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學子

李謨跳下了滿是殘冰融雪的坑道內,仔細檢查上下沿。

坑道很大,上圓下方,幽深得一眼望不到頭。

坑底、側壁以及頂部全是磚頭,密密麻麻,厚實無比。尤其是底部,還用磚頭錯開砌了三層,做好了簡單的防滲漏措施。

李謨舉着火把繼續往前,一段段查驗。

牆壁上滿是縱橫交錯的線條,有些就是李謨親手畫的,工匠們照着線條位置堆砌磚塊。

坑道內寂靜無比,只有沉悶的腳步聲。

偶爾遇見幾個夫子、工匠,也都恭敬地縮在一邊。

營建士啊,幾乎能決定他們生死的營建士——這一點不誇張,工程質量不合格,那就得返工,在這陰冷潮溼的地下,說不定幹着幹着就倒下了。

走了一段之後,猛地一亮。李謨下意識擡頭望去,卻見已到一處檢修口。

所謂的檢修口,就是修建時預留的可供役徒下來清淤的口子。

李謨檢查了下檢修口附近的設施,然後繼續往前,一絲不苟地查驗坑道。

很顯然,這是一個下水道。如今的洛陽,不但皇城、宮城有下水道,每個裡坊也在陸陸續續修建下水道,以排放污水。

修建下水道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它在地下,普通人看不見摸不着,也無法給力主修建的邵聖增添光彩,但卻是城市運轉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無論是生活污水,還是暴雨時節驟然增多的雨水,都可以通過下水道彙集起來,至城外沉澱池沉澱,再排入洛水。

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甚至不下於宮城的修建。聖人在做決策時,一開始就招致了很多反對,因爲這有濫用民力的嫌疑。

但經歷過長安地下水污染的官員們,最終在邵聖的堅持下同意了,並且由工部主導,分段包乾,每一段都要有科考錄取的營建士出設計圖紙,然後跟蹤工程進度。

李謨負責的便是通利坊這一片。

這裡居住着不少達官貴人,還地近集市,尤爲重要,所以他不敢馬虎,經常下井查看。

「幹得不錯。」足足檢查了一個多時辰後,李謨順着檢修口爬了上去,對負責此段工程的新安縣夫子們笑了笑,道「待工部查驗通過之後,你們便可回鄉了。屆時還有賞賜,一人領兩鬥粟、一匹毛布,以酬諸位勞苦。」

「謝朝廷賞賜。」統帶夫子們的頭頭們紛紛拜謝。

「唉,都不容易。」李謨嘆了口氣,道:「工部來查驗的時候,我可能已不在了。還有些首尾活計,你等好自爲之吧別偷工減料。」

「不會的,不會的。」衆人紛紛應道。

同時也有些遺憾,這位營建士的背景,大夥已經打聽清楚了,竟然是濟陰郡公李延齡之孫。出身如此顯赫,爲人卻還如此和氣,一點架子都沒有,讓人非常感慨,對他的離去非常惋惜。…

惋惜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爲他好說話,更是因爲有這麼一尊大佛頂在這裡,能幫他們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刁難——李謨是李延齡次子李信的第二個兒子,雖說是庶出中的庶出,但到底能在濟陰郡公面前說得上話,影響力絕對不能低估的。

李謨離開工地之後,徑直回了家。

家宅並不大,也沒什麼多餘的人,只不過三兩僕婢罷了,這幾日便要遣散。

這套位於尚善坊的宅子,他已經交託給好友,讓他尋個好租客租出去。至於他本人,確實要走了,時間就在明年二月,目的地是安東府。

安東府非常缺人才,各行各業的都缺。像他們這類營建士,更是缺得厲害,因爲安東府百廢待興,城池、陂池、溝渠、橋樑、房屋、碼頭等等,項目多得不得了,積蓄專(土)業(木)

人(老)才(哥)。

老實說,李謨並不太願意去那個鬼地方。

雖然很多人都在吹安東府土地好,攥一把都能流油,胡亂撒點種子都能有不錯的收成。但李謨知道那都是胡扯,安東府六縣,也就旅順有點模樣,但比起中原州縣還是差了老大一截。他這種營建士去了那邊,也是要啥沒啥,更別說普通人了。

但形勢逼人,不去不行啊。

他都被趕到這個小宅院來住了,還有什麼可說的?母親病逝之後,這日子是真的一落千丈,能讀完國子監,考取營建士,都是阿翁關照,外加自己確有幾分才學。

罷了,去投杜光又算逑!李謨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封祖父李延齡的親筆介紹信,嘆了口氣。家裡能幫的,僅止於此了。往後的路,只能靠自己來走。

「不能泄氣。」李謨將信收好。多少人想要這種推薦信還沒門路呢,他雖是李家二房庶出,依然超過了絕大多數人。有此優勢,若還幹不出點人樣來,情何以堪?

