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東都黃昏(七)

這看起來是一次無理的出兵……

從寅識迦河到紫山口距離漫長,沿路多有各個關卡,大小國家林立,就是耗,也將論欽陵五萬人馬耗完了。

郭元振不會這樣想,他最善長的就是謀略,真要讓他臨兵上陣,未必如唐休壕,但在軍事上的眼光,後起之秀中,無幾人能及。論欽陵突破了自己這一關,到了後方,自己又抽了一些比較強悍的西域諸國將士支援。這些國家很小,也讓吐蕃人打寒了,心理上看到吐蕃人就十分畏懼,根本無法阻擋。至於後方唐軍看守的一些關卡,數次抽調後,兵力很少,也無法阻擋論欽陵的軍隊。

一旦進入伏羅川,這兩牟唐朝奉行了和平的政策,讓青海得到了大量糧食,又使論欽陵不愁供給,只要吐蕃人行動快,青海就糜爛了。而且此人十分會用兵,可以在前面急行軍,可以利用唐朝軍隊營救青海的急迫心理,打伏擊晃

因此,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論欽陵成功東向。

可是西域與青海地形不同,青海多山,往往在一塊重要的地方建造一個關卡,就會一夫當關,萬夫真開。西域地形南邊是崑崙山,北邊是金山,中間是天山,腹部皆十分平坦。

當然,中間多是荒無人煙,飛鳥難度的沙漠,可是天山南北藉助融化的雪水,卻有許多綠洲可以供給,甚至有發達的農業系統。這些道路十分平坦,比如庭州到西州,在地圖上可以查找的大道有就花穀道、移摩道、薩悍道、突破道、大海道、烏骨道、他地道、白水調道、銀山道,九條道路。

很難將軍隊放在一處,拖守禁一個關卡。

論欽陵東向註定一場硬戰將要拉開。不過郭元振十分機靈,不直接硬憾論欽陵的兵鋒,只在二十幾里路外緊緊尾隨等候黑齒常之的軍隊到來。論欽陵率軍反擊,紮下大營堅守。

兩箋糾纏了兩天多時間,論欽陵不斷地派出斥候偵察,他一動,黑齒常之也動了。但行軍很穩健,不慌不忙,甚至不惜放慢速度,將糧食輻重一起帶上很難找到破綻。然後又看着幾十里路外的郭牙振軍營,也暗自皺眉,唐朝還是有人的,特別是這個郭牙振,在前幾年青海之戰中,只是一員稗將居然幾年後,成長如此。再想一想呼羅珊的王方翼,碎葉城的唐休壕,越加煩惱。

傍晚到來,紮下了大營。

沒有唐軍敢前來襲營,但與李敬玄先盲目自大,後膽小如鼠不同。這是一種清醒的認識李威也反覆講過,論欽陵不可小視,論帥才,唐朝罕有人能及。不要盲目地想從他身上撈便宜,若是產生這和想法,必然聰明反被聰明誤。但也不能怯懦,到了西域,並且放到了天山論欽陵就是一頭猛虎,也多少是頭生病的猛虎。

這是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對敵人的尊重。

與李敬玄正好顛倒過來。

纔是論欽陵最頭痛的地方,這一支唐朝軍隊纏在身後,不敢冒然輕進,前面的道路各關卡各國不足爲慮,可只要不小心,就能讓身側唐軍狠狠咬上一口。

這問題也解決了。

論欽陵紮營地方不遠處,就是潑山海一個很無名的小湖,但潑山海四周除了湖邊有些生機外方圓一百多裡地皆是平坦的戈壁灘,礫石堅硬。這是上天送給論欽陵的有利地形。

第二天論欽陵率軍起營,到了潑山,。突然派出一萬騎兵,衝向了郭牙振的軍隊。在這片空曠的戈壁灘上,很難有利於自己紮營的地方。但是郭元振到達這裡後,已經下令全軍警戒。

看到吐蕃騎兵衝了過來,推出弓箭兵,用箭弩射擊。但極其寒冷的天氣裡,使弓箭效果大打折扣。接着又撒下了拒馬與鐵蒺蔡,佈下了一道簡易的防線,再推出投石機,投放火藥。

可沒有一個有效的工事,效果一直很弱。

論欽陵也率主力部隊殺了回來。

郭元振指揮才能略弱,兵力又弱,漸漸落入下風。不過在他的指揮下,居然苦苦掙扎了近兩天時間。到了第二天傍晚,士兵生亡慘重,論欽陵趁機壓上所有預備隊,一下子衝了過來。唐朝聯軍筋疲力盡之下,終於潰敗。

