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石橋

李唐賓加強了攻勢。

不過不是主力出動,而是派出小股騎兵,繞道滲透至洛陽諸關隘附近。

他們無法造成決定性戰果,甚至連運糧隊都不一定能吃下,但造成了不小的聲勢,牢牢吸引住了洛陽守軍的注意力。

當然正面的作戰也沒有停止。

從去年開始,他們就在新安縣外挖了兩種壕溝, 築了壕牆,幾乎經營成了一個堡壘區域,杜絕了樑軍大舉西出的可能性。之所以能做到這點,主要還是邵州的硤石、崤、澠池三縣連續多年的穩定生產,不但糧草可以提供不少,土團鄉夫也有了,這是夏軍能在新安縣外與樑人耗到現在的最大底氣。

正面進攻是各軍輪番來, 烈度無需太高,保持一定程度的接觸,以攻拔相對容易的敵軍山寨爲主。

李唐賓深刻領會了邵樹德的意圖,他這裡是次要戰場,配合即可,無需你強出頭。

真正的主戰場還未明朗化,這往往是交戰雙方的各項決定共同作用而成的……

樑漢顒率軍抵達了封丘縣郊外紮營。

第一次率軍深入敵境,說不緊張是假的。畢竟,這和跟着主力部隊一起進軍、一起廝殺之類的“太平仗”不同, 這太考驗主將的能力和心理素質了。

全軍覆沒的陰影始終籠罩在頭頂揮之不去, 每一得空, 他都會仔細研究地圖, 從嚮導那裡瞭解各種情況。

“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樑漢顒看着地圖側邊的小注, 神色非常鄭重。

“袁大郎, 聽聞你爲令尊打理錢財, 多次往來滑、汴。你給我說說,該走哪條路?”樑漢顒放下地圖,把玩着手裡的割肉刀, 問道。

他的親兵站在身後,手撫刀柄,冷笑着看着這個階下囚,道:“將軍和他廢話作甚。朱全忠的甥孫,交給我等來審問即可,先斷他一根手指,叫他吃點苦頭, 後面就老實了。”

“袁大郎”叫袁正辭,是滑州刺史袁象先的長子, 今年十六歲, 還是半大小子一個,經不得嚇。

“將軍勿要殺我。”袁正辭一聽就崩潰了, 哭訴道:“某實非全忠甥孫,與他朱家一點關係都沒有啊。”

“還敢狡辯?”親兵喝道。

“且聽我細細道來。”袁正辭抹了把眼淚,道:“全忠出鎮汴州後,將親族從徐州蕭縣接來。時吾祖爲忠武軍節度判官,與全忠敘起鄉誼,一爲宋州下邑,一爲宋州碭山,我袁氏乃南陽郡王袁恕己之後,在宋州也有些頭臉,全忠爲拉攏我族,便將其妹嫁予我祖做繼室。此千真萬確,我父生於鹹通五年(864),其妹生於鹹通六年(865),怎麼也不可能生下我父。”

樑漢顒喊來一名文吏,問道:“朱全忠今年多大?”

“朱全忠生於大中六年(852)歲末,今年四十四歲。”文吏答道。

樑漢顒信了,笑道:“諒你也不敢說假話。我說呢,俘獲的那個婦人年歲並不大,怎麼可能是你祖母。怪不得袁象先那廝着急忙慌追出來,原來是假母被擒。”

“哈哈!”軍士們紛紛大笑。

“回孃家過個年,爲我等所擒,白得一大功。”

“朱全忠好不要臉!中和那會,將年歲正輕的妹子嫁予四十多歲的老鰥夫,嘖嘖。”

“全忠鎮汴,內憂外患,不拉攏人還能怎樣?先認王重榮爲舅,再認朱瑄、朱瑾爲兄,就是個沒臉皮的。”

“對!全忠根本不要臉。聽聞現在還呼羅弘信爲兄,沒臉沒皮。”

“聽聞全忠之女才六歲,便急不可耐要嫁出去聯姻。這等人,喪心病狂,殺了一了百了。”

袁正辭聽了面如土色。

汴州讓人聞之色變的樑王,被這些夏軍大頭兵隨意編排,一言一詞,簡直讓袁正辭的心跳都漏了兩拍。

樑漢顒伸手止住了軍士們的謔笑,問道:“從此向南,可有軍士關塞佈防?”

