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

“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極者宗危,自守者身全。”————————【解嘲】

給事中屬於加官,可以給事宮禁之中,常侍皇帝左右,備顧問應對,參議政事。賈詡被授了給事中的加官以後,便可以從容出入宮中,有權力預聞政事,更進一步,還能代皇帝傳達詔令,畢竟這可是僅次於中常侍的內廷官。

這一切在賈詡看來彷彿都是水到渠成,他面色不驚不喜,極爲平淡的接受了恩賜。

皇帝對此習以爲常,他好像從沒見對方大驚失色過,似乎始終都是如此雲淡風輕的模樣。與賈詡相處這麼久以來,皇帝有時不免也會多想,以後究竟會有什麼樣的事才值得賈詡驚惶呢?

這個念頭也只在他腦海中稍微過了一下,並沒有往心裡去,皇帝見賈詡接受了新的任命,又說道:“秘書監如今多是文學之士,寫起文章來都是文不加點、揮筆立就,賈公雖不善屬文,但時不時地,還是可以多隨我去看一看。”

“臣謹喏。”賈詡的眼神這纔有了些變化,拱手說道。

這兩日正是休沐,官員們難得在家清靜休息,皇帝治吏嚴謹,許多人都日常繃着一根弦,生怕因鬆懈犯事,是故這休沐的時候比以往更值得珍惜。

難得休息的尚書僕射荀彧正在府中的廂房窗下與侍中荀攸一同飲茶,邊欣賞庭院裡漸漸開始綠蔭繁茂的夏木。林木間有宛轉鳴啼的鳥雀,貼牆生長的月季正綻吐出粉色的花瓣。荀彧靜靜看着這一切,忽然說道:“像是這樣的好光景,上林苑裡也有不少吧?”

“這哪裡比得了上林苑?”荀攸只淡淡一瞥,漫不經心的說道。

說起來,荀彧到長安的這一年裡還沒有真正去過上林苑,一是入朝的時間還太短,再是皇帝自打親征回來一直忙於處理後續事務,沒有閒暇去上林苑。而這一次由於是宮裡宋貴人懷孕的緣故,皇帝特意帶着掖庭衆人在初夏的時候前扶荔宮。上林苑的各處宮觀雖已荒廢數百年,遲遲未有修復如初,但昔日種植大量南方佳木的扶荔宮卻保存了不少樹種。

兩百多年的繁衍生長,再加上近年來的修整規劃,扶荔宮已是鬱鬱蔥蔥,是個難得的觀景郊遊的地方。

荀彧先前在話裡提起的正是這個事,他見對方面色如常,不由問道:“既如此,公達你爲何沒有去呢?”

作爲皇帝最親近的大臣、侍中,荀攸本也應去無疑,然而他似乎並未覺得這有何奇怪的:“侍中、侍郎都沒有跟着去。”

言下之意是皇帝沒有傳喚理當跟隨的近侍們,這就有些帝后郊遊,不宜外人的意思了。然而荀彧何等聰明,拋開這個念頭,很快又問了一句:“那有誰去了?”

“秘書監的那些以文章進用的士人。”荀攸輕輕看了對方一眼,好整以暇的說道:“還有賈文和。”

“他?”荀彧有些訝異,對方雖有了‘給事中’的身份,得以跟在皇帝左右,但如何比得了職權相關的一干侍中、黃門侍郎們?荀彧凝神一想,覺出不對勁來,輕聲說道:“此事並非無意爲之……難道國家要削中臺之權?”

荀攸嘆了口氣,慨然道:“旁人都以爲國家將詔使賈詡平尚書事,唯獨叔父你卻不然,與我所見略同。”他語氣一頓,慢吞吞的說道:“這一次國家游上林苑,別人只看到賈詡隨駕,其實這算不得有多緊要,賈詡雖不張揚、遊歷於朝堂之外,但這些年來出謀劃策不少,深得國家信重,誰也不能看輕了他。賈詡其人的分量本就不輕,該重視的應當是彼等隨駕的秘書郎……”

“阿兄現在府中校書,不然我等同去叨擾一番?”荀彧提議道,秘書監諸郎都得以隨駕,而荀悅這個秘書令卻安安靜靜的回到家中校書,這也是不合常理之處。然而荀悅此人潛心修書,很少主動參預政治,安安分分的在秘書監充當一個顧問的角色,讓皇帝很敬重他的人品與學識,卻並沒有授予重任的意思。

