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金角銀角下界,唐僧西行

第119章 金角銀角下界,唐僧西行

光陰迅速,不覺半月去。

姜緣將拂塵與白鹿,將豫鼎與牛王,再以真見在福陵山外候取經人,三者盡去。府中餘真人與祖師。

一日,祖師靜室。

師徒二人正在此處捉棋,擺開陣勢,一遞一着的廝殺,下的乃是圍棋。

一局落幕,終是姜緣敗陣。

姜緣不惱,笑着將棋局收整完畢,說道:“師父,府中餘你我二人矣。”

祖師道:“早有所料,你這童兒,怎還不返天去修行,在府中賴着作甚?”

姜緣道:“府中無人,我當在此處陪候師父。”

祖師笑罵道:“你在此處擾我清淨,怎個言說陪候?且去就是。”

姜緣道:“不急哩。”

祖師道:“怎個不急?你今外丹道將成,神通唾手可得。”

姜緣笑道:“師父,急不得。”

祖師道:“你這童兒,常時教你修個心靜,今時真教你修成遇事不驚。”

姜緣道:“師父教導有功。”

祖師笑道:“童兒,莫要與我這般多說,再去府外一遭,觀世音菩薩來矣。”

姜緣聞說不解,半月前方纔與菩薩辭別,怎個菩薩又行至此處。

他拜道:“師父,弟子方出府相迎。”

祖師擺手道:“且去,且去。”

姜緣再三拜禮,方是離去,他照着瑤臺小道走出,行至府門前,整衣近前,將府門推開,但見府外菩薩正站定,其身旁跟着三者,一者是那惠岸行者,再二者乃是他熟人,金角銀角是也。

姜緣上前拜禮,道:“菩薩。”

觀世音菩薩回禮道:“真人,多有叨嘮。”

姜緣道:“不敢言說此等。菩薩,此方再來,可有何事需我相助?”

菩薩道:“未有。不久我上兜率宮,親見老君,與老君分說,借人在下界成劫數,老君卻是不允,乃我再三相借,老君方纔准許,遣金角銀角二童子,使我託化妖魔,阻其前行。金角銀角本爲真人在上界看爐,故今前來,與真人分說,且將丹爐一物,交與真人。”

金角銀角聞說,取一鼎爐出來,此鼎爐呈三寸六,又取一藥盒,說道:“師兄,今我等將下界以阻大聖前行,卻不得爲師兄看爐,此方老爺有言,道師兄可在下界煉丹,何時丹成,尋他習神通。”

姜緣接過鼎爐,又接過藥盒,道:“勞二位師弟下界將此等帶來。”

金角銀角拜禮道:“今方不得爲師兄架火拉風,待我二人功成時,再爲師兄所用。”

姜緣道:“你二人下界阻道,可有寶物傍身?若無寶物,恐阻不得,且身命有危。”

金角銀角笑道:“有寶哩,有寶哩!實不瞞師兄,老爺允我二人有寶五件,有一葫蘆,有一淨瓶,有一寶劍,有一扇子,有一繩子。得此五寶,護身無礙!說不得那取經人過不去我們這關哩。”

姜緣聞說,放下心來,道:“既如此,二位師弟且去,待你等功成,我等再敘。”

金角銀角再拜,方是退至菩薩身後。

觀音菩薩方纔道:“今爲此事來,事了當去也。”

姜緣拜道:“菩薩慢行。”

菩薩駕祥雲承三者同往外去,正是尋一處地兒,託化金角銀角爲妖魔,阻取經人前行。

真人目送菩薩遠去,方是取鼎爐與藥盒歸家,將之安於瑤臺不遠,轉身返祖師靜室去。

入祖師靜室,祖師盤坐蒲團,問道:“如何。”

姜緣道:“師父,乃是老君二童子,與觀世音菩薩前來,菩薩借童子阻道,二童子與我有舊情,在天上曾爲我架火拉風,炮製金丹。此來奉老君令,將鼎爐藥材送與我,使我在下界煉製外丹,何時丹成何時上天習神通。”

祖師道:“既如此,那童兒在府中煉丹,若是無有藥材,我爲你取來就是。”