隔壁院子內響起了一陣笑聲,不一會兒,便有人來請李謨一起赴宴,李謨含笑着婉拒了。他與鄰居不是很熟,也不太願意湊這些熱鬧,不過卻不介意攀談幾句。

「張君乃泉州人?」李謨有些驚訝,居然是威武軍節度使王氏治下的士子。

「泉州晉江縣的。」張生說道:「小地方,不值一提。」

李謨笑了,道:「走遍千山萬水,張君閱歷之豐,遠超我等,實在佩服。」

「地方不靖,山賊江匪甚多,這可不是什麼好經歷。」張生苦笑道。

「此番來洛陽,是爲了明歲科考?」李謨問道。

「正是。」張生答道。

「考哪科?」

「本來躊躇滿志,想高中進士的。」張生嘆道:「但與同輩一交流,發現我的才學太差了。今年試着考一次,若不成,便考明經碰碰運氣了。」

「張君何如此氣餒?」李謨勸道:「多走走,多看看,多學學,總能考上的。」

「承你吉言了。」張生的臉上終於有了些許笑容,又問道:「聽聞李君考的是營建士?」…

「正是。」李謨說道:「我在國子監學的便是營建科,僥倖在今歲考中了營建士。」

張生肅然起敬。

科考生源之中,諸國學是一大來源。能進國子監的,是普通人嗎?那可是勳貴子弟的老巢啊。

張生的眼中升起幾分熱切的光芒,再三邀請李謨去隔壁赴宴,只聽他說道:「「都是福建同鄉,慕洛邑風華,正想結識下京城士子呢。」

李謨笑了笑,不答反問道:「福建考生多嗎?」

「不少。」張生想了想,道:「與我同行的有七人,聽聞還有其他幾批人。跟朝集使一起進京的人數最多,有二十來人,福、建、泉、汀、漳諸州皆有。」

快正月大朝會了,各州朝集使都提前趕到了京城,開始交際來往。作爲名義上臣服大夏的福建鎮,哪怕做做樣子,各州也得派人進京奉獻禮品,參加朝會。

跟朝集使一起進京的學子,自然可以公款吃喝,坐的交通工具也是最好的,可比單獨進京的舒服多了。

「福建學子也願意上洛考學?」李謨問道。

他是真的有點好奇,因爲福建實在太遠了。王審知又有點關起門來做土皇帝的做派,福建學子進京趕考,確實讓他有點驚訝。要知道,這已經是大夏新朝了啊。

如果還是前唐,諸藩鎮學子入京考學,李謨一點不驚訝。因爲前唐立國二百八十三年,深入人心,至今很多偏遠地方依然不知道大唐已經亡國了。有這種威望在,學子想考一個前唐功名完全可以理解。

但大夏的功名,現在也漸漸搶手起來了嗎?

「不來洛陽能去哪裡?」李生詫異地說道:「南郊祭天禪讓的新朝,開國氣象也很不錯。咱們節帥也是大夏臣子,如何不來?」

李謨聽了心中舒爽。

他知道,大夏開國的程序一點毛病都沒有。聖人先得授迴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再授諸道兵馬元帥,然後三辭三讓,最後南郊祭天,登基稱帝,挑不出任何問題,連攝政的唐淑獻皇后都稱讚今上是中興功臣。

前朝之君都這麼說了,場面當真是做足了,非常體面。

出於這個原因,新朝的正統形象十分鮮明,或許這便是福建學子大批入京考學的主要原因吧?若是個草臺班子,令天下人輕視,卻不一定有這麼多人來了,至少短期內不會,他們得觀望觀望,看看這個草臺班子會不會很快完蛋。

「進士沒那麼好考。」李謨說道:「我詩才不行,果斷放棄了。總算在數學一道上還有點天賦,取巧考了個營建士。張君若覺得進士難考,明經也是不錯的。」

「考了明經,卻不易得官。」張生苦笑道。

前唐之時,外鎮學子入京,基本都是奔着進士去的。明經之類的雜科,說實話含金量不高,在長安很難得官,回鄉後也很難,沒法競爭得過地方豪強出身的文人。

藩鎮,其實是一個高度地方化的軍政集團。地方豪強有天然的優勢,因爲他們編織了密集的關係網。除非你用進士身份來以力破巧,不然沒機會的。

而且,最好還是本地出身的進士。不然的話,即便得到貴人賞識,聘用你做了節度掌書記、幕府判官之類的實權官員,也會人走茶涼。

安史之亂後,很多名士展轉於多個藩鎮之間,日子過得並不寬裕。不是他們不想在一個地方長久做下去,實在是很難競爭得過地方豪強文人。恩主死了,或者調走了,他們往往就失業了,現實就這麼殘酷。

「其實,有些地方,明經還是可以做官的,機會很大。」

李謨突然說道。

「哪裡?」張生眼睛一亮,問道。

「安東府。」李謨說道:「我過了元宵節便收拾行囊,準備出發了。張君不妨考慮考慮,那邊實在缺人。」

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四章 鐵盤第590章 籠中人第1162章 河東道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六十八章 銅第十六章 風聲第1053章 投降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十四章 行路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九章 埋伏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三章 兩手抓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十三章 啓行第1172章 商行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1216章 撫寧第六十章 登高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三十五章 撕扯第1202章 馬城第四十章 拉攏第944章 負擔第十五章 條件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1276章 改革第六章 辦法第1153章 領教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311章 調動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三十章 青唐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一)東漢騎兵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十六章 樂園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第1065章 又來了第988章 籌劃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六章 三鬥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一章 沙苑第1044章 調動第四十章 操作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1155章 大冤種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945章 恐慌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第974章 雞來了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四十章 離奇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三十二章 收尾
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四章 鐵盤第590章 籠中人第1162章 河東道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六十八章 銅第十六章 風聲第1053章 投降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十四章 行路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九章 埋伏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三章 兩手抓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十三章 啓行第1172章 商行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1216章 撫寧第六十章 登高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三十五章 撕扯第1202章 馬城第四十章 拉攏第944章 負擔第十五章 條件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1276章 改革第六章 辦法第1153章 領教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311章 調動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三十章 青唐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一)東漢騎兵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十六章 樂園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第1065章 又來了第988章 籌劃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六章 三鬥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一章 沙苑第1044章 調動第四十章 操作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1155章 大冤種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945章 恐慌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第974章 雞來了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四十章 離奇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三十二章 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