荀彧想攜對方一同前去見荀悅,心裡打算的不單是想了解此次游上林的背後是否別有內情,更想打探一下自己的這個堂兄心裡的真實想法。

“侍中崔公大病一場,正在家休養,其手下《皇覽》的編撰大功未遂,所以臨時交給了荀伯。現在荀伯手上已有自己的《申鑑》未成,還要參與《東觀漢記》的追記編集,如今又接了《皇覽》的集編……還是不要去叨擾他了。”荀攸是個心裡有主意的,知道皇帝給荀悅安排了這麼多事務,從中窺見皇帝對荀悅的任用並沒有往政務方向走,而是專攻文史。加之荀悅自己也樂在其中,荀攸等人恐怕是再有什麼想法,也難以說服對方。

“其實你我之間,彼此都想到了同一處,堂兄又如何不是如此呢?”荀彧低嘆一聲:“中臺諸尚書如吏部、度支部、兵部等等,職權皆由國家親自定下,諸尚書也由其一手簡拔。如若因吳碩這般鼠輩,而削奪尚書權,未免太過不值,也會擾亂國家心中的設計。依我之見,尚書檯如今應當削奪的不是‘職’,而是‘權’……”

“以往尚書無職事,故能奉天子之命草擬詔令,如今諸尚書已與九卿一般無二,再使其手握政令之餘,又得以擬寫詔令,不僅於制違和,就連國家,心裡也不想見中臺如此權重。”荀攸揣摩着皇帝的心理,吳碩只是個無足輕重、又處處是把柄的小角色,皇帝真要動他,誰也不會出手作保。如今這樣做,並非是針對吳碩,而是想將草擬詔書的權力收回去,並交給……另一個人。

尚書檯之所以權傾天下,爲朝廷中樞,不單是因爲其地處宮內,靠近皇帝、又不斷侵奪公卿職權,更是因爲它掌握着詔書發行的權力。自從建立尚書檯以來的歷次政變,無不是圍繞着尚書檯而進行的鬥爭,誰掌握了尚書檯,誰就能代表最高權力發號施令。而一旦尚書檯沒了草擬詔書的權力,就勢必會淪爲與九卿等同,尚書令也不再那麼清貴了。

“誒。”荀彧幽幽嘆了口氣,甚爲可惜的說道:“當初國家以銘《平羌碑》爲由,簡拔了不少文學之士,彼等又都在秘書監,這今後……誒!”他早已想到了這件事,如果皇帝要另設一個專門草擬詔書的部門以代替尚書檯,用善屬文、不善議政的文士,那麼秘書監便是近水樓臺,而作爲秘書令的荀悅,又何嘗沒有機會呢?只可惜荀悅似乎意不在此,不欲出頭與賈詡爭鋒。

“著書立說,本是一條穩慎爲宦的法子,荀伯打算藉此慢慢養望,也算是爲我荀氏助長聲勢。”荀攸淡淡說道。

一個士族不但要有人在朝中出仕高官,更要有足夠分量的大儒名士提高聲望,荀氏以前已有荀爽等一衆高士,若荀悅通過爲朝廷編撰文史,足可稱爲大儒。這是關乎於荀氏百年的大計,荀彧想到這裡,忽然擡眼看向荀攸,緩緩說道:“自從入長安以來,雖漸次熟悉了不少朝中政事、人事,但對於公達你,我卻沒能與之做一次深談。”

荀攸剛要拿至嘴邊的茶碗立時頓了頓,他不急飲茶,將其放回在桌案上,略一挑眉,問道:“是關乎於朝廷今後大政?”

“都說國家有效光武之心,如今清查戶口、奴婢,他日度田,也不在話下。”荀彧輕籲出一口氣:“然則觀其重開鹽鐵專營,整肅吏治,用人選官不純任士人,可見若是以光武皇帝相比,恐有不足……公達,國家的心思,你比我更要清楚,他日若真度田量民,到了我家,則該如何?如今楊氏、黃氏,已經有些非議了,不少人在盯看着我們,此時一舉一動,你我都得同出一心纔是。”

“叔父。”荀攸凝神想了片刻,忽然說道:“敢問叔父自比黃公、楊公等人如何?”