這一戰,讓論欽陵生生擊斃了一萬多唐軍。但拖了兩天時間,讓黑齒常之在後面漸漸趕上來,使論欽陵無法擴大勝利果實。

可是這一戰後,論欽陵突然做了一個決定,沒有向東,而走向南逃竄。

主要郭元振也讓論欽陵吃夠了苦頭,五千多吐蕃士兵在兩天激戰中犧牲了。若是黑齒常之主力部隊再度纏上,縱然勝利,自己也剩下不了多少人。還有,默啜讓他失望了。若是配合,縱然自己大部隊犧牲,也會使唐朝失去整個,西域。況且,西域個族胡人,手中還有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久戰之下,默啜不配合,若是咬上來自己能不能逃到伏羅……”還是一個,問號。再考慮到國內反對者的壓力,論欽陵撤退了。

論欽陵南逃,黑齒常之緊緊在後面追趕,郭元振再度將敗軍收攏,有的士兵匆匆忙忙之中,居然都逃向了天山。但還是讓他收攏了一萬九千多人,緊緊隨黑齒常之向南追擊。

論欽陵速度很快,也出忽黑齒常之、李謹行等將領意料之外,這時候默啜還在五咄陸部肆無忌憚的攻掠,吐蕃人折損的士兵並不多,以論欽陵的才智,不至於這麼急就要逃回去的。

因此前方的李謹行攔阻不及,聽到急報後,只好讓江四斤率領三千輕騎前往於闃南山(崑崙山和咯喇崑崙山交界處)進行阻攔,又命令於闃各部派兵支援,然後大軍東南而上,與黑齒常之軍隊兩路夾擊論欽陵。

論欽陵沿着玉河,飛快的向南逃離。這時候的玉河不象後來的玉河多已幹凋,雖然塔里木盆地是沙漠化,玉河也成了季節河……不過整個玉河水脈資源豐富,河兩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綠洲,分散着零星的小國與部落。爲了搶速度,論欽陵只好象李威學習,放下不必要的輜重zhong山,擄獲的兩千多唐朝軍隊俘虜全部殺死。沿着玉河一路燒殺擄掠,飛速地向於闃趕去。

江四斤來到於闃南山口,只來得及召集了三千幾百名於闃戰士,匆匆忙忙地組織了一道簡易的防線後,論欽陵的軍隊也就殺到了。江四斤急切之下,忽然想到了李威說過的一些話。命令士兵緊急砌了一道一丈多高的土牆,不求堅固,但求高大厚實,砌好後,將雪水融化,澆在土牆上。這時,南山口地勢高撥,天氣寒冷至極,澆上去的水一冷,就立即變成了堅固的冰凍。

論欽陵急匆匆地普到南山口,卻看到一道銀色的大牆攔住了去路。目瞪口呆,但沒辦法了,要麼繞道從蔥嶺道進入大勃律,可那樣的話,必然被李謹行的軍隊趕上,況且後面黑齒常之的軍隊陰魂不散。

只好下令強波。

攻了九天多時間,銀牆後面的唐軍彈盡糧絕,被吐蕃人攻破,六千多唐朝聯軍全部盡墨,不過後面的黑齒常之軍隊也趕過來了。一路尾殺。接着李謹行軍隊也趕了過來。

直到羊習與大勃律數萬軍隊殺過來,兩路唐軍這才離開高原,撤向北方。

這一戰,雙方損失皆很慘重,論欽陵興沖沖地而來,沒有達到效果,反而只剩下僅兩萬人,狼狽地逃回了邏些城。

但唐朝軍隊,包括西域的軍隊在內,前前後後有七萬多人折損在他手中,唐軍參戰後,還折損了近四萬軍隊,其中一半多是真正的唐軍。被吐蕃殺死的西域百姓更是不計其數。

不過從戰略上來說,唐朝是勝利了。

以前李威就多次說過此事,與吐蕃人作戰,不能急於求成,得與他們慢耗,這個國家疆域很大,可人口其數少,又窮困。那怕是慘勝,也是大勝。只要數次會戰下來,吐蕃人沒有得逞,吐蕃國內壓力立增,矛盾激化,吐蕃離瓦解也就不遠了。

甚至只要可能,就是用四十萬唐軍換取吐蕃三十萬士兵的性命,這個賬都是換算的。唐朝犧牲了四十萬將士,國家矛盾重重,百姓會有很多壓力。可是吐蕃一旦真正犧牲了三十萬將士,離滅國就不遠了。