“回將軍。汴州郊地平衍,無險可守。國朝盛時曾議在汴置關官,以收取商稅。然地勢平坦,無險塞,無以限出入,又舟車繁會,無以禁來往……”

樑漢顒將割肉刀抵在袁正辭喉下,斥道:“我能不知大梁平衍下溼,無險可守麼?你知道我問的是什麼,老實說就行。”

“回將軍,從此往南數裡,便是封丘縣,有少許縣兵,這會多半已收到消息。從封丘南下,過陳橋驛,便直抵封丘門,一路坦途,無兵駐防。”袁正辭連忙說道:“唯汴州城內,有長直軍萬人常駐。”

“除長直軍外,可還有兵?”

“本有州兵及開封、浚儀二縣兵,有數千衆,然大部分已調往他處,最多還剩數百人。”袁正辭答道:“哦,對了!還有樑王私兵數千,號‘廳子都’者兩千餘衆,都指揮使張歸厚;號‘落雁都’者八百餘衆,都指揮使朱漢賓。還有侍衛親軍千人,都指揮使張朗。”

“張歸厚倒聽過名號。朱漢賓、張朗何許人也?”

“漢賓之父元禮,亳州將,曾隨龐師古下淮南,與儒兵戰,歿於陣。”袁正辭回道:“因其姓朱,武藝也不錯,樑王去歲將其選入帳內,收爲義子,委以重任。”

樑漢顒懂了,這是朱全忠新收的假子。

“張朗,蕭縣豪俠。善射,臂力過人,樑王聽聞,召來考較,果箭術驚人,勇武不凡,遂授蕭縣鎮使,近又轉任親軍都指揮使。”

樑漢顒又聽懂了,算是全忠鄉黨。

朱全忠雖然不是蕭縣人,但家裡實在太窮,父親死後,母親帶着一家人到蕭縣給人當僕傭。可以說,朱全忠是在蕭縣長大的,那就是他半個老家。

問清楚了大概情況後,樑漢顒心裡有數了,汴州十分空虛。

當然這個空虛也是相對的。光那一萬長直軍,他這五千騎就打不過,更別說還有幾支小編制的精銳人馬了。尤其是廳子都,聽聞其廳子馬直的重騎兵十分勇猛,打朱瑾之時,換馬輪番衝,連衝二十多個回合,將朱瑾的部隊生生沖垮,如此精銳,確實難以對付。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能去那裡“逛一逛”,全看你敢不敢冒這個風險了。

“傳令!”樑漢顒思索半晌後,道:“休整完畢之後,整備器械,咱們去汴州走一遭。”

……

張歸厚帶着將近六千步騎抵達了白溝水南岸。

白溝水在汴州以北數裡,溝通汴水。

睿宗載初元年(689),引汴水注白溝,以通曹、兗之租賦。說白了,這就是條連通大野澤,航道直達曹、鄆、兗三州的“餉道”,人工運河,是汴州城北部的唯一屏障。

河上有橋,名字很俗,曰“石橋”——石橋之名,在國朝不下數十,名曰“大石橋”者亦有數十。

樑軍步騎抵達後,落雁都指揮使朱漢賓帶着三百老兵,外加五百破夏都新卒,前往橋北,用帶來的木料建了個小寨子。

廳子都指揮使張歸厚是這支混成部隊的主將,他面容平靜地登上一座搭好的高臺,俯瞰北方。

在他身後,廳子都、落雁都、破夏都五千餘衆亦已就位,開始紮營立寨。

石橋並不是唯一通往汴州的通道,但卻是最近、最好走的,更重要的是,夏賊騎卒已經到附近了。

石橋兩岸的百姓驚慌失措,紛紛走避。

有那膽子小的,直接拖家帶口往汴州方向奔了,而他們的南逃,也把夏賊突入汴州城下的消息帶了過去。

心理衝擊倒談不上,畢竟距離上一次被賊兵突入到汴州左近,也不過才十年左右。汴人早就習慣了戰爭對生活的影響,並不會大驚小怪。

但多多少少的詫異還是有的。

樑王東征西討多年,戰功赫赫,無往不利,大夥早就習慣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這幾年好像打得有點艱難,聽聞在夏賊手裡吃了不少虧,但總覺得戰爭離自己還遠。飯照吃,酒照喝,舞照跳,能有多大事?

不過,白溝水北那黑壓壓的夏賊騎卒告訴大家,事情好像真的不小,好日子可能要結束了。

怎麼會這樣?