姜緣笑道:“弟子拜謝師父。如此,弟子能在師父府中陪候師父。”

祖師道:“你這童兒,童心未泯。”

姜緣叩首道:“師父,閻浮世界常有言說‘師者如父’,昔年我受師父深恩成道,今時師父將諸般交與我,我自侍師如父,恩情絕不敢忘,任我何般,終是師父身旁一童兒罷。”

祖師上前將童兒扶起,道:“你有孝心,我自知得。且安心修行,你若開府,我亦在府中,無人敢爲難你。”

師徒談說一陣,姜緣忽是提起府外住着的紅孩兒,問道:“師父,你覺牛聖嬰如何?”

祖師道:“是個有靈性的,我使其餐風飲露,乃有意蘊其正主,此方多時,自可傳其門道。”

姜緣問道:“師父,使其自選修何門道?”

祖師頷首道:“自然。然恐其心性頑劣,到底少年,不好抉擇。”

姜緣道:“師父,不若請其父來?”

祖師搖頭道:“不可。”

姜緣道:“當如何是好。”

祖師沉吟良久,說道:“你且問其一二,見其有無少年頑劣姿態,若無有少年姿態,着其修行門道,若有少年姿態,你帶之身旁,言傳身教。”

姜緣道:“是,師父。”

師徒二人再是談說許久,姜緣方是離了靜室,往府中行去。

真人行至府中一老柏樹下,此處乃是昔日衆師弟最喜會講之處,他亦曾在此處參與會講。他至柏樹下,望見紅孩兒在此處戲玩,取一火摺子搗鼓。

他近前些許,但見紅孩兒使一火摺子,放在一樹旁,什麼也未曾做。

姜緣近前問道:“紅孩兒,你這是作甚?”

紅孩兒見是姜緣,遂是起身拜禮,道:“上老爺,我在給樹取暖哩。”

姜緣問道:“你給樹取暖作甚?此處冬暖夏涼,四季不侵,樹怎會冷?”

紅孩兒道:“我撫樹身冰涼,火焰溫和,我近之暖和,故我取火爲樹取暖。”

姜緣道:“近來我使你讀書學禮,你可曾讀進?”

紅孩兒躬身道:“上老爺使我讀之書,我盡學矣。”

姜緣問道:“果真?”

紅孩兒答道:“不敢欺瞞上老爺。”

姜緣笑道:“既如此,你隨我來。”

說罷。

真人往瑤臺走去,紅孩兒不解其意,緊隨其後。

二者一前一後,行至瑤臺上,姜緣不欲登壇,正要入班中,忽有清風徐來,推着姜緣往上壇行去。

此爲祖師之意。

姜緣見之即明,遠遠朝祖師靜室拜禮,方是登壇高坐。

紅孩兒不敢入班中,只在臺上靜候。

姜緣高坐壇中,道:“牛聖嬰。”

紅孩兒跪伏在地,朝上叩首,說道:“上老爺,我正在此處,但請上老爺吩咐。”

6◇9◇書◇吧

姜緣道:“你今讀書亦有多時,日間可有修個門道?”

紅孩兒答道:“上老爺,日間餐風飲露,算作門道。”

姜緣道:“你餐風飲露,料想多時,不知有何所悟?”

紅孩兒道:“上老爺,我卻未有所悟。”

姜緣道:“怎說?”

紅孩兒躬身拜道:“上老爺,我卻有些愚笨,餐風飲露,不得所悟。若教有所說,不知真我一說,可作感悟?”

姜緣聞說,運氣雙目,細細一看,但見紅孩兒雙目靈足,元神泥丸現,未有二神來擾,他問道:“你知真我?”

紅孩兒道:“上老爺使我常讀書,其書中有所記,眉心正入乃天門,天門後爲明堂,再後爲洞房,洞房爲泥丸宮,元神住此處,乃真我也。我自餐風飲露來,便知真我所在。”

姜緣心中瞭然,此童兒生來爲牛魔王所護,不曾入世,是故真我易得。

他曾讀老君贈書,書中有言‘人身由來後,所見所聞而生識神,欲神,此二神乃最熟人者,蓋因由人而生,人最懼何等,最喜何等,二神悉知,二神勢大掌權,必使元神失位,此乃人死始初’。

紅孩兒之識神,欲神尚弱,元神掌權,輔以日間餐風飲露,元神自現。

此方不宜傳金丹道,若傳此道,假以時日,其二神長成,定是亂心,那時怕又是一個孫悟空。

姜緣道:“牛聖嬰,既你知真我,自今日起,你隨我身旁同是修心養性,如何?”

