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南北衙

第961章 南北衙

“楊都護,這便是北衙了。”二月二春社節這天,鎮北副都護楊爚抵達了洛陽,在封渭的引領下,參觀位於皇城內的北衙衙廳。

國朝有宦官、文官集團之爭,因其辦公地點不同,被稱爲南北衙之爭,又叫南衙北司之爭。

南衙就是政事堂所在,朝官們的中樞。

北衙有樞密院,慣由宦官掌權。

在邵樹德建立的新朝,同樣有南北衙,但含義卻大不相同了。

簡而言之,南衙管漢地,北衙管草原,互不干涉。

但因爲人口、經濟、軍事方面相差懸殊,北衙的官僚機構自然不可能像南衙那麼齊全。

南衙有政事堂、三省六部、九寺、樞密院等,北司該有哪些,不該有哪些,目前還在摸索之中。

就楊爚知道的消息而言,北衙目前只有樞密院、理蕃院兩個機構,都是由現有的體系分離重組出來的。

北衙樞密院其實就是原來的都護府親軍司、統軍司。

親軍司原來代管邵樹德名下的直屬部落,即奴部。現在奴部不由他們管了,專管其他各個部落。

統軍司負責部族軍的監督、管理、徵調與統帥。比如往各部落派監軍,對部落丁壯的訓練提出大方向建議,徵兵調兵等等。

現在這兩個機構合併,改組爲樞密院。

理蕃院就是原來的都護府部落司與舊理蕃院的集合體,管理各蕃部的民政事務,包括馬政、貢賦、丁役等等。

簡單來說,理蕃院管民政,樞密院管軍事。機構還不全,未來還會陸續增加。

“聽聞國朝樞密院新設之時,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貯文書而已,如今更簡陋,房屋才起了個頭。”楊爚看着少少幾間房屋,苦笑道。

樞密使設置之初,確實非常簡陋。沒有專門辦公場所,人員也是借調的。到了憲宗時,機構日漸龐大,進一步改組,分東、西兩院,各有樞密使一人,下有樞密承旨等佐貳官員,分署辦公,各管一攤子事。

南、北衙樞密院的機構大同小異,亦分東西兩院,即上院樞密使、下院樞密使——憲宗元和年間,宦官劉光琦、樑守謙就分任上下院樞密使。

“封副使,殿下委我爲北衙樞密院上樞密使,那麼下樞密使是誰?”楊爚突然問道。

封渭猶豫了一下,道:“聽聞是契苾璋。他會在今年卸任飛龍軍使一職,待大王開國之後,便就任北衙樞密使。”

楊爚點了點頭,又問道:“兩樞密分掌之職司,與國朝可有異?”

就像現代有分管領導一樣,樞密院負責的軍隊徵募、訓練、調動、撫卹、軍餉、校閱等等,也是由兩位樞密使分割,樞密副使、樞密承旨、知事等佐貳官員具體辦理。

涉及到軍隊調動這種敏感事務,在五代之時,更是要有皇帝旨意,然後幾位樞密使、樞密副使一同簽字用印,方可生效。

這其實與如今的都虞候司差不多,節度使的命令下達之後,都虞候司走流程,然後由衙將率軍出征。

出征的將領不屬於樞密院體系,是南衙朝官,一般是勳貴——其實不是勳貴也不可能,哪怕你是底層出身,立了戰功後也必然晉爵,成爲貴族一員。

北朝以來的貴族,與後世明清的勳貴是兩回事。因爲不存在****、世襲罔替之類,貴族成員上上下下,變動還是很大的。

比如憲宗朝平定西川叛亂,出征的主帥之一高崇文不識字,但他從小兵做起,與吐蕃廝殺多年,“功冠諸軍”,當時已積功晉爵渤海郡王。

名將李晟,也是以良家子的身份從軍,不斷立功,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獲得了“萬人敵”的稱號,得封合川郡王。

大唐勳貴的成色,因爲保持了上下流動,整體還是可以的。第一代當郡王,第二代降爵,如果後代沒有立功,漸漸就會消失在大貴族行列。凌煙閣的那些大將後代,如今安在?

