道:“王使君當目光放長遠一些,不要盯着眼前的蠅頭小利,這有甚意思。”

王卞,這是要幹歷史上韓建做過的事了,那位爺可是誰都敢殺,連皇子都殺得差不多了,何況一些關中大族。

當然也不一定就要殺人了。

事先好好商量,出錢贖買,整理出來後再賣給軍士們。

這樣固然會得罪舊有的利益羣體,但也留有底線,將矛盾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內。同時,還會在本地創造出一批新的既得利益者,這個羣體是擁護邵大帥的,這就夠了。

如果有人反抗,那麼也不用客氣,正好有藉口清理,將其家族以及部曲莊戶,一併打發到河隴之地,騰出來的地方分給擁護邵大帥的人。

基本盤,就是這麼來的。

而基本盤慢慢擴大之後,也就不用特別在乎那些世家大族了,屆時可以使用的手段更多。

高宗、武后兩口子在地位穩固之後,三天兩頭找茬整治那些大族,讓他們實力大減。不然的話,此時起兵征戰天下的多半就是這些大族了,與其他朝代末年一模一樣,而不是草根出身的武人。

再者,其實最頂級的門閥都很有眼色,蕭遘現在就想明白了,打算斷尾求生。

天下大亂,百姓苦不堪言,人人都在受苦,世家大族就不能有損失嗎?

“既如此,我家亦有一些荒地,在鄭縣,似乎可墾田數十頃。”王卞無奈道:“華州三縣,地方還是不夠大,同州大一些,但多半也有限。這次來了這麼多軍士,已經到頂了,今後若再擄來百姓,怕是沒法安置到同、華了。”

收攬關東難民,華州是第一站,自然人口暴增。這次又分得了幾萬河南府擄掠來的百姓,該州人口已有四五十萬,大大超過土地承載能力。

“放心,豐、勝荒蕪,地要多少有多少,今後就往那邊發送。”邵樹德說道。

豐、勝二州地廣人稀,甚至可以用荒蕪來形容,土地根本不是問題。

不過按照邵樹德定下的政策,一戶最多也只能有六十畝。

當初會州鼓勵移民戍邊,一戶給一頃地(100畝),但現在也廢除這個政策了,因爲不再是邊境了。

若豐、勝二州也不夠分了,那就往河隴發送移民,這是大方針。

“下個月就要春播了,不能耽誤。”邵樹德又叮囑道:“東征,不止這一次,華州之糧,甚爲緊要。”

“大帥,華州三縣,若是無災,今年或可產糧豆二百餘萬斛。”王卞又道。

邵樹德大概估算了一下,感覺還可以接受。

渭北、華州二鎮,一共有五個州,與關北、河隴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最主要的是人口較多,社會秩序未遭受顛覆性破壞,即便是巢亂那會,也沒有徹底打破原有的利益階層。

消化這些地方,自然要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

而作爲一個樣本消化完畢之後,如果效果確實不錯,那麼就可以推而廣之。

關中,利益複雜得很呢。

第1036章 班底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一章 前進基地第八章 抉擇第二章 包圍網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1020章 迎駕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四章 楊朱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四十章 分歧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1102章 待賓館第八章 蕃兵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1024章 造勢第五章 贈甲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四十九章 黃鄴(三)第十九章 河內第1056章 態度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1162章 河東道古代的騎兵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1202章 馬城第五章 嗢末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十四章 築城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1271章 郡王第四十五章 慘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二十章 狼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四十章 會蕭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十章 打法第1211章 止損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八十章 躺平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三十章 閒聊第1162章 河東道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九十三章 熱海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三十六章 態度
第1036章 班底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一章 前進基地第八章 抉擇第二章 包圍網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1020章 迎駕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四章 楊朱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四十章 分歧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1102章 待賓館第八章 蕃兵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1024章 造勢第五章 贈甲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四十九章 黃鄴(三)第十九章 河內第1056章 態度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1162章 河東道古代的騎兵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1202章 馬城第五章 嗢末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十四章 築城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1271章 郡王第四十五章 慘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二十章 狼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四十章 會蕭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十章 打法第1211章 止損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八十章 躺平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三十章 閒聊第1162章 河東道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九十三章 熱海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三十六章 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