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謀攻篇】

建安二年的秋天,旱蝗年月最艱難的時候到來了,田裡幾乎顆粒無收,官府存糧耗盡,交戰雙方都已在年餘的大戰中精疲力盡,彼此都強撐着最後一口氣。八月初,曹操趁臧洪新敗,尚未與田芬再度集結兵力之機,率領萬餘青州兵西平諸縣,又因糧草短缺,遂在途中分派兵馬赴野地搶收麥子。

于禁、李整等人見到大部分人都被派出去搶收,只留下千餘人守衛,營地空虛,不利於防禦,於是紛紛商量道:“何勞我軍將士?不若徵募四周村夫勞役,助我軍割麥?”

他們彼此達成共識,結伴成羣往中軍大帳走去,然而衆人卻並未在帳門見到史渙的身影,史渙作爲曹操的護衛,向來與曹操形影不離,他既然不在此處,那曹操肯定也不在。於是經過一番打探,方纔得知原來曹操在囤放糧草的後營去了,只見後營的空地上分佈着幾座圓錐似得麥秸堆,百多名婦孺小孩正抱着麥子進行脫粒、搬運的工作。

于禁等人繞了一圈,這纔在一座麥秸堆上看到半躺着的曹操。

“王必已經打探過了,兗州鬧災最重,跑得動的年輕男子都南下去豫州了,村鎮鄉里只剩下老弱婦孺,不濟於事。”曹操翻身坐起,一邊擺手吩咐史渙給人從草堆裡抽幾把麥秸給人墊在地上,一邊說道:“我將彼等婦人留在營中,由她們守牆陴,若是敵軍敢犯,便悉兵從側拒之。”

于禁恍然,他在僵硬的地面上挪了挪屁股,抱拳說道:“曹公妙計!在下記得屯營西有深林,樹木蔥蘢,易於藏兵。只待以婦人誘敵,便可盡出伏兵,一舉破敵。”

“陳公臺多謀,又熟知我用兵多譎,必能預料此處。我若是因循設計,伏擊不成,更使他人笑,不妥。”曹操心中讚賞不已,面上卻不動聲色,擺手道:“此計當別出一幟,要讓陳公臺所不能預知。我熟知其人,陳公臺若是見到那片林子,必然會斷定我軍藏於其中,一旦彼等作如此想,便會忽視他處,這就是我軍之機。”

于禁等人深以爲然,還未說話,只見曹操話鋒一轉,忽然問計道:“這也不是我藏拙,而是陳公臺知我甚深,此計不該由我設想,而當託付於諸位才智了。”

這倒是個表現的好機會,要知道曹操自身用兵謀略高絕、身邊又有荀彧、程昱、戲志纔等人出謀劃策,在軍略上很少由他們這些將校出主意。如今曹操爲了防止自己與荀彧、程昱等人跟陳宮曾經關係太熟,彼此知根知底,而造成被人預判先機的局面,特意讓于禁這些與陳宮沒多少交集的外將畫策。

可週圍適合設伏的地方太少,在既有條件下,于禁、樂進等人一時沒想出好主意。曹操也不急,自得其樂的搔着頭,從腦後的髮絲中抽出一根細長的麥秸,在手中輕輕捻着。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荀彧被派往樑國,試圖聯繫西南的陳相種邵以及東南的沛相田疇,最好能正式與朝廷搭上線,獲得朝廷實際上的支持。程昱則憑藉着兗州名士的身份與名望爲他奔走遊說於兗州諸縣,希冀說得猶在觀望中立的縣城重投麾下,如今卓有成效。

自戲志才死後,身邊便再無得力的謀士爲他畫策,曹操近來用兵時常感覺沒有以前那般流暢自如,而且自己費神用心的地方比以往多了以後,頭風發作的頻率也大了起來。

爲此他曾不止一次向荀彧徵求意見,希望對方能多推薦些汝潁之間的名士謀臣,爲其所用,可荀彧列舉的這些人要麼遠遁荊州避難、要麼就是被徵辟入朝。荀彧人脈雖廣,卻是巧婦難爲,曹操心裡明白還有些隱居不仕的還對朝廷抱有希望,不願爲他這麼一個地方勢力效命,無奈之下,便不再提及此事。

就在曹操及諸將各懷心思,低眸沉思的時候,忽有一人在末座發聲道:“曹公,在下拙見,不知當講與否?”

衆人放眼望去,只見最末尾坐着的正是李乾之子李整,兗州本地豪強,曹操發兵前遣派李乾還歸桑梓乘氏,慰勞諸縣。結果被田芬等人率軍圍困,田芬見其也是當地有數的豪強,遂親自前往說降,喻以禍福,責以恩義:“李乾不識大勢邪?吾乃兗州刺史,朝廷封拜,爾等爲兗州之將,自當爲我下屬,‘君臣’之義結,你我何苦交兵若此!”

“那我且問你,黃巾亂兗州之時,你在何處?濟北國饑饉,難捱寒冬,你又在何處?曹鎮東征伐泰山賊,你何故一糧不出?”李乾當時站在城頭上往下罵道,字字如釘:“朝廷拜爾兗州之任,可謂受恩。今王室衰弱,天下喪亂,爾既無扶翼之意,又無安內之心,只知阿附袁氏,如蠅從牛尾。你枉稱漢臣,何足以與我道‘君臣’之義!”

許多帶着賓客家兵助威的兗州豪強聽了這番慷慨之詞,大爲動容,心思陡變,就連臧洪當時聽了也是詫然變色,面露猶疑。田芬氣急敗壞,不待他人反應過來,兀自下令強攻,很快城破之後,將李乾斬殺,只有李整帶殘部逃了出來。

後來曹操收復乘氏,得知李乾死因,又見到李整,執手痛哭了一陣。他深知戰先攻心的意義,幾乎是喜泣道:“尊先君之言,勝彼十萬之兵。”

於是命李整率領舊部,又給他補齊了兵馬。

如今衆人尋聲往李整處望去,都以爲這是對方想到了什麼主意,孰料李整同樣是神色茫然,見衆人都看向他,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回首往後看去,呵責道:“曼成,諸位將軍都未說話,你少發妄言!”

他身後站着一員小將,約莫在十四五歲上下,面容稚氣未脫,介乎於少年與孩童之間。

曹操看得眼生,又見對方與李整頗爲神似,又知道李整尚未娶妻,於是問道:“這是你家中晚輩?”

“此乃末將從弟李典,其父早亡,自幼便由先父教養,留於乘氏。前次城破之時,先父將其託付於我,並賜表字。”

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
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