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招討使

聖人被中官們放了出來。

他出來後第一件事,就讓衆人一臉懵逼:聖人宣佈改元文德,今年爲文德元年。

今上在位差不多十五年了。第一個年號乾符用了六年,第二個年號廣明用了一年,第三個年號中和用了四年,第四個年號光啓用了三年,文德是第五個年號了,挺能折騰的。

不過聖人這次確實也被嚇得夠嗆。祖宗們被宦官囚殺、侮辱,那畢竟是傳說,是在別人身上,可一旦自己也被關起來了,雖然只有短短一天,那滋味也一言難盡。

天子現在不愛馬球,不愛鬥雞,也不愛美人了,一臉憂鬱,病懨懨的,整個人精氣神都垮了。

中官的手段,恐怖如斯。

邵大帥今天一大早就拔營啓程。不是怕了聖人,是怕背黑鍋,惹一身騷。

他是個性格保守的人,如果沒有把握,絕對不會冒險。

萬一聖人經不住嚇,死了,那就是黃泥巴掉進了褲襠,怎麼都說不清了,到時候會面臨什麼局面?

或許什麼事都沒有,或許被人圍攻,但這個險他不會冒。

西門思恭叔侄還算上道,送了數百車珍寶、財貨到軍中,都是楊復恭及其黨羽的家財。邵樹德對他們的高效率非常敬佩,毫不客氣地收下了,充作軍中賞賜。

長安周邊聽從邵某人指揮的大軍還有義從軍右廂三千步卒、保塞軍三千步騎、保大軍三千步騎、天柱軍五千步騎、振武軍七千步騎、鐵林軍九千步騎、河西党項三千步騎、陰山蕃部六千步騎,總計三萬九千步騎。

這不到四萬人,暴打神策軍七萬衆一點問題都沒有。長安城內的中官們都是知兵的——很諷刺,但這是事實,他們比文官知兵,有的還弓馬嫺熟,膽色過人——早早就熄了抵抗的念頭,聯起手來掀翻楊復恭,免了一場兵災。

不然的話,朝廷可以開啓巢亂之後的神策軍第三期編練計劃了。

臨走前,邵大帥指示陰山蕃部送了一萬頭羊至長安,給天子“壓驚”。

靈武郡王是恭順的,每年貢賦不絕,雖然不多,但態度擺在那裡,比那些已經開始不上供的藩鎮強多了。

楊復恭被宣佈爲逆黨,自然要追究責任。北司操控下的朝廷只花了一天工夫,就派出中使,攜詔書前往各鎮,宣示楊復恭及其黨羽的罪狀。

這還不算,朝廷還要派出大軍征討楊復恭!

四月初三,上諭組建山南道招討行營,靈武郡王邵樹德加特進,任招討使,中官韓全誨任監軍,統率定難軍、保塞軍、保大軍等蕃漢兵馬四萬人西進。

鳳翔節度使朱玫、邠寧節度使折宗本、涇原節度使程宗楚爲招討副使,各率本部兵馬南下。

西門文通同樣任招討副使,統率神策軍三都西出長安,征討楊復恭亂黨。

шωш⊕ttκд n⊕C○

京兆尹孫揆任供軍使。

四月初四,招討副使、捧日都都頭西門文通率五千精兵出開遠門。

初五,耀德都都頭李鋋(chán)及新上任的天威都都頭滿存,各率五千人出城,征討楊復恭。

這一萬五千人,都是從關東募集的兩萬軍士中挑選出來的,匆忙分至三都,未免有些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但三位都將都還算靠譜,西門文通是有點本事的,不然也不會被西門思恭叔侄看上。

李鋋當年也參加過征討黃巢的戰事,屯於長安以西,與巢軍互有勝負,算是一個合格的將領。

滿存本是楊復光的人。楊復光死後,他無人投靠,便跟了田令孜。結果田令孜又死,滿存差點被清算,因爲不是核心黨羽被放過了,轉投西門氏。

滿存也參加過征討黃巢的戰爭,還立過戰功,本事還是有的,這次也得以掌數千兵馬,征討楊復恭。

對於朝廷玩的這個“小把戲”,邵樹德沒有阻止。

南衙北司的官員,玩弄權術真是深入骨髓了,無時無刻不想強化朝廷權威。組建這麼一個招討行營,還不是爲了讓天下人看看,朝廷還沒散架,還能組織各鎮兵馬征討不從麼?

