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分化

同光元年底,以皇后折氏、監國太子邵承節爲首的一行人抵達長安,邵樹德親出宮城迎接。

當晚,老夫妻二人同牀共枕,所有野女人逃得無影無蹤。

如此一連數日,直到除夕中午,邵樹德在太極殿召見中書省、尚書省、理蕃院、南北衙樞密院主要官員。

所有人都發現,聖人氣色明顯好多了。

皇后來了,是真的有用啊!聖人至少不再荒淫了。

邵樹德神清氣爽地坐下,仔仔細細看着衆人。

唉,少了好幾個。

政事堂七位舊宰相之中,陳誠、趙光逢、蕭蘧、盧嗣業、王溥還在。

宋樂在出徵前就病逝了,頂替他進入政事堂的是杜光乂。現在杜光乂也回家養病了,杜曉出任戶部尚書,但並未入政事堂。

邵樹德回來之後,拔擢他進入政事堂,成爲宰相之一。

禮部尚書封冠卿病逝,邵樹德調兵部尚書王溥爲禮部尚書,又拔擢直隸道巡撫使韓建爲兵部尚書,入政事堂,成爲七位宰相之一。

這是一次讓人矚目的人事任命。

韓建此人在治理地方上頗有一手,無論是擔任會州刺史還是直隸道巡撫使,都幹得非常出色。但他以前是個武夫,大老粗一個,還不識字。

當官之後,刻苦自學。每天刻幾個字在胡牀上,反覆辨認、學習,後來終於算是“粗通文墨”。

這樣一個人當宰相,比較少見。聖人是真的不論出身,只看有沒有本事。

南衙樞密副使胡真沒有到場,在洛陽家中養病。

北衙系的倒都還活蹦亂跳,全數到場。像任遇吉、徐浩以及接替楊爚出任北衙上院樞密使的李唐賓,他們這一批人與邵樹德同時代。除李唐賓年紀較大,身體已經不太好之外,其他兩人都還不滿六十,身體看樣子還算健康,沒有明顯的疾病,應該還能活一些年。

“書都看了吧?”邵樹德掃視一圈後,問道。

“看完之後,只覺聖人學究天人,老朽自愧不如。”

“汗透衣背啊,若非聖人點出,我還想不到這層。”

“此書堪爲屠龍要術,臣佩服之至。”

“看了。”

“看完了。”

“看不太懂。”

“真的假的?”

……

回話的風格不太一樣。

比較文縐縐的是文臣,大大咧咧的就是武將了。

待衆人回話之聲稍止,邵樹德出言問道:“你們覺得該怎麼辦?”

衆人你看我,我看你,都在等一個人起頭。

陳誠地位最高,當仁不讓,直接說道:“臣以爲,當多管齊下。”

“怎麼個多管齊下法?”邵樹德問道。

“南方廣闊,每及戰亂,都有北人南下,如衣冠南渡那次。”陳誠說道:“陛下曾言,湖南可養一兩千萬人,而今只有一百萬。湖北可養一兩千萬人,而今亦只有百萬上下。由此可見,南方廣闊天地,大有可爲。”

“賬不是這麼算的。”邵樹德打斷了一下,道:“以湖南爲例,它現在確實只能養一百萬,或者多一些,但最多兩三百萬,兩千萬人則不可能。要想養這麼多,你得進行開發,排幹沼澤、清除草甸、砍伐森林、修建道路、開挖溝渠、疏浚河道等等,只有這些都做到位了,湖南才能養更多人。”

