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寶樑國王宮之處,王重陽隨甲士入得王宮,時見國王儀仗與鑾駕在宮門前等候。
王重陽到來,國王即是走來,說道:“先生,我今備下踐行宴,請先生與我同往,用得此宴。”
王重陽笑着應聲,遂與國王同是走入王宮之中,他方纔走入王宮,所見所聞,俱教他感到眼熟,昔年他便曾在此處起居。
只是較之往前,王宮破舊不少,也有許多地方乃是後來翻新的,與從前不太一樣。
王重陽問道:“大王,踐行宴佈於王宮何處?”
國王在旁同行,聞聽其言,答道:“乃在宮中一苑,那苑名作‘棲霞臺’,乃我宮中難得的良地,便在那處擺下踐行宴。”
王重陽點頭,遂朝王宮南處走去。
國王有些錯愕,此仙家先生,可未有來過王宮,爲何知得棲霞臺如何行走,莫非這仙家先生能掐會算?可方士分明言說,此如今尚是一凡人。
國王心中有所不解,然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今日無論如何,他都要取得其心。
國王這般所想,咬牙跟在王重陽身後。
二人行得多時,終是行至棲霞臺前。
王重陽朝前張望,但見棲霞臺之景,其臺榭臨碧水,琉璃爲階,瑪瑙作柱,不聞絲竹靡靡,只聞玉磬清越,聲聲入雲。
王重陽見之,心中有數,棲霞臺終是受不得光陰侵蝕,此棲霞臺乃翻新之物。
國王說道:“請先生入內,踐行宴自在其中。”
王重陽欣然應允,遂準備朝裡邊走去,他走至一半,忽是停下,他可見得裡邊,是以‘琉璃階下隱伏甲士,瑪瑙柱影藏刀光’。
他瞧見那等,便是知國王所想,無奈搖頭,並不曾戳破。
國王瞧着王重陽停住,以爲教其看破,有些慌張,問道:“先生,可有何事,爲何停下?”
王重陽搖頭說道:“未有事情,我等且入內便是。”
國王瞧見王重陽未有識破於他,方纔安心,拜禮說道:“先生且入內。”
王重陽教國王迎着,走入裡邊,再入得裡邊,他便見得臺中有許多佳餚,酒香四溢,只是其中仍是難掩刀兵之氣。
國王請着王重陽落座。
王重陽自是欣然應允。
二人各自落座,時有美姬執紫檀壺,斟醴泉之水,其清冽之氣氤氳如薄霧,自壺口嫋嫋而出,爲王重陽添杯。
國王說道:“先生,此酒乃國中珍酒也,取自國外一靈山之處摘取其靈果,釀製而成,工藝許多,非尋常之酒。”
王重陽笑道:“多謝大王以這等之酒待我,不勝感激。”
國王笑着與之攀談,二人於宴席之中談說,好不自在,國王本要教些舞姬獻舞於前,教王重陽再三婉拒,方纔作罷。
二人談說有許久,國王忽是將酒盞放下,取出字帖,說道:“有聞此字帖,須莫大悟性方能有所窺破,得聞其中,先生,不知可是如此。”
王重陽車沉吟少許,說道:“若如你所說,倒也不曾有錯,若要窺破其中,便是須得悟性。”
若不開悟,何以脫離苦海?是以悟爲苦海之舟,開悟則可乘舟以脫離苦海,故國王所言,不曾有錯。
國王說道:“然我悟性不足,此乃先天之禍,我無可奈何也。先生,此神物我卻是窺探不得矣,不知先生可能再賜我些其他法門,好教我有得修行?”
王重陽搖了搖頭,笑道:“最好的法門,已在大王身前,大王須知,法門從不難求,難的乃在往前踏出一步。一步若出,則法門自現,一步不出,求仙拜佛皆無用,求人不如求己。”
國王雲裡霧裡,怎知王重陽所言,只記其言說未有法門,心中本有些猶豫,聽得其言,卻是狠下心來,他絕不願身死,既如此,便別怪他害得其性命。
國王說道:“既無其他法門,但此神物,我悟性不足,實在難以堪破。然我偶然之間,曾得一法,可以後天補全悟性,然此法所須之物,甚是難求,我尋遍全國而不得,近來聽聞先生身中有得此物,故今日既是爲踐行,亦是爲請先生賜物與我,請先生應允。”
王重陽笑道:“賜物?賜得何物?”