朱全忠登上了城樓,敬翔等人陪坐一旁。

樓上置了桌案,擺了酒具、果子。又有樂伎數人,手捧琵琶等樂器,侍立一側。

“漢賓有勇力,張歸厚、康延孝亦久經戰陣,吾便坐觀小兒輩破敵。”朱全忠哈哈大笑,吩咐給衆人倒酒。

敬翔強笑一下,接過酒樽,沉默不語。

被人打到汴州了,如何笑得出來?不過樑王的應對也不能說錯,已經是最好的挽回士氣的手段了。

“敬司馬何故憂愁也?”朱全忠瞄了敬翔一眼,又笑道:“賊兵破不了吾寨。”

“我亦作如此想。”敬翔道。

馬蹄聲突然響起。

“唔,賊人動了。”朱全忠放下酒樽,望向北方。

卻見平坦空曠的原野之上,千餘騎開始慢慢加速,他們繞着樑兵戍守的木柵,仔細尋找破綻。

突然之間,只見數十騎奔馳上前,遙遙扔出彎鉤搭索,啪嗒一聲便扣在了匆匆立起的木柵之上,然後撥馬迴轉,瘋狂地向後拖拽。

“轟隆!”兩處木柵倒地,濺起大股煙塵。

還沒等樑人反應過來,早就蓄勢待發的百餘騎狂奔而出,手持馬槊,呼喝着衝了過去。

百餘步的距離,瞬息即至。

騎兵從木柵缺口處一擁而入,馬蹄狠狠地踐踏在破夏都軍士的身上。

樑漢顒身先士卒,藉着奔馬之勢,大槊連舞,擋在他身前的樑兵應聲而倒,筋斷骨折。

沒人開弓射箭,所有衝進來的騎兵都是清一色的粗大馬槊,完完全全的硬派風格。

奔涌的騎兵在不大的營寨內輾轉騰挪,顯示了高超的騎戰技巧。他們趁着樑人混亂的當口,猛衝猛殺,只片刻便幹倒數十人。

“殺賊將!”樑漢顒看準了朱漢賓所在方向,一撥馬首,直衝了過去。

二十餘騎大聲響應,跟了過來。

若部伍整肅,朱漢賓還敢廝殺,但此刻一片混亂,萬不敢以步拒騎,第一時間急退,奔到了木梯旁,蹬蹬上了寨牆。

牆上有他的落雁都老部下手持長槍、步弓,大喊着過來接應。

樑漢顒將馬槊頓於地,抽出騎弓,對着朱漢賓逃竄的方向連射兩箭。

第一箭落空,第二箭似乎射中了,朱漢賓撲倒在寨牆上。

“哈哈!痛快!”樑漢顒大笑:“前日擒朱全忠之妹,今又殺全忠假子。什麼精兵強將,盡作大言!”

耳聽着南邊有沉重的馬蹄聲響起,樑漢顒見好就收,下令道:“撤!”

臨走之前,左手一挾,將一名亂跑亂撞的樑人軍校橫貫於馬上,大笑着離去。

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第1154章 分行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二十章 遺產第七章 不得歇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1084章 框架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十一章 使者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三十九章 還有機會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1154章 分行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989章 試驗第四十章 離奇第七十五章 武昌喀喇汗王朝來歷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1314章 收服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1059章 轉變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1327章 杜光乂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四章 使團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七章 安撫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1115章 處置第1038章 別了第四章 兵諫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八十章 回家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十七章 山民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973章 加速第1078章 秉政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十六章 諾真水第1070章 歸期第七章 親朋第三十章 憂慮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六十二章 車第1284章 好物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1177章 又一大波雜牌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1296章 默契第九十章 殷鑑第1132章 大棋局
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第1154章 分行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二十章 遺產第七章 不得歇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1084章 框架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十一章 使者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三十九章 還有機會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1154章 分行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989章 試驗第四十章 離奇第七十五章 武昌喀喇汗王朝來歷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1314章 收服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1059章 轉變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1327章 杜光乂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四章 使團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七章 安撫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1115章 處置第1038章 別了第四章 兵諫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八十章 回家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十七章 山民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973章 加速第1078章 秉政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十六章 諾真水第1070章 歸期第七章 親朋第三十章 憂慮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六十二章 車第1284章 好物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1177章 又一大波雜牌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1296章 默契第九十章 殷鑑第1132章 大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