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

“人主執虛,後以應,則物應稽驗;稽驗,則奸得。”————————【商君書·禁使】

看完宋泓的奏疏,皇帝知道自己召見伏完等今文經學大儒的舉動,讓馬日磾那些人坐不住了。

皇帝長長地舒了口氣,事情正一步一步按他所設想的走着,對付馬日磾沒有必要像對付王允那般趕盡殺絕,斷其一臂,讓楊氏等人互相牽制就行了。畢竟這些老牌的政治勢力還有存在的必要,可以替他卡住後面的新勢力,所以在時機到來之前,皇帝還暫時不急着重新洗牌。

“太學的事,這些日子以來也該有個定論了。恐怕就連曹操本人都沒有想到自己會引起這麼大場論戰吧?古今經義、公羊復仇,白虎觀會議過去百多年了,是該好好重新辯一辯……”皇帝指着桌上的奏疏說道:“中散大夫的這個奏疏,你們都看過了?”

“唯!臣等已經仔細看過。”馬日磾當仁不讓的答道:“一家之談,難免會有偏頗之處,宋泓想多舉薦聲望隆重的大儒參與辯論,也是有‘博採其辭,乃擇可觀’的意思。這是有益經義、清源正本的好事,還請陛下肯準。”

“準是自然要準的。”皇帝掃視了幾眼宋泓的奏疏,宋泓此次信心十足、又自作聰明,以爲不需要明言,皇帝只要看見了自己的奏疏,就能明白自己的暗示,讓自己也跟着與會——這就是不薦而薦。可皇帝偏偏沒有這一層的想法,顧自拿筆圈了幾個人的姓名,又在末尾附帶衆人意見的一根竹簡上寫了個字,漫不經心的說道:“我還是那句話,凡事要以公心爲用。”

馬日磾不知道皇帝忽然冒出來這句話有何意義,他心裡暗暗揣測着,只毫無表情的答了一聲:“臣謹諾。”

議完這事之後,士孫瑞又忽然提起了太原郡守劉邈:“琅邪順王薨逝,劉邈上疏懇請陛下早早遣派使者告奠,以安國人之心。”

皇帝不置可否,循聲問道:“我聽說劉邈與琅邪順王兄弟情深,得聞喪訊後憂思成疾,不能視事?”

“唯,劉邈的奏疏後面另有陳說,想請陛下準其辭歸故國,爲琅邪順王奔喪。”士孫瑞一五一十的說道。

“他在太原郡處事有方,就這麼走了,朝廷從何處尋合適的人代他?”皇帝搖搖頭,說道:“他這只是憂思過度,是心病。就準他三個月假,讓他歸國一趟,待辦完了琅邪國的喪儀,他的心病想必也會好了——只是他走之後,太原郡讓誰暫時署理着?”

他將目光放在尚書令楊瓚的身上,楊瓚稍一思忖,便立即會意,迎合道:“晉陽令司馬朗才堪其任,不如使其暫代郡丞,處理郡中事務。”

士孫瑞想不到楊氏這麼快與皇帝一唱一和,他之所以提出這個話題,其實是爲了引出別的心思:“既如此,不妨早定歸去之期。”

王端將要隨行出使,前往琅邪國辦護喪事的消息沒能瞞住有心人,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皇帝要給自家表兄王端鋪路,但讓衆人都不明白的是,這事明明越早去越好,可皇帝爲何遲遲沒有定下出發日期?

士孫瑞隱隱約約的明白王端除了辦護喪事這一份功勞以外,看皇帝的意思,恐怕還給他準備了說和曹操、陶謙兩家的機會。這麼一來,王端勢必會帶着朝廷對曹操復仇的最終判決出京,王端等人也將等到太學論戰出結果了之後再出發,而這個結果,正是古文經的這些士人們所不願見到的。

想要改變這個結果,除了將希望寄託在鄭玄身上以外,士孫瑞還打算另闢蹊徑,搶先在太學論戰出結果之前把王端等人送出長安。這樣王端也就不會被託付什麼代朝廷處置曹操的重任,皇帝不能借這個機會栽培王端之後,興許會重新考慮自己在這個論題上的立場。

士孫瑞打算的很好,本想借劉邈對琅邪王的感情至篤,點出皇帝對藩王薨逝的喪儀都這麼久拖不決、以及對宗室涼薄的弊處,從而讓皇帝不得不早早將王端遣派出去。

可皇帝偏偏不爲所動,反而拿出了非常正當的理由來搪塞:“靈臺令劉琬說這幾天不利出行,這才十月初一,倒也不急。先詔劉邈入長安修養,那時候再讓他們一同前往琅邪。”

士孫瑞一時語塞,皇帝卻不想再就此事議下去了,草草的遣散了衆人,皇帝很快自己從席上站起身來。

穆順嚇了一跳,皇帝一起一臥那樣不是要他這個近宦伺候,此次皇帝毫無預兆的自行起身,這讓他很是驚惶。皇帝動了下胳膊,擺開穆順伸來的手,顧自走到中庭。

“傳駕,去天祿閣。”

“謹諾。”穆順忙走上前去,亦步亦趨的跟在皇帝后頭,並給身邊的一箇中黃門使了個眼色。

皇帝邊走邊問道:“你這兩天去也去過了,你說說看,平準監是個什麼樣?”

“奴婢哪裡懂這些?人人幹事都很得力,也沒有偷懶耍滑的,跟奴婢去過的其他衙署那股子渾噩勁不一樣。”穆順偷偷瞅了皇帝輕鬆的神色,表現的極爲自然的伸手扶住了皇帝,與其邁出了殿門。似若無意的說道:“但若要說具體如何,奴婢也不清楚平準監整日都做些什麼事,不過是過去打打下手,幫平準丞給陛下傳話而已。”

“鮑出與你處的不好?”皇帝聽出了穆順的弦外之音。

“平準丞是個很踏實、很本分的人,又頗有孝義之名,整個平準監除了賈公,人人都服他。”穆順想起鮑出在得知他以宦官的身份代理平準監的那幅噁心的表情,心裡雖然恨他,嘴上卻不敢明着中傷。先是點到即止的暗示了下,又另外宕開一筆:“除了他以外,那個長安市丞李義辦事也很機靈,奴婢聽說河東範先勾結謀叛的罪證就是他搜尋出來的呢。”

想不到穆順這麼快就明白了自己要他去平準監的意圖,按現在的趨勢,平準監勢必會成爲賈詡手下的一個龐然大物。所以皇帝也得在此時未雨綢繆,想着如何先埋下釘子,好到時候將其拆分——不然這柄雙刃劍用不好會傷了自己。

皇帝對穆順打算孤立一派、扶植一派的主意很是讚賞,脫口說道:“俠義之士無非都是以義爲重、以利爲先,若是沒記錯,這鮑出與李義彼此契交,你若想與他們打好‘關係’,可得多花些心思。”

“奴婢謹諾,謝陛下提點。”穆順低下了頭。

皇帝不再說話,登上車駕,一路往天祿閣而去。

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
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