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執念

八月十二日,在磨蹭了數日之後,平海軍的船隊終於開到了鴨綠江口。河口附近草木蒼翠,尚未見得大舉入秋景象。

淤出的沙洲之上,蘆葦密密麻麻,偶爾飛出幾隻水鳥,呱呱遠去。「烏古城那幫人,快餓瘋了吧?」平海軍軍使朱亮問道。

「應不至於。」平海軍副使趙宗誨笑道。說完,行了個禮,當先攀着繩網,下到了小船之上。船艙內有十餘平海軍士卒,穿上了皮甲,手持弓弩、長槍,靜靜注視着岸上。

捕魚、運貨、運人、探索、做買賣,平海軍什麼都幹,就是不打仗。

趙宗誨看着滿臉緊張之色的兒郎們,心中也沒了底。上岸之後,不會一觸即潰吧?遠處已經有小船航行到岸邊了。

最後一段路,水手們直接跳入了齊腰深的海里,推着船往前走。八月中了,海水並不溫暖,平海軍將士們確實很拼。

「沒人!」最先上岸的老水手咧着大嘴,朝海面上揮手。

他身旁還有數人,艱難行走在滿是惡臭淤泥的灘塗中,拿長槍往蘆葦叢中刺。水鳥撲簌簌飛起,掉落一地羽毛—有水鳥,那就更安全了。

還有人從蘆葦中摸出了幾個野鴨蛋,滿臉喜色。

趙宗誨長舒一口氣。聽聞賊人佔據了碼頭,所以他們沒有去那邊,而是轉道他人容易忽視的沿海灘塗,用小船來回接人上岸。

嚴格來說,這是平海軍將士第一次執行正兒八經的登陸作戰。在往常,基本都是他們載運其他部隊上岸,然後坐觀他們打仗就是了。

但這次不一樣。

船隊中是有數千名來自安東府的土團,但聖人要求平海軍親自執行登陸作戰,打開登陸通道,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接應後續部隊上岸。

之所以如此,還是他媽的捕魚惹出來的禍。

朝中有御史進言,平海軍熱衷捕魚、做買賣,望之似商徒、似販師、似漁家,就是不像武人。

邵樹德知道這是他的鍋。平海艦隊變成了平海漁業、平海貿易、平海客運、平海探險公司,都是他的微操,怪不得別人。於是乎,他決定讓平海軍也上陣見見血。別時間長了,真忘了自己是武夫。

