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孫子兵法·勢篇】

“伯道?”劉虞腦中浮現出一個少年郎雄壯的身影,這少年是他在太原出兵時、主動投奔的軍士。其人名喚郝昭,年少家貧,有志於建功立業,雖然年紀才十四五歲,但體格壯大遠勝成人。劉虞當時見他樣貌不凡,應對不怯,考慮到出征河北急需用人,故才選爲帳下吏。

想起今日郝昭在帳內的表現,一進一退皆有章法,劉虞不禁心動,莫非他真有不凡之處?可轉念一想對方年紀,劉虞頓時又輕視起來,他搖了搖頭,低聲道:“罷了,此小兒寒家之輩,年資未長,不足與謀。”

聽劉虞這麼一說,趙該也覺得自己困暈了頭,竟胡亂薦舉一個名不經傳的年輕人,世人誰不知道劉虞重名厚德,哪裡會垂詢寒微。

趙該略嘆了口氣,整理了一番思路,輕聲道:“其實,這也不算是壞了朝廷的大計。”他迎着劉虞投來的目光,低低的說道:“如今天下紛爭四起,朝廷遣派各路兵馬,分向而擊,但這勝負之分,還是在中原。袁紹麾下能人衆多,其必不會放任朝廷大軍不顧,引軍他處。”

劉虞眉頭一抖,似有所悟。

趙該生怕他誤解,連忙道:“但也不是說袁紹就會任由後方不安,倘若明公率兵援燕,袁紹再如何也不會坐視不管,屆時明公則首當其衝,而以明公麾下兵馬,談何禦敵?”

“可我的確是有私心。”劉虞緩緩吐出一口氣,像是將這個見不得人的秘密訴之於口後,心裡陡然輕鬆了許多:“公孫伯圭是狼種,固然善戰,但也最難馴服。當初在幽州時他就因政見不合,而敢忤逆於我,如此目無長官,以後若是入朝,眼裡還能裝得下天子麼?”說到最後,劉虞話鋒一轉,還是爲此事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待天下一統,朝廷必然是要偃武修文的,公孫瓚向來仇視塞外諸胡,又憑恃武力,豈能罷休?擅開邊釁、勞師動衆,漢室又將何以興復?爲了將災禍消弭於無形,我也只能當這個罪人了。”

也不論是真是假,單就劉虞這一番立論,就足以讓趙該肅然起敬,也難怪魏攸當年說劉虞乃天下士人引領,海內名望:“明公高見,在下才智淺薄,也說不出什麼道理。只是在眼下,竊以爲明公實在犯不着因爲搭救公孫瓚,而招惹袁紹。”

這其實就是矛盾主次的問題,劉虞要是大張旗鼓的去救公孫瓚,袁紹說不定就帶主力先掉頭對付他。以劉虞麾下拼湊的萬餘兵馬,根本不會是袁紹的對手,反而可能會與公孫瓚一同滅亡。這樣不僅自己死了,朝廷的戰略也因他一人而耽誤了。而若是劉虞低調行事,主動避開鋒芒,退守常山,那麼袁紹興許會看在他兵微將寡的份上,暫時忍下這個癬疥之疾。

所以劉虞無論是爲了自己的命,還是爲了一己私心,更或者是爲了保證朝廷的戰略,他都不能帶兵去幽州救公孫瓚,甚至連旁邊的中山國都不能去。

“明公?”趙該見他走神,而這長夜漫漫,睏意上涌,他自覺沒什麼好說的了,於是輕聲喚道:“明公?明日大軍還要開拔,你看是否……?”

“是否什麼?”劉虞回過神來,反問道:“明日傳令,全軍立即撤至真定,眼下就守住常山,一旦南邊有所變化,我等再攻安平、鉅鹿不遲。”

“謹諾。”趙該低頭強嚥了一個哈欠,甕聲甕氣的問道:“那中山甄氏這一干豪族呢?彼等才歸附不久,我軍便引而後撤,是不是就此拋下了?”

劉虞垂眸思忖了一會,燭光將他的臉照的發黃:“他們既然心向朝廷,你明日就去請他們攜家眷部曲跟上,田宅珠寶終究是身外之物,豈不聞垂棘之壁,雖失復得。”

“恐怕世人沒有誰能有明公這樣的氣魄。”趙該笑着搖了搖頭,隨口奉承一句,忽然又止住了,彷彿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

果然,劉虞冷哼一聲,不悅道:“彼等若是捨不得家財,不肯隨軍,那就得重新審度彼等的忠心誠意。這一些,朝廷可都看在眼裡。”

趙該忍不住腹誹道,怎麼一下子就代表朝廷了?不過也是,依劉虞如今的聲望,戰事一過,入朝爲相也只是坐輛公車的事情,而自己是對方親信,日後少不得也是二千石的好處。想到這裡,趙該又精神振奮了。

冀州河間國,高陽縣。

今夜無月,天上閃爍着點點星光,天地之間因爲黑夜而模糊了邊際,眼力再好的人也只能依稀辨出下方的墨色更濃一些。一陣冷風吹過,黑暗中傳來‘嘩嘩’的響動,緊接着是那一片最濃的墨色動了起來,像是風把夜幕吹開了一角。

風越過這片淅淅索索的森林後,前方豁然開朗,出現一方原野,原野上井然有序的扎着無數營帳。當中的一杆黃色大纛被這風吹得獵獵作響,在依稀的星光下,只能辨認出一個‘袁’字。

在帳中,袁紹頭戴縑巾,身上不着華彩,作普通文士打扮,只有腰間一柄‘思召’劍,配了上等鮫鞘與寶珠,赫然不凡:“劉伯安果然不敢進兵,實在可惜,不然我這一擊,必盡除後患!”

郭圖見袁紹領會錯了意思,也不好繼續解釋,在他看來,做出這個戰略部署的人,顯然是不在乎劉虞與公孫瓚的存亡,甚至是拿他們當棄子與誘餌。劉虞救公孫瓚,則二者皆亡,勝負的關鍵依然在朝廷與袁紹的決戰。若劉虞不救公孫瓚,則公孫瓚身死,劉虞德行有虧、又因退守常山而未建寸功,日後也不會好過。

依眼下的局勢來看,做出這個戰略的人並沒有冒險去實現前者,而是吃準了劉虞與公孫瓚的恩怨註定無法開解,所以才行此着。但無論怎樣,他都會一次解決三個勁敵,成爲最大的贏家。只是這個決策勝利是建立在朝廷最終獲勝的基礎上的,所以郭圖纔不好與袁紹說清楚,以免損自家士氣。

這種糅合了兵家的詭變與朝堂的心術,讓郭圖心慕不已,他知道自己最多隻能看破、而無法破解,更不用說親自設計了,所以他纔會忍不住的感慨:“朝廷這計實在是精妙,中權合變,深得兵法,就是不知是何人所出?是賈詡?還是荀攸?”

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
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