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

“何由見寧歲,解我憂思結。崢嶸羣山雲,交會未斷絕。”————————【喜雨】

府邸中,審配正在處理公文,其實現在深陷孤城,並沒有什麼公文好處理的,但他還是習慣性的想找點手頭上的事做。見到沮授,先是說道:“我昨日忽然記起,與沮君相交,也有十數年的光景了。”

他寫到最後一個落筆,筆尖在竹簡上劃下刀戟般鋒利修長的一捺,墨水幾乎帥到桌案上。這是爲數不多的最後一份公文,講的是一樁城南貧民爭糧械鬥的瑣事,批閱完後,審配將公文翻覆看了幾遍,意猶未盡的將公文放好,這才望向下首。

端坐在他下首的正是沮授,見審配把視線移向他,輕聲道:“時光易逝,當年又何曾想到過現在。”

“如今大勢去矣。”審配深嘆了一口氣,他整理了一下袖口道:“倘非袁公與我等有深情厚誼,君臣義結,此時兵臨城下,誰會不想着重回朝廷正統?說到底,我等當年隨袁公起兵,所求的還不是爲了輔弼幼主,征討不臣?”

“正南可不要說這種話。”沮授表情嚴肅,這話裡的小心思他一目瞭然,當下也不搭話,正色道:“時運更易,天下正統應是在南皮的孝桓皇帝之後,此乃袁公仰承漢家社稷天命,併力反正,以清天下視聽的大事。蕞爾長安朝廷,不過一時之興,他日否極泰來,才終知天命早屬,非人力可改。”

說着,沮授又一本正經的教訓道:“正南可不要因一時之挫,而心生怯意,我等乃袁公親闢,彼此深結恩義,豈能說棄就棄?”

“是麼?”審配深深的盯看着沮授,告誡似得說道:“最好是如此。”

“當然是如此。”沮授坦蕩蕩的與其直視,毫不心虛:“難不成正南還以爲我如馮禮一樣,也有投敵之心?”

審配板着的臉突然笑了,他慚愧的說道:“是我錯謬了。”他淡淡嘆了口氣,繼而說道:“只是如今城內人心,實在浮雜難定。馮禮是我部將,一手提拔,可就連他都……誒,我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當務之急,是要知道誰值得信,誰不值得信。”沮授從容進言道:“說到最爲親任,當屬自家子弟,可惜吾兒遠在南皮,不得效力。正南家中若有年輕俊彥,不妨由其統帶部曲家將,守禦城門?雖然蔣奇、張郃等人俱是善戰之將,但到底是自家人值得親信……君不見,就連袁公分派諸子領各州軍事,不也是一樣的道理麼?”

審配低眸略一思忖,大以爲然,近來家中子弟被困在城內多有怨言,如果給他們一些權力,興許就沒工夫閒言指摘,他點頭說道:“公與所言正合我心意,我亡兄有一子審榮,少習兵事,可以讓他在淳于仲簡手下歷練歷練。”

看來審配還是對潁川人不放心,或者說,是對任何人都不放心。沮授心裡想道,自己與淳于瓊都是袁紹指派的監軍、權位雖有大小之分,但職權都比審配這個魏郡太守要大。鄴城軍事按理來說應該由淳于瓊指揮纔是,可審配仗着袁尚對他的信任,趁着淳于瓊剛來就灰頭土臉的打了敗仗、顏面全無的機會,在鄴城幾乎一手遮天。

淳于瓊在私底下早已對審配心生不滿,審配這個時候還要對他進行提防,沮授心裡盤算着怎麼再添一把火,一旁的審配忽然嘆了口氣:“說起子弟,我那兩個兒子若是還在就好了。”

審配的兩個兒子隨袁紹出征,因戰敗而被朝廷俘虜,至今生死未卜。雖說審配已經決心爲袁紹死節,但舐犢之情,仍讓他對兩個兒子表示傷痛。

沮授將此認作是對方的另一個試探,沒有接對方這個話茬。

“荀友若與你,好像並未深交吧?”審配冷不防的一問。

沮授把視線低了下去,輕聲道:“此人嘴利,我喜歡寡語訥言之人。”

審配點了點頭,彷彿只是隨口一問似的,他顧自下了一個決定:“獄中少食,往昔畢竟是同僚一場,我不能再折磨他了。”

