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

“草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松風閣記】

“周郎雅量高致,逸才不羣。”郭嘉坐在馬背上,眼神之中帶着些惺惺相惜的意味:“此戰若周郎是孫氏的謀主,我等還真未必有機會險中逃生。”

“郭祭酒雖然好險,卻從未入過險地,何以稱‘險中逃生’?”周瑜揚起長眉說道。

郭嘉不着痕跡的癟癟嘴,看上去有些不樂意:“休得稱我爲‘祭酒’,周郎現在雖是白身,待去了長安,指不定要授任何職呢。”

周瑜看見郭嘉這副做作的樣子,未免覺得好笑,性情曠達灑脫之士他見得多了,但大都是故作特異,爲己搏名,像郭嘉這樣自然天生的性情卻是首次見到。

他莞爾一笑,換了個親近的稱呼:“郭郎說笑了,但憑此間強兵精騎,汝南可謂是謂唾掌而決,功成之後,何愁不能授受官爵?”

“賜爵可以,授官就罷了,我這軍師祭酒可是陛下欽賜,只管出謀劃策,別的什麼都不用做,正好適合我的秉性。”郭嘉眨眨眼,突然嘿地一笑:“若是調我做一地縣令、功曹,那纔是折磨我呢。”

他剛纔看似還很嫌棄‘祭酒’,這會子又捨不得了,可見此人說話絕不能輕易相信,周瑜暗地留心。

由於政治、生活環境逐漸穩定,關中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朝中許多獨身的關東人便開始寫信邀家眷入長安團聚。這其中,水衡都尉周忠因爲專司禁錢以及新錢鑄造,頗受皇帝重視,故而很早之前便往廬江老家寫過家書,幾次邀周尚、周瑜等人北上。周瑜本來並不想去長安,後來因爲天下局勢的變化,以及長輩之命,所以一直拖到將近年底纔開始動身。

在周忠的家書中,周瑜或多或少的知道一點朝廷裡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也知道周忠與潁川荀氏關係密切,私底下所圖非小。所以作爲荀氏的鄉黨,郭嘉纔會說想做軍師祭酒,因爲只有繼續在‘軍師’的位置上,他就不僅能爲自己、更是能爲背後所站的勢力發揮更大的作用。若是在這個時候被調任它職,那確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折磨’。

“不過話說回來。”郭嘉轉過頭來,認真的看向周瑜,伸手指了指遠處的平輿城:“孫伯符深肖其父,勇則勇矣,卻智謀不足,既不通經傳,家世也不顯赫,周郎何必爲了此人多費功夫?徑直往長安去不好?”

周瑜是周家人,算起來勉強是郭嘉同一陣線的盟友,何況在初次接觸時,郭嘉便通過言談舉止而瞭解了對方的才識卓見,便不再等閒視之。所以在得知周瑜要爲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敵將說情的時候,郭嘉下意識的就覺得不值,在他看來,揚州就是一個泥淖,周氏自己跳出來已屬不易,倒還想再帶人脫身?

這副場景讓郭嘉不由得想起了荀彧與曹操,前者不就一直想帶曹操一起改換門庭麼?郭嘉沒有經受過這種感情,他無法理解這種情感在一定意義上爲何會超脫了冰冷的利益與算計,心裡頭莫名的有些煩躁,就連他也不知道自己這煩躁到底從何而來。

似乎在冥冥之中,他本該具有這樣的情感,卻不知被何人剝奪了。

“孫伯符與我同年,情誼深厚,遠非尋常親友可比。”周瑜擡首望向城頭,城頭上人影幢幢,他卻能十分輕易的發現其中一道熟悉的身影,那身影也正同樣以灼灼的目光遙視着他。

“士族高門多愛蓄養豪情之客,就連我家也有幾個如孫伯符那般的勇健之士……”郭嘉好整以暇的笑着說道,意有所指。

“郭祭酒。”周瑜的語氣忽然冷淡了幾分:“我與他恩若兄弟。”

郭嘉愣怔了一下,恍然笑道:“我自然知道。”他也不避諱掩飾什麼,大大方方的說道:“我是在羨慕你們吶!”

