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

“天下大亂兮市爲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後漢書·卷七十一】

司馬懿看着兩人越來越像的筆跡,終於停下了筆,他也不知自己練了多久,直到轉過身去便見皇甫嵩早已面容沉靜的躺在牀上。司馬懿心裡一驚,趕忙移過去探視,卻見皇甫嵩只是昏昏入睡,於是鬆了口氣。

他走出門去,靜掩房門,外間正好站着過來議事的馬騰:“明公呢?”

“明公身心疲憊,剛纔睡下。”司馬懿淡然自若的用身軀擋住房門,很自然的說道:“有什麼事可與我說,今後若無危急的軍情,也都不要擅自去尋明公。”

馬騰以爲他是在爲皇甫嵩的身體作考慮,一時也沒想太多,畢竟皇甫嵩自打入陳倉以後就對司馬懿愈加信重,幾乎是事事託付,很少再公開出面,只在私底下偶爾抱恙見一見軍中將領——近來就連這種私見的次數都少了一些。皇甫嵩把軍中大事交給司馬懿,既是對這個年輕後輩的重視與培養,更是從側面說明當前的局勢極爲有利。

這樣的猜測給了馬騰極大的信心,同時也對身負重任的司馬懿愈加尊重:“末將遵令。”

司馬懿微微頷首,徑直走在前面,帶着身後亦步亦趨的馬騰轉過迴廊,走到前面的堂屋內。馬騰作爲平狄將軍,走在司馬懿身後,錯開半步,赫然是以司馬懿這個監軍謁者爲首。從旁道上的文吏、士卒、蒼頭見狀皆是感到訝異,肅然迴避之餘,無形之間也拔高了司馬懿的地位。

“馬公過來可是有什麼軍情要說?”司馬懿看着皇甫嵩日常坐的主位,猶豫了一下,移步坐在次席上。他擡了擡手,邀馬騰在對面坐下,又命人奉上茶水。

“啊。”馬騰拱手道:“是剛接到蓋順等人的軍報,說是彼等北上追擊韓遂,於道中大敗敵軍,但在追擊的時候不慎遇挫……致使韓遂等人領殘兵敗逃。”說着便將蓋順、張濟擊破閻行等斷後兵馬,又因爲部下貪戀遺落的財物險被擊敗的情況給細細說了一遍,聽得司馬懿微微揚眉,好奇道:

“不矜其勝,不諱其敗,這必是蓋將軍的捷報吧?”司馬懿笑了笑,右手拇指細細摸着光滑的茶碗,西涼軍出來的將校很少有主動將敗仗宣揚出來的,尤其是在前期追擊過程中立下的大功,足以藉此將後來的小敗給掩飾下去。他心裡想着張濟與蓋順之間肯定就如何斟酌捷報的內容措辭有過爭執,如今看似是蓋順佔上風,也難保張濟不會記恨上對方。

果然,馬騰露出驚訝的表情,說道:“據聞這確乎是蓋順一力爲之,張濟雖然無法,但也在捷報中另外說起此事,大有將主責推脫給蓋順的意思。”

“彼二人的捷報中有繼續追擊之意,明公本欲聽任其往,但眼下還得另做調派。”司馬懿搖了搖頭,他此時在心中想到,韓遂再如何遲鈍,在幾次被擊敗後也該有所應變,街亭在他眼中興許已是死路,那麼接下來會走的是……他忽然定定的看向馬騰,以一種發號施令的語氣說道:“我想,讓蓋將軍轉道漢陽郡,張將軍繼續率所部北上街亭,與徐將軍合擊韓遂。”

馬騰微感不妥,皺眉言道:“這是否要請示驃騎將軍的意下?”

“明公已許我全權,將軍且放寬心。”司馬懿想了一想,又補充道:“此事明公也是贊成的,不日將有軍令以明公的名義發下。”

馬騰這才放下心來,很快他又考慮到了自己,此時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張濟、蓋順等人都在躍躍欲試用兵西涼,而自己總留在陳倉城就有些無用武之地了。於是他將適才腦中閃現的一絲疑惑拋去,試圖通過司馬懿向皇甫嵩請命出兵,而司馬懿卻似看透了他的心思,主動提及道:

“蓋將軍自渝麋西入漢陽,道路不便,我擔心他會延誤時日,致使成公英兵入漢陽,生髮不測。”在此前成公英一直率領部衆在隴西與蓋順對峙,如今蓋順虛晃一槍,兵入三輔進擊韓遂,時間久了一定瞞不過成公英的眼睛。以成公英的智謀,必然會這時候大舉進攻漢陽,爲韓遂吸引大批兵力,而漢陽由於張濟調兵入內,只有護羌校尉楊儒麾下的五千人:“卻不知將軍可有意先領本部兵馬趕赴漢陽助陣?”

