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議和之弊

弘光元年,八月廿五日。

李自成大順軍劉芳亮一部,二次東進後,襲擾京畿西南,因逢阿濟格所部全力反撲,業已完全告敗,退走西歸山西境是矣。

廿六,南廷次輔兼吏部尚書倪元璐,兵部尚書史可法,攜兵部右侍郎左懋第,兵部職方郎中馬紹愉、太子少傅陳洪範,並百餘相干人員,組成北上議和團隊。

浩蕩蕩,開赴北去,前往清廷舉議和之事。

到得九月初上,議和正啓開談。

南廷一方關切議題與方針方略訴求主要有四。

一,疆土分流,別黃河南北而治。

這一時間,南朝實際還在幻想,清廷能夠主動放棄山東南部之攻伐,僅以盤踞京城以北,來做地盤歸屬,底線至少不越黃河南侵。

二,歲幣與西征。

縱是南廷皇帝朱慈烺再如何不願,但架不住羣臣裹挾。

實際此一時期,南明大部分朝官士族,已是暗許把自己當成了南宋啦。

希望促談通過歲幣,來和清廷達成新態勢下之永久和平。

且這歲幣亦冠冕堂皇,於倪元璐驅虎吞狼之計中,扮作兵費一說。

如此,世人亦更較可堪接受,南朝的面子,也就掛得住了。

至於西征,亦就更來可堪操作之餘地。

三,彼此稱謂之關係。

此議還在盡力找補,白做表面文章。

由得倪元璐、馬士英等初倡,後定要議,說來順治帝尚且年幼,比算弘光皇帝,歲齡有差,遂後續彼此可定兄弟之國,南爲兄,北爲弟。

四,改葬先帝崇禎之故。

這一問題亦甚較緊要,因是此前李自成敗走之時,崇禎帝就被他胡亂葬在了田貴妃之墓中,南明希望,清廷能夠將老皇帝屍骨歸還南赴,由南京重設陵寢,以爲安葬。

此四議所論,言總聞去,實際,南明字裡行間,已是默認了他清廷入主中原之統治。

所謂談判,不過相較爭取更大利益的方式而已。

對此,清廷處也樂見這一曖昧期之出現。

且是此一時間,多爾袞也難完全徹底摸清南明實力。

遂首開議談先河後,多爾袞也就掂量詞句,有來針鋒回言。

洋洋灑灑,避重就輕,總述大抵也有四要求好說。

一,明告南廷,應其所請,清軍會在九、十月份尋機出兵西向,對李自成之大順軍團進行毀滅性打擊,以此來告慰崇禎帝在天之靈,也爲南明報仇雪恨。

此論所言,亦先有給南廷以利好,來套後續,達矇蔽其心之意。

二,對南明朝廷之建立,提出質疑。

給個甜棗,也便旋即掄一棒子。

多爾袞站就道義之角度,質問倪元璐,崇禎大仇未報,何以另立新君?

這個嘛,看似專計只渾來噎人臉面,不過,有此一問,對得下面士族舊臣之心態,甚有影響是也。

三,表明自身確切立場。

正告南明,大清入主京師,盤踞北直隸京畿一帶,這些土地,是於大順闖賊手中奪取的,非是硬搶來明朝舊地。

其實,也就是在宣誓滿清對得黃河以北之絕對主權。

四,質問南廷,既口口聲聲要替先帝報仇雪恨,爲何畏首畏尾,絲毫舉動無有?

難道想是坐收漁翁之利?

順勢直接挑明,軍費開支一項,如需清軍配合,必須納歲先交提早給定。

如此四列,剛柔並濟,多爾袞抓得南朝大臣們之畏敵軟肋上。

既不把話說絕了,倒也盡是佔去便宜,表達了自身意願。 此後議談之中,倪元璐、史可法之流,相作迴應間,也就再沒了什麼強硬表態,底氣盡無是矣。

畢竟,南廷不願出兵對敵,主動遣使議和之勢,已就完全示弱之表現也。

所以,隨談判進行後續,兵部右侍郎左懋第、太子少傅陳洪範等人,亦竟公然被得清廷扣押在了京城之中。

僅放倪元璐、史可法等大員回南,以撫南明衆臣。

美其名曰,和談事妥,只不過無餉,清軍不好即刻出兵而已。

按多爾袞的心思,此番計成,一來橫敲竹槓,要錢爲先。

二來,旦有南明鬆懈,後繼南侵,也可盡打南朝一個措手不及。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此番南明首倡之議和舉措,徹底葬送了短期覆滅清廷的最佳時機。

此消彼長下,偏安一隅,短志的弘光朝廷,或終究走了養虎爲患之老路。

待是放任清軍西向捷報頻傳,到了那時,敵強我弱,弘光亦危矣。

《六國論》所言賂秦圖安之詞,言猶在耳,只奈何今日不暇遠顧。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

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此言得之。

再後因去和談順利之形勢,南廷對得山東部江北四鎮亦有進步調遣事。

一,重用黃得功,鼎力防駐濟南,全盤接管山東軍務。

併力主原駐滁州黃之一鎮數萬軍卒,盡數開赴向北,進入山東界,以行黃河南岸多地接防之事。

二,高傑鳳陽原部,正式批文下旨,由代高進庫轄制,就地精兵減員,後續可堪河南派遣事。

三,劉澤清、劉良佐兩部十餘萬部衆,以兗州、臨沂爲據點,亦重設戰略重鎮。

原揚州、徐州餘部,擇日北取,原駐地亦分派轄管,兩地治軍,暫作緩衝,以期後續視情況再堪定奪。

明顯,此來遣調事,是想盡將山東南部,吃穩並復南明治下。

意爲進取之法,只可惜,山東無險可守,而那原江北四鎮,又虛以委蛇。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計成不成,優劣之情尚不足論,下面行動,卻已然是亂了套了。