周瑜莫名其妙的看向郭嘉,這個‘你們’似乎是指他和孫策,他挑了挑眉,聽郭嘉繼續往下說道:“若是我也有這般至交,我也不至於整日想這些事……”

話語裡突然帶着的低落情緒感染到了周瑜,郭嘉低眸的神情像極了因多智而少友的孤單少年。周瑜有些動容,說起來他與郭嘉都是弱冠之齡,若非家族託付,世道不易,他們又何必違心捲入紛爭,與人做那些機關算計。

周瑜輕聲一嘆,正要開口勸慰,這時郭嘉忽然收斂了低落的神色,好似剛纔那神情從未出現過似得,他伸手往周瑜背上一拍,嘻嘻哈哈的說道:“不過,也有可能會讓我在這些事上更有勁了。”

“嗯?”這轉折讓周瑜差點沒反應過來。

“周郎其實也是這樣想的吧?”郭嘉向周瑜傾過身來,一手撫着周瑜的背,一邊在周瑜的耳邊說着話,兩人這副動作極爲親密,可話裡頭卻是冷若寒霜的:“我看得出來,你與我一樣,都是個不安分的人。”

說完,也不待周瑜如何迴應,郭嘉便遙指了一下城頭,道:“請吧,周郎這回若能憑藉脣舌,爲朝廷說下一城,收回重寶。這不僅是段佳話,入京授職,也就更名正言順了。”

對方直接說清了利,倒顯得自己不只是爲了‘義’,周瑜獨自趨馬上前,心裡默然想到,到底是那個曠達灑脫的人是郭奉孝?還是剛纔那個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孤獨與渴望至交的人是郭奉孝?亦或者,在最後用淡漠的語氣跟他說話纔是真正的郭奉孝?

潁川郭嘉,到底是如何一個複雜的人物啊。

孫策正在喝問呂範,眼角餘光卻瞥見周瑜孤身一人來到城下,他猛然反應過來,幾步便順着城牆往下走去:“快開城門,我要親自去迎周公瑾!”

“伯符!”孫賁在後面跟了過來,出聲提醒道:“彼等騎兵輕捷如風,倏忽便可至於城下,彼等若是詐我城門怎麼辦?”

孫策斷然否定道:“這不可能是計,公瑾片甲未穿,他不要命了麼?”

“但誰也不知他在對方營中說了什麼,有何圖謀,此等高門子弟,不可不防。”孫賁面無表情的如實說道。

“公瑾不是這樣的人。”孫策轉過身看向城外,只見對方的騎兵人皆上馬帶刀,聚在營門,儼然一副隨時衝鋒的架勢。饒是呂範也有些動搖了,他看向孫策,試圖也加入到勸說的隊伍中去。

“我不知這個周郎與你是何等情誼,但他到底是高門子弟。”作爲孫策的堂兄,孫賁加重了語氣說道:“高門子弟最愛結交豪俠劍客,以充羽翼,門客蒙獲恩義,以性命託付,而彼等卻未必如此。伯符,你是我孫氏的希望,做事要多考慮。”

孫策幾乎是與周瑜同時長大,他不相信對方只把他當門客、或者是一個投資的對象。可是現在這個樣子,他又該如何堅信呢?

自城頭往下看去,乘在馬上的周瑜身材高大,舉手投足之間隱然有股瀟灑的風度。他好似注意到了什麼,回過身看去,看到郭嘉以及郭嘉身周的騎兵之後,周瑜臉色微變,給了郭嘉一個不友善的眼神。

郭嘉表現很無辜的聳了聳肩,收回了看好戲的心態,把手往後一揮,身後的騎兵們便如潮水般退去了。

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
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