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我聽剛纔那番話,難道長公主也要離宮?”唐姬有些沉不住氣,出聲問道。

劉姜緩緩從榻上站起,走到欄杆邊,低眸俯視着池子裡一片殘荷,臉上的神情未見得有多少釋然和解脫,反倒有些悵然若失:“你都要走了,我還能在這裡留多久呢?”

唐姬一時聽不明白,也跟着站了起來,走到劉姜背後,體貼的給她披上一件秋衣。

劉姜單手攏了攏肩上的秋衣,回首露出精緻的側臉,淺笑着看向唐姬:“有些人是衝着我來的啊。”

隨着皇帝逐漸長成,不僅作爲嫂子的唐姬不便與小叔子同居,就連做姐姐的萬年長公主劉姜,也不適合繼續住在未央宮。何況劉姜年歲大了,再不嫁出宮去,難免會引來風言風語。

所以這一次明着是針對唐姬,實則等唐姬一走,緊接着就會有人把劉姜拿出來說事。

宋泓的真正意圖,是想讓劉姜出宮,使得對方不便於在宮裡指手畫腳,從而一解心頭怨憤。可他這麼做,卻不經意間被人利用,不僅是當做驅離長公主的一枚棋子,更是給了一些人攻訐的口實。

“董氏。”劉姜自語似得說:“我真小看你了。”

‘此事與皇后有何相干?’唐姬看着劉姜抓着衣領的手,她心裡縱然有這樣那樣的疑惑,但還是很知分寸,不再往下追問,也知道問亦無用,倒不如自個在一旁琢磨。

看她一臉欲言又止的神色,劉姜不想說實話,又不想瞞哄她,想了想還是模糊的答道:“陛下親政成婚的時候,掖庭新招了大批采女宮人,她是皇后,自然要從中調派。”

“也就是說,披香殿的宮人……?”唐姬欲言又止,如果宋都身邊的宮人早有董皇后事先安插的人手,那這兩天發生的事豈不都是出自於董氏的密謀?

劉姜看了看她,沒有說話,反倒是看了會景色後,兀自去找皇帝了。

出乎劉姜意料的是,皇帝對明年採選宮人的事情並沒有表示贊同,反而有些牴觸——

“如今天下戰亂,戶口凋零,男多女少,正是勸百姓繁衍生息的時候。我豈能爲一己私慾,開倖進之門?”過早房事會導致年壽不永,而且皇帝也對那一幫十五六歲便算‘成年’的女子有心理障礙,所以皇帝義正言辭的拒絕道,其實內心比誰都虛。

劉姜略感意外,睜大雙眼,楞了好一會才說:“這像什麼話?百姓繁衍生息是重要,但爲漢室留下皇嗣難道就是小事了?本朝有多少先帝是斷了統嗣,隨後……殷鑑不遠,陛下何不戒之在心?”

她沒有皇帝遠超這個時代的見識,只知道早婚早育,尋常百姓家的年輕夫妻,十五歲就兒女雙全了,即便是講究一些世家大族,也不會坐視自己的女兒過了十八歲還不嫁。只有那些嚴格固守《周禮》的纔會遵照‘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的規矩。

“我知道,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日子還長。”皇帝的心境與劉姜迥然有別,東漢一朝,除了光武、孝明兩個皇帝以外,其餘的皇帝沒一個活過四十歲,即便是古代死亡率高,但對於聚集了全天下最好、最多資源以及生活環境的皇族來說,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同一個時代,有活過七八十歲的農夫、乃至於士人,卻少有六七十歲的帝王。

皇帝不願意用無端的猜測去懷疑身邊的人,但對自己的飲食起居卻是無比上心,加上堅持不懈的身體鍛鍊。皇帝相信自己能成爲繼高皇帝與孝武皇帝以外、第三個活過六十歲的劉氏天子。

所以固守元陽既是皇帝作爲一個後世人的道德節操、更是在這個時代能更好更久生存下去的基本原則。

可這種毫無憑據的事情,根本說服不了劉姜:“孝武皇帝十五歲的時候就有一干妃嬪了。”

“但孝武皇帝也是十八歲纔有的衛長公主。”皇帝用很清楚的聲音說道:“我既爲天子,矢志中興,若得蒼天不棄,自不會福薄於我。現如今宮中已有皇后及兩位貴人,不急着增添采女,此事容後再議。”

劉姜拗他不過,又不願放棄這個掣肘董皇后的機會,只好放棄陳說那些誕育‘皇嗣’的堂而皇之的理由,直接與他說清利弊:“陛下心裡想必也明白,這件事看似是對着唐姬,實則是將矛頭指着我。待唐姬離宮之後,他們又會接着說我年紀稍長,不適宜繼續留居未央宮,連帶着也會議論我的婚事……光是宋泓一人,豈能掀起這般多的風浪來?”

“他們恐怕一直都抱有這個心思,只是找不到一個由頭提出來罷了。”皇帝淡淡說道,這次不僅是宋泓,其背後的關西士人也在一旁跟風。天子長成,確實不適宜與長姐、寡嫂同居,這是個正當的理由,就連楊氏也跟着附和。

臣子們都打着爲皇帝聲名考慮的旗號,做着爲己牟利的私事,就連皇帝也不好明着抗議,只得在順水推舟、促成此事的前提下,在接下來的一段事情中展開報復。

聽到皇帝這番話,聯想起前因後果,雖然她不知道皇帝是怎麼料得如此深遠的,但她到底是警覺的快,隱隱察覺出皇帝在這件事裡頭同樣扮演着要將她與唐姬‘請’出宮去的角色。

劉姜的臉色不由得就像夏季的天氣說變就變,她忍住氣,冷冷說道:“現在你把這由頭給出去了,大臣們的反應想必也在你的廟算之內了?”

“什麼由頭?”皇帝笑了,裝出一副全然不知情的模樣,其實心裡比誰都清楚,他當初故意隱瞞自己夢遺的事實,一方面是由於不想那麼快爲人所知,到時候引來一羣人像劉姜這樣的逼自己未成年就生孩子;另一方面則是將這個題目丟給了董氏,想看看董氏會拿這個做什麼文章,試試對方的應對能力。

他對此最壞的預期也就只是董皇后私心自用,將此事隱瞞下來,替皇帝省去麻煩。而另一個預想的結果,則是像現在這般,長公主在輿論的壓力下離宮、待嫁。

於公於私,皇帝都不希望劉姜老是待在宮裡,反而是想讓她出宮,爲皇帝發揮更大的作用。

“少在這裡裝糊塗。”劉姜面色不豫,她想說皇帝不可能不知道‘夢遺’對一個男人的重要性,只是她身爲女子,羞於出口,只得加重了語氣說道:“皇后邀你去椒房殿的那天、你半途折返去找了宋都的時候,心裡就已經打算好了該如何做了吧?”

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
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