司馬懿兩手按在膝上,身體微微前傾,注視着馬騰,滿臉的誠懇:“將軍今已立功反正,一洗嫌猜。小子已與明公商議,說是建功之時,要多些年輕俊彥共襄共商纔是。令公子馬超近日伏闕求戰,忠義感人,我已請疏朝廷,不日即到陳倉,卻不知將軍可應否?”

馬騰此時卻也不顧忌司馬懿這個安排有沒有經過皇甫嵩的准許、是否合乎辦事流程了,他心裡忽然激動起來,不單是自己被司馬懿予以重任,更是連帶着要在軍中提攜馬超一把。他本就對司馬懿有感激之情,此時更是心悅誠服,鄭重的執禮說道:“犬子能爲朝廷效勞,何必過問父命?我父子二人皆願奮戰沙場,報答國家!”

司馬懿伸手捏了捏下巴,眯着眼笑答了幾聲‘好’。

驃騎將軍皇甫嵩的軍令很快便正式下達,馬騰等人皆奉看過,確實是皇甫嵩的手跡,於是各自領命。馬騰等也不等蓋順,顧自帶五千人先行西去,而張濟巴不得獨自追擊韓遂,更不想繼續與蓋順同行,於是幾次催促蓋順南返,自己則奉命北上街亭。

沿途中張濟確實是斬獲了不少敗逃的羌胡隊伍,卻遲遲未見韓遂的主力部隊,張濟誤以爲韓遂不顧整頓部衆,一味逃亡,於是快馬加鞭趕至街亭,與徐榮碰了個空。

“韓遂難不成是走了別的山道?”在街亭等了幾天也不見人影的張濟怒罵一聲,對着路旁的石頭狠狠踹了一腳。

徐榮也有些鬱悶,此次大戰他幾乎被人遺忘,僅僅是擊敗韓遂留在街亭的守軍。本來要是能在街亭成功伏擊韓遂,戰後論功倒還好說,可眼下這情況卻讓他有些生疑:“羣山綿延,只有街亭這一條道可容大軍通行,除非韓遂捨棄兵馬……”他看了一眼張濟,忽然說道:“張將軍一路過來,難道就未曾見到韓遂的部衆?”

他是何等老成的人,豈能看不出張濟有意責怪他疏忽了其他地方的防備,這種埋怨推諉的做派是徐榮見多了的。

張濟老臉一紅,忙辯解道:“我這一路來的確未見韓遂大軍,不過在途中追到不少羌胡,說是見戰勝無望,自行脫離……不對!”

他忽然明白了什麼,徐榮眼中也突然露出一絲精光,低喝道:“安定!”

張濟同時醒悟,話不多說,忙與徐榮整合兵馬,待留下一支軍隊駐守街亭以外,兩人立即趕往東邊的安定郡。然而他們終究是去晚了,韓遂早已攻破了數座縣城,補充糧草後火速往西撤去。徐榮雖截住了部分尾巴,但斬獲甚微,讓他大呼悔恨。這時他聽聞河西四郡在武威郡丞毌丘興的帶領下發起兵變反正,又奉陳倉方面傳來的軍令與張濟二人繼續展開追擊。

隨着各路兵馬接連開始向涼州反攻,形勢一片大好之際,皇甫嵩這盞風中殘燭也開始走向盡頭。

“……奏報都寫好了?”皇甫嵩躺在牀榻上,兩眼直直的望着屋頂,他這段時間水米未進、身體瘦得厲害,薄薄的衾被蓋在身上居然平平的看不出一點起伏。

司馬懿的眼睛一刻不停的在皇甫嵩身上打量着,聲音依舊清冷:“都寫好了,按現在的局勢,不等徵西將軍來並,旬月之內便可大破金城,將韓遂傳首三輔。”

“傳首三輔……好啊。”皇甫嵩仍是面無表情的看着屋頂,他的聲音總算有些激動,不再是空洞乏味:“我多久以前就盼着這一天吶……此戰之後,雍涼依幷州治匈奴之法,兩代以降,世上再無‘羌’名……”

“明公這幾日再安心修養,武威郡丞毌丘興與繡衣使張任等人策動河西起兵,韓遂四面皆敵,很快就有捷報了。”司馬懿的語調平淡,但他緊盯着皇甫嵩的眼睛裡卻流露出一絲情緒,就連他自己也未曾察舉到。

