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

“長者久也,秋者萬物成孰之初也,故以名焉。”————————【後漢書·皇后紀上】

椒房殿中,一盞小巧的青銅燈正擱在桌案上跳躍着豆大的火苗,銅燈造型恰似鳳鳥顧首,修飾背羽的動作,鳳燈只有尋常博山爐一般大小,做工精緻,每一根羽毛都鐫鏤着金線,那一點燈火便在鳳鳥的‘嘴’裡閃閃發光。靈性十足,栩栩如生的鳳燈是董皇后最喜愛的珍藏之一,可如今她卻面若寒霜的坐在一旁,對這件手頭玩物提不起半分興趣,甚至覺得那鳳鳥的表情都有些呆板,愈看愈是不滿意。

長御輕手輕腳的走近皇后身邊,看了眼侍立在周圍,形容僵硬、面色窘迫的宮人,揮了揮手讓她們出去。宮人們不由感激的看了長御一眼,一個個鬆了口氣,逃也似的結隊走出殿門,跟殿內指不定什麼時候爆發的火山相比,寧可到外面吹些夜風。

“她究竟是何意?”未等長御近前說話,最後一名退出的宮人剛把殿門掩上,董皇后便冷言說道:“本宮纔是大漢的皇后!”

這話猶如驚雷突響,未及全部掩上門縫外,尚露出半張小臉的宮人冷不防被嚇得一抖,扶門的手一脫力,殿門登時吱呀的叫了一聲。董皇后與長御兩人察覺到動靜,默契的把目光往這邊一投,宮人愈加忙亂了,最後還是在殿門闔上時發出了‘嘭’的一聲。

董皇后將視線收了回來,鼻子裡輕哼了一聲,沒有理會這等閒事,繼續道:“她即便是長公主,入宮後也沒有不來見我的道理。何況她不見我則罷,索性彼此情誼平常,我儘可諒她事多忙亂,無暇顧及。可她又何故偏去見了伏壽?想着去見伏壽也不見我,難道我還比不上一個貴人麼?”

長御知道董皇后只是氣憤不過,所以才私下裡口出怨言,只好溫言相勸道:“殿下何必爲此事置氣?長公主不來,自然有她急需找尋伏貴人的理由,殿下此時往這處想纔是正經。”

“彼等說了什麼,何須着意打聽?”董皇后止了埋怨,收聲恨然道:“無非是勸伏氏邀寵這一套,她也不想想伏氏本分忠厚,何曾主動邀過聖心?即便是長公主,出嫁了還屢次干涉掖庭事務,就算是陛下也斷不會容忍!”

長御吃了一驚,道:“長公主與陛下姊弟親厚,殿下可要三思,莫因此事而把人都得罪了!”

“我是皇后,自然要爲陛下治好掖庭,長公主既已是外婦,就沒有再幹涉宮闈的道理。”董皇后看得很清楚,皇帝很在乎身邊的私隱,當初宮禁廢弛,大小機密輕易就能傳播出去,皇帝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如今幾次整頓,終於將局勢扭轉了過來,但受過一次教訓的皇帝又豈能見到有人再度試圖滲透、干涉到自己身邊來?

所以姐弟情誼是姐弟情誼,若是個軟懦的皇帝倒也罷了,可皇帝偏是如此強勢的人,就更不會容下這一粒沙子。

董皇后一番義正言辭,倒真有幾分諫諍之臣、磊落耿介的模樣,長御心中不由得爲之懾服,暗想對方威儀之盛,比任何人都做得起這個皇后。

等到暮色真正降臨之後,董皇后平復了情緒,這才使人連番催促,將皇帝從溫室殿請了過來。

皇帝多日不見,仍舊神采奕奕,他剛處理完幾件政務,下午時又從秘書令荀悅處得知他兩年前命其依《左氏傳》體裁編訂的《漢紀》終於有了成果。全書一共四十餘篇,刪繁就簡,辭句精煉,文字優美。皇帝無論前世今生都是喜歡讀書的人,這個時代又無太多娛樂活動,便將多餘的時間都付諸於典籍。久而久之,皇帝在桓典、趙岐、蔡邕、荀悅等一干飽學之士的薰陶下,自身也有了不錯的文學功底與鑑賞能力。

是故在見到荀悅費盡心力編撰、呈閱的《漢紀》之後,皇帝爲其中的文字語句所吸引,大爲歎服。與荀悅論談了許久,直到星出月升,皇帝在與荀悅一同用膳,頒下賞賜之後,這才戀戀不捨的來到椒房殿。

董皇后問明白了緣故,先是笑道:“荀令編修《漢紀》,可是能媲美班公的功績了。只是當年班公是私修,荀令是奉詔,陛下重視文教,也非前代諸先帝可比。”

“這《漢紀》尚還不夠簡練,也是我催促的太急了,致使荀令尚未校好,便匆匆進呈。我已吩咐過他,讓他再做精簡,編成三十篇就正好合適了。”皇帝大步邁到席榻上坐好,側身見到桌上的青銅鳳燈火花微芒,遂自己動手拿了短刃小剪,將過長的燈芯剪去,挑亮了燈光。

看到皇帝興致勃勃的樣子,董皇后知道現在提起劉姜的事還不是時候,只得暫時將其移在腦後,仔細回想了一番,遂主動應和着皇帝的話:“陛下憂心軍國等事務之餘,仍看重典籍等文事,說起來,這《漢紀》倒是陛下親政以來第一份。諸如崔公的《皇覽》、楊公等人的《東觀漢記》、諸位大儒校訂的《十三經章句正義》,零零總總,至今還未成型呢。這也怪道陛下如此欣喜了。”

“是啊,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就是這個道理。”皇帝才進來沒多會便覺得身上有些熱,右手下意識的扯鬆了衣領,露出裡面白色的單衣、少年人精緻的鎖骨、麥色的肌膚。他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動作讓董皇后又羞又怯,霎時紅了臉,猶自說道:“你可知朝廷爲何已有《東觀漢記》、《漢書》等史,我仍着意要荀令另行編修刪減?”

董皇后哪裡曉得其他?她驀地驚醒,這又是她所沒有設想的,無法投其所好,便只能略顯倉促的說道:“我、我哪裡知道?”

這一番回答恰好激起了皇帝的傾訴欲,他說道:“前述諸史多爲繁複,而《漢紀》簡要,又不失其精粹。不僅適宜披閱通讀,更適宜初學者熟悉國史,以後教導皇子,不需先從浩繁諸史中讀起,先讀《漢紀》,明白大略,再研讀諸史。這才方便得益,不失爲成學之法。”

說着,皇帝終於發現了董皇后面色有異,話語一頓,道:“怎麼了?”

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
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