但邵聖的期望可能要落空了。平海軍這幫孫子挑選了一處人跡罕至的灘塗登陸,而且運氣不錯,真沒遇到敵人,又避免了一次戰鬥。

上岸的人越來越多。

水手們將蘆葦砍倒,捆紮成排,然後又找了一些樹枝、灌木之類,鋪在爛泥地上,生生填出了一條道路。

趙宗誨也趟着水上了岸。顧不得溼冷,他第一時間去督促營地的修建。

「渤海人還真是廢物啊。」他四處看了看,臉上佈滿了笑意。

渤海在附近有兩城,一曰大行城,一曰泊汋城。嚴格來說都在前唐時安東都護府的轄境內,在唐廷勢力全面退出遼東後,渤海人將其佔下,並修建通往屬部小高麗國的驛路。

其實稱屬部也不是很準確。

小高麗國或者後高麗國的來源比較複雜。唐滅高句麗後盡遷其豪門及上戶入中原。簡單來說,把高句麗的精華遷走了,但並沒有遷乾淨。

因爲他們的不斷反抗,安東都護府在平壤無法立足,於是慢慢後退,漸漸退到了遼西。

到了後來,唐廷乾脆取消了漢官,直接用夷官進行羈縻統治。這個時候,各方見到了便宜,開始逐漸侵蝕唐廷留下的權力真空。

新羅了侵吞了浿水(大同江)以南區域,渤海國立國後,侵佔了高句麗北部地區—這兩個國家,吃下的都是高句麗屍體的一部分,主要發生在武則天時期。

而淇水以北、鴨綠江以南區域,名義上歸唐廷,實際上基層已經失

控。不得已之下,武則天派高德武當安東都督,利用他高句麗王族後裔的身份,實行羈縻統治。但高德武私下裡建國,「稍自國」,武則天沒有辦法,捏着鼻子認了。

到了中宗年間,高麗後國遣使入朝,唐廷便徹底採取了默認的態度,但明面上並不承認有這麼一個國家存在。

安史之亂後,渤海國在遼東全面擴張,針對高麗後國進行了軍事打擊,將其變成了自己的屬部,如同黑水靺鞨一樣。

但高句麗人不斷反抗,幾次獲得獨立。唐憲宗元和年間,恰逢渤海國連續出了幾個短命皇帝,局勢混亂,高麗後國趁機擺脫統治,遣使入唐,「進樂器及樂工二部」。

而當渤海國朝政穩定之後,「南定新羅,北略諸部」,高麗後國就又一次被奴役了。這一次,渤海人沒再給他們機會,直接改土歸流,實行州縣制度,雖然地方上可能仍是高句麗大族統治,但至少名義上不存在高麗國這個玩意了。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高麗後國舊地那個方向,如今分屬渤海西京、南京,當地的土豪無論是在唐廷還是渤海統治時期,都是地方上事實的主人。渤海勢弱,他們不獨立建國就不錯了,別想派兵來援,夏軍需要面對的,只有來自北方的威脅。

「他媽的,平海軍就不能挑個好地方麼?爺爺渾身都溼透了。」「大冷天的,讓我下水,早知道一刀砍死你。」

「快燒水做飯,爺累了,今天不想殺人。」

「有肉嗎?菜湯別煮了啊,小心我一腳踹翻。」

百餘名操魏州口音的武夫大爺們上了岸,吵吵嚷嚷,破口大罵。

有人甚至對正在埋鍋造飯的平海軍士卒推推操操,還有人揮刀砍在柴堆上,一臉憤恨。「喧噪不休,眼裡可還有軍法?」趙宗誨聽了大怒,上前理論道。

魏博土團的聲音小了一些,但隨着後面人不斷登陸上岸,又竊竊私語了起來。

趙宗誨見狀,心中焦急,但面上不動聲色,只冷哼一聲,道:「聖人快到扶余府了,若你等還是這般作態,惹得龍顏大怒,可知是什麼下場?」

這下沒人說話了。

若說魏博武夫最怕誰的話,聖人大概算一個。持續不斷地外遷移民,不服就殺,態度強硬,手段狠辣,魏博諸州的百姓、武夫都有點怕了。

「散了,散了。」有老成持重的人吼了一聲,上岸的人便不再聚集,紛紛收拾身上的爛泥去了。不過還是有人心中不忿,臨散前低聲嘟囔:「聖人年已五十,且看他死後,誰還聽新君的······」趙宗誨沒聽見,但多少能猜到這些鳥人嘴裡沒好話。