沮授眉頭皺起,忍不住道:“荀友若冒險而來,將其入獄,本就有些失當,如今不加審訊就要將其——會不會太草率了。”

審配不以爲然的笑笑:“潁川荀氏,如今有幾個不是站在對面的?荀諶此人既說戰場逃生,又何不往南皮隨袁公去,反倒要來鄴城報信,擾我軍心?我看他行跡詭異,絕非忠悃之輩,眼下莫不如根除禍患,免得常有人對他抱有想法。”

沮授擰着眉頭,正在猶豫是否要出手搭救,可這樣並不符合他往日的立場,更容易引起審配的疑心。這時審配拿眼瞧見了他,開口說道:“此事,不如就交辦給公與吧?”

這時審配已經着手鋪開另外一張縑帛,不容分說的下逐客令了,沮授對審配的反覆無常早已習慣,見狀只得起身告辭。等到離開了審配的府邸,沮授才暗罵一聲:“混賬!”

審配撫摸着縑帛的手忽然停了下來,他目光深沉的凝視着沮授離去的背影,心裡念頭萬千。記得無論是少年成名、還是才華智謀,他都樣樣不如沮授、田豐,如今鄴城大事皆操之於手,這種壓制超越的執念在心中越來越深,有時候就連他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這麼固執的死守鄴城,究竟是爲了袁紹還是僅僅爲了證明自己比別人要強。

然而審配終究只是魏郡太守,藉助袁尚的支持才能勉強駕馭那些權位比他還要大的人,可是在他的強勢下,終究有人忍受不住。審配要殺荀諶的意圖很快被散播出去,城中少數不多的潁川人都將其視爲審配在挾私報復,尤其是淳于瓊被審配刻意安排掣肘以後,怒不可遏,當即藉此衆怒以袁紹給予他的監軍權力悍然領兵衝入府中,將審配團團圍住,大聲詰問對方的用心。由於審配早先殺了自己試圖叛亂的親信,致使部衆離心,蔣奇等人也都對審配的強勢頗有微詞,於是紛紛作壁上觀,居然很順利的就將審配與荀諶調換了位置。

“鄴城將無存矣!”審配看着手足無措的袁尚大聲叫道。

袁尚面色猶豫,似乎要張口說些什麼,一旁的荀諶卻拉住了袁尚,遠遠地道:“留下審君也救不了鄴城!”

“誒!”袁尚重重的嘆了口氣,膽怯的不敢去看淳于瓊等人的目光,只是道:“如今又該如何?”

“嚴守城防,伺機突圍,這纔是攻守之道。”淳于瓊自信滿滿的說道,彷彿在他心中早已有了萬全之策。

然而在張郃等人看來,這僅僅表現了對方的自大與無知,他在回去的時候最後一次與蔣奇敞開說話,對前景無不擔憂:“審公再如何,也是意志堅強之輩,半年以來鄴城未破,多賴其守禦之功。如今這個時候,淳于公還挾兵作亂……審公一去,鄴城安危恐怕真在旦夕之間了。”

“城中還有沮公,還有你我。”蔣奇沉着臉,穩穩當當的騎馬走在路上:“即便鄴城不守,我也還能護送公子突圍。”

“沮公這兩年日漸韜晦,鮮少出謀,我看他也是灰心已久。”張郃慢慢轉着話頭,注意着蔣奇的神色,謹慎道:“審公雖是殺了馮禮,但有這個想法的,何止一個馮禮?我看城中諸人,除了淳于瓊愚鈍無知,其餘衆人大凡如是……義渠,你以爲呢?”

蔣奇像是沒聽見張郃話裡的暗示,他轉頭看了一眼袁尚的府邸,似乎有些猶豫,最後還是嘆了口氣,沒有選擇將張郃這番話大白於衆人,或許正如張郃所言,殺了一個馮禮,還會有下一個馮禮,軍中一旦心存降意,饒是再多殺人也是無解。他轉眼看向張郃,有些泄氣道:“我才智駑鈍,弓馬粗疏,一直以來,得蒙袁公不棄,纔有如今的位置。我雖不是汝南人,但一直將自己視爲袁氏的家將,當初立誓爲袁公效命,絕不是一句空話!但儁乂你不一樣,你無論是用兵設計、還是列陣迎戰,處處都比我強,雖然才相處不到半年,可我早已服膺於你,你今日沒把我當外人,我索性也對你坦誠一回——”

“你不該折在這。”

張郃一時竟分辨不出對方說的話裡有幾分是試探有幾分是發自內心,他沉默以對,眼前這人似乎已經抱了爲袁氏陪葬的死志,但並不想拉他一起。

荀諶從卑溼的牢獄中出來後,從淳于瓊口中得知來龍去脈,率先趕往沮授府中,語氣激動的問道:“公與說要等的人,難道就是指淳于仲簡?”

