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

“知臣下之勤勞,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於憂勤也。”————————【詩?周南?卷耳序】

每到午後,在椒房西北處的披香殿總會傳來絲竹奏樂的聲音,這樂聲靡靡,偶爾聽倒還使人愜意,但老是聽這幾首重複的曲調,就算是性子再好也會心生不耐。

更何況,椒房的主人性子並不好。

“整天在哪裡吵吵鬧鬧。”董皇后正摸着一支鹿角金步搖,在鬢髮上比劃着位置,說:“真以爲陛下會喜歡這曲調?”

“都說當今無論是文采、還是書法,都深肖孝靈皇帝。”身邊一名御長躬着身說道:“孝靈皇帝也好雅樂,沒準還真會喜歡。”

御長是皇后手下女官之首,地位等同皇帝身邊的侍中,是皇后的親信。

董皇后手頭動作一頓,繼而接着將金步搖緩緩插進了發中:“說的也是,陛下一向很寵愛宋都,這回若真讓她投其所好,怕也是個麻煩。”

“那、奴婢去說一聲?”御長是董皇后帶入宮的孃家人,自然要爲董皇后打算。

董皇后對着鏡子,似乎覺得不滿意,又將金步搖取了下來,放在掌心,靜靜地瞧着。

她父親董承最近剛被士人愚弄、又被皇帝敲打了一通,正處於勢力的低谷期。董皇后再怎麼嫉妒宋都,在這個時候去找對方挑事,並不是個明智的舉動。反正她已經是皇后了,至少在表面上要大度些,跟一個貴人斤斤計較,像什麼樣?

“不用,由着她去罷。”董皇后像是非常珍惜這隻金步搖,將其握在了手裡,目光柔和:“小女兒的心思都這樣,一會要這,一會要那,總堅持不了幾天。”

“謹諾。”御長答應了一聲,又故意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她這是常用的伎倆,心裡不方便的有話要說,卻非得讓人去問,這樣答得不好也能減輕她的不是。

“有什麼話就說。”

“這些天要麼獨自留宿宣室,要麼就留宿宋貴人、伏貴人那裡。”御長小心的說道:“奴婢爲皇后抱不平。”

董皇后頓時想起與皇帝新婚的那一晚,忽然笑了,十分不以爲然:“這又如何,反正陛下他……”

說着她便收住了嘴,皇帝年幼,暫時還不能行周公之禮,這個事雖然人們大致心裡都清楚,但這麼貿貿然說出來,終歸是不好。

董皇后生硬的換了個話題,說:“家裡怎麼樣了?”

御長除了隨侍在皇后身邊,幫助料理掖庭等事以外,還肩負着溝通中外的責任:“那天車騎將軍回去後,大發了一通脾氣,將中郎將楊奉叫到府上,當場抓了,給送到廷尉獄,說他曾勾結蛾賊,意圖不軌。”

“然後呢?”董皇后似笑非笑的看着她:“沒讓本宮替他在陛下身前說說話?”

wWW ●Tтkan ●C〇 御長看着董皇后,遲疑着點點頭。

“陛下極有主見,幾次申明不許後宮干預政事。宋貴人那麼嬌憨,都沒做出什麼事來,何況本宮?”董皇后轉過身,正對着御長說道:“你尋個機會告訴阿翁,有些不該親近的,再如何阿諛示好,也不該去親近。只要他這些天安分些,陛下遲早會念着他的好。”

御長一一答應了下來,可又忍不住說道:“車騎將軍好歹也是陛下的親舅父,董太后又對陛下有養育之恩,按理說,陛下不至於這麼不近人情……皇后也不需有這麼多顧慮……”

“本宮原本也是做如此想,還想與宋都爭一爭。可後來一想,既然成了皇后,就得有母儀的風範,哪能憑恃家世自作威福。”董皇后緩緩說道,表情漸漸冷了下來:“何況本宮說的話也未必算數,這未央宮北邊不還住着哪兩位麼?她們說話可比本宮要管用多了。”

皇帝在立後的第二天就將萬年公主劉姜拜爲萬年長公主,不要小看這個‘長’字,沒有這個字的都是縣公主,儀服同列侯。而有了這個字,就地位尊崇,儀服如諸侯王。

劉姜被拜爲萬年長公主後,不僅僅是地位上升、湯沐邑增多,而且由於她尚未出閣,仍居於宮中,所以對宮廷事務仍有一定的話語權。就像是當年的鄂邑蓋長公主一樣,在一定程度上,劉姜分走了董綺作爲皇后統御掖庭的權力。

除此之外,還有皇帝兄長孝懷皇帝的遺孀、懷園貴人唐氏也與劉姜居住在一起。一個是妯娌、一個是大姑子,任憑誰都要壓董綺一頭,這讓董綺雖爲皇后,但真想做什麼事卻束手束腳。

不過她也不氣餒,董綺相信憑自己的才智與姿色,絕不會只做個有名無實的花瓶。

車騎將軍府中,董承在原地踱了幾步,對御長說道:“皇后除了這些,還有說別的麼?”

御長搖了搖頭,復又說道:“就只還說,在宮裡有些事情她也不能做主。”

胡邈注意到董承疑惑的表情,主動解釋道:“這應該是萬年長公主的緣故,此外,聽聞大長秋苗祀曾是士人,與朝廷裡關東那夥人親近。”

皇帝默許劉姜時不時的可以插手掖庭事務,又使親近士人的掖庭令苗祀轉任大長秋,顯然是不想讓董氏在掖庭的權勢一家獨大。

這讓董承很是不滿,他最想做的就是兩件事,一是擁有進一步的權力、二是希冀自己的女兒能早些誕下皇嗣。可惜他勢力受挫,如今就算想做些什麼,也只得如董綺所說,先安分低調一段時間才行。

胡邈突然想了一個正當的理由,出言說道:“過了年,長公主就得有十七了。尋常人家早已出嫁,如今還待在宮中,總歸有些不合適。”

董承面露沉思,道:“說得對,而且懷園貴人老住在未央宮也不好,再如何也應當安置在別的地方。”

他對御長說道:“你先回宮,把這話轉告皇后,讓她自己相機行事。”

“奴婢謹諾。”

等御長走了以後,董承這纔對胡邈說道:“這些天樊稠、王方他們怎麼樣了?私底下可有說些什麼?”

董承不分青紅皁白,突然翻臉,將依附於他的楊奉捉拿入獄,又在軍中搜檢跟黃巾有關的中小軍官。鬧得人心惶惶,爲了安撫,董承不吝錢財,幾次厚賞宴請,好話都說遍了,這才讓他們不再口出怨言。

“楊奉勾結蛾賊,理應入獄,董公將其拿下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他們一開始也只是慌然失措,事後自然也都明白,並不是要針對他們所有人。”胡邈說完,遲疑的看了董承一眼,道:“只是,樊稠說他想與張濟一樣屯駐在外,不想留在長安了。”

董承立時不滿的說道:“他還是在怕我和朝廷,哪天會對他翻舊賬。他們要是都有這心思,一個個全屯駐外地了,留我一人孤零零的在長安,以後仰仗誰的軍勢去?”

“董公也不必爲此着急。”胡邈寬慰道:“他們就算想謀求外鎮,也得看陛下的意思呢。”

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十七章|萬年公主
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十七章|萬年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