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輕哀薄斂

“五帝聖焉死,三王仁焉死,五伯智焉死。”————————【風俗通·正失·封泰山禪樑父】

雖然皇帝早在最開始就打了預防針,但是以恩賞和弭諸侯、放棄武力征討的論調依然在朝廷內部、甚至是民間都很有市場。

一來是天下盼望和平,不想出現刀兵戰亂;二來是這些關東牧守目前的確沒有出現叛國的錯事——如果起義兵討董卓也算錯的話。

是故儘管有袁紹等人私相開府假職,那也可以說成是爲了討董的權宜之計,朝廷真要追究,那也不至於動武,而是應該責以大義,施以恩德。

這個論調背後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又是哪些人在暗中推動,其實一目瞭然。

關東那批擅自割據,妄動刀兵的諸侯爲了保住現有的權勢以及防止朝廷秋後算賬,是極力鼓吹這一論調的人。其次,就是如趙岐這般,認知還侷限於過去,不知世道已變的人。

這其中奧秘,裴茂一開始也不甚了了,直到現在他才知道,原來皇帝纔是自始自終都沒有被這種論調左右、時刻保持清醒的明白人。

盧植冷笑一聲,彷彿不屑於說這些人的不是。他將目光轉向裴茂,眼神裡透出一絲不可捉摸,突然問道:“陛下可曾怪過我?”

當初董卓統領朝政,意欲廢黜少帝,擁立當時還是陳留王的劉協爲帝,便召集百官商討,結果衆人都畏懼董卓威勢,無一人敢言反對,只有盧植一個人站了出來,爲少帝說話。

雖然最後盧植是在蔡邕等人的求情之下才得以免去一死,但還是被罷黜了官職,回到了幽州隱居。

如今曾爲陳留王的劉協已是乾坤獨斷的大漢天子,會不會因爲當初盧植的反對他即位而心存怨懟呢?

答案,是否定的。

裴茂搖了搖頭,道:“孝懷皇帝早已在雒陽安葬,來時陛下也說,朝廷養士數百年,仗義守節,今唯有盧公一人而已。”

盧植眼前一亮:“陛下當真如此說?”

“當真如此。”

“哈哈哈……”盧植突然笑了起來,笑到一半,卻忍不住的咳嗽,但他咳嗽之後仍然繼續的笑,如此往復,臉被咳得通紅。

盧植緩過勁來,既是快慰,又帶着點惋惜的說道:“惜乎哉,惜乎哉!陛下胸懷大義,實在是我朝仁君。只可惜我老之將死,不能爲陛下效犬馬之勞,看陛下重整天下了!”

裴茂有些明白盧植的心情了,還有什麼比得遇明君而垂暮已老讓人遺憾的呢?他勸道:“當年姜尚古稀,得遇文王也未道晚也,廉頗老矣,尚能飯鬥米,被甲上馬。盧公莫要懊惱,安心養病,終有重回君側的一天。”

盧植緩了緩氣,落寞的說道:“仁君在世,何愁大漢不興?我縱是一死,也無愧去見列祖列宗了。”

他直視着裴茂的眼睛,目光炯炯,透出一絲精芒:“裴君回長安之後,應當如實告知關東詳情,切不可讓他們人云亦云,養虎爲患。現下首要的是振興朝廷,而不是抱有畛域之見,排斥賢才,因人失政,不然會有大禍啊。”

“呃!”裴茂語塞,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

當初爲了反抗董卓暴政,彼此有過恩怨的東西士人難得的親密無間,抱成一團。在王允、士孫瑞、黃琬等人的籌劃下,最終除掉董卓。

按照正常的演進,兩派共患難之後,憑着這段合作產生的情誼,應該繼續合作下去,兩方共掌朝政,匡扶社稷,開一代君臣共治的局面。

可偏偏不是如此,親近關東士人的王允,藉由誅董首功,獨斷專橫,以他爲代表的關東人勢力大漲,權壓百官。將曾經的盟友一腳踢開,這讓馬日磾等人怎麼能忍?

