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扶溝

子時,大地一片寂靜,只有蟲兒在歡快地歌唱着。

驀地,馬蹄聲、喘息聲漸漸響起。朦朧的月光之下,灰色的人流沿着官道洶涌南下。蟲兒閉上了嘴巴。

今日是四月二十,正好是朱全忠離開潁州的第三天。邵樹德離開了汴州,親率鐵騎軍南下。全軍近萬人,攜馬三萬匹,持五日食水,直撲許州而去。

許、汴之間,大約二百三十里,正常來說,一人三馬的情況下兩日即到。不惜馬力的話,當然可以更快,考慮到隨時可能爆發的戰鬥,這麼做是不理智的。

河南的鄉野靜謐安寧,村莊星羅棋佈,溪流溝渠縱橫交錯。

村子裡黑燈瞎火的,連狗吠都沒幾聲,彷彿所有人都熟睡了一般。有散騎遊弋在村口,手持騎弓,象徵性地威懾一下。

第一波騎兵浪潮過去了。夾着尾巴的黃狗鑽出草叢,左顧右盼。

第二波浪潮又涌了過來。黃狗嗚咽一聲,鑽回了草叢中。

一整個晚上都在過兵,吵得睡不着覺。但村子裡的人本就毫無睡意,全家老小聚在一起,手持獵弓、長矛、糞叉、木棍,緊張兮兮地從牆縫裡注視着外面。

直到天色微明,都沒迎來雄雞報曉。

馬蹄聲已經消失,村口的散騎也撤了。村民們戰戰兢兢地打開房門,走到院子裡。

官道上滿是縱橫交錯的馬蹄印。路邊的草地被踐踏得厲害,甚至田裡的麥子都在壓倒了不少。

“馬蹄印一大堆,沒有車轍,這是在過馬隊啊。過了一整夜,當年騾子軍也沒這麼闊綽。”有上了年紀的老人感嘆道。

“這得有幾千騎了吧?”有人問道。

“有的。怕是還不止走一條路,弄不好幾萬騎都有。尉氏縣的百姓苦了,我家幺弟幾年前搬過去了,也不知道會怎樣。”

“幾萬騎,馬那麼大個頭,得嚼穀多少東西啊?這種要衝殺的馬兒,怕是不能喂草。”

“乾草倒是可以喂一點,怕就怕沒那麼多幹草,唉,百姓苦。”老者擡頭看了看南方,那裡已經沒有任何騎兵的蹤影,但他卻彷彿看到了數萬匹馬奔騰不休的場景。

誠然,正如老者所說,大羣騎兵的南下,胃口奇大,對糧食的消耗不是什麼小數目。

二十一日清晨,汴州西南的沙海之內,已經有軍士在牧馬了。

汴州之南五十里有大梁故城,故城西北十二里有沙海,殆爲戰國時魏國君臣集議大事處。原爲一沼澤,水草豐美,後乾涸,隋文帝引汴水注之,操練水師,以備伐陳。國朝又幹涸了,如今幾乎就只剩湖底那淺淺一汪水,周邊數裡至十里不等的範圍內長滿了草。這些草戰馬不愛吃,但馱馬、騎乘馬、驢子、騾子卻不挑食,吃得很歡,故有輔兵在此放牧,節省糧食消耗。

“大王,此爲信使。”牧澤之畔,騎馬行軍了半夜的邵樹德正在飲茶休息,李忠帶了一位使者過來。

使者來自飛龍軍,契苾璋所遣,看起來甚是年輕,未及弱冠之齡。

“飛龍軍左廂前營虞候儲慎平參見大王。”使者行禮道。

“契苾璋到哪了?”邵樹德毫不廢話,直接問道。

這個使者看起來有些眼熟,仔細問了一下,原來出身河南府儲氏,屬於自帶馬匹、器械跟隨契苾璋博取富貴的土豪子弟。

“奉大王之令,全軍北上,末將離營之時,已快到沈丘了。”儲慎平答道。

“樑軍部伍可整肅?”