趙光逢指出了這一點。

邵樹德仔細考慮後,答應了西門重遂的這個請求。

這次南下,說實話有點玩火的感覺,是趁着李克用、朱全忠無法抽身的有利時機搞事,沒必要做得太難看,有個朝廷的名義能省去很多麻煩。

再者,朝廷在玩心眼,我就不會利用這個招討使的名義撈取好處麼?大家互相利用嘛,就看誰玩得過誰了。

山南道招討使,彙集諸路八萬多兵馬,征討武定軍、山南西道那真是綽綽有餘了。如果有機會,未必不可以再多搞一些事。

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邵樹德原本也沒想這麼多,只是單純想幫諸葛爽出頭,順便撈取點財貨、人口罷了。

哪成想一至關中,各種意外頻出。先是河南府那邊李罕之、張全義內訌,導致李克用、朱全忠先後介入,自己也跟着想插一手,撈取人口。

隨後長安又發生政變,楊復恭被逐,朝廷組建山南道招討行營,場面越搞越大。

事情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確實讓人始料未及。但沒關係,走一步看一步嘛,世上的事情哪能每件都盡在掌握?

義從軍左廂六千步卒早就先行一步,前往子午關,打算走子午谷至洋州。

邵樹德親領定難軍主力沿着渭水西行,前往鳳翔府。保塞軍、保大軍與之同行,神策軍落後他們兩天的路程,跟在後面。

五萬多大軍浩浩蕩蕩,直往西去。

“大帥,此番讓那閹宦得逞,日後怕是遺患不小。”大軍過咸陽時,趙光逢又上前說道:“爲今之計,不如多撈取好處。既已任招討使,乾脆也別急着回去了,把鳳翔鎮的事情一併料理了。”

邵樹德點了點頭,他也是這麼個想法。

想讓朱玫移鎮,談何容易!

人家在鳳翔待得好好的,一府三州,接近三十萬漢人百姓,外加七八萬吐蕃、羌人蕃部,外無大敵,小日子過得很滋潤,又有雄關堅城,憑什麼移鎮?

你得給人好處,得拿出一個說服他的理由,這次便要嘗試着辦這事。

“朱玫是有野心的。”趙光逢低聲說道:“兩年多前入長安,與李昌符之戰,大帥應還記得。朱玫硬是等到戰局非常明朗的時候方纔倒戈,此輩狼子野心,不到最後一刻不放棄。心性如此,焉能久蟄大帥之下?而最近幾年,朱玫廣置豪宅,醇酒美人,要麼是陰有異志,暗蓄甲兵,囤積財貨,以待天時。要麼乾脆就是灰心喪氣,對前途不抱希望了。無論哪種,大帥只要給他機會,其野心就會如同野草一樣瘋長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朱玫,正當壯年,應還未失去野心,還想搏一搏。”趙光逢最後總結道。

“送他去東川,高仁厚可會奉詔?”邵樹德問道。

“高仁厚雖忠心,但未必會奉詔。”趙光逢毫不猶豫地說道:“但此輩迂腐,過於仁義,簡直不似武夫。若朱玫率軍南下,兩相交兵,其有關西銳士,又有朝廷大義,高仁厚定不是對手,入主梓州不成問題。”

“待抵達鳳翔府時,某便找機會探探朱玫的口風。就怕他沒野心,如王重榮一般,那反倒不好辦了。”邵樹德說道。

九泉之下的王重榮若有知,當會問候邵大帥一句:“你講禮貌嗎?”

但這也是事實,守戶之犬,可不好打呀!

而就在長安連番上演一幕幕大戲的時候,三百里之外的華州城上,潼關防禦使兼華州刺史王卞正死死盯着一支東去的騎軍,直到完全看不見身影之後,才收回了目光。

這邵樹德,可真是陰魂不散,怎麼到哪都能碰到你的兵?

若不是看到鐵騎軍只負責徵糧派捐,沒有長期盤踞的心思,王卞幾以爲振武軍城的舊事又要重演了。

王卞出身左神策軍,對西門思恭一貫比較恭順,因此在丟掉振武軍節度使的大位後,依舊能撈到華州刺史的位置。

華州三縣,本來戶口就不少,巢亂時有所損失,但這些年關東戰亂不休,涌入了不少難民,戶口又扶搖直上,目前竟然有四萬餘戶,近三十萬人,非常可觀。

歷史上韓建當華州刺史時,披荊斬棘,勸課農事,深入閭里,訪民疾苦。如此經營十餘年,戶口繁盛,農業興旺。同時又地處商道之上,昭宗被挾持過來後,商旅更多,商稅豐厚,竟然還有錢重修長安城。