清代爲什麼人口那麼多?都說外來物種,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

玉米剛引入中國的時候,未經馴化,並不適應本地環境,又沒育種,故產量極低,還不如種植傳統農作物。

紅薯倒是有一些作用,將以往一些無法利用的丘陵給利用上了。

但這兩種農作物,在清代的種植比例不高,並不是糧食的主流。

之所以能養那麼多人,在於清代大規模興修農田水利設施,將一部分下田變成中田乃至上田,同時圍湖造田、砍伐森林,耕地面積大增,這纔是主要原因。

邵樹德講的就是這回事。

湖南能養多少人,對應的是能夠穩定耕作的農田數量。在如今這會,大部蠻荒,到處是處女地,顯然養不了兩千萬人,最多兩百萬。

“臣知陛下之意。”陳誠說道:“臣只是指出,整個南方的空地還很多,可以容納非常多的人口。將來如果北方人口大增,田地不夠,可移民南下,緩解矛盾。”

邵樹德點了點頭,又道:“陳卿繼續說。”

“第二條辦法其實差不多。”陳誠說道:“臣聞遼東雖然天寒,但一年種一季還是不成問題的。又土多沃壤,畝收很高,或可大舉移民。”

“不錯。”邵樹德又點了點頭,道:“繼續。”

其實,攻滅契丹和渤海,算是邵樹德給大夏的續命之舉。

歷史上小冰河時期,遼國、金國在東北的屯墾人口卻大增。尤其是遼國上京地區,一度達到二百萬人,如今才十幾萬,簡直只是一個零頭——當然,遼國在上京的大開發,也造成了土地的沙漠化。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小冰河氣候導致遼澤收縮、退化,大量沼澤乾涸,湖底的淤泥十分肥沃,白白給契丹人送了不少農田。

至於天氣變冷的影響,大概就是渤海人曾經廣泛種植的水稻是不行了,得上其他農作物,比如黑麥、燕麥、糜子等等。

截止同光元年末,遼東道諸正州已有編戶百姓18萬1100餘戶、87萬9600餘口。

另有府兵6萬5000戶、部曲12萬9000餘戶——金槍軍剩餘的一萬四千人在經過多年拉扯後,終於同意整體安置到遼東爲府兵。

如此一來,遼東道總人口已達到一百八九十萬人,超過了渤海國時期的水平,但比起遼國時代則遠遠不如,差得有點多,移民潛力依然極大。

與南方一樣,遼東也是大夏的人口泄壓閥。

“第三個法子便是西域了。”陳誠說道:“但西域新得,臣不甚瞭解,不知道其能承受多少戶口。”

“比現在多個百餘萬,頂天了。”邵樹德說道。

“可惜了。”陳誠嘆道。

邵樹德也沉默。

忽悠的效果很一般啊,陳誠指出南方、遼東還有大把空間,雖然被邵樹德用話術湖弄過去了,但在場的哪個不是人精,都會有自己的思考。

不行,得帶一下節奏。

於是,他搶在正要發言的趙光逢前面,說道:“南方溼熱,百姓十不存一,以爲必死之地。其實不太好,只可徐徐圖之,慢慢移民。重點還是在東北和西北……”

“陛下,方纔你不是說西域只能再多養百餘萬人麼?”趙光逢奇道。

邵樹德咳嗽了下,道:“但西域西邊,還是有好地方的。拔汗那,可養數百萬人。”

“那麼多?”趙光逢震驚了,問道:“漢時大宛不過三十餘萬人,唐時五六十萬,怎麼就可養數百萬了?”

“朕去過,自然比你清楚。”邵樹德強辯道。

趙光逢默然片刻,又道:“但移民如果去了拔汗那,恐非爲中國所有。”

“把人送出去不就行了,想那麼多作甚?”邵樹德問道:“譬如這麼多降兵,朕有時候都想來一次大敗,讓他們消耗乾淨,但事情不是這麼做的。人多了固然是麻煩,但若能在消失前,創造一些價值,也是有好處的。”

“對外移民,怕是戰火連綿,財政上吃不消。”趙光逢又說道。

這是一個現實問題,邵樹德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能說道:“若有利可圖,或能維持。”

“陛下,與他們說那麼多作甚?”李唐賓突然說話了,只聽他說道:“這幫毛錐子,就是不想看咱們武人立功,出將入相。嘴裡說得冠冕堂皇,私下裡滿肚子壞水。韓左時拜相,發牢騷的不知凡幾,我看了都想笑。怎麼?見不得我們武人當宰相?”