“職司之事,不太清楚。”封渭說道:“但應該差別不大。”

楊爚點了點頭,又好奇地問道:“南衙樞密使是誰?”

“已內定折令公任樞密使,但不知是哪一院。另一位很可能是朱叔宗,只是猜測。”封渭說道。

楊爚又點了點頭。其實可以理解,都教練使衙門肯定要合併進樞密院了,朱叔宗擔任樞密使是必然之事。

正如藩鎮的都教練使不允許統兵一樣,樞密使也沒法領兵出征,但朱叔宗本來就沒領過兵,沒什麼可遺憾的。

出征之事,具體到國家層面,就是皇帝召開延英問對之類的最高級別決策會議,北司樞密使、南衙政事堂宰相、涉及到的有關部門主官一同參加,做出決策。

“聽聞司農寺、衛尉寺等機構也於暗中籌建起來了,大王創下的這副家業,終於像點模樣了。”看着拔地而起的宮室,楊爚也很是感慨。

“藩鎮爲國嘛,之前是藩鎮,後面就是國了。”封渭亦很舒心,笑道:“可惜現在只能暗中籌備,沒法公然入廳辦公,名不正言不順,惜哉。”

藩鎮爲國,是必然要走出的一步。但之前是藩鎮體制,雖然有從鎮、附鎮的說法,但理論上各個節度使都是平級的。各鎮有各鎮的班子,你要想建立制度,首要的便是跳出藩鎮這個框架。

但你沒有跳出藩鎮的框架之前,能怎麼辦?各藩鎮統一財稅、兵籍、官僚體系已是能做到的極限,但藩鎮本身還存在着。

自己重新建立一套制度這種事就別扯淡了,那與稱帝無異。開國、建制,這兩個詞是聯在一起的。邵樹德也只敢在幕府、都護府的舊有體制內小修小改,用夏王府來打擦邊球,另起爐竈是不可能的,那還不如直接造反乾脆一點。

當然,如今終於走到這一步了。舊的框架即將被打破,新的機構已在暗中籌建,等待時機成熟,即可走上前臺。

“我來了樞密院,理蕃院定然是野利經臣主持了。不過南衙政事堂不止一位宰相,北衙理蕃院多半也不止一位主事,不知道誰有這個福分了。”楊爚笑道:“一路走來,真是如同做夢一樣。從麟州山溝溝裡,到洛陽當樞密使,嘿,託了大王的福啊。”

封渭也有同感。

從一個忙於考學的士子,一躍而爲東都畿汝節度副使,將來還很有可能位列中樞,這份運氣,亂世之中又有幾人可得?

“雪下大了,走,去幕府品茶。”封渭邀請道。

“那就卻之不恭了。”楊爚笑道。

新朝同僚嘛,自然要加深感情了。

******

李杭快馬加鞭趕到了河東縣。

入城之時的感覺很不好,一派亂糟糟的景象。

“關將軍。”

“李祭酒。”

府衙之前,經略軍使關開閏與李杭互相行禮,然後一同入內。

“盧都頭呢?”甫一坐下來,李杭便問道。

“領軍出征了。”關開閏簡略地說道:“晉絳慈隰四州,州兵、土團已悉數召集,把守各關寨。盧都頭已率武威軍左廂並徵集來的土團鄉夫萬餘人東行,攻虞鄉縣。赤水軍使範河亦率部自安邑出發,夾攻虞鄉。”

“爲何不把右廂也帶走?虞鄉賊勢猖獗,多拖一天就多一天變數。”李杭急問道。

“烏嶺道有晉兵趁夜下山,大肆劫掠,爲我擊退之後,把守山上城寨,並未退走。”關開閏說道:“慈隰那邊,亦有賊人出沒,盧都頭已檄調黑矟軍入河中,增援慈隰,但大王之令未至,黑矟軍尚未出動。”

“虞鄉有多少賊人?”