如此亂爲,後患無窮,災禍已就不遠是也

(本章完)

第449章 飛騎內關西華門前第241章 二將療傷第156章 六盤山,夜敘軍機第214章 繼祖重傷回城報信第125章 錦蕭郎險救劉巧兒第545章 一糧二賣第567章 愕然變故第216章 滿城二階段攻防,一觸即發!第415章 冊後選妃之制第543章 行動抓人第654章 虎臣牢騷第469章 吃我一記窩心腳第554章 斬將第595章 閒敘婚情第581章 長庭過往第468章 冤家路窄第567章 愕然變故第628章 迎人入城第110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38章 阿濟格敗北撤軍!第569章 陋巷屠戮第599章 收禮第175章 戰前部署第60章 誤解第252章 難見史可法第183章 蜜棗鈺娥第195章 一夜無眠!第569章 陋巷屠戮第10章 殺出重圍第632章 細討單刀赴會事第286章 美婦刁難第233章 建奴兵兇!搶攻參戰第375章 相托濟南城第237章 峰迴路轉!第435章 敗陣北退奔德州第230章 力挽狂瀾!第351章 海棠紅第463章 妖僧再臨?第273章 來報!第381章 祭旗,王鰲永第400章 出擊第77章 彙報戰果第526章 蕭 閻對第220章 心水 長生的兩難第643章 顯懷第652章 戰端未起,左良玉暴斃第584章 趙顯德之死第195章 一夜無眠!第612章 喝粥第638章 蕭郎一行抵西岸第617章 真保 三坡線報第231章 呂穀倉接令第138章 三碗餛飩,六個燒餅第141章 太子現第251章 虎落平陽遭犬欺第8章 突圍在即!第404章 戰馬事第648章 叛軍東進第418章 欲解死局,當步險棋!第366章 雨中黑廝顯第510章 冰火有別第524章 閻應元之能第396章 各有煩憂第452章 進宮入殿第586章 議和之弊第307章 樓前變故第221章 慘烈東關第83章 鎮中瑣事(二)第639章 進帳入席,歌舞起第540章 前去府庫糧倉第492章 亮明身份第533章 掛彩第5章 門前遇阻第325章 蕭 邱夜對(一)第364章 誤判與碰面第556章 入沈府第180章 總督署亂鬥第365章 袁平出手第627章 三皇子到第187章 繳獲物資及戰損情況第476章 一語成讖第590章 寧紀第500章 探衙潛作堂後觀第376章 階前蕭袁對!第321章 有兵叛逃第79章 善後事宜第301章 清河縣戰後清算第127章 離別第276章 盧寶,衛倉第682章 各執一詞第651章 安慶阻擊之策第21章 軍令狀第675章 回程九江第69章 初見許婧儀第528章 蕭定後續第568章 追咬第462章 老僧入門第356章 袁平震霸王!第15章 物資配發第107章 發財啦!繳獲清算
第449章 飛騎內關西華門前第241章 二將療傷第156章 六盤山,夜敘軍機第214章 繼祖重傷回城報信第125章 錦蕭郎險救劉巧兒第545章 一糧二賣第567章 愕然變故第216章 滿城二階段攻防,一觸即發!第415章 冊後選妃之制第543章 行動抓人第654章 虎臣牢騷第469章 吃我一記窩心腳第554章 斬將第595章 閒敘婚情第581章 長庭過往第468章 冤家路窄第567章 愕然變故第628章 迎人入城第110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38章 阿濟格敗北撤軍!第569章 陋巷屠戮第599章 收禮第175章 戰前部署第60章 誤解第252章 難見史可法第183章 蜜棗鈺娥第195章 一夜無眠!第569章 陋巷屠戮第10章 殺出重圍第632章 細討單刀赴會事第286章 美婦刁難第233章 建奴兵兇!搶攻參戰第375章 相托濟南城第237章 峰迴路轉!第435章 敗陣北退奔德州第230章 力挽狂瀾!第351章 海棠紅第463章 妖僧再臨?第273章 來報!第381章 祭旗,王鰲永第400章 出擊第77章 彙報戰果第526章 蕭 閻對第220章 心水 長生的兩難第643章 顯懷第652章 戰端未起,左良玉暴斃第584章 趙顯德之死第195章 一夜無眠!第612章 喝粥第638章 蕭郎一行抵西岸第617章 真保 三坡線報第231章 呂穀倉接令第138章 三碗餛飩,六個燒餅第141章 太子現第251章 虎落平陽遭犬欺第8章 突圍在即!第404章 戰馬事第648章 叛軍東進第418章 欲解死局,當步險棋!第366章 雨中黑廝顯第510章 冰火有別第524章 閻應元之能第396章 各有煩憂第452章 進宮入殿第586章 議和之弊第307章 樓前變故第221章 慘烈東關第83章 鎮中瑣事(二)第639章 進帳入席,歌舞起第540章 前去府庫糧倉第492章 亮明身份第533章 掛彩第5章 門前遇阻第325章 蕭 邱夜對(一)第364章 誤判與碰面第556章 入沈府第180章 總督署亂鬥第365章 袁平出手第627章 三皇子到第187章 繳獲物資及戰損情況第476章 一語成讖第590章 寧紀第500章 探衙潛作堂後觀第376章 階前蕭袁對!第321章 有兵叛逃第79章 善後事宜第301章 清河縣戰後清算第127章 離別第276章 盧寶,衛倉第682章 各執一詞第651章 安慶阻擊之策第21章 軍令狀第675章 回程九江第69章 初見許婧儀第528章 蕭定後續第568章 追咬第462章 老僧入門第356章 袁平震霸王!第15章 物資配發第107章 發財啦!繳獲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