韓建在一旁坐着,尷尬地差點摳腳趾。

李唐賓雖然在爲他說話,但效果嘛……

陳誠眼皮子一擡,看了李唐賓一眼,沒搭理他。

這是個渾人,跟他吵沒意思,浪費口舌。

趙光逢也對李唐賓視而不見。

武人不入相,安史之亂後的老規矩了。你們已經有樞密院,爲何還要來咱們的地盤搶食?

戰事越多,武人的地位越高。

相反,一旦進入太平盛世,武人的地位就會慢慢下降。

哪種符合自己的利益,趙光逢很清楚。

不過,聖人說的也有道理啊!

他暗暗嘆了口氣。老實說,他不相信湖北、湖南能養兩千萬人,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才百萬衆,好好開發一番,養個三五百萬人,已經是他想象的極限。

所以,聖人並非杞人憂天。

一旦戶口暴增,人多地少,造反作亂者四起,子孫後代也會受到影響。

真以爲所有大家族都可以熬到新朝鼎立啊?黃巢、秦宗權之亂中,不知道多少家族灰飛煙滅。倖存下來的,纔等到了聖人定鼎,建立大夏。

聖人常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趙光逢不認可,他沒這麼灑脫,很多人也不會這麼灑脫。如此看來,確實該認真考慮聖人的意見。

當然,現在他們在這考慮也沒用,因爲如今完全不存在人地矛盾,該認真拜讀此書的是後人。

他有預感,聖人的這本書如果能廣爲流傳,將在士林中掀起一股巨大的風暴。

有人會贊同,有人會反對,有人則將信將疑。

但這樣其實就夠了啊,因爲士林被整個分化瓦解了,不再對發動戰爭持一邊倒的反對態度。

聖人曾經說安南可以養上千萬人,不管是真是假,從今往後,官員、士人都不太敢輕言放棄安南了。留着這麼一塊地安置移民不好嗎?爲什麼放棄?

西域、遼東、雲南等地同理。

一旦當地起了叛亂,只要不是實在打不過,花錢就能解決的話,朝堂上通過出兵決議是大概率的事情,不太會選擇息事寧人。

鎮壓時大肆屠戮,軍士們開心,可以劫掠財物。

朝廷大員們也稍稍安心,有地方可以安置新移民了。

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好戰了,如同前唐一般……

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1099章 父老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1193章 蘆臺軍第三十七章 班師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1193章 蘆臺軍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1251章 柳城第1180章 走也!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1009章 新潭感謝南詔農業地理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1113章 賣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十四章 議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1212章 李遁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二章 派系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二十四章 較勁第1310章 驚聞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十章 殘局第1211章 止損第1105章 定計第985章 桑乾鎮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二章 派系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四十六章 我讓你大吃一驚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二十一章 鳳、樑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1334章 說動(給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四十五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二)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十九章 西路第三十章 擊破第二十章 河清第1284章 好物第二章 城傍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喀喇汗王朝來歷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六章 三鬥第1272章 歸心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1308章 文明第十四章 交談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二章 昆明池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四十七章 進京(給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985章 校閱第1306章 大巫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
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1099章 父老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1193章 蘆臺軍第三十七章 班師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1193章 蘆臺軍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1251章 柳城第1180章 走也!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1009章 新潭感謝南詔農業地理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1113章 賣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十四章 議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1212章 李遁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二章 派系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二十四章 較勁第1310章 驚聞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十章 殘局第1211章 止損第1105章 定計第985章 桑乾鎮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二章 派系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四十六章 我讓你大吃一驚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二十一章 鳳、樑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1334章 說動(給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四十五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二)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十九章 西路第三十章 擊破第二十章 河清第1284章 好物第二章 城傍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喀喇汗王朝來歷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六章 三鬥第1272章 歸心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1308章 文明第十四章 交談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二章 昆明池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四十七章 進京(給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985章 校閱第1306章 大巫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