再加上又有皇帝在背後推波助瀾,兩方關係徹底破裂,這纔有了眼下彼此對立的朝局。

盧植雖遠在江湖,卻看的透亮,他與馬日磾等人的關係好,在地緣上又親近關東士人。像當初爲了對付權宦,士人放棄成見,同仇敵愾,可如今呢?沒了外在強敵,就都計較起門戶私利去了。

他實不忍見到這種局面,如果他真能重返朝廷,說什麼也得試着讓兩方重歸於好。可惜現在他沒這個命了,所以盧植只好苦心相勸,希望馬日磾能早早醒悟。

然而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他不知道朝廷在裴茂走後不久就發生了因鹽鐵而引發的鉅變,兩方隔閡進一步加深,再想走到一起,卻不知要付出多大代價。

盧植說了很多話,稍顯疲態,語調開始變得有氣無力起來,他似乎不想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徑直問道:“陛下要劉伯安去幷州治理羌胡,那這幽州,應該是要讓給公孫瓚吧?”

裴茂也不瞞他:“朝廷確有此意,讓貴門生接任幽州牧。”

盧植頻頻點頭,似乎沒有注意裴茂的具體說辭:“好一招坐山觀虎!劉伯安一走,公孫瓚在幽州便再無掣肘,實力大增,冀州兵不及幽州兵悍勇,幽州兵不及冀州兵衆多。屆時爲了爭奪燕趙,袁本初定是要與公孫瓚疲於征戰。這仗一打起來,誰還有餘暇關注朝廷,關注天子?等陛下修養關中,養蓄精銳後……咳咳,天下何愁不定。”

裴茂點頭稱是:“這就是爲什麼在下不先去解決劉使君與貴門生的齟齬,反倒要先來見你的緣故。”

盧植隨即明瞭,道:“是想讓老夫去說服我那門生?”

“嗯,劉使君與貴門生互有成見已久,在這個時候,容不得一絲差池,盧公既是天下大儒,又是公孫瓚的師長,定能開解兩人。”

良久無言,室內一時安靜,裴茂知道盧植要思考,所以並未有催促,他知道此時將盧植拉入劉虞和公孫瓚兩人的鬥爭漩渦中有些不仁義。但,爲了社稷,眼前這個老臣還有什麼不答應的?

只見盧植呵呵笑道:“沒想到老夫病篤將死之軀,還有再爲天子效力的機會。裴君,取筆來,替我擬信幾封。”

裴茂不敢怠慢,趕緊走到桌案前,執筆待寫。盧植理清了思路,說幾句便刻意停頓一會兒,等着裴茂寫完。就這麼斷斷續續的,伴着盧植幾聲乾咳,屋子內就只剩下沙沙的寫字聲。

屋外的鳥鳴叫的彷彿更歡快了些,好像是老鳥回巢,雛鳥待食一般熱鬧。約莫一刻鐘的功夫,裴茂寫完了信箋,他吹乾了墨水,正準備拿起給盧植看,可就待他轉身一看,便發現剛纔只是稍許憔悴的盧植,此時臉色愈發的枯黃了起來。

“盧公!你這是怎麼了!”裴茂感覺俯身問道。

“裴……裴君。”盧植剛纔一直在強撐着身體,本來他身體早已虛弱不堪,只是今天聽到這麼多喜事,漸覺天下有望,這纔打起精神來。如今好不容易口述完,身體卻再也撐不住了。他仍吩咐道:“繼續寫下去,替我再寫一封,老夫還有話要交代給鄭康成。”

裴茂將盧植扶回牀上躺好,這才重新提筆去寫。

待盧毓幾個兒子重新進到這個房間的時候,盧植已經眼皮半闔,氣息微弱了。盧毓等人見狀,立時撲了過去,哭喊道,“阿翁!”

盧植這時已經筋疲力盡了,他躺在牀上,嘴脣輕輕張闔,含糊道:“吾死之後,爾等爲我掘出一冢,不用棺槨,薄葬即可。”

幾人心知盧植這是要交代後事,都含淚應下。一時間悽悽的啜泣聲,不絕於耳,讓房間內的裴茂、溫恕、田疇等人無不感傷。

“巨光。”盧植手指巍巍的擡起,指向裴茂。

“盧公。”裴茂眼睛發酸,語氣哽咽,強忍着不落下淚來。

他本以爲盧植要託他照顧三個兒子,誰知盧植卻道:“老夫幼子盧毓,今年虛歲有十,年紀雖小,但應對有方,聰慧非常。裴君可帶去薊縣,我那門生見到他,顧念師生情誼,便再也不會另生事端。”

裴茂心知這是盧植在他們的計劃上最後一道保險,心想推辭,但眼淚卻啪啪的往下掉,再也說不出話來。

“莫要推辭,這算是老夫爲朝廷,爲陛下,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
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