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

“使者治喪,穿作,柏槨,百官會送,如故事。”————————【續漢書·禮儀志下】

“幸而我等未曾將圖謀如實託付,不然,他又豈會準我等所請?”昌豨站住了腳,轉身看向孫觀與吳敦二人,眼睛裡轉着精光,叮囑道:“這事對我等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奈何臧宣高邁不過這道坎。故而咱們得先瞞着他,等事情辦好了,再如實陳說不遲。”

孫觀與吳敦兩人相視一眼,皆以爲然的點了點頭,割據青徐,再也不居於人下,從此在一方作威作福,這不正是他們與臧霸這些年來的夢想麼?臧霸此刻不願意背棄他與陶謙之間的‘義’,那麼他們這些做兄弟的,也只好私底下做了。吳敦對此事頗爲傷心,想了想問道:“那事情要如何才能辦好?”

昌豨說道:“董君說了,琅邪位置重要,要想佔據此處,就得排斥國相陰德、把控郡國。爾後才能修養部衆,趁機而動。”

“國相乃南陽陰氏、高門大族,雖然軍謀非其所長,但處政清明,深得國人之心。我等外兵剛來琅邪的時候,彼等尚知不敵,退避莒縣自守,如今天使奉詔而來,徐州名士多有云集,此人又眼巴巴的跑回來了。”孫觀有些不高興,感覺白費了一番功夫似得:“他是瞅準了我等不敢當着那麼多人的面動兵。”

“不是瞅準了我們,是瞅準了臧宣高。”昌豨冷笑了一聲。

吳敦有些不習慣昌豨對臧霸的這個態度,忍不住皺了皺眉,說:“董君回青州了?”

“交代完事,早幾天就回去了。”昌豨看了吳敦一眼,說道:“既然臧宣高哪裡說不通,我等暫且先依他說的辦,等葬儀過後,再尋嗣王與國相討軍資。”

吳敦與孫觀二人想到董昭的種種許諾,不由得心馳神往,說道:“北海相躬殺董卓,威震夷狄;蒞任青州以來,呼吸之間,便連下數郡,橫掃賊寇。如今有其引爲聲援,我等可無慮也。”

呂布算什麼,再厲害也不過是袁氏牽着的一條狗,勇而無謀,任由董昭擺佈,只有看不清形勢的才真會把呂布當做什麼能人。昌豨看着吳敦兩個人,心裡不由冷笑着,此番且拿他們當做踏腳石,等真正的時機到來,整個青徐都將留下他昌豨的威名!

等到了第二天,琅邪順王劉容的葬儀,在空置、等待了半年之後,終於在朝廷使節的主持下開始了。

在王宮之內,正中擺放着一副巨大的棺槨,場上喪服如禮、食奠如儀,琅邪國內上至新王、下至小宗、臣子,皆奉侍左右,垂淚掩泣。徐州各地前來的陳氏、曹氏等人也站在兩側,安靜的聽着大鴻臚周奐讀完最後一段喪祭所用的誄文:“……邦國既和,殊服來同。述論前績,莫與比蹤。”

到這個時候喪禮方纔進行到一半,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讓做了半年嗣王的太子劉熙,在先王的柩前正式繼位,成爲封王。

周奐這個時候儀態莊重的邁步走上東邊的阼階,先是向西北面的長安稽首拜禮,然後起身拿出一封策書,當衆策拜劉熙爲琅邪王。他念完策書之後,琅邪國相陰德手捧印綬,奉給了劉熙。

當看到琅邪王的玉印順利的放在一個身材瘦弱、神情緊張的年輕人手上時,奉特詔前來祭奠的太原太守、陽都侯、琅邪順王之弟劉邈心中的一塊大石這才落了地。

現今的琅邪王劉熙是他的侄子,琅邪順王薨逝後不久,國內大亂,陰德不敵臧霸兵鋒,退守莒縣。本來陰德想帶劉熙一同逃難,可劉熙當時惦記着父王的屍體擱置王宮,怕賊人糟踐,故而捨命留下。臧霸入城得知此事後,感其至孝,遂勒兵不使部衆侵犯王室。由是劉熙聲名大振,獲得了一個純孝的聲名。

奈何他天性柔弱,畏兵如虎,一時因孝而激起的血勇沒過多久便消逝不見,整日裡對臧霸擔心受怕。尤其是朝廷遲遲未有給他封拜的策書,這讓劉熙只能以嗣王的名義留守琅邪,實際上的人身安全則全在臧霸等外兵的手中。

好在如今劉熙歷經磨難,終於繼位,而臧霸也不是大奸大惡的爲人,兩者在琅邪國,應當能和睦相處。

這是劉邈心裡想得最多的一件事,本來都已放下心來了,可他一看到侄子手捧玉印、一臉如釋重負的樣子,忽然又忍不住爲他考慮起來,想爲這個侄子多盡一份力了。

葬儀過後的第二天,琅邪國軍政實際的掌握者、騎都尉臧霸接到了新王的邀請,來到王宮。

便殿之中重帷低垂,密不通風,殿中僅擺放着一隻極大的獸爐,熾炭燃起紅焰。這炭的質量也不怎麼好,臧霸一進來便嗅到一陣濃郁的煙氣,讓他忍不住微微皺眉。

殿內正中坐着的是明顯有些侷促不安的新王劉熙,見到臧霸猶如一隻巨熊從門外走進,年輕人明顯畏縮了一下身子。相比之下,其下坐着的陽都侯劉邈則是一派氣定神閒,更有王子皇孫的風度。

各自見禮過後,劉邈先是說起道:“我在長安時,有幸得見天子於上林閱兵,那時我尚且以爲天下強兵,也不過虎賁、羽林。怎料這幾日見到將軍麾下,方知我琅邪也有如此銳士啊。”

臧霸知道劉邈這是在奉承他,本想一笑而過,只是卻被劉邈的話提起了興趣,問道:“不知府君以爲,南北軍何如?”

“不何如。”劉邈不以爲然的說道:“前次河東叛亂,叛兵多不如禁軍,饒是甲堅兵利,也打了旬月有餘。”

“喔……”臧霸簡單的應了一聲,心裡暗暗對朝廷軍隊的戰力進行評判。

劉邈輕聲一笑,先抑後揚:“不過,若說敢戰,朝廷的南北軍在平定河東之後,旋即北擊匈奴,驅入南匈奴王庭,擒殺匈奴數萬,這也終算是不落禁軍威名了。”

“擒殺匈奴數萬?”臧霸頓時啞然,畢竟這件事纔過去半年沒有,消息從西北傳播至東邊尚需一段時間,故而臧霸對此事一無所知,只知道朝廷平定了河東程銀等人的叛亂、擊敗了趁火打劫的匈奴單于,可他卻沒想到朝廷手下的軍隊會如此強悍,竟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戰果。

臧霸忍不住拿自己手下的部曲跟南北軍做了對比,這樣的軍隊都‘不何如’,那他手下的泰山兒郎有何顏面敢稱‘銳士’?

“君侯說笑了,朝廷有如此強兵,天下萬民,足以祈盼太平了。”臧霸強笑道,此時他如何會不知劉邈是想借此點醒他,朝廷既有強兵勁旅,又有明天子在上,即便現在鞭長莫及,管不到青徐之間的事,但誰也講不好以後管不管得到。

若是朝廷真有光復天下的那天,臧霸就得事先尋好歸附朝廷的門路,而眼前的劉邈又是琅邪國的小宗、又是朝廷大臣,他對臧霸的態度,就取決於臧霸對琅邪王室的態度。

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
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