淳于瓊雖是袁紹親信,當年也是西園八校尉之一,與袁紹、曹操等人同列,是成名已久的潁川士人。如果他帶兵反正,這功勞幾乎只亞於曹操、劉表的歸順,想起這些人歸順反正的背後都有潁川人的影子,等天下大定之後,以荀氏爲首的潁川士人必然會像光武皇帝身邊的南陽豪強一般,成爲新朝的中堅力量,至少興盛兩百年。

沮授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對未來的無限期許,自從脫離危機之後,荀諶看待任何一件事都儼然一種勝券在握的自信,輕浮傲慢,這似乎是所有潁川士人的通病。沮授在心裡冷笑幾聲,搖頭說道:“淳于瓊辦不成大事,其麾下兵馬皆袁氏部衆,調動不靈,我等還得靠別人。”

“是誰?”荀諶自知智謀不足,對方又出手救過他,至少在荀諶看來,對方是值得信賴以及合作的。

沮授只淡淡的說道:“馮禮被殺,審配被囚,這都是做給他一個人看的。彼既已知我心意,行起事來就不會再有顧忌,我想,不出這兩日就可見眉目了。”

荀諶注意到他話裡的意思,忍不住提醒道:“公與,淳于仲簡驅逐審配,與我等有恩,此人並非不可降服之輩。何況此人與曹鎮東有舊,又實屬我潁川故人,如若……我等可不能輕棄。”

沮授挑眉看了他一眼,荀諶不通謀略,但也不笨,知道這個時候既已脫離危機,就當將利益最大化,降服淳于瓊,連帶着能降服袁紹身邊的逄紀等一行人,如此潁川士人的聲勢愈漲,冀州士人日後也只能仰他們的鼻息。沮授看破也不說破,此時優勢看似在荀諶手中,他也不便現在就弄出齟齬來:“這是自然。”

淳于瓊奪得鄴城守軍的指揮權以後,雖說軟禁了審配,但對審配施行的一系列措施卻並未有何撥亂反正,反而爲了籌措糧草,他更變本加厲的對審氏及其黨羽家族進行壓榨催逼。終於,鄴城再一次發生動亂,在深夜中,被調至東門看守的審榮大開東門,發起反叛,此事跟當初馮禮起事一樣,很快被淳于瓊所探知。他似乎早知會有如此,於是故意設計,事情一發生,便立即派遣附近的張郃調兵平定。

然而張郃早有反意,待他知道沮授等人心跡以後,始終靜待時機,此時一旦獲得調令,很快便與審榮合兵一處,反過頭來砍殺其他不知所措的袁軍。城外的張遼聽到城內的動亂、接到張郃派來的信使,當即點起兵馬欲整軍入城,一旁的諸葛玄忙得攔住了他:“前日馮禮之敗何其迅速,我軍更是折損兵馬數百。殷鑑不遠,將軍不妨靜觀其變,以免有詐。”

法正卻在一旁靜靜聽了半晌,覺得城中動靜比當日馮禮作亂時還要大,心下篤定,提出了與諸葛玄截然不同的建議:“此事不比尋常,將軍宜親率大軍,星火急馳,一旦奪得城門,便再無反覆之理!”

張遼也知道事情將畢其功於一役,而且他也深有緊迫感,圍城半年未果,皇帝雖未責備但已使他心懷愧疚,恨不得早些攻破鄴城,解決皇帝后背之患纔好。此外,樊稠經去年一敗後,不知怎的很快又恢復了實力,看着鄴城不好拿下,便投機取巧,接連攻打了魏郡除鄴城以外的諸多縣邑,前月更是領兵前往趙國征討袁軍餘部去了。張遼知道機不可失,於是當機立斷,親率大軍奮起攻城。

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
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