“恐不下萬人,或有一萬五千。”關開閏說道:“其中半數爲河中衙兵。”

“若賊人一意堅守,急切間怕是難以攻克。散落鄉間的衙兵也不少吧?”李杭問道。

“數千人還是有的,不少甚至已流竄至絳州,晉、絳州兵要守禦關城堡寨,土團鄉夫也被大量徵調,地方上空虛得很,我已派三千步騎北上進剿。”關開閏說道:“河中城中還有一些蒲兵。主要是兩千衙兵,另者,王瑤、封藏之各有親軍數百,短期內無憂。”

“蒲兵不能一力剿之,得剿撫並用才行。”李杭說道:“大王遣我來,便是爲了招撫蒲人,快速平定局勢。關將軍既言散落鄉間之亂兵不少,他們此刻一定彷徨不安,也未必所有人都願意投靠晉陽,招撫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關開閏知道李杭是夏王任命的招撫使。有這個頭銜了,不辦點事確實不合適,雖然就他本人看來,不如把河中亂兵全部剿滅,那些傢伙一個都不可信任。

“祭酒言之有理。”關開閏立刻說道:“這樣吧,我撥兩千兵給伱,你看着辦,能撫則撫,不能撫則剿之。”

“如此甚好。”李杭喜道:“大王終究是要直領河中的,大肆殺戮不妥。相衛比河中還頑固,大王都給他們機會,況河中乎?這樣吧,我先去節度使衙面見一下王瑤,問問他的意見,再做決定。封將軍也在吧?”

“封都虞候前幾日遭人行刺,如今正臥牀養傷呢。”關開閏說道。

李杭一怔,竟然到這種程度了?

“我先去封府。”他也不耽擱,立刻起身,辦事的積極性非常之高。

“我也一同去吧。”關開閏讓親兵給他拿來衣甲,二人準備完畢之後,匆匆往封府而去。

第二章 昆明池第1290章 軍不發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六章 亮相第1061章 菜,愛玩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1225章 新土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四章 兵諫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九章 君臣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一章 基本盤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1017章 陣容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四十章 拉攏第五章 地盤與借道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二十六章 市井(二)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二十八章 不要命!第七章 用人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1036章 班底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二十章 河清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三十五章 鐵騎軍第三十五章 出山第1164章 說客第999章 思考第六十四章 雙重噩耗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985章 桑乾鎮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1063章 狠辣第四十五章 不朽好像很多人不明白古代財政收入,我發單章也是累了……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二十章 狼第1063章 狠辣第十八章 入長安(三)隨便侃侃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952章 離去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1203章 兵貴神速第1290章 軍不發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972章 深入第十七章 推戴第二十章 上路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1223章 生擒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三章 好友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1017章 陣容第七十四章 佈告中外之五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1076章 罪人第四十一章 鹹服
第二章 昆明池第1290章 軍不發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六章 亮相第1061章 菜,愛玩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1225章 新土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四章 兵諫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九章 君臣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一章 基本盤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1017章 陣容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四十章 拉攏第五章 地盤與借道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二十六章 市井(二)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二十八章 不要命!第七章 用人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1036章 班底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二十章 河清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三十五章 鐵騎軍第三十五章 出山第1164章 說客第999章 思考第六十四章 雙重噩耗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985章 桑乾鎮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1063章 狠辣第四十五章 不朽好像很多人不明白古代財政收入,我發單章也是累了……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二十章 狼第1063章 狠辣第十八章 入長安(三)隨便侃侃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952章 離去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1203章 兵貴神速第1290章 軍不發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972章 深入第十七章 推戴第二十章 上路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1223章 生擒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三章 好友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1017章 陣容第七十四章 佈告中外之五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1076章 罪人第四十一章 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