他也不生氣,督建營地、派人探路、聯絡烏骨城等等,各項工作分配下去,有條不紊。待最後一批人上岸後天差不多已完全黑了。

平海軍軍使朱亮還留在船上。因爲還有很多物資沒來得及運上岸,明天還得繼續。登陸作戰,本來就十分困難。

八月十五,就在秦王邵承節攻破長嶺府的時候,在鴨綠江附近登陸的夏軍開始北上。當天攻佔唐恩浦碼頭,守軍千餘人猝不及防,大敗而逃。

十七日,克大行城,斬首五百。二十日,佔領泊汋城,殺敵六百。

二十一日,殺奔泊汋口,守軍千餘人力戰不敵,潰走。

而這個時候,分兵西進的一支人馬也在烏骨城下大敗渤海軍,殺兩幹餘人。至此,渤海西京鴨綠府的形勢陡然崩壞。

這裡本來就沒幾個精兵,大部分都是草草拉起來的鄉勇。目光正盯着長嶺府那個方向呢,烏骨城雖然是腹地的一根刺,但夏兵不過五百,據城而守,威脅不是很大。

可誰成想,夏人又玩了一把登陸作戰,上萬人在鴨綠江口上岸,打在他們空虛的七

寸之上,連戰連捷,一下子攪亂了後方的局勢。

剛剛攻破長嶺府的夏軍也不消停。據斥候查探,他們又在收集糧草,打算南略西京。如此惡劣的局勢,渤海西京留守張定保幾乎要棄城而逃了。

******

八月二十三日,天幕陰沉,草色枯黃,邵樹德一行人抵達了扶余府。他擡頭看了一下天,嘆了口氣。他知道,今年是不可能打下渤海了。

渤海人也知道這一點,因此在上京地區的抵抗十分激烈,步步拖延,就想等到雪落,緩一口氣。

他們的精兵強將早就被契丹耗得差不多了。今年攻鄭頡府,兩萬禁軍又損失近半,軍事實力大損,急需時間整頓。

能救他們的,唯有冬將軍。

「貞觀年間,李世民徵高句麗,於九月十八日下令總撤退。」邵樹德說道:「鄭頡府、上京一帶更冷,頂多再有半月時間,大氏又可苟延殘喘個一年半載。」

「陛下,無需急於一時。而今當督促後方轉運糧草,並準備薪柴,做好過冬的準備。」陳誠建議道。

天成軍分散在營州到扶余府一線的各處營寨內,每一處營寨都是一個糧倉,加起來的存糧大概只夠大軍三月所需。

這點糧食,肯定是不夠過冬的。

但今年不是繳獲了很多牛羊麼?說不得要殺一批了,抓緊製成肉脯,補充軍需。

另外,荒野之上遍地衰草,割回來甚至都不用晾曬了,直接鍘碎,還可以養一批牲畜。「月理朵扶余府一般幾月下雪?」邵樹德問道。

「去年是九月十三日前年則在重陽節前後。」月理朵回道。此話一出,衆皆驚詫。

知道得這麼清楚,要麼是天生記性好,要麼提前做了功課。無論哪一種,都挺厲害的。陳誠不由得打量起了這個女人。

聖人玩弄婦人玩了一輩子,別到頭來被雁啄了眼啊。「時間不多了啊。」邵樹德又說了一遍。

「給樑漢顒傳令,九月十五之前,若無進展,便撤兵。鄭頡府、涑州交予落雁軍戍守。」邵樹德下令道:「佑***抵達營州後,晝夜兼程,趕來扶余。天成軍加發賞賜,繼續留駐各寨。過冬所需氈毯、毛衣、薪柴、糧草再點驗一遍,若有短少,即刻報來。」

「長嶺府那邊,至遲九月二十退往安東府。」

「陰山諸部,再發一批牛羊過來。聯不會白要他們的東西,會出錢帛贖買。」

「平海軍把倉庫清一清。七八月漁汛集,捕獲的海魚盡數北送。趁着遼水還能通航,有多少送多少。」「就這些吧。」

崔梲飛快地寫好命令,發往各處。

現在最緊要的,是做好撤退及過冬的準備。

有的部隊會撤走,包括邵樹德本人,他不會在此逗留太長時間。

但剛打下的地盤,顯然要留人戍守。要麼派新的部隊來接替,比如佑***,要麼加發賞賜,讓他們留在當地貓冬,比如天成軍。

待到明年開春,再揮師北上,一口氣平滅渤海國。

這不僅僅是出於對王朝長治久安的考慮,同時也有一絲身爲現代人最後的執念。渤海國的北境,在黑龍江北岸的哈巴羅夫斯克一帶。

渤海國著名的養馬地率賓府,就包括了後世的海參崴。

後世朝鮮大同江以北(包括平壤)區域,大部屬於渤海國南京南海府,小部分屬於西京鴨綠府。後世中俄界湖興凱湖,此時叫湄沱湖,周邊是渤海國最主要的水稻產地。

他很清楚,作爲開國帝王,如果他都對這裡沒興趣,輕輕放過的話。終大夏一朝,可能都不會對這裡有任何興趣。

你能保證東北再崛起一個強權,然後還把東三

省帶入一個統一的王朝內嗎?這可不一定。不趁着暖期佔下來,以後就更不會打這裡了。

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五十章 大計第1182章 青州港第二十二章 我的條件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五十二章 要走了第十七章 推戴第1206章 漁陽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四)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1226章 榮譽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二章 澠池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1149章 舉槍!第1204章 選擇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十五章 撫慰與安排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七十三章 鐵騎繞龍城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四章 李國昌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984章 東行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四章 仙術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十六章 朱玫的決定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1137章 于越第940章 邢、魏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一章 基本盤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1010章 嘗試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五章 鄉村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十七章 副將(爲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十三章 面聖第1006章 調動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1056章 態度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八章 上下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
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五十章 大計第1182章 青州港第二十二章 我的條件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五十二章 要走了第十七章 推戴第1206章 漁陽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四)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1226章 榮譽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二章 澠池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1149章 舉槍!第1204章 選擇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十五章 撫慰與安排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七十三章 鐵騎繞龍城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四章 李國昌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984章 東行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四章 仙術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十六章 朱玫的決定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1137章 于越第940章 邢、魏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一章 基本盤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1010章 嘗試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五章 鄉村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十七章 副將(爲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十三章 面聖第1006章 調動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1056章 態度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八章 上下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