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

“辨讒謗,判忠邪,上不損朝廷事體,下不避怨仇側目。”————————【書簡·與孫威敏公】

初平三年五月二十一日。

未央宮石渠閣,渠流清水,習習風涼。

秘書郎韋康從中躡足走了出來,一路來到旁邊臣子等待宣召的廊房裡。廊房裡等待的衆人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韋康一眼掃去,太尉馬日磾、前將軍趙謙等人皆是滿臉期待。

“實在是讓諸公久候,國家剛看完書,正打算休息。”見衆人着急,韋康立即補充道:“諸位若是有事,不如寫就奏書,由我轉交給國家。”

衆人沒有料到皇帝會對此事異常冷漠,紛紛交頭竊語。倒是馬日磾與趙謙對視一眼,顯然是早在意料之中,須臾過後,馬日磾將一份聯名奏疏交給韋康,非常堅決地說道:“我等在此恭候陛下聖裁。”

聽這口氣,看來今天非得要讓皇帝給出一個結果才肯罷休了。

韋康不敢頂撞列座公卿,只好邁着步子又返回石渠閣。

他悄悄打開門扉往裡探頭,準備看看情況,眼前卻突然被一道身影擋着,秘書郎王輔的聲音在跟前說道:“元將,國家問你爲何在門外不進來。”

王輔的突然出現頓時把韋康嚇了一大跳,同樣是待人接物,王輔根本不如其兄長王端那樣謙和有禮,反倒是常常喜歡讓人下不來臺。

韋康躲在門外的小動作被人發覺,此時赧顏進去,看到皇帝一邊拿着書,一邊喝着水,小黃門穆順站在身後搖着扇。底下坐着秘書令射堅、秘書丞王凌,再往下分兩邊各自坐着秘書郎王粲、王輔、楊修、法正等年紀平均十五六歲的少年。

這些人再加上韋康自己,便是朝廷新設的秘書監所有成員,也是三天前的承明殿策問表現優異,被皇帝精心挑選後,得以隨侍省中,與皇帝一同讀書、談論時事,地位與侍中、黃門侍郎相差無幾的秘書郎們。

他們才學、眼界俱是不凡,可以說是同齡人中的精英,自從得選爲秘書郎,便開始日日進宮隨侍。這三天的相處中,逐漸被皇帝平易近人的脾性所感染,各自都熟悉了起來,再無一開始的生疏。

皇帝將這些秘書郎視爲自己的人才儲備、親信班底,平日裡都是溫言細語,但這時他見韋康進來,頭也不擡,直接說了句:“他們都還沒走麼?有讓你帶什麼話嗎?”

韋康被皇帝的未卜先知嚇得心跳加快,這幾日相處的經歷告訴他皇帝這會的心情並不愉快,他小心翼翼地把馬日磾等人聯名的奏疏遞了過去。

皇帝放下書,一隻手中仍然拿着茶碗,乜斜着眼,空着的另一隻手往卷着的奏疏輕輕一撥,將其打開。徑直掃視幾眼名單後,皇帝將茶碗放在案上,問向在座衆人:“爾等以爲,王司徒可有罪乎?”

雖然早已知曉馬日磾與趙謙帶衆臣來石渠閣的意圖,但在親耳聽到皇帝這句話後,向來鎮定自若的射堅,藏於袖中的手亦是止不住的震顫發抖。

見衆人都不答話,皇帝面不改色,面上浮現一絲和煦的笑容,這是他平常最喜好做的姿態:“朝中大臣自太尉馬日磾以下,皆聯名上書參劾王允屢抗聖命,賞罰無道。在對李傕等涼州諸將事上,更是進退失措,獨斷專行,釀就如今大禍。依我之見,王司徒難逃其咎。”

秘書丞王凌只覺得渾身冰冷,如墮冰窟,他從席上起身,移到一旁對皇帝稽首拜伏道:“司徒雖處置失當,行政決策多有偏頗之處,但他對朝廷卻是一片忠心,還請陛下念在司徒定策誅董,有匡扶社稷之功,對其網開一面。”

王允固執專橫,朝野皆知,但王凌卻不能在皇帝面前說他的不是,只因自己這秘書丞是靠王允提攜纔得到的,只因王允是他的親叔父。

“彥雲。”皇帝叫着王凌的字,看似是尋常的問話,實則話中的分量重逾萬鈞,壓的王凌喘不過氣來:“你的才幹,這幾日我都看在眼裡,秘書監製度草創,又少先例可循,全賴你與射文固費心維持,建立章程。你既是王司徒的親族,又是我欣賞的臣子,我自認有必要問一問你,如今朝廷因他的緣故隨時可能傾覆,他即便誅董有功,我又該如何給王允網開一面?”

王凌只覺得呼吸一窒,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馬日磾、趙謙等人與王允之間的爭鬥已經在皇帝的刻意挑撥、引導下,到了你死我活、彼此難容的地步。王允剛愎自用,在朝堂上大肆封賞親信,在擴張自己勢力的同時,又一味地遏制皇帝的政治訴求以及其他人的勢力,在重要的事件上寸步不讓,不容絲毫商量。

不僅皇帝無法在朝堂上做到君權獨尊,就連太尉馬日磾、前將軍趙謙也無法讓其族內子弟、黨羽插足。

王允總以冠冕堂皇的言辭阻絕了他們的以權謀私,儼然忘卻了當初共謀誅董時許下的封賞諾言,而另一方面則讓自己族中的子弟、黨羽安置入朝。

比如讓長子王蓋擔任侍中,讓王凌出任秘書丞,監視皇帝的一舉一動;又讓故吏趙戩爲尚書右丞,同郡鄉人王宏、宋翼爲左馮翊、右扶風,掌控朝政與京畿三輔。

這倒還罷了,關鍵是王允自己屢出昏招,自以爲藉着皇帝給予的‘總朝政’名頭就可任意施爲,殊不知被皇帝算計,利用蔡邕、張喜等大案引起多方不滿。

太尉馬日磾、前將軍趙謙,無一不視他爲眼中釘,就連其盟友、司隸校尉黃琬都對其大失所望,一直保持中立的徵西將軍皇甫嵩,也在射堅的不斷勸說以及朝中局勢逐漸清晰明朗的情況下,開始向皇帝靠攏。

王凌雖然是初次涉入朝堂,但是很清楚目前的朝政局勢對王允十分不利,也正是因爲清楚,所以當他面對皇帝的發問時纔會顯得異常不安。

如今王允閉門自守,不在宮中,如果皇帝有心剷除王允,不用說一句話,只要將這奏疏下傳給尚書檯,尚書令士孫瑞、尚書僕射楊瓚自然會領悟聖意,積極接手查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王允及一干黨羽拿下。

他膽戰心驚的低下了頭,只覺得嗓子乾澀異常,啞着聲說:“臣無話可說,但憑國家決斷。”

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
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