紅孩兒磕頭道:“但憑上老爺吩咐,不敢違也。”

姜緣遂下壇中,將紅孩兒扶起,隨他同是將鼎爐與藥盒搬入一間空靜室中,他此方當是要開始煉丹。

他走出府外,制一風閘,方歸府中,教紅孩兒使風閘,他自煉外丹,他並不避諱講述外丹道,取藥材時,將一些簡單的天地數與紅孩兒講述一二。

紅孩兒甚是靈巧,往往舉一反三。

姜緣將鼎爐立起,此謂之‘安爐設鼎’,再者清掃鼎爐,乃是‘清爐掃鼎’,紅孩兒將之一一記下。

……

卻說金蟬子轉生自南瞻部洲海州弘農郡聚賢莊中,幾番周折,入佛門俗姓作陳,法名玄奘,今得菩薩指點,攜二寶袈裟與錫杖,再者與大唐皇帝聖意西行。

大唐皇帝賜其作御弟,望其西行取經三藏,故指經取號,又以唐爲姓,是故又號‘唐三藏’,因其爲僧人,出自大唐,便稱‘唐僧’。

唐三藏在貞觀十三年自長安城出發,有二從者隨行,護其西行,俱是凡夫俗子。

一行三人走在西行路,不知西路多遠,只管往西,行入一山嶺,但見此山嶺,說不盡崎嶇難走,前行須從者拔草方能見路,行多時。

唐僧喘息不定,見路徑分叉,不知何處走,他停了白馬,問道:“此路難走,該往何處去?”

從者道:“只管往西,我等開路,慢行就是。”

唐僧應聲,行至不久,白馬失足,從者驚恐,竟是跌落坑坎之中,三者驚懼,不知所措。

忽有妖風滾滾,但見風中擁出五六十個妖邪,有個魔王做首,呼道‘拿將來,拿將來’。

妖邪將那唐僧連同從者捉起,這法師戰戰兢兢,擡頭一看,唬得魂飛魄散,那二從者骨軟筋麻,只因此魔王生的凶神惡煞,血盆大口,吼聲如雷,教人生怯。

那魔王道:“今時捉人,合該作我暖壽。”

魔王呼嘯不久,又有二妖聞着人味近前來,竟是商議吃人。

聽得唐僧六神無主,將身中袈裟緊貼。

那魔王招呼二妖前來,見了唐僧與二從者,說道:“此人本性元明,身有袈裟,傷不得。不若我等分食那二人去罷。”

二妖俱是應答,遂與魔王,五六十妖邪分食二從者,但見那二從者被剖腹剜心,剁碎其屍,首級與心肝與二妖,四肢遭魔王吃食,其餘骨肉被妖邪分邪,林中嘓啅聲,將唐僧險些唬死。

正是唐僧西行之心不改,袈裟護身,元神有靈,否則此處便喪命去。

此正應修行,元神孤苦無依,必遭難也,掌權不得,早晚爲害。須是心猿持金公相護,木母守戒,意馬作乘,黃婆調和,方行大道。

唐僧這般惶恐,不知多時去,只聞耳邊盡是嘓啅聲,不覺東方發白,妖邪等見唐僧初心不改,不得分食,暗歎散去。

唐僧昏昏沉沉,分不清路來,不知往何處往,心有惶恐,暗道:“西行路如此之難,我怎地西行?二從者教妖邪分食,我僥倖得了一命,若是西行,我定遭害,不若退去?”