“我部遠遠跟着,樑軍七萬餘人,水陸並進,頗有章法。軍使遣人下馬與賊戰,沒討到便宜。”

“兵法雲‘歸師勿遏’,樑軍急着回汴州,以契苾璋那點人,確實攔不住。”邵樹德說道:“讓契苾璋加快速度,趕來許州。”邵樹德命令道。

“遵命。”儲慎平答道。

邵樹德揮了揮手,讓他退下,隨後找來地圖,仔細研判局勢。

謝瞳在一旁夠頭夠腦,似乎想看清楚地圖。

親兵拉着馬兒去放牧。牧澤又叫蒲關澤,位於大梁故城東南數裡,盛時方圓十五里,東有前漢文帝少子樑孝王之吹臺。與沙海一樣,此時湖面大爲縮減,很多地方淤涸,但長滿了草,非常茂盛。

“謝隨使不妨坐近些看。”邵樹德突然說道。

謝瞳尷尬地笑了笑,不過卻不客氣,直接坐了過來。

“大王不欲攻朱全忠耶?”謝瞳問道。

“我料全忠主力不好打,不過去還是要去的。”邵樹德說道:“全忠此刻握有長直、飛勝、雄威三萬步卒,另有天武四軍兩萬多人,可能還有一些亳、潁鄉勇,他攻城時應徵召了許多。其輜重盡置於船上,有淮人舟師相助,君可知劉裕曾背河而戰,以兩千步卒大破後魏三萬騎兵?”

大名鼎鼎的卻月陣嘛,謝瞳如何不知?船隻裝載物資,接運傷員,輸送食物、箭矢,軍士累了還可以分批上船休息,北魏上頭了,十萬騎在手,以爲穩贏,派三萬騎兵猛衝兩千步兵據守的戰車陣,結果慘敗。

這就是騎兵正面戰鬥力太弱的鍋了,天生缺陷,無解。

“以步拒騎,水道是生命線。朱全忠走潁水、蔡水,可見是知兵的。”邵樹德說道。

後世朱元璋北伐,以步兵爲主,也是依靠大運河一路北進。沒有大運河,全靠陸地馬車運輸的話,一是成本太高,恐負擔不起,二的話必然要分派大量軍士維護後勤運輸通道,能用到前線的兵就不多了,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不過試一下也無妨。”邵樹德笑道:“反正不會強攻,遲滯、襲擾一下,若實在沒有機會便走,樑軍也追不上我。”

騎兵的優勢就在這裡了,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握有戰場上的主動權。

如果對方是那種素質低劣的步兵,衝一下倒也無妨。可艱難以來,滿地都是狠人,國朝幾十個藩鎮,正面廝殺時被騎兵一衝就潰散的步兵真的是鳳毛麟角。你當軍中制式裝備的鉤鐮槍、長柄斧是做什麼的?下勾馬腿,上砍騎手,真的沒必要白白送死。

“大王的目標是王敬蕘?”謝瞳想了想後,問道。

“就是他!”邵樹德一拍大腿,站起了身,看着東邊初升的太陽,道:“符彥超來報,十七日探得賊夾馬軍出現在鄢陵,其派兩千餘騎襲擾、遲滯,賊人昨日方至扶溝。觀其動向,自許至陳,接應朱全忠北上,屏護其側翼。全忠太小心了,可能也是覺得四處皆敵,需要人壯壯膽吧。”

邵樹德開了個玩笑,謝瞳湊趣乾笑了兩聲。

“朱全忠敢調夾馬軍出來,我就敢吃掉他。”邵樹德說道:“龐師古那幾萬人,哪那麼容易跑?”

