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蝸牛狀態的方長】

最寒冷的時候已經到來,風凜冽如刀刮過大地,捲起幾片尚未被溝渠攔住的朽壞秋葉,拋灑至一些角落裡。

由於位置不夠靠北,陽州興慶府的地面,上凍並不徹底,有陽光照耀的地方,積雪消散較快,有些地方,已經能夠看到乾結的泥土顏色。

方長依然走在路上,獨自一個人。

他不僅沒行到雲中山、回仙棲崖上,在自己的竹木小屋裡面,對着火塘烤肉燉菜越冬,也沒走到懷鳳府,甚至連興慶府都只是城牆遙遙在望,沒有走到。

離開拾金不昧的那位小童後,方長本來要去車馬行,買上張第二天早上去興慶府的馬車票,而後去找個客棧住下,再好好吃一頓。

不過,距離車馬行還有十幾丈時,他身形忽然頓住。

方長就那麼立在街邊,在個賣餛飩的小攤旁邊不遠處,一動不動。

就在這片刻裡,路過他的行人們,並不像之前那樣恍若未覺,而是紛紛注意到了這位白衣似雪、相貌英俊,揹着青布包裹的同時,腰間一左一右掛了葫蘆和竹簍的年輕人。只是,由於不明情況,大家都下意識離着這人遠些。

自感靈覺中有所觸動,方長微微一笑,轉身離開,不去找馬車。

雖然坐車很舒服,但偶爾自己走一走,似乎也不錯。

他也不再用“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狀態遮掩自己,而是如普通俗世佳公子那樣,緩緩行走在街上。

周圍往來行人們,雖不忽視他的存在,但漸漸不再受他存在影響,只當方長是位普通路人,如游魚般從他身旁經過。

而後……

石金渡到興慶府城幾十裡的路,方長走了大半個月。

平均每天……不到兩裡。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他完全沒有放開速度,而是像在郊遊一樣,用比路人還慢的腳步,緩緩地行走,而且沒有沿着官道。

這段時間,方長隨性而行,順着小路,走走停停,觀看未見過的新風景。

隨着心情走,他會找個雪窩子躺一天,看天上風吹雲動;他也會找個樹杈坐上幾個時辰,居高臨下望着大地。

他遊村串鎮,與農夫交談,與工匠閒聊,與孩童玩耍,看人間之樂趣,品世事之百態。

在村鎮中補給食物酒水,或者找客棧人家留宿之餘,他也會順道尋覓美食,不管是人家裡家常飯菜,還是飯館小攤的拿手作品,亦或是紅白喜事的席面,他都興致勃勃的去試。

這一路,方長走的也很是開心爽利。

“入城費一文。”

城門口士兵穿着厚襖,上面還打着兩個補丁。

冬日暖陽很珍貴,在順着城門照進的陽光下,士兵懶洋洋的躺着,也不親自收錢,只是對每個進城人說上一句,讓其將銅錢自行扔進旁邊藤筐裡。

這是普遍做法,方長見得多了,他從衣兜裡摸出個銅子扔進去,而後和周圍人一起進城。

興慶府城規劃的很不錯,建城時便就好好設計過,還預留了大量地塊。於是這麼多年下來,此城依然大體保持了最初的規格。

方長所進的是西面城門,正對着興慶府城中,第二寬闊的街道。

不準備做過多停留,無事的話,他接下來會找個酒館把葫蘆裝滿,然後用包裹裡剩下不多的錢,尋個有特色的小攤,好好吃上一頓,再橫穿這座城,往東走去懷鳳府。

這段時間的悠然自得、隨性而行、放飛自我,倒是對修爲很有益。

他靈覺中,認爲這種狀態保持到回崖正好。

在路邊小攤,掏錢買了個少油少鹽的旋餅子啃,方長貼着路邊徑直朝東行去,他記得東城門內不遠處,應該有個小酒館,那裡有高粱酒售賣,滋味很不錯。

前方紛紛攘攘,有人羣聚集。

遠遠看去,又不是集市,畢竟這城中集市有固定位置,不可能佔據這第二寬闊的大街。

如此事情,在寒冬臘月裡挺不常見,方長心下好奇,便啃着旋餅湊了過去。

稍近一些,發現卻原來是個長長隊伍,裡面男女老少都有,鬆鬆散散排着隊。方長耳力甚好,能聽見隊伍裡面的談話聲。

“爹爹,我真的能上學?”