國王忽是起身,朝王重陽深深一拜,行得大禮,說道:“此物爲先生之心,寡人慾借先生之心,教我悟性大增,鎮我寶樑國萬年基業。”
王重陽說道:“你要我之心?”
國王說道:“正是!”
王重陽笑道:“菜無心可活,人無心可活否?”
國王說道:“人無心,自是不能活。”
王重陽說道:“既如此,國王爲害我性命而來,可是如此?”
國王咬牙,說道:“請先生賜心!”
說罷。
他取酒盞,朝地上一摜,時有上百甲士魚貫而入,此刀劍而來,將王重陽團團圍住。
王重陽見之,仍是不懼,面色平靜,說道:“王欲借心,心本無物。君自縛鐵枷內,何由見菩提。”
國王不再與之多說,一聲令下,甲士持刀兵上前,便要砍殺。
王重陽坐在席間,不爲所動,似不曾懼怕刀兵,任由那等刀劍砍來。
五六把刀劍直刺王重陽膻中,欲取其心。
王重陽不聞不問,刀劍刺在其心口,如遇金鋼,難以刺入。
幾個甲士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再是舉刀劍砍去,可刀劍如何能傷着王重陽,其有豫鼎護身,非等閒可比。
正當幾個甲士不知該如何是好時,忽有狂風而來,將諸多甲士吹倒在地。
牛魔王現身於殿中,但見其怒氣衝衝,掄起黑龍闢嶽槊,便要上前了結那國王性命,其闢嶽槊只是一掄,整個棲霞臺搖搖欲墜,神威莫測,無人可阻。
那國王戰戰兢兢,亡魂皆冒,殿中上百甲士東的東,西的西,走的走,立的立,四散不提。
牛魔王掄槊要朝國王打去。
王重陽說道:“牛王,且莫動手。”牛魔王聽得其言,只得停歇,朝其張望而去,有些不解。
王重陽說道:“此國王教牛王這般打殺,卻有些不值當,如此將給牛王平添三分因果來,牛王不必如此。”
牛魔王說道:“這廝將是傷你,我如何能忍,我今爲你之緣法,斷然不能容忍這等人。”
王重陽搖頭說道:“其有今這般所爲,足以見其氣數,不必與之糾纏,其往後自是落不着個好,今時離去,日後靜觀其變便是,牛王,你且聽我言,莫要與之計較,你我離去便是。”
牛魔王本還要再說些甚,可瞧見王重陽堅定模樣,只得應下,他遂是帶着王重陽朝王宮之外走去。
沿途所過,但有感阻擾他二人離去者,牛魔王皆不再留手,只消黑龍闢嶽槊一揮,將之悉數打退,離去王宮,取得白鹿,再是朝南瞻部洲而去。
卻說王宮之中,國王遲遲不曾回神,教牛魔王唬得六神無主,乃有二三時辰而去,有宦官前來,方纔教其回神。
國王戰戰兢兢的道:“好一凶神護法,竟這般神威,我險些教其打殺!那仙家先生,今去往何處?”
宦官答道:“陛下,那二人仙家先生已是離去國中多時,今不知去往何處。”
國王說道:“那方士誤我,那方士誤我!竟是教我取其之心!那等仙家先生,便是未有法力,亦非我可傷之,如今罪得二人,實乃不幸!我更是險些教其打殺,你且遣人前去問罪,那方士該死!”
宦官領命而去。
少頃間,宦官即是歸來,慌了道:“王上,那方士早已離去,不知所蹤,然其離去前,教宮中兵卒前往民間取童男童女之心,如今九百餘心在宮門前,民間沸騰,哀怨不休。”
國王聞聽其言,亡魂皆冒,如何能不知得他教那方士哄騙,他心中憤怒不已,正是要走出臺外,尋人去追尋那方士,將之追回問罪。
然國王方纔走出臺外,身後宦官,甲士隨行,護衛在旁,他走出不久,倏然大地嗚咽,自幽壤深處,傳來悶雷之聲,若巨鼓沉淵。
國王不解道:“大地何來此變?”