可不好的消息也就是這時傳來的。

消息到達洛陽,都過了牙,旦。

不但傳來吐蕃的消息,北邊突厥人聽說論欽陵南逃,默啜立即帶着大量擄掠來的財富,牛羊與百姓,不顧酷寒的天氣,一路撤向東北。唐朝精銳的部隊全部在南方,與論欽陵會戰,無暇他顧,只好眼睜睜地看着他押着百姓牛羊,一路繼續肆無忌憚燒殺擄掠,撤向了大漠。數月之間,西方是悲喜兩重天。呼羅珊與塞斯坦頂住了大食人的壓力,不但將兩路大食軍隊打了回去,還塑造了一支可戰的波斯軍隊。至少這一塊讓李威很滿意的,他知道經營波斯,以現在的條件來說,很有些癡心妄想,因此,只想波斯人做唐朝的西邊看門狗。可做看門狗,不能成爲藏糞、高加索大與拿破崙奏,可最少也要成爲一隻牧羊大,而不是一隻約克夏、瑪爾濟斯、博美和吉娃娃。

天山南路的,也讓李威滿意,損失慘重,可真正犧牲的唐軍僅有兩萬餘人,相比於讓論欽陵犧牲了近三萬多士兵,這個代價很值得的。至於西域各部百姓與軍隊的死亡,當真李威很關心?他心裡面恐怕巴不得西域各部變得更弱小些,才能更容易管理與控制。

可是天山北路與碎葉城,因爲有些出忽預料,沒有做提前的準備安排,損失十分慘重。僅在碎葉川與碎葉城,先後戰死的將士與百姓多達一萬多人。突騎施與五咄陸部慘失更是不計其數。有的小部族在此次默啜聯軍席捲之下,整個部族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同時東突厥也成了最大的贏家,擄獲了無數的財物,七十多萬頭馬牛羊,十幾萬百姓以及其他的一些財富。但因爲天氣冷,能帶回東突厥的僅剩下一半。突厥人逃了,此時王方翼也率軍到了碎葉城。憤怒之下,對車鼻施與葛邏施部進行了報復。將人口瓜分,賠償了各部的損失。另外又從謀夫城帶來的財富中,拿出一筆不菲的財富,給各部做了補償。

也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不想經營罷了,想經營西域,唐朝政府開始正式徵稅,雖然這個稅務徵很很輕,就是很輕了,各部還在隱瞞人口,上繳不到一半的稅務。但是唐朝要負擔起保護的責任,這樣,在西域說話纔有權威性。

天山南北,一片淒涼的景象,然而兩百多萬偏錢的財富發放下去,怨言終於平息下來。隨後征討車鼻施部與葛邏祿部的戰爭,一直持繼到第二年的六月,有的部族逃向玄池與青山的西北方向,還讓唐軍追上來,一頓砍殺,將族民押回來,分解於各部之中。碎葉城也分了一些,但沒有要男子,而是取了其中的婦女。

有婦女,就會增加人口的繁衍,也便於民族同化。

接着又在南山口要道上建造了一座雄偉的關卡,裡面駐紮着大量於闃與唐朝的聯軍軍隊。也道雄關的立起,意味着吐蕃人徹底的被驅逐出了西域,要麼從更遙遠的護密道進入西域。

總體西域戰事漸漸進入尼聲,危機化解。

但不好的消息就是這時候傳出來的。

洛陽突然興起了一股傳言,說皇帝自持驍勇,親自前往南山口,可是南山口沒有守下來,皇帝在那一場慘烈的激戰中陣亡了!

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155章 啓航(一)第56章 莫愁樂第56章 莫愁樂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83章 曙光(下)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68章 人選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159章 啓航(五)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138章 春雷(十)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444章 簾影動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461章 等多時第49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下)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241章 誤會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276章 煮青蛙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66章 圖窮(上)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249章 亮劍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34章 春雷(六)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68章 人選第139章 定(一)第66章 去紈絝吧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60章 啓航(六)第286章 哭好啊第168章 探(六)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131章 春雷(三)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153章 問鼎(五)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02章 會戰(三)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419章 簫聲斷第63章 和親(下)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74章 火耗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83章 曙光(下)第82章 曙光(上)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上)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238章 滅口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
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155章 啓航(一)第56章 莫愁樂第56章 莫愁樂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83章 曙光(下)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68章 人選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159章 啓航(五)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138章 春雷(十)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444章 簾影動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461章 等多時第49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下)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241章 誤會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276章 煮青蛙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66章 圖窮(上)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249章 亮劍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34章 春雷(六)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68章 人選第139章 定(一)第66章 去紈絝吧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60章 啓航(六)第286章 哭好啊第168章 探(六)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131章 春雷(三)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153章 問鼎(五)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02章 會戰(三)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419章 簫聲斷第63章 和親(下)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74章 火耗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83章 曙光(下)第82章 曙光(上)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上)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238章 滅口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