“是啊,你都問了好幾遍了,兩位簡先生說的,當然可以。你之前不一直羨慕趙員外家那個娃有學上麼,這下你也能去了。”

“太好了,真想明天就去上課。”

“不用着急,咱們已經排上隊了,今天報好名,年後就能去上學。”

………

“閨女啊,上了學可要聽先生的話。”

“爺爺我省得,我會乖。”

……

“嘿,李家老二,你也來了?”

“誒是楊老七啊,你也帶着他們哥倆來了?我這會兒都沒發現你們。這種好事兒,都說一輩子也不一定能碰到,當然要來。”

“誰說不是呢,我本來還沒在意,結果路上碰到幾個人,都在說這事兒,我趕緊回家,拽上我家小子就來了。”

“我聽說過周圍府縣辦的學,束脩都挺貴,從沒聽說有這種樣式,雖然只是教授識字算數,也真是不容易。我老李半輩子都是個睜眼瞎,以後就盼着我家有力別像我這樣。”

“李家老二,你也不用過多感嘆啦,兩位簡先生說,以後如果這樣沒問題,還會開設夜班,教咱們這種人認字呢。”

“哈哈我也聽說了,希望能有。”

“嗯嗯。”

……

嘿,有意思。

方長被引起了興趣,聽起來,這是報名上學?