韓建如今在邵大帥手下當會州刺史。

會州在國朝前期名爲“粟州”,以倉粟豐實得名。韓建上任後,確實很賣力氣,跑遍了各鄉,並親自帶領百姓清理沼澤,種植粟麥、果蔬。

因爲他不識字,便讓人在牀凳上寫下官吏、軍將的名字,每天學習。時間久了以後,竟然學會了不少字,也是個人才。

有些人啊,就沒選對職業。韓建也是運氣好,若不是邵大帥聽過他的名字,說不定就和賊王八一起被斬了。如今當了刺史,好好治理內政,攢下功勞之後,未必就沒有前途了。

王卞的內政之才,當然遠不如韓建。

但華州這個地方底子確實不錯,田地平整,有渭水及其支流,還產茶葉,又有潼關商道,總體而言還是比較富裕的。

鐵騎軍、豹騎都抵達此處後,第一時間徵糧,數日內便得八萬餘斛,且後續糧草還在源源不斷地輸送之中,順利得讓折嗣裕、劉子敬二人要懷疑人生。

華州不過三個縣,錢糧怎會如此之多?王卞這廝還真有幾分運道,竟然能到這個地方任職,心裡多半也是有些暗爽的吧?

“振武軍二州之地,與華州一比,簡直就是窮鄉僻壤!”東行的路上,鐵騎軍副使劉子敬感慨道。

楊弘望、折從允二人向他怒目而視。

他倆都是麟州人,對家鄉一直很自豪,劉子敬如此嘴上不把門,自然讓他們很是惱火。

“劉副使,振武軍牛羊遍地,武風昌盛,哪裡就差了?”楊弘望忍了忍,但最終還是忍不住,出言問道。

劉子敬看了兩人一眼,哈哈一笑。

豹騎都在軍中的地位不低,被很多人戲稱爲大帥親軍,一個個驕橫無比。又都是一大幫子十七八歲的英武少年,火氣旺,劉子敬懶得和他們一般見識。

“不說這個了。”劉子敬飛快地轉移了話題,道:“今日能到華陰縣不?”

“到不了!”楊弘望甕聲甕氣地說道:“能到敷水店就不錯了。”

敷水店在華州以東45裡,位於敷水西岸,有敷水驛。從此東北行30裡,便是華陰縣,行營所在地。

“大通馬行那些人,一個勁地往華陰送人,咱們得趕緊把糧食送過去。”劉子敬嘟囔了幾句,正待繼續調笑這幾個豹騎都的少年,卻見前方奔來兩騎。

“折指揮使有令,豹騎都即刻東行,兩日內抵達潼關。”靠近後,先驗明瞭正身,兩名斥候從鞍袋內取出一份命令,交到楊弘望手上。

楊弘望面容嚴肅地接過,粗粗一看,便收了起來。

“可是河南有變故?”

“打起來了。”斥候點了點頭,道:“朱全忠遣軍至河陽,領兵大將乃丁會,據悉已與河東軍交戰。”

“好!豹騎都這就出發。”楊弘望說道。

他們這千人,一人三馬,行軍速度是相當快的。兩日內別說趕到潼關了,陝州都能到。

話畢,楊弘望便與折從允、王崇二人對着地圖比劃了一下,隨後分頭行動,各自集結人馬,向東進發。

堵路上了,釣魚中。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十五章 趙植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八十章 回家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十一章 移民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1167章 賞雪第1264章 酬功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1011章 上洛第十四章 交談第986章 梳子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1049章 勸諫第1177章 又一大波雜牌第二十七章 大勢壓人第七章 親朋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1227章 內情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1159章 爭吵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三十章 覆滅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87章 後宮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1170章 康福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四章 調查(四)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四十三章 風暴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四十章 分歧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1289章 每個月都有好消息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談談兵法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五章 州情(二)第1168章 品茗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八十九章 接力
堵路上了,釣魚中。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十五章 趙植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八十章 回家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十一章 移民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1167章 賞雪第1264章 酬功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1011章 上洛第十四章 交談第986章 梳子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1049章 勸諫第1177章 又一大波雜牌第二十七章 大勢壓人第七章 親朋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1227章 內情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1159章 爭吵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三十章 覆滅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87章 後宮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1170章 康福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四章 調查(四)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四十三章 風暴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四十章 分歧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1289章 每個月都有好消息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談談兵法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五章 州情(二)第1168章 品茗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八十九章 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