唐僧念及此處,正是欲退,可又念及唐王恩德,此未曾取得真經,怎能退去。

唐僧萬念而過,終是西行心定,袈裟相護。

正是心定間,忽見有一老叟來,此老叟乃是太白金星所化,得菩薩請,特下界來,爲其指路。

老叟上前將唐僧身中繩索去掉,唐僧見了老叟,如是故鄉見親人,滿眼墮淚,將諸般事情與老叟說了。

老叟笑道:“你且安心。此處盡是山精樹鬼,怪獸蒼狼,你袈裟相護,本性不失,故害不得你。”

唐僧道:“此般種種,我一人如何西行,恐爲所害。”

老叟指定前路一處,說道:“你且盡心行至此路,那兒有個神通廣大的猴兒在,那與你有緣法,合該爲你徒弟,護你西行,你將其收爲徒弟,你西行路自此無憂矣。”

唐僧朝那處張望,轉身正要言謝,忽見那老叟跳至雲間,化作神仙,只留一字帖,消失不見。

如此方教唐僧知得,那老叟乃是太白金星。

正是‘元神終知心猿在’。

第58章 淺談火候第110章 外丹道,天地數第119章 金角銀角下界,唐僧西行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第328章 牛王勸誡,妖邪盡退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158章 悟空請真人(求月票)第十三章 西路金光大顯明第334章 一別兩寬,決心誕子第177章 廣心請玄天上帝一見第89章 三緘其口(求月票)第124章 法林辯佛,啞口無言第89章 三緘其口(求月票)第219章 恐我死後,祖宗不諒第198章 再見李老者,終入長安城第216章 當尋九鼎,與老君有緣者第81章 孫悟空第五十章 立鼎第271章 真人識鼎第108章 關老家事,緣法不至第83章 性苦作惡第78章 金丹成(求首訂)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407章 閉關百日,真人之變第373章 老祖氣象,禹王三寶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367章 蓬萊仙島,三星第83章 性苦作惡第三十七章 猴頭出世第400章 重陽觀符,魔羅再入西牛賀洲第190章 牛魔王敗黃獅,九靈元聖知真人第十七章 心猿定性,姜緣入道第三十四章 正道難第二十章 全不似個學禮的第367章 蓬萊仙島,三星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311章 惡蛟跟腳,呂岩鬥妖第110章 外丹道,天地數第398章 重陽入終南,八戒終有悟第十六章 護他元神準無恙,逞兇鬥狠識欲神第340章 非是善茬,搭祈雨臺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385章 父子相遇,當是棄學?第352章 瘟神,呆子尚在蒸籠第136章 菩薩請悟空,心猿歸來解災殃(加更,求月票)第283章 再臨長安城第182章 冀州有王氣,恩將仇報90.求月票第205章 二斗蛟魔王,萬物相生克第175章 取經人終過獅駝山,行者得陰陽二氣瓶第378章 情之一字,破局之能(求月票)第196章 唐僧抉擇第316章 李白入長安,此月非彼月第263章 雷公助我,豬八戒請跟隨(求月票)第203章 蛟魔王作祟第229章 鉛鼎初開伏虎龍第284章 紫微帝君轉生第136章 菩薩請悟空,心猿歸來解災殃(加更,求月票)第341章 文書以祈雨,王守明修行(求月票)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164章 書生驕縱,終至淮河第218章 金丹贈左良第343章 藥理之說,二人鬥龍(求月票)第66章 木母遮本心第362章 王重陽,八仙第257章 捉拿三聖母,重陽當轉生第129章 鎮元子相托,八戒色膽包天第402章 終南山神,決心以功成第188章 禪定智慧佛,至天竺國第312章 哪吒降蛟,去往東海第142章 糊塗鬼,取經人行至金兜山第322章 沉香再鬥二郎神,悟空相助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第216章 當尋九鼎,與老君有緣者第406章 王重陽傳道,馬從義第423章 菜無心可活,人無心可活否96.第95章 師兄弟地府相見(4k)第108章 關老家事,緣法不至第186章 真見上靈山第239章 再修律法,真人不露相94.第93章 地府因果當結,落伽山(4k)第十四章 苦海第112章 青牛借鼎,烏精不沉兔髓不飛第200章 取經五人終分別,鬥戰勝佛歸方寸山101.第100章 齊天大聖亂天,姜真人候牛王(4k)第127章 真人來助,三過法林第364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241章 取得青鼎,左良當入門下第214章 對弈,老君言煉丹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真人來助,三過法林第二十四章 窯頭土坯第266章 赦罪,賞鼎宴第三十九章 木母難‘說’第393章 當下山而行,養馬好手第212章 笑人如笑己,再見劉賀第223章 念動便可遣山調將,再修律法第十一章 離山,西行103.第102章 大聖神通欺天,真人領旨降猴(4k)