在聽到刻意提及的‘繡衣使’三個字的時候,皇甫嵩的目光明顯動了一下,但他沒有多說什麼,徑直感慨道:“從孝明皇帝至今,有一百四五十年了吧?期間多少名將、精兵枕屍於此……這仗打得太久了,如今功成於我輩,也算使泉下歷代英豪有所快慰……”

他的思緒很混亂,一會說起連綿百年的漢羌戰爭是如何影響國運、拖累朝廷,一會又歷述平羌名將,一會又說起別的事情:“我聽說爲了同時支應各處糧草用度,張文舒勞累成疾,幾度嘔血……”

聽他提起少府張昶,司馬懿只得順着他的話往下說道:“是,據說已經不能理事了。”

“他也是名將之後啊,當初其父與我叔父、還有段公,並稱‘三明’,同爲軍中柱石。”皇甫嵩有些惋惜的說道:“字寫得好,就可惜……”

“其弟張猛現爲羽林中郎將,也算是繼承父志了。”司馬懿有意多與皇甫嵩說些話,與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

皇甫嵩忽然閉上了眼睛,似乎不想談及張猛此人,同時也沒了談興。

司馬懿於是閉口不言,靜靜地坐着,想像往常一樣等到皇甫嵩睡着了再悄悄出去。

可今夜確實是不同尋常,靜默許久的皇甫嵩忽然間睜開眼睛,目中空洞無物,眼神卻聚焦在一處,口中疾呼道:“有亂兵來了!誰人敢襲我大營?是蛾賊波才、還是北宮伯玉?還是韓遂、邊章、王國?快與我點齊兵馬……”

“明公!”司馬懿見他越說越大聲、越說越糊塗,急忙勸阻道:“這裡沒有敵兵!”

“不可能,我躺在此處分明聽見馬蹄聲了。”皇甫嵩艱難的看向司馬懿,眼前忽的一亮,枯槁的手立即攥住司馬懿的手腕,手背上青筋凸起:“我兒,你來了,你病好些了麼?”

皇甫堅壽?

一個陌生的名字突然從司馬懿腦海裡跳了出來,他感覺耳邊發出嗡的一聲,以前一直有些想不明白的事情突然茅塞頓開。皇甫嵩在重病纏身的時候爲何看向他的目光是那樣的溫和慈愛,爲何在最後處處替他着想、打算,不僅事事報以絕對的信任與親近,甚至傾囊相授、將自己死後的政治遺產盡皆託付。

這不單是一個前輩對晚輩的賞識與提攜,更是因爲一個人的名字。

司馬懿知道早年病死的皇甫堅壽是一個敢於當面責讓董卓的孝子,既聰明又有膽魄,但當他知道皇甫嵩將他認錯之後,心裡卻是有種說不出來的感受。

就在司馬懿哽咽之時,皇甫嵩又說話了:“你來的正好,董卓廢帝弒後,專橫暴戾,爲父正要與蓋元固起兵討伐……關東小子各有心思、不能成事,天下間只有我與盧子幹、朱公偉方能匡扶社稷……”

原來人到死前會想起生平最悔恨的事情,當初如果不那麼‘顧全大局’、退縮怯懦,時局會不會就不一樣?孝懷皇帝或許就不會被鴆殺,可這樣一來當今皇帝卻豈不是……

皇甫嵩想到這裡,意識居然清醒了一些,像是陷入自我矛盾當中。可他攥住司馬懿的手仍未鬆開,反倒是手勁之大讓司馬懿倒抽了口涼氣。

這時門外廡廊之上有風吹過,發出嗚嗚的嘯聲,在皇甫嵩耳中卻像是聽到了進軍的號角,他再度激動起來,像是一個潛伏在暗處,準備帶兵夜襲的前鋒將軍對着司馬懿低聲說道:“他們來了,他們來了……我兒,你且在這裡看好,看着爲父是如何爲朝廷殺……”

他緊握住司馬懿的手毫無徵兆的鬆開了,只在司馬懿的手腕上留下幾道發紅的印記。司馬懿顧不得去揉痠痛的手腕,俯身看去,只見皇甫嵩雙眼圓睜,瞳仁中的光彩徹底潰散,他的嘴脣微微張着,與臉色同樣蒼白,似乎在生命的最後還在高喊爲國效力。

司馬懿的眼眶突然溼潤了,他的心中悲痛遠大於恐懼、震撼遠大於驚訝,他知道皇甫嵩在臨終前的意思,他用他一生的故事來向司馬懿詮釋了一個將門子弟,是如何爲國盡忠效死。

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
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