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憂慮

十一月的長安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永康公主邵憲出降禁軍大將、天雄軍軍使沒藏都保之子、西都軍器監丞臧璩。

永康公主生於大順五年(894)十月,今年十九歲,生母爲脩儀裴貞一。

沒藏都保從一個附庸部落冒姓沒藏的大頭兵起家,屢立戰功,整個人生經歷可謂勵志。他崛起後,沒藏氏有點分裂了,很多人投向了他,雖然與沒藏結明還無法分庭抗禮,但已經自成一股勢力,號召力不可小視。

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出來,沒藏都保其實比沒藏結明更得聖卷,聖人一直在大力栽培他,比如將攻滅契丹八部的戰爭交由他指揮,令其立下滅國之功。

其間原因,不問可知。

十一月初七,長安朱雀街西的都亭驛之內,迎來送往的官員絡繹不絕。

大長和國布燮(清平官、宰相)段義宗一行人收拾行李,離開了驛站,準備歸國。

夏人沒要他們的禮物,讓其帶走。段義宗無奈,只能讓人到長安西市發賣掉——主要是棉布。

“南詔所織尤精好。白色者,朝霞也。國王服白氎,王妻服朝霞。”

氎(dié)指細毛布或細棉布。白氎吉貝就是白色細棉布的意思,吉貝是唐人對棉花的稱呼。

能稱爲氎的,一般來說都達到了很高的紡織工藝水平,西域、南詔的紡織水平,還是非常高的。段義宗帶來的這批商品,賣了個很不錯的價錢。

時已入冬,出得門後,寒風勁吹,段義宗光禿禿的腦袋有些冷。於是他讓隨從取來一頂僧帽戴上,聊卻寒意。

和尚當然是不能當宰相的,段義宗也不是正兒八經的僧人,事實上他是在進入夏境之前臨時剃度的,原因就是不願朝拜中原皇帝。

無奈的是,入長安三月有餘,都沒能見到大夏聖人,只能怏怏而返了。

“二度入中原,皆一無所獲,奈何。”大街之上,段義宗嘆息一聲。

是的,這已經是他第二度出使中原了。上次是到成都,爲國君鄭買嗣之子鄭仁旻求娶李茂貞之女爲妻,無果而返。

這次他們胃口更大,直接求娶大夏公主,自然又碰了一鼻子灰。

老實說,段義宗覺得很丟人,不想幹這差事。

堂堂一國之主,好像找不到新婦一樣,四處求娶,像什麼話?最離譜的是,還把宰相派出來爲國主求婚,作爲通曉古今、熟習文章義理的儒者,段義宗還被迫削髮爲僧,更是丟臉丟到家了。

歷史上鄭仁旻攻前蜀,爲王建所敗,被殺數萬兵。爲挽救局勢,段義宗作爲求婚使者前往成都,求娶前蜀公主爲妻,被留在蜀中。居數年,告辭離去時,前蜀後主慮其瞭解蜀中內情,爲大長和國提供情報,鴆殺之。

當然,鄭仁旻的求婚之旅並未結束。

段義宗被殺後,他又派弟弟鄭昭淳前往南漢,求娶公主。

昭淳好學有文辭,遊宴賦詩,南漢羣臣居然都寫不過他(這都啥水平……),於是求婚成功,劉隱之女、增城公主出嫁雲南。

終於娶到了一個公主,心滿意足了!

“布燮,怕是用不着再幹這事了。”大長和國東川節度使楊幹貞笑了笑,道:“邵樹德掃平羣雄,這個天下,除了邵家,哪來的公主?當年去找李茂貞,陛下就很猶豫,身份不夠格。現在好了,夏人拒絕了,陛下也該死心了吧?”

段義宗苦笑。

陛下就這個毛病,皇后一定要選有身份的女子,最好是外國公主。段義宗就很無語,不過也能理解,穩固大局嘛。

“罷了,回國去吧。”段義宗說道:“比起四處亂跑,我更願回國理政。”

“錦浪江、高河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得過去親眼看一看。各自關乎數萬頃地的灌既,可不敢馬虎。”

“麗水金礦逃亡者日衆,也不知道怎麼搞的,也得去看看。”

“驃人遭蒲甘人劫掠,至鄯闡府乞援,也不知道怎樣了。”

“國中各族……”

段義宗絮絮叨叨的,句句不離軍國大事。

楊幹貞聽得直打哈欠,他只會打打殺殺,對這些內政不是很感興趣。

什麼驃人?有那工夫,不如北向劫掠中原。

驃人是居住在緬甸尹洛瓦底江中游的一個族羣,曾經有一個國家。唐德宗時,驃國遣使入朝獻舞,德宗封其王子爲太常卿。

但在三十年後,南詔擴張至緬甸境內,攻破驃國都城,掠其王族、官員、僧侶三千餘人歸國,置於拓東城(今昆明)。

驃國經此打擊,分裂爲多個驃人小政權,一蹶不振。緬人趁勢興起,數百年後徹底吞併驃人的地盤,成爲尹洛瓦底江中游的統治者。

就目前而言,諸驃人小政權都是被大長和國控制的附庸,有的地盤甚至直接由大長和國管理。

楊幹貞對交通不便的南方是真的不感興趣。驃人、蒲甘人、婆羅門人,有興趣了就去劫掠幾下,沒興趣還不如在家練兵,找機會北上中原。

段義宗說了一大通後,見楊幹貞只顧東張西望,頓時有些生氣。正待責問時,卻見楊幹貞擺了擺手。

段義宗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卻見那是一處酒肆,幾個從外地趕來長安的士子好像喝多了,大着嗓門高談闊論。

“臧家也成了皇親國戚,這事很有說道。”

“什麼說道?願聞其詳。”

“臧都保很可能成爲西征統帥,主持大局。”

“真要西征了?”

