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

“智均不相使,力均不相勝。”————————【申子】

董承聞言瞪了馬日磾一眼,心裡卻是鎮靜了下來,如果是爲了這個事的話,那倒還好說。畢竟董承所做的一切,無不是依據青牛角的謀劃,秉承上意去做的。他如果認罪,豈不是代表皇帝有錯了?

故而董承否認道:“絕無此事!依據律法,彼等侵佔上林之地,肆意開墾,本該論處。更遑論京兆王氏、董氏等豪族,罔顧國法,將上林苑中宜春苑、鼎湖宮、長楊宮等處園囿樑柱磚瓦拆下,用以修建莊園舍宅。此等大逆,抄沒田產已屬輕判,何言其過?”

馬日磾反駁道:“上林苑兩百年間幾經兵燹,苑囿樑柱無不焚燬、朽爛,哪裡能被拆下另建舍宅?至於磚瓦樣式,民間所用大抵類似,又如何能辨出是上林所用?司隸校尉恐怕查證不實,遭屬下矇蔽了。”

董承一時口快,沒有想到這一茬,好在他早有一番說辭,此時回道:“樑棟可以被焚燬朽爛,但是磚瓦不會!敢問太尉,這‘上蘭醴泉’、‘鼎湖延壽’字樣的瓦當,是尋常豪族能用的麼?”

看着馬日磾頓時僵住,一時無話可說,董承心中大爲得意,乘勝追擊道:“我家營造府邸,都只用些‘長生無極’、‘永受嘉福’的祈祥瓦當。這些個豪強驕縱恣睢,仗着家世,居然直接把上林的御用瓦當拿去私用,這不僅是逾制,更是目無國法!”

馬日磾的臉色一會青一會白,兀自坐在一邊,竟是再也無法爲那些膽大妄爲的豪強辯解一句話來。

“好啊。”一直旁觀的皇帝終於開口說話了,他看着馬日磾,出言嘲諷道:“朝廷若不是遷都長安,再過幾年恐怕都有人要拆掉未央宮的樑柱磚瓦來修私宅了!”

“太尉!”

皇帝一聲清喝,將馬日磾從神遊中驚醒,他看了看一副勝利者姿態的董承,又看了看皇帝,茫然無措。

只聽皇帝接着說道:“你說,這些人該不該嚴懲?”

這個時代的建築材料與規格並沒有如明清那般有着嚴格的限制,就連‘千秋萬歲’這種在後世如同大逆字樣的瓦當,在眼下的尋常人家都能使用。無論民間宅邸還是皇室宮宇,所用瓦片大抵都是一個樣式,顏色也都是青灰,除了做工精細些,花紋多些,兩者在一起其實很難區別。

所以這些京兆豪強爲了一時虛榮,趁着國都東移,甚少關注長安,私挪上林磚瓦用以營造田莊的事已成陋俗。士人彼此之間互相隱瞞,倒也相安無事,反正這類建築材料都一個樣式,真有人追究,也不能一口咬定是出自上林。

但最讓馬日磾痛恨的是,這些豪強驕縱慣了,拿上林的尋常瓦片也還罷了,沒想到居然膽大到去拿瓦當,而且是拿鐫有宮名的瓦當!

今天被董承借題發揮,捅了出來,也合該是他們遭此報應。

只是難爲了馬日磾,要爲此蒙受無妄之災。面對皇帝的質問,他苦於撇清關係,急忙道:“這些人目無國法,確實該問罪懲處、以儆效尤。臣一時失察,還望陛下恕罪!”

“你分明是糊塗!”皇帝知道馬日磾在這件事上並沒有什麼大錯,畢竟偷拿上林磚瓦的又不是他扶風馬氏,所以他有意責備了幾句後,便揮手讓兩人離去了。

馬日磾如蒙大赦,倉皇而去,但董承就此領了詔命,卻不急着走,仍是杵立一旁偷覷着皇帝。

皇帝見了,明白過來是什麼意思,心裡不禁冷笑幾聲,出口道:“你這幾日辦事得力,我都看在眼裡,你且放心,我不會負了你的!”

董承這才滿意的一笑,如獲恩賞,像是得到了某種承諾,作揖離去。

馬日磾回去後,心裡越想越是羞愧,沒幾日就病倒了。

尚書令士孫瑞、侍中馬宇、勸農令第五巡這三個親黨特意尋空前來看望,只聽太醫令脂習說:“太尉這是心火導致的心悸不寧、少寐多夢,這幾日不宜過勞,要安心靜養。”

“那可是要進補些什麼湯藥?”身爲馬日磾親族,侍中馬宇關心道。

脂習擺擺手,說道:“正巧這時節蓮花盛開,可採些新鮮蓮子,熬煮成湯,給太尉服下。”

待馬宇送走了脂習,馬日磾正艱難的從牀上坐起,苦笑道:“這可好,連我都病了。”

加上早已纏綿病榻的司徒趙謙,這回三公一下子病了兩個,還都是錄尚書事的重臣,等若是皇帝手下再無一個可以限制他伸張皇權的相臣了。

思及前因後果,馬日磾驀然嘆道:“真是悔不當初啊!”

衆人皆低頭不語,當初勸馬日磾入宮爲那些豪強‘說情’,這些人都有一定的責任。

尚書令士孫瑞皺着眉頭,責備道:“我當時便已勸你,清丈上林是要爲關中屯田張目,屯田又是國家尤爲重視的大政!你當着國家的面議論此事,爲那些人說情,致幹聖怒。如今槌牀悔恨,又怪得了誰?”

士孫瑞有才謀,博達無所不通,是關西士人中的謀主,馬日磾很大程度上都要仰仗他來出謀劃策。當初皇帝尋求外援制衡王允,馬日磾猶豫未決,還是士孫瑞替皇帝說話,這才說服衆人與皇帝合作,一步步走到今天。

不僅如此,士孫瑞還在其他幾派之間也頗孚人望,就連趙溫、楊彪這些人都對他十分敬重,可以說是派系之間的友善人物。

雖然心裡不願承認,但馬日磾其實是很嫉妒對方的。他本就不是很喜歡士孫瑞,被對方這麼一說,自覺丟了顏面,強行給自己尋了個理由:“我本意是想借此打擊一下董承的氣焰,不讓這人仗着外戚之名、爲亂政之由,豈會料到他們狂妄到挪用上林磚瓦?”

“是啊,眼下無論哪一方都在爭論長秋,各有人選。若這回讓董承起了勢,那可真成就他外戚之實了,這對我等士人來說,豈不是多年辛苦,毀於一旦?”馬宇爲之辯解道。

“即便是如此,也不該在這件事上尋國家的不痛快!”士孫瑞固執道。

見士孫瑞堅持爲皇帝說話,指責自己的不是,馬日磾意氣難平,喘着說:“依你之見,那就是我做錯了?”

“是非對錯,馬公心裡難道還不清楚嗎?”似是知道自己不該對一個病人如此說話,士孫瑞語氣軟了下來,輕聲道:“朝廷本來就在爲國家立後的事爭執不休,如今你與司徒接連臥病,楊氏近來又刻意韜晦,不肯出風頭。董氏獨大,幾乎要成定局了。”

馬宇爲馬日磾撫着胸口,緩解了憋悶,只聽他說道:“司徒趙公眼下最看重的是身後之事,處處與國家合契,以保權位。立後這事他們未置一詞,顯然是在等着附和國家的決議。他們倒還好說,只是這楊氏滿門得國家恩遇,又是爲何不肯站出來?”

“你還沒看清麼?”馬日磾重又躺回了牀上,感慨道:“這纔是見機勇退之道啊!”

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
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