“大王威武。若能盡滅龐師古部衆,則大勢定矣。”謝瞳賀道。

******

福源池之畔,輔兵們將馬兒牽了過來,交給戰兵,準備出發。

福源池原名逢澤,在大梁故城南二十里,向南延伸至尉氏縣北郊,長六七十里,乃秦孝公稱霸時,使公子少官帥師會諸侯朝天子處。

國朝改名蓬池,天寶中又更名爲福源池,禁漁採,因此是一處水草豐美、草木茂盛之地。

折嗣裕所領先鋒三千人在此牧馬休息,接到邵樹德命令後,立刻收拾完畢,翻身上馬,往許、陳之間而去。

他們一路疾馳,二十一日行軍百里,二十二日又行六十餘里,於蔡水西岸紮營休息。

飛龍軍也在加速前進。

二十日疾行一百二十里,二十一日行八十里,二十二日又行六十里,差點把騾馬跑死,終於抵達了扶溝縣東南,派人聯絡一番後,又揮師東進走了十餘里,終於遠遠看到了戰場。

那是一個村子,小橋流水,樹林環抱,美得就像個世外桃源一樣。但此時卻人喊馬嘶,鼓角爭鳴,箭矢的破空聲從不停歇,慘叫聲也從未斷絕過。

定難軍兩千騎兵拿出的還是蕃人的打法,遊走騎射。他們勇氣可嘉,冒着被步弓、弩機射落馬下的風險,付出了沉重的傷亡,盡全力進入了騎弓的射程之內,將箭矢拋向敵人。

敵人是夾馬軍,將近一萬人,善使長槊、鉤鐮槍、長柯斧,專業對付騎兵,心理素質極佳。看到定難軍騎卒衝過來時,配合默契,技藝嫺熟,殺起人來效率賊高。

在扶溝縣休息了一天兩夜的他們,看起來精力完全恢復了。指揮使王敬蕘帶着百餘騎兵,甚至還反衝殺了一下,一杆鐵槍當先馳突,當真勇不可當,追着定難軍潰騎的屁股,殺十餘人而還。

“好!好勇士!那杆鐵槍,怕是有三十斤重,身披重甲,左右馳突,無人可擋。便是在草原,也很難覓得這等勇士。”契苾璋遠遠看着,讚歎不已。

軍士們默默準備着,隊列裡抽刀入鞘聲、弓弦彈射聲此起彼伏,一切井然有序。

“擊鼓!進兵!”契苾璋下令道。

九千壯士以長槊擊地,大喊道:“殺!”

大陣開始推進,一往無前。

夾馬軍也發現了這支從西面過來的騎馬步兵,他們早就開始準備,一營接一營的軍士從大車圍成的休息處起身,披甲執槊,針鋒相對。

時已近傍晚,陽光並不刺眼,也沒誰吃虧不吃虧的,殺就是了。

定難軍騎卒損失了不少人,此時退到一邊舔舐傷口,這讓樑人稍稍鬆了一口氣。

不過他們的臉色很快就變了,因爲東面、北面都響起了一連串的馬蹄聲,且越來越密集。

這時候再解散大陣,退回大車內防禦已經來不及了,無論如何,只能硬着頭皮打下去。

託大了!王敬蕘臉色一黑,胸中煩悶。若一開始就全軍居於車陣之內,用長槍、弓弩防禦,即便敵人有步兵衝殺而來,也不用害怕,但現在麼……

北方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王敬蕘定睛一看,居然打了大纛。

邵賊來了!

第985章 桑乾鎮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1021章 牢籠第二章 城傍第1208章 明朗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十七章 推戴第957章 潼關驛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七章 處置第二章 馴化第八十章 躺平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五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又被審覈了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七章 用人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八十四章 慕闍第十二章 觀魚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三章 輿圖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四章 調查(四)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三章 勾連第1070章 歸期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一章 紅利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感謝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962章 樞密使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1173章 學子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二十七章 上供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七十八章 休養生息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七章 不得歇第二十章 硤石第1052章 邯鄲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二十五章 離開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二十一章 鳳、樑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四十章 離奇第1203章 兵貴神速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十九章 西路第一章 紅利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1330章 西樓第1188章 求援第四十四章 內閣會議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十六章 東面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四十九章 馴馬第1045章 知己知彼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
第985章 桑乾鎮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1021章 牢籠第二章 城傍第1208章 明朗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十七章 推戴第957章 潼關驛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七章 處置第二章 馴化第八十章 躺平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五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又被審覈了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七章 用人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八十四章 慕闍第十二章 觀魚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三章 輿圖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四章 調查(四)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三章 勾連第1070章 歸期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一章 紅利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感謝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962章 樞密使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1173章 學子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二十七章 上供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七十八章 休養生息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七章 不得歇第二十章 硤石第1052章 邯鄲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二十五章 離開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二十一章 鳳、樑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四十章 離奇第1203章 兵貴神速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十九章 西路第一章 紅利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1330章 西樓第1188章 求援第四十四章 內閣會議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十六章 東面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四十九章 馴馬第1045章 知己知彼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