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夕習業,以教國子。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漢書·禮樂志】

陳紀有些動心了,他不是對今後這筆上千萬的太學經費有什麼壞主意,而是想着,作爲太常的下屬機構,太學的一應開支都要通過他向少府、大司農等官申請撥給。只要手中掌握分配財貨的權力,就不愁無法對太學施加影響,使其按照一定的軌道前進。

不過,他仍是故作猶豫道:“如今太學僅有弟子兩千餘人,博士、教習、學舍等還算足用。待日後弟子上萬,光是現有博士,恐會忙不過來。”

趙溫即時說道:“新太學建於明光宮故址,地廣遼闊,光是正中的明堂便可容上千人,其周遭的學舍、學堂,朝廷一直在命將作監徵工修建,大可無慮。”

見陳紀仍面帶疑色,趙溫只當是對方還不清楚太學現有的師資隊伍,故又爲其解釋道:“太學五科,各有博士數人,光是明經科就有十三經博士,各司一經,譬如韓公、繆公等,共計十五人。餘者如治劇、明法、經濟、經營等,博士雖少,但也有十餘人,算上位於博士之下,專司弟子起居、學業的教習,共有六十人,足可堪用。”

‘教習’是皇帝借鑑後世大學中的講師、班主任所設的職位,他們皆是有一定學術水平、卻又達不到‘博士’這個境界的士人。每個教習分管數十個學生,平日裡主要負責一些不重要的雜課,比如爲明法科的弟子講授經書、爲明經科的弟子講授律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博士的授業壓力。

每個教習都有機會晉升爲博士,所需要操心的只是新一屆剛入學的太學生,待他們自己熟悉了日常學習、生活的流程以後,便不需要親力親爲。

皇帝想着,對太學這種固結橫生、牽動各方敏感心絃的衙署,就該像不斷的往墨水裡兌清水一樣,一步一步的去從內部改變它舊有的、不符合皇帝利益的結構。讓太學在三百年前逐漸旁落、淪爲士人的大本營之後,將這一利器重新收回到皇帝手中,成爲不斷爲皇帝培養親信的機器。

在這之前,皇帝不介意多作讓利,好換取衆人對太學逐步改革上的支持:“我聽說大儒名士,諸如近代的涿郡盧公、北海鄭公,門下弟子何止上千?更別提龍亢桓氏、弘農楊氏等大族門下了。彼等以微一人之力傳業千人,尚且可行,太學現有巨儒十餘名、博學者數十,只要分門別類、合理調度,數千人也不是教不得。不過……”

皇帝頓了頓,輕聲說道:“太學既要擴充弟子,這博士、教習,也應隨時由諸公薦舉添補纔是。”

他娓娓而言,處處都顯得理由堂皇正大,陳紀聽着聽着,臉上疑慮深深的神色已經放鬆了下來,拱手回道:“陛下睿鑑,臣雖才資淺薄,也竊以爲然。容臣這兩日熟悉太學事務之後,再將今日之議,據實上奏以聞。”

他這是拖延的一個手段,今日發生的事太過出乎意料,皇帝許下的好處雖大,但他所承受的壞處也很大。別看太學要擴招人員,但按皇帝的要求,大部分都要傾向於給那些出身微寒的年輕人,剩下的數額又如何能滿足其他士人的需要?以他的才智,一時尚不清楚是不是要答應下來,索性將其留待回家以後,與陳羣、或是過府尋楊氏、黃琬等人商議一番。

皇帝也知道自己給出的利益,尚不足以讓陳紀用自己的聲望來爲他承擔改革的壓力,他只好接着說道:“許彼等尚有可造之處的微寒之人‘得受業如弟子’之外,太學的諸位博士亦可自行授受弟子,在太學中與其他學子共同受業,到了期末,也可由博士自行推薦若干,參與策試授官。”

這倒是個不錯的補償,陳紀不免徹底鬆了口氣,有這個補償,他在提議、主持改革的時候,對衆人也好有個說道。

博士私招的弟子不算在太學的正式編制之列,自然不需要朝廷出一分一毫,何況皇帝爲了防止他們藉此喧賓奪主,還有一個後手。

“太學要改的有三處,適才之說了一處,這第二處就是舉薦。”皇帝沒有忘記這件事,很快說道:“如今朝廷要肅清吏治,杜絕奸猾胥吏爲禍一方,而彼等又大都爲他人舉薦、徵辟。故而在去年便另有新規,即日起,凡被舉者因事被糾劾,其薦主也要受到牽連,雖不至同罪,也要有所懲處。”

這個是去年查辦左馮翊、新設吏部用以推行考成績效的制度之後,另外與賈詡等人商議的法子。此法施行半年以來,由一開始的因私情舊誼、或者利益交易而不負責任的隨便舉薦,變爲了爲官者無不是深思熟慮、嚴查品性才幹後方肯薦舉徵辟,生怕會在朝廷整肅吏治的時候牽連到自己,被扣上一頂‘察人不明’的帽子,影響自家仕途。

陳紀一開始在想,這個法子雖然嚴苛,但對於那些真正願意、且只選拔賢才的人來說,並無什麼利害關係。反倒是有效的杜絕了小人倖進的途徑、改善了官場上的不良之風,他的政治理念與黃琬的類似,講究剛柔並濟,此時聽見皇帝說起處理吏治的事情,倒是比馬日磾那一幫人更容易接受。

“所以我想,這個法子也可適用於太學。”皇帝也順便挪身站起,示意二人走向欄杆邊,一邊悠着步子,一邊說道:“重臣名士、地方郡國所薦舉入學的弟子,現在也要照此辦理。若是所薦舉者入太學以後,學業無成、才識淺薄、其策試的表現當不得受薦之資、或是有別的德行敗壞等事。不單是此人要被黜退回原籍,數年不予爲官,還要追究薦舉者的責任。”

與第一條加大貧寒微賤學子佔太學生的比例相較起來,這一條雖看似嚴苛,但考慮到同樣以此法能使朝廷吏治爲之改善,採取這個法子,也能使旁人在薦人進學的事上更爲用心。

而且有吏部追責薦舉的先例在前,陳紀提倡將此推行太學,也不會像上一條那樣引起很大的阻力,於是他很快便接受了:“臣謹諾,臣來時據聞,尚書檯吏部專司官吏考成,每年皆要品察官吏政事是否未完、是否得獲成效。薦舉賢士本爲地方守、令之責,臣以爲不妨依次納入考成,興許更爲合適。”

“陳公說的在理,陛下也早有此意,已使傅公悌詳加計議了。”趙溫在一旁笑着插話道。

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十章 推刃之道
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十章 推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