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

“今王即命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

初平四年七月十五,匈奴於夫羅拔陽曲縣,雁門太守郭縕、護匈奴中郎將夏育、陽曲長張卜死於難,典農校尉龐德領兵退守盂縣。

“都是英烈之士啊。”皇帝到解縣城外的時候已經是午後了,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整便收到這份幷州來的軍報。他將軍報輕輕放在桌案上,盯着那份軍報發了半會子的呆,心裡頭五味雜陳。他想過這場戰爭或許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傷亡,但沒想到會這麼慘重,尤其是夏育的戰死,當初之所以選他除了要安撫皇甫嵩以外,還看重他在羌胡中建立的威信。

如今夏育死了,待幷州平定後,還有誰夠格坐上護匈奴中郎將的位置?張濟?龐德?皇帝一一考慮着可行的人選,陽曲的失陷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太原危若累卵,雖不至於顛覆局勢,但也已經影響到了皇帝用人、用兵的計劃。

“彼等爲朝廷盡忠效死,陛下當降旨撫慰,以旌壯烈。”隨軍聽用的尚書郎傅巽因此事想到自家的族親傅燮,當年也是在羌叛中捨身殉國,如今又是一則與城偕亡的事例,這讓他心裡有些感傷。

“封侯、賞賚、蔭子。”皇帝一連說了幾個名目,簡短的說道:“具體的儀制就由你來擬定吧,擬好後再呈上我看。”

“謹諾。”

皇帝此時在心裡轉過許多念頭,方纔斟字酌句的說道:“自高皇帝肇基立國以來,前有孝宣皇帝供像麟閣以銘功績、後有孝明皇帝繪圖雲臺以昭勳勞。歷代以降,無不是顯彰臣子德義忠貞,爲使百代以降,知其功名,又使志能之士,感其奮發,報效智勇。想我大漢建業四百載,英烈偉士、忠節能臣不計其數,又何止於麟閣雲臺所述?”

荀攸沉思了一下說道:“麟閣、雲臺所記莫不是中興之臣、或有匡時之勳,尋常臣子饒有大功也難以入內。臣不是要違逆陛下追尊忠烈的心意,而是聽說‘尊人亦當用功大小爲序,大功受大名,小功受小名’,如此才能名實相符。譬如夏育、郭縕等人,雖以身許國,死而後已,但若是使其與雲臺諸臣並立,恐未見此等之尊、反見彼等之貶。”

確實是這麼個道理,麒麟閣的暫且不說了,那純粹是孝宣皇帝爲了紀念往昔輔佐他有功的臣子;而云臺可不一樣,裡面無不是輔佐光武皇帝開國、再興漢室有功的勳臣,從規格和影響力上比麒麟閣還要高出一個層次。如果皇帝有意紀念夏育這些大臣的勳勞,那就應該注意規格,不應該過分拔高到雲臺的位置上去。

皇帝知道荀攸的提醒主要還是出於‘名實’的理念,名實不符很容易會遭人非議,即便是後世七寶山都要排號,何況是極爲看重功名的古代?

他沉思一下,說道:“荀君所言甚善,彼等大臣忠存社稷、義在亡身,誠朝廷之所惜、百姓之所嘆。然功有厚薄、名有輕重,確實不可任意爲之。我的本意是另建一處,忠烈而死國者、節義而不屈者,皆繪以圖像供奉,位在雲臺以下。這不僅是對夏育、郭縕等人追尊優待,更是對那些無數像傅公、蓋公這樣忠臣義士、無數對漢室效命死節的大臣的恩賞!以示朝廷不忘其名,劉氏不忘其忠。”

傅巽一愣,眼裡驀地冒出淚花,他起身離席,走到中庭跪伏哽咽說道:“尚書郎臣巽,代壯節侯傅公叩謝陛下!”

皇帝對傅燮的追尊不僅僅是傅燮一個人的事,更是涉及到整個傅氏的聲名,可以說北地傅氏在朝廷能有如今這般的地位,大半都是仰賴傅燮的遺澤。如果不是皇帝對傅燮、蓋勳等人的尊崇,傅巽等人根本不會那麼爲皇帝看重,故而皇帝對傅燮越是尊崇,對傅氏也就會越是賞識。

這是一個很容易分清的因果關係,也是傅氏當下屹立朝堂的最大的政治優勢。

賈詡瞥了傅巽一眼,悠悠然說道:“臣聽說崇賢旌善,乃王教之所先;念功載勞,是德恩以追遠。故而太史常秉筆述策,勤記忠義,不使有失。陛下昭勳著績,正是此意。以臣愚見,不若以麒麟閣爲基,記歷代名臣圖像、功績於其上,與原有麟閣名臣並論,同受供奉。”

這一串話說下愛,皇帝先還是漫不經心的聽着,至此不禁樂得一笑:“善,待回長安之後,再使羣臣共議歷代名臣之功過是非,依功績大小排列,補錄麟閣。至若無功而有節者,則建昭勳館,規格次麟閣一等,同樣繪圖奉之。再將滄池中的漸臺加以修葺,繪開國諸功臣如留侯等人於其上,與雲臺中興之臣並立。除此以外,彼等開國、中興之臣,其功績昭著甚巨者,還理當配享廟庭,列於銘饗,如此才顯尊崇。”

迄今爲止從未有過外臣入宗廟配享的成例,即便是如張良、霍光、鄧禹這樣的名臣也沒有入過皇室宗廟,他們不是沒資格,而是根本就沒有人想過。畢竟宗廟再如何說那也是劉氏自家的宗祠祖廟,哪有隨便擺外人神位的道理?可作爲劉氏當家人的皇帝偏偏做主對外臣放開了這條途徑,等若是今後皇帝祭祀列祖列宗的時候,這些配享的臣子同樣能受到朝廷官方祭祀的待遇。

這可是無上的尊榮,在座衆人就連一向淡然沉穩的賈詡與表情漠然的荀攸都呼吸急促了起來,他們雖然刻意保持着往日的風度,但他們熱切的眼神與囁嚅的嘴脣已經暴露了他們此刻激動的心境。

追尊勳績,既示劉氏不忘當年之功,又能激勵後來者爲漢室奮力之心。皇帝對先輩們做出優待之後,自然不會放過籠絡當下臣子人心的機會,他沉聲說道:“留侯有輔佐建國之功、高密侯有克成中興之績,何等昭著?如今又是漢室再興之時,我自詡不讓光武,誓要做出不遜光武的功績,爾等皆爲我的股肱、幹臣,以後無論是宗廟、還是臺閣,都會有爾等一席之地。”

在後世朝代都是視祖宗家法如天大,導致當時的皇帝權威還不如死去的皇帝,甚至難以對祖宗先帝的弊政進行革除,不然就會被稱之爲不孝。但漢代卻還沒有這個陋習,雖然尊奉祖宗,但祖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依然要予以批評,這從漢代歷來皇帝有美諡就有惡諡、對廟號的追尊極爲吝嗇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皇帝的這番話並沒有什麼問題,反而流露出一股要另開新天地的雄心壯志,讓賈詡等人熱血沸騰。

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
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