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

“凡我同盟,齊心一力,以致臣節,隕首喪元,必無二志。”————————【酸棗盟辭】

趙岐屏退左右,對朱儁如實說了自李傕聚衆反攻長安之後、朝廷當下的現況。

朱儁聽到這兩個月來,政局迭變,先是王允刺董,驚駭世人;再是朝廷士人內部分裂,王允被罷黜返鄉;最後又是皇帝帶領羣臣降服李傕等十萬大軍,如今在關中正雷厲風行的興辦屯田、恢復民力。

種種事故,盡皆圍繞着皇帝一個人,而皇帝也不負趙岐對其的由衷讚歎,言行舉止都是一個明君該有的氣象。

“天子果真聰慧,想不到我等還能有重見太平之時。”朱儁感慨道,他這些年東奔西走,四處集結義軍,不就是爲了興復漢室麼?如今有了這麼一位英主,正是天命在漢,也不枉他們的一番努力與。

趙岐神色淡然,說:“朝廷有明睿之君、漢室有中興之象,本來朝中有過成論,要趁着朝野安定、關中無事,宜速派使者東出函谷,冀圖關東各州牧伯解散刀兵,奉職歸朝。只不過——”

這可是一件大政,如果照此施爲,辦好了,那就能不費一刀一槍就能重新安定天下。只是見趙岐這番話,似乎是這件大政受到了阻礙、或是未能成行,朱儁好奇的問道:“只不過什麼?”

“初平元年,關東各地舉兵反董,廣陵郡功曹臧洪勸服太守張超,與其兄陳留太守張邈、以及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山陽太守袁遺、陳相許瑒、還有曹操、衛茲等人與酸棗盟誓,共舉袁氏爲盟主。”趙岐看了朱儁一眼,緩緩說道:“陛下稱彼等嘴上說是要匡扶社稷,其實除了烏程侯孫堅、典軍校尉曹操之輩敢於進軍,餘者皆逡巡不前,爲禍地方,乃亂政之由。”

“這……”

聯軍在董卓遷都後,在關東徘徊不前,互相爭權奪利,袁紹謀奪冀州,在打黑山軍和公孫瓚、袁術盤踞南陽,在南下征討荊州。這個時候,什麼國仇家恨、天下興亡,統統都被他們丟一邊去了,絲毫沒有把朝廷放在眼裡,這是不爭的事實,同時也讓朱儁無話可說。

且聽趙岐繼續說道:“不僅如此,我這一路上還聽說,將軍與徐州刺史陶謙、前揚州刺史周乾等人達成盟誓,再次形成聯軍,可有此事?”

趙岐說的是‘第二次關東聯盟’,作爲這個聯盟的主導者朱儁,此時面對趙岐的質問,供認不諱:“是有此事,當時李傕、郭汜等人率軍撤離河南、潁川,聚衆西歸、反攻長安。我憂心朝廷難以抵擋,故而倡導各地牧守派兵遣將,隨我一同入關勤王。”

李傕等人率軍反叛,徐州刺史陶謙等人看中朱儁乃一時名臣、又是員能征善戰的大將,足以委任大事。於是便與前揚州刺史周幹、北海相孔融、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大儒鄭玄等人聯名上奏,表朱儁爲‘太師’,希望朱儁能帶着衆人拼湊起來的兩萬餘人,奮力西進,擊敗李傕等叛逆,迎回皇帝。

這就是所謂的‘第二次關東聯盟’,完全拋棄了以袁氏爲首的聯軍,另立門戶,同時也因此而得罪了袁氏,此是後話,暫且不提。雖然朱儁被衆人推舉爲‘太師’,但到底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先前趙岐爲了避免尷尬,只含含糊糊的稱他爲將軍。

“爾等畢竟是爲了社稷興亡、朝廷安危着想,陛下也沒有爲此計較。但老夫來時,得陛下垂詢,說如今百廢待舉,天下喪亂已久,各路牧守藐視朝廷。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今後動輒舉兵、輕易聯盟、以及私相薦舉之事,再不可有。”趙岐知道朱儁的爲人,之所以要這麼說,主要是爲了讓朱儁起帶頭作用,因爲在他之後,還有更爲桀驁的袁氏兄弟。

只要朱儁此時服軟,認同朝廷的權威,那接下來趙岐出使冀州,說服袁紹就容易得多了。

“陛下的高廟罪己詔,早已傳遍關東,我現在還記得其中的一句話:‘諸公若願爲忠良,則當赤心爲國,匡朕之咎;若自甘卑鄙,則勿尸祿保位,益增朕罪’。”朱儁表情嚴肅,低沉的複述了一遍:“我既爲漢臣、食漢祿,自當忠君之事,爲朝廷效命。”

“善。”趙岐拊掌笑道:“有公偉這句話,陛下託付給老夫的重任就算完成一半了。”

接着,趙岐便讓裴茂、駱業,以及朱儁身邊大小官員進來,依次站好。然後拿出尺一詔,當衆宣讀詔書策命。

詔命的內容大體是皇帝讚揚了朱儁聚集義師、勠力勤王的功績,特詔拜爲前將軍,增食邑千戶,並以前錢塘侯五千戶,一共六千戶。這是繼槐裡侯皇甫嵩食邑萬戶以後,食邑最多的封爵。

除正式的官職、新增的食邑以外,皇帝還特命朱儁持節督河南諸軍,與新任河南尹駱業一同開設屯田、招募流民墾殖。

這個任命給了朱儁極大的權限,等若是將整個朝廷對函谷關以東的防務都交給了朱儁。有朱儁帶兵鎮守河南、雒陽,就不怕任何人能西進關中,進而還能與即將收復的河東郡配合,形成對冀州西、南兩個方向的戰略鉗制和軍事威懾。

皇帝對朱儁莫大的信任,不僅是朱儁,就連趙岐都感慨不已,他嘆道:“陛下識人之明、知人之忠、任人之當,簡直無有過之!”

他向衆人,主要是對朱儁一方的部屬解釋道:“陛下近來專心兵事、革新軍制,譬如北軍、羽林等禁兵調動,除了詔旨以外,還得由陛下親頒兵符,方能成效。如今陛下命前將軍鎮守河南,授予臨機決斷之權,可見信任之深吶。”

這話其實是吹捧居多,皇帝頒行這項政策的時候,用意就是更進一步的控制軍隊,讓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離,將關中各路軍隊收入掌中。只是兵符制度施行下去,除了禁軍以外的那些將領們樂不樂意遵守,那就不知道了。

朱儁性情耿直,又不明白實情,自然被趙岐說動,心裡對皇帝又心生許多感激之情。

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
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