他方纔問得,忽覺大地搖晃不止,天旋地轉,驚呼聲不絕於耳。
國王在許多甲士護持下,恍惚擡頭,但見煙塵蔽日,遮天如晦,王宮多處坍塌而下,宮娥綵女,驚啼聲裂,黃門侍衛,奔走呼號。或抱柱瑟縮,伏地如蝦,或踉蹌欲逃,爲墜石所中。
國王見此一幕,心中忽是有感,寶樑國氣數將盡。
……
卻說斜月三星洞,祖師靜室之中。
真人此間正於靜室之中,與祖師談說,真人期間施法以對寶樑國,此等自是瞞不過祖師法眼。
祖師指定真人,笑着說道:“你這童兒,怎個斷得此一國氣數?”
真人說道:“師父,既是此國王欲傷得正微性命,其不曾計較,我今爲其師長,自是須與其出頭。”
祖師說道:“昔年我曾因我斷得南瞻部洲王朝,今你卻是效仿之。”
真人搖頭說道:“師父,寶樑國乃一小國也,再者,寶樑國本氣數將盡,弟子不過推波助瀾罷,算不得甚,乃小道罷,比不得師父那般。”
祖師說道:“昔年我何嘗不是推波助瀾。罷,罷,罷。我且不與你多說些甚,你與我講說一番,但若動一國之氣數,該是如何所爲。”
真人拜禮,答道:“師父,但萬物皆於三界之中,則三界裡,天地數蘊藏其中,無論以如何,皆可依靠天地數所爲,故弟子以動一國之氣數,亦是使天地數所爲,僅此而已。”
祖師感嘆說道:“昔年老君教導你許多其中之道,我亦曾教導於你其中許多,然你如今自己所感悟許多,於此道之中,你卻是極善。”
真人笑道:“師父,皆爲你與老君教導罷,算不得甚。”
祖師說道:“便恐日後你勝過我時,你還是言說算不得甚,那時卻教我不知該怎生是好。且不與你再言說這等,你我且在此處以觀你弟子正微如何自梁州取鼎而歸。”
真人問道:“師父以爲,正微此方取鼎,可有難處?”
祖師點頭說道:“自有難處,恐此方取鼎,有些危難之處。”
真人說道:“師父何以如此所言,但正微手中有豫鼎相護,隨行者,有牛王,白鹿,人間難有與之匹敵者,怎個有危難之處。”
祖師笑道:“能教樑鼎有變者,自非常等。”
真人正要再問些甚。
祖師卻是笑而不語,輕輕搖頭。
真人遂不言。
師徒二人在靜室之中,又是談說一陣修行之事,遂落子棋局,暫是不提。
……
光陰迅速,不覺一月餘而去。
王重陽與牛魔王終是行近梁州,二人走過小道,沿途碰着許多不長眼的小妖上前阻道,皆教牛魔王料理,不曾影響二人走過。
這般暢通無阻,行入梁州一帶。
王重陽騎着白鹿,未再修行,他望向周遭,說道:“牛王,今終是入得梁州,一路所行,多有勞累牛王。”
牛魔王笑道:“老牛既承命而來,自當護持於你,然今既入梁州,當是尋得梁州鼎而去,該怎個行走。”
王重陽說道:“牛王,那時師父曾言說,此神鼎乃在漢中一帶,有山是爲‘金鼎山’,神鼎便在其中,我等即是將往那處去。”
牛魔王說道:“既如此,我等且往漢中去,老牛卻是識得些許路數,知得那漢中如何走得。”
說着,牛魔王便是前往牽得白鹿。
王重陽只道‘有勞’。
牛魔王一邊牽鹿,一邊朝前張望,說道:“說來有些怪異,那時有聞人間三災之氣減少許多,如今以觀,三災之氣,卻有再起之徵兆,可如今人間王朝尚存,且建立些許年頭罷,不該有此三災氣纔是。”
王重陽笑道:“昔年我於人間行走,便是有感人間三災定再起,蓋因此宋朝到底不曾收復南瞻部洲,冀州一帶尚成二三國,與之抗衡,如此延續,豈能不起三災。”
牛魔王聞聽,恍然大悟,即知人間紛亂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