“論及名望,我自然不如。”荀彧目光一閃,避重就輕的說道。

“那潁川荀氏與弘農楊氏、江夏黃氏,又如何?”荀攸追問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荀彧這次沒有回答這個設問,而是說道:“他們出頭,我們不管,當然也沒有爲人前驅的必要。”

潁川荀氏如今正處於上升期,像黃氏、楊氏等大族爲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勢必會與皇帝起衝突。荀氏在其中出力太少,不但起不到作用,更會適得其反;而出力太多,又很容易受不住陣腳,成爲別人的馬前卒。

自從關西士人沒落以後,關東士人在朝中幾乎一家獨大,而其中又因不同的地域、實力的雄厚程度、家學之間的爭端而分化爲各種勢力。袁氏已亡,再無大族能與楊氏比肩,其下黃氏、桓氏等族聯繫甚密。

如果再沒有特別大的變故,潁川荀氏很難躋身到前列,混亂纔是上升的階梯,如今荀氏雖然聲望極高,那也是荀攸深受皇帝重用,許多潁川士人接連被提拔的緣故。聲望若是沒能成爲積累,很快就會消失不見,這也是爲什麼荀悅選擇潛心治學的緣故。

“國家的心思,我曾揣摩許久,如今也算有所得。”對於荀彧的回覆,荀攸沒有做出評價,而是另外說道:“國家窮究經史,無論《太史公書》,還是《商君書》,皆無所不讀。設立秘書監,除了攬才、培養親信,也是爲了自己讀書之用。也正是因爲如此,國家便深恨豪強武斷鄉曲,要挾官府,殘害黎庶。”

荀彧心裡略略訝異,瞬間便恢復平靜,歷代有所作爲的皇帝都致力於打擊不法豪強,維護朝廷在地方的統治。譬如光武皇帝時,四境之內有不少豪強仍舊構築塢堡、訓練私兵,朝廷幾次嚴令遣散,彼等非但不聽,甚至還敢攻擊郡縣。官兵一來,立即解散爲民,官兵一去,又重組成一支私兵。

尤其是在朝廷後來政令鬆弛,解禁鹽鐵以後,無論豪強還是大族,經濟實力都獲得了迅猛增長,莊園經濟大行其道。豪強在地方的勢力漸大,自然也就會威脅到官府、乃至於朝廷的權威。

當然,在地方殘害黎庶的大多是‘新富’的小豪強,彼等渴望躋身上流,可朝堂之上卻基本爲大族壟斷,大族又看不起彼等小豪強的做派、更不願意分潤資源。所以在東漢近二百年間,小豪強大部分都依附於宦官,以此形成一股政治勢力與大族對抗。

世族、豪強之間並非鐵板一塊,往往有些大族出身的士人一到任地方就會懲治豪強,並非是因爲他們背叛了自己的羣體,而是在道德、政見等因素之外,沒有將彼等視爲‘自己人’。

“可國家如今並不只是針對那些豪強。”荀彧皺了皺眉頭,回想起皇帝主導的朝廷所出的種種政策,不但是豪強,就連高門大族都受到不少的損害。譬如鹽鐵專營、策試選才、清查戶口等等:“國家比光武皇帝更有雄心,但到底年輕,未免失之於操切。”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皇帝沒有將豪強與大族分而治之,這樣的政策執行下去,會將所有人逼到角落裡。

“這樣的氣魄,非尋常之君能爲,歷數諸位先帝,國家比任何人都有底氣。”荀攸輕聲提點一句,復又說道:“單不說朝廷如今兵強馬壯,地方豪強幾經喪亂,元氣未復。就說是國家,其性情審慎,無論是在關中理政,還是親征,都無操切激進之行,更何況還有賈詡在身旁謀略……如今,更是如此。”

荀彧聞聲說道:“難不成……”他霍然起身,從席榻上站了起來,思及皇帝的種種政策,不難看出端倪,太學招錄的學生以普通豪強爲衆,這等於是給了小豪強一個進身之階,用以平衡大族,鹽鐵專營也是大族受損最重。

而眼下清查人口、奴婢,大族底蘊深厚,自然不懼這每年多出的錢財,對於小豪強卻是一大打擊。

“就是要鬥起來,兩邊就攜不了手,國家,就始終是居中調度的國家。”荀攸緩緩說道。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