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

“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親政篇】

董承低下了頭,沉聲道:“臣不敢徇私,只是——”

“只是如何?”皇帝反問道,不待董承答話,便接着說道:“尚書檯各部轄制郡縣各曹掾,使之職責對應,上下有序,便於朝廷從上到下,貫徹施政。但我如此作爲的用意,又豈止於此?今後不光郡縣曹掾,便是朝廷公卿各府,亦要因時因地,推而行之。如今只是藉由重整職務,先從太尉而始,你若是會錯了意,可就大錯特錯了。”

話到這個份上,董承也無話可講,他就知道這個差事沒那麼易得,如今果不其然。

吳碩面色微變,猶豫了下,終還是出口爲董承轉圜道:“稟陛下,臣聽說世人量腹面食,度身而衣,只有物適己身,沒有以己適外物的。以中臺分轄郡縣曹掾,固然可獲長久之效,但推之於朝廷,未必不會是橘生淮北。”

“尚書令這話是老成之言。”黃琬突然罕見的給吳碩搭腔,他看也不看董承,顧自說道:“若按此制,則內朝之官遍及外朝,不僅有違制度,也易繁冗官吏。故請陛下慎之,詳加議論。”

董承心中納罕,恍然間明白了黃琬的用心,對方身爲司徒,想必也是擔心自己這裡試行成功了,皇帝會順其自然推廣到一衆人等的身上去,所以才破天荒的給自己解圍。他這般自以爲是的想着,吳碩卻有些坐立不安,無他,今天這整件事情實在是太詭異了,先是所有人要求把軍屯交由太尉管轄,此時又爲董承‘說話’,阻議度支部直管太尉曹掾、減少對太尉的約束——難道僅僅是爲了欲情故縱?或是其中還有別的算計?

吳碩看了仍不自覺的董承一眼,心底嘆了口,在座席上輕微挪了挪身子,拱手言道:“一切主張,但憑聖裁,臣不敢擅議。”

這句話不僅堵住了董承剛準備的進言,更讓趙溫、楊琦等一行人暫時住口,不得不將視線投向皇帝。黃琬的臉色更是沉了幾分,因爲他剛纔說過請‘詳加議論’的話語,如今被吳碩這麼一頂撞,自覺有損顏面。但他到底是經歷宦海數十年,心性堅韌,修養得當,面色很快恢復如常,沉默着靜待皇帝發話。

皇帝咧嘴一笑,他規規矩矩的安坐在席榻上,脊背挺直,兩眼平視,儀態樣貌都極顯尊榮,這樣連他說出的話都讓人難以忽視,正襟恭聽:“諸公所言可謂灼見,我也正有此意,各地郡縣吏曹、刑曹等掾屬,皆爲舊有,不過是使之隸屬尚書,不再由郡縣長官自行徵辟選用,也不再一味聽從郡縣長官之令。於今朝廷公卿,各司其職,彼此頡頏,沒有以內朝統外朝的道理。”

這倒確實,以前都是尚書檯總攬大權,既出詔令,又出政令,更能參與機密,決策政務。外朝公卿幾乎成爲擺設,若是沒有錄尚書事的名頭,就連位尊的三公都不及一個尚書的權力大。而到了皇帝這裡,形勢卻出現了變化,先是將決策議事的權力移交到承明殿衆位內外朝臣手中,然後逐一加重九卿的實權,使內外朝達成一種適當的平衡。尚書檯各官也依次增加品秩,類比九卿,但除了尚書令以外,餘者只能各管部務,再也無法參與朝廷綜合性政務的決策。

若不是皇帝尚在籌劃醞釀,恐怕尚書檯連擬詔的權力都要移交出去,徹底淪爲與外朝公卿同級卻不同屬性的行政機構。

黃琬點了點頭,深以爲然,歷代漢家天子倚重內朝尚書,是爲了壓制外朝公卿的權力,便於行使皇權。而尚書檯制度延續數百年,其威權深重,早已開始妨礙皇權,遭到削弱幾乎是必然的趨勢。所以皇帝將尚書檯從外朝拿走的部分行政權力,重新還給相關的外朝官,形成外朝專管如財政稅收、畜牧、司法審判等具體俗務,內朝負責如政績考覈、審計、司法監察等政務的制度,內外大致平衡,隱然雖仍以內朝爲重,卻不以其爲尊。

這就是皇帝自從親政以來就通過結合自己的經驗,借鑑後世的制度,不斷設計、不斷完善的內外朝制度。作爲臣子,只要從中揣摩、發現了這條潛行深處的規律,就能準確的摸清皇帝任何一件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背後的邏輯,從而因勢利導。

黃琬就是這麼一個人,他相信,能像他這般清楚地把握皇帝的政治意圖的,放眼整個朝廷,也不過趙溫、楊琦、荀攸、賈詡等寥寥數人而已。其中趙溫、荀攸等人不過是爲皇帝所親近,耳濡目染,知道的多些罷了,根本比不得自己大起大落,從幾次風波中自行摸索——當年馬日磾不就因爲沒有看透這一點,一味阻撓,而遭罷黜了麼?

想到這裡,又得聞皇帝寓意明確的話語,黃琬心中更是篤定,凝聲道:“謹諾,正如此次改制,由度支部監領太尉府相關曹掾,而非以尚書諸部監領外朝職務,恰合陛下施政之意。”說着,他又看了董承一眼,幽幽道:“若是太尉董公有旁的顧忌,臣願以司徒之職,率然先受試行。”

這老匹夫是欲揚先抑!倒顯得他自己忠能精誠了!

董承氣的咬牙切齒,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再拒絕就不妥了,當下只好強笑着向皇帝表白心跡,接受了這一事實。

皇帝這回真是欣慰的笑了,他本以爲會是趙溫替他陳說,沒想到是黃琬領悟、現用的那麼快,倒教他再次刮目相看。得了董承的答覆,他猶不滿足,因爲這只是一個小插曲,真正的變更職權還在後頭:“善!太尉掾屬共有二十四位,可我觀之,其如金曹、戶曹、法曹、賊曹等屬,職務無涉軍事,迥於本職。如今要簡政,明晰職權,今後太尉只管軍屯、糧草轉運、郵傳驛道等軍務,設長史、計曹、驛曹、屯曹等職,其他掾屬,一併裁撤。”

“君上!這、這如何使得?”原來是撿了芝麻又丟西瓜,董承大驚失色,自己本來就對軍事插不了手,若是這樣的話,那他連朝政都干涉不得了?

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
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