第58章 淺談火候第110章 外丹道,天地數第119章 金角銀角下界,唐僧西行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第328章 牛王勸誡,妖邪盡退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158章 悟空請真人(求月票)第十三章 西路金光大顯明第334章 一別兩寬,決心誕子第177章 廣心請玄天上帝一見第89章 三緘其口(求月票)第124章 法林辯佛,啞口無言第89章 三緘其口(求月票)第219章 恐我死後,祖宗不諒第198章 再見李老者,終入長安城第216章 當尋九鼎,與老君有緣者第81章 孫悟空第五十章 立鼎第271章 真人識鼎第108章 關老家事,緣法不至第83章 性苦作惡第78章 金丹成(求首訂)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407章 閉關百日,真人之變第373章 老祖氣象,禹王三寶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367章 蓬萊仙島,三星第83章 性苦作惡第三十七章 猴頭出世第400章 重陽觀符,魔羅再入西牛賀洲第190章 牛魔王敗黃獅,九靈元聖知真人第十七章 心猿定性,姜緣入道第三十四章 正道難第二十章 全不似個學禮的第367章 蓬萊仙島,三星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311章 惡蛟跟腳,呂岩鬥妖第110章 外丹道,天地數第398章 重陽入終南,八戒終有悟第十六章 護他元神準無恙,逞兇鬥狠識欲神第340章 非是善茬,搭祈雨臺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385章 父子相遇,當是棄學?第352章 瘟神,呆子尚在蒸籠第136章 菩薩請悟空,心猿歸來解災殃(加更,求月票)第283章 再臨長安城第182章 冀州有王氣,恩將仇報90.求月票第205章 二斗蛟魔王,萬物相生克第175章 取經人終過獅駝山,行者得陰陽二氣瓶第378章 情之一字,破局之能(求月票)第196章 唐僧抉擇第316章 李白入長安,此月非彼月第263章 雷公助我,豬八戒請跟隨(求月票)第203章 蛟魔王作祟第229章 鉛鼎初開伏虎龍第284章 紫微帝君轉生第136章 菩薩請悟空,心猿歸來解災殃(加更,求月票)第341章 文書以祈雨,王守明修行(求月票)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164章 書生驕縱,終至淮河第218章 金丹贈左良第343章 藥理之說,二人鬥龍(求月票)第66章 木母遮本心第362章 王重陽,八仙第257章 捉拿三聖母,重陽當轉生第129章 鎮元子相托,八戒色膽包天第402章 終南山神,決心以功成第188章 禪定智慧佛,至天竺國第312章 哪吒降蛟,去往東海第142章 糊塗鬼,取經人行至金兜山第322章 沉香再鬥二郎神,悟空相助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第216章 當尋九鼎,與老君有緣者第406章 王重陽傳道,馬從義第423章 菜無心可活,人無心可活否96.第95章 師兄弟地府相見(4k)第108章 關老家事,緣法不至第186章 真見上靈山第239章 再修律法,真人不露相94.第93章 地府因果當結,落伽山(4k)第十四章 苦海第112章 青牛借鼎,烏精不沉兔髓不飛第200章 取經五人終分別,鬥戰勝佛歸方寸山101.第100章 齊天大聖亂天,姜真人候牛王(4k)第127章 真人來助,三過法林第364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241章 取得青鼎,左良當入門下第214章 對弈,老君言煉丹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真人來助,三過法林第二十四章 窯頭土坯第266章 赦罪,賞鼎宴第三十九章 木母難‘說’第393章 當下山而行,養馬好手第212章 笑人如笑己,再見劉賀第223章 念動便可遣山調將,再修律法第十一章 離山,西行103.第102章 大聖神通欺天,真人領旨降猴(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