至於他們口中的“兩位簡先生”,方長倒是知道,應該是簡正清和簡正初兩兄弟。他們兄弟倆,是這興慶府最有名的教書先生,十分受人尊敬。

這些年興慶府裡能夠考上舉人進士的讀書人,差不多都是他們的學生,兩兄弟算得上是桃李處處。

之前因爲兩人孫輩獨苗生病的事兒,方長和他們有過接觸,倒是兩位正直的人,但是生活簡單,還以爲是那種恪守清規的迂腐人。

結果他們竟然搞出了這種場面,實在有些出人意料。

這就是俗世人間的奇妙之處。

方長將最後一塊旋餅扔進口裡,隨手一拍,清理掉手上油漬和碎末,從隊伍側方,朝前走去。

他要看看前面的情況。

卻見前面是一個院門,前面空地上,有張四腳方桌擺在空地上,兩位高裝巾子、月白罩衣的年輕士子,正坐在在前面,手執硬毫筆,在厚冊上登記。

簡氏兄弟都在,他們一左一後站在桌旁,看着倆士子登記,順便和來報名的市民閒聊,並親自維持秩序。

25、【最短路徑下山法】536、【故事時間】422、【轉移】400、【像評書一樣的故事】289、【豆花】325、【抓獲】331、【尋船出海】5、【嚇壞的竹精】64、【買票】537、【時過境遷】186、【做一個故事獵人】294、【鶴仙人】129、【半生蹉跎前路茫】54、【仙人當面不相識】166、【丁字路口的江湖人江湖事】365、【油煎大頭魚】518、【平安】541、【遊記手稿】333、【啓航向大海】31、【撓頭的巡遊夜差】464、【參觀皇宮】330、【信物】459、【出使】580、【老領班心態強大】32、【鬧事正主】32、【鬧事正主】264、【前倨後恭】350、【好客的妖王們】277、【直前】399、【農村白事兒】455、【陣前商議】224、【同行者與新情報】191、【爲山主準備貢品】63、【曙光中的飛刀】384、【崖上浮生閒】404、【廣陽城是對峙區】159、【下山途】226、【小小竹渠】45、【接待上門客】290、【隨心拜訪】429、【邀請】570、【小小觀禮亭】478、【串門】296、【又到洞盱江】290、【隨心拜訪】15、【專業事需要專業人士來做】548、【迷途之人】587、【問對】400、【像評書一樣的故事】55、【懷鳳府】465、【分別】117、【捉妖】98、【他反應好迅速】100、【方長下山先吃麪】42、【前往串門】219、【小路前方又一城】442、【李悅留下的傳說】162、【如何避災免禍】481、【無事練攤取樂】134、【興慶府書館】371、【來一次生化襲擊】336、【再次前行】512、【錯誤的“得人心”】580、【老領班心態強大】247、【兩“小妖”覲見洞主】338、【滄海寄餘生】199、【世事不停移】393、【秋天到了】526、【忙碌與悠閒】309、【天邊來客】301、【梨香時候】296、【又到洞盱江】333、【啓航向大海】560、【南屏山師徒】276、【泛舟居海上】108、【煙消雲散 得見真我】495、【抓包】359、【車隊失竊】505、【山神來串門】579、【窮山惡水也思變】439、【魏和的新朋友】586、【只在此山中】44、【鑄鼎】169、【向着朝陽升起的方向】554、【漏網之害】82、【仙緣鑑】169、【向着朝陽升起的方向】21、【山村夜話】47、【爐火旺 置辦忙】25、【最短路徑下山法】223、【不能空手上門】360、【九尾狐不是狐】1、【先安頓肚子,再……】507、【落在桌子上】128、【月夜行】106、【河工】539、【新土地是故人】237、【抓住個小信使】116、【將至】26、【虎橋鎮前伏虎橋】
25、【最短路徑下山法】536、【故事時間】422、【轉移】400、【像評書一樣的故事】289、【豆花】325、【抓獲】331、【尋船出海】5、【嚇壞的竹精】64、【買票】537、【時過境遷】186、【做一個故事獵人】294、【鶴仙人】129、【半生蹉跎前路茫】54、【仙人當面不相識】166、【丁字路口的江湖人江湖事】365、【油煎大頭魚】518、【平安】541、【遊記手稿】333、【啓航向大海】31、【撓頭的巡遊夜差】464、【參觀皇宮】330、【信物】459、【出使】580、【老領班心態強大】32、【鬧事正主】32、【鬧事正主】264、【前倨後恭】350、【好客的妖王們】277、【直前】399、【農村白事兒】455、【陣前商議】224、【同行者與新情報】191、【爲山主準備貢品】63、【曙光中的飛刀】384、【崖上浮生閒】404、【廣陽城是對峙區】159、【下山途】226、【小小竹渠】45、【接待上門客】290、【隨心拜訪】429、【邀請】570、【小小觀禮亭】478、【串門】296、【又到洞盱江】290、【隨心拜訪】15、【專業事需要專業人士來做】548、【迷途之人】587、【問對】400、【像評書一樣的故事】55、【懷鳳府】465、【分別】117、【捉妖】98、【他反應好迅速】100、【方長下山先吃麪】42、【前往串門】219、【小路前方又一城】442、【李悅留下的傳說】162、【如何避災免禍】481、【無事練攤取樂】134、【興慶府書館】371、【來一次生化襲擊】336、【再次前行】512、【錯誤的“得人心”】580、【老領班心態強大】247、【兩“小妖”覲見洞主】338、【滄海寄餘生】199、【世事不停移】393、【秋天到了】526、【忙碌與悠閒】309、【天邊來客】301、【梨香時候】296、【又到洞盱江】333、【啓航向大海】560、【南屏山師徒】276、【泛舟居海上】108、【煙消雲散 得見真我】495、【抓包】359、【車隊失竊】505、【山神來串門】579、【窮山惡水也思變】439、【魏和的新朋友】586、【只在此山中】44、【鑄鼎】169、【向着朝陽升起的方向】554、【漏網之害】82、【仙緣鑑】169、【向着朝陽升起的方向】21、【山村夜話】47、【爐火旺 置辦忙】25、【最短路徑下山法】223、【不能空手上門】360、【九尾狐不是狐】1、【先安頓肚子,再……】507、【落在桌子上】128、【月夜行】106、【河工】539、【新土地是故人】237、【抓住個小信使】116、【將至】26、【虎橋鎮前伏虎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