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他們應該會來投奔你的。”坐上的士後,陳鎮寧嘀咕道。
“哦,你爲何會這麼想?”張恆笑眯眯道。
“我看他們聽了你說的什麼世界第一家,開創新時代,眼睛亮得像手電,估計他們是不想很快答應,省得被你輕視吧。”
“你分析得很精準啊,鎮寧,你從哪裡學來這麼多的?”張恆驚訝道。
這個陳鎮寧,還真是人不可貌相,雖然自己知道他讀書成績還算中上,可沒想到他見識談吐還真有些過人之處,實在是意外之喜。
“我是看了老爸的《三國演義》,才學到了點東西。”陳鎮寧憨憨一笑。
“鎮寧,你是否想繼續讀書?”張恆問道。
“讀書?”陳鎮寧連連搖頭,“我都這把年紀了,還讀什麼書,不去不去。”
“先不要急着拒絕,等以後有感興趣的,你完全可以再學習嘛,有機會,我也想再回去學校好好讀書呢。”張恆呵呵笑道。
“老闆,讀書不就是爲了賺錢嘛,你都這麼有錢了,幹嗎還要去讀書?”陳鎮寧不解地嘀咕。
張恆笑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他得自己尋找答案。
的士穿過獅子山隧道,進入沙田路,到達位於沙田馬料水的香江中文大學。
香江中文大學由新亞書院、崇基書院、聯合書院於1963年正式合併而成,最早來到此地的是崇基書院,另外兩個書院今年剛剛搬來。
陳鎮寧抱着紙箱,張恆揹着一把在鴨寮街上買來的二手馬丁D28吉他,走進學校還未完工的牌樓狀大門。
感覺又回到了大學校園啊,看着蓬勃生長的綠樹芳草,意氣風發的少男少女,張恆不由得有些心癢,要不是今天有事要先辦,他還正想跑去女生宿舍樓下彈奏一曲。
上一次給女孩彈唱過去多少年了?
多久沒有這種重回校園的感覺了?
多久沒有肆意揮灑青春的感覺了?
前世出了造假事故後,他和老穆就沒有再回過母校,那段學習生涯被刻意封存在記憶深處,他們覺得讓母校蒙了羞,再也沒臉回去見老師和同學們。
漫步了一長段令長期壓抑的自我緩慢復甦的路程,張恆才找了個同學打聽,隨之找到了圖書館。
幸運的是,此時的大學圖書館對社會人士開放,出示了自己的身份紙後,他辦理了一張臨時借書卡,讓陳鎮寧留在外面守着一堆物品,獨自進入閱覽室。
雖然學校初創,圖書館內卻可以說是汗牛充棟,除了中央大圖書室,還有各個系單獨的圖書室。
中文大學管理層的良苦用心令張恆折服,諮詢過工作人員後,他找到電子工程系專用圖書室。
1970年,中文大學開設電子工程系,這可以說又是管理層眼光獨到的表現。
與其他圖書室不同,電子工程系圖書室內的書籍和雜誌要少很多,不過張恆還是發現了很多他感興趣的。
如在鴨寮街買到的《ED》,這裡有69年1月至最近一期的全套,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的會報《Proceedings of the IEEE》,這裡有最近5年的合訂本。
今天過來初步打探情況,張恆沒有細看這些雜誌書籍,目光緩緩掃過,看到有興趣的就拿起來快速翻翻。
當看見一本單獨放置的《Electronics》時,他愣了下,再看日期,1965年4月刊,於是立刻拿起來,翻到114頁。
這個數字因爲和某個電話號碼重合而被他深深記住。
果然是這本!
《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 Integrated Circuits》(在集成電路中塞入更多元件)!
作者欄赫然標註着:戈登·摩爾,仙童半導體研發部。
張恆攥着這本雜誌,把剩下的書籍雜誌名字飛快地掃了一遍,又拿了一本書,坐到中間的書桌前,先品讀起摩爾這篇載入史冊的文章來。
“集成電路芯片面積不變,集成的晶體管數目每12個月增加一倍,性能同樣提升一倍,而成本維持不變!”
這段話下面不知道被誰用鋼筆畫了波浪線,看來此人即使不是擁躉,也至少是對集成電路行業非常感興趣的人。
這句話,就是未來赫赫有名的“摩爾定律”!
在1975年,摩爾會把12個月修改爲24個月,然後他參與創立的Intel會在未來的35年時間裡,證明他這條論斷的正確性。
2008年,創立四十週年慶典前,Intel以1萬美元的高價,向全球徵集這一期雜誌,結果只收集到6本。
大部分電子電路行業的從業者,根本不願意出售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這期雜誌。
“你對集成電路感興趣?”
張恆擡起頭,一個慈眉善目的中年男子笑眯眯看着他,應該是這裡的老師,他羞澀地笑笑:“我就是隨便看看的。”
“那這本書你也是隨便看看?”男子指着張恆放在手邊的一本厚厚的外文書,溫和地笑道。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通訊工程原理)。
額,張恆無語,他不能和對方說,這本1965年出版的教科書吸引自己的唯一原因就在於作者:Irwin Mark Jacobs。
翻譯成中文就是厄文·馬克·雅各布,一個很拗口的名字。
如果瞭解未來的手機發展歷史,那麼這個名字就會如雷貫耳,他就是未來高通公司的創始人和老闆。
此人現在應該還在聖地亞哥加利福尼亞大學,擔任電子系教授。
在張恆的計劃中,這個人是未來他最想要爭取的人才之一。
“小同學,你是這裡的學生?”中年男子乾脆坐下來,饒有興趣地問道。
“不是,我早就不上學了。”張恆搖頭。
“你多大了。”男子露出一絲惋惜,一絲欣賞。
“15歲。”張恆說道,心裡嘀咕,“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了。”
男子愕然,停頓片刻問道:“這兩本你能看懂?”
“勉強能夠,我用這個。”張恆拍拍手邊厚厚的舊《牛津詞典》。
男子頷首,忽然看見詞典旁翻開的那期《ED》,正好是那篇關於CS的分析文章,張恆還在旁邊做了很多評註。
經過張恆同意,他拿過去看了會,放下雜誌,若有深意道:“你對這個遊戲機感興趣?”
張恆想了想點點頭:“我想試着在香江製造這種新式遊戲機,所以過來查下資料。”
“你想用IC(集成電路)來做遊戲機?”中年男子震驚地看着他。
張恆不得不佩服他敏銳的聯想能力,點頭道:“他們採用的是TTL電路,既然現在有功能強大的微處理器問世,我就想是否可以採用微處理器來做主核,從而獲得更好的圖像表現度和可玩性。”
“可玩性。”男子重複着這個詞語,驚喜道,“你說的沒錯,可玩性纔是這種遊戲機成功的關鍵,無論外部操作還是遊戲畫面和內容,都必須體現這個可玩性。”
“你有實體沒?”男子追問道。
張恆遞給他一張名片,他看了下,故作誇張道:“沒想到你是個老闆啊,失敬失敬。”
“您就不要笑話我了,那只是個小印刷廠罷了。”張恆謙遜道。
男子止住笑,嚴肅道:“做這樣的遊戲機,不僅需要硬件人才,還需要懂得玩家需求的編程人才,以及負責畫面設計的美工,你有團隊可以撐起這個項目嗎?”
PS:感謝好友【空空羊】100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