“那還有假?這麼大的動靜,瞎子纔看不到吧?早兩年就開始準備了。聖人多半不會親征,而是選一大將領兵,這個人很可能是臧都保。”

“臧都保還在遼東吧?”

“在哪我不知道,反正他是西征統帥,我說的。如果沒說對,我就去向鄭屠戶提親。”

“哈哈!”

“鄭娘子一屁股坐死你!”

鄭屠戶的女兒長得五大三粗,對付一兩個精壯漢子不成問題,更別說他們這些讀書人了。

楊幹貞笑着搖了搖頭,然後與段義宗對視一眼。

段義宗扯着他離開了,走出一段後,方纔低聲道:“楊帥,以你觀之,夏人西征的可能性大不大?”

“很多人都這麼說,應該假不了吧。”楊幹貞說道:“真說起來,這其實是個機會呢。”

段義宗欲言又止,憂心忡忡。

楊幹貞看了他一眼,沒說什麼。

他外表粗豪,嗜殺人,武人氣息非常濃,但也有點小狡猾。

鄭買嗣篡權上位,楊氏就不行嗎?事實上他一直在等機會呢。

不過即便打倒了鄭氏,他也不會輕舉妄動。因爲鄭氏宗族數百人,很多子弟在各處爲官,勢力並不小。最好的辦法,還是推一個家族到前臺,讓他們來當惡人,先剪除鄭氏殘餘勢力。待這項工作完成後,他再滅掉這個家族,屆時或登基稱帝,或在下面做個權臣,進退自如,豈不美哉?

國中持此看法的大族並不少,比如西洱河大姓高氏就就是這個想法,傻子才跳到前臺當皇帝呢——當然,比起高氏,楊幹貞對帝位還是有那麼點興趣的,屆時看情況再說了。

“唉。我一直勸陛下向南擴張,徹底吞併驃人諸國,隨後滅掉蒲甘、真臘。”段義宗說道:“中原大國,豈能輕犯?要吃大虧的。”

“布燮這就不對了。”楊幹貞說道:“驃人有什麼?窮得掉渣。還蠢笨如豬,欺負他們有什麼好處?北上中原就不同了,如果能掠一些士人、工匠回去,於國有大益。這麼說吧,十個驃人也比不上一個中原人。”

“哼,利令智昏。”段義宗冷笑道:“若北上出兵,楊帥可願爲先鋒?”

楊幹貞避而不答,哈哈一笑,湖弄了過去。

段義宗的臉色愈發冷峻。

他當然知道,中原對南詔、大長和國的吸引力有多大。就說他自己,極好詩文,來中原後,也留下了幾篇詩作。

皇弟鄭昭淳,更是一枚讀書種子,詩詞歌賦、文章典籍樣樣精通。

便是前朝皇族蒙氏,也多習詩文。蒙隆舜就曾用《春秋》裡的話在徐雲虔面前賣弄,雖然結果並不好。

南詔、大長和的這種情況,讓他想起了前唐東北的一個國家:渤海。

聽聞渤海國每年都有人到長安學習,不斷有人考中賓貢進士。南詔在這方面有些差,貴族子弟多在成都學習,甚少有人考賓貢進士,文氣比起渤海國要差不少。

誇張點說,大唐曾是周邊各國精神、文化上的母國。各國上層皆以至前唐學習、考試、做官爲最高追求,並以獲得當地人的肯定爲榮——段義宗有五首詩被收錄進《全唐詩》,被高駢建議殺死的南詔迎親使臣楊奇鯤等輩也有《途中詩》,各有詞藻。

從感情上來講,段義宗不願進攻中原。

從理智上來講,他也不願進攻中原。

奈何夏主要徵西域了,國中很多人應該以爲得計了吧?考慮到朝中微妙的局勢,段義宗更覺得戰爭或許無法避免了。

這個認知讓他很沮喪。一旦北伐失敗,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蒙氏已經退場,但國中還有高氏、楊氏甚至他們段氏,這些大族會怎麼做?

鄭氏的國祚,不會沒有幾年了吧?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

段義宗邁着沉重的步伐,懷着深重的憂慮,踏上了歸途。

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十四章 築城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十四章 議第1308章 文明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二章 林場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076章 罪人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十六章 樂園第1112章 大至第1311章 調動第1025章 徵行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1331章 一家人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五十一章 賊氣已墮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七章 士兵王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第1115章 處置第十七章 道路第五十八章 過年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五十二章 死第1319章 南方部署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二十章 河清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1254章 沉重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十四章 轉移第五章 鄉村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986章 兗 淄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六十四章 劍川與曲州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三十六章 這……第五十章 交易第四十八章 全功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十七章 山民第七章 三北第1287章 後宮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二十六章 抄截
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十四章 築城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十四章 議第1308章 文明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二章 林場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076章 罪人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十六章 樂園第1112章 大至第1311章 調動第1025章 徵行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1331章 一家人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五十一章 賊氣已墮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七章 士兵王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第1115章 處置第十七章 道路第五十八章 過年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五十二章 死第1319章 南方部署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二十章 河清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1254章 沉重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十四章 轉移第五章 鄉村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986章 兗 淄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六十四章 劍川與曲州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三十六章 這……第五十章 交易第四十八章 全功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十七章 山民第七章 三北第1287章 後宮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二十六章 抄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