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遙感中心?”
張晰輕輕揉了揉有些脹痛的額頭。
沒有事先通氣的軍地協調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樣容易,涉及到很多程序上的問題。
“本次任務的關鍵是測試無偵8偵察機本身的飛行性能以及突防能力……”他有些遲疑地開口道,“從目前的情況看,任務已經超規格完成,真的要爲了一個異常的雷達數據去協調其它地方部門麼?”
稍後,他又提出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方案:
“考慮到‘對抗-北方’演習艦隊已經撤離相關海域,可以讓星城號編隊在返航途中派一艘船去看看……如果那裡真有什麼特殊的水下地貌,那麼艦殼聲吶的探深功能肯定可以發現異常。”
此時,就連最早提議的程俊紅也有些遲疑。
中高頻電磁波終究不可能在物理上穿透大厚度水體,所以合成孔徑雷達探測海底地形說白了還是依靠特殊的功能模塊結合反演算法,很可能因爲某些大氣信號波動導致探測結果出現誤差。
“不用那麼麻煩。”就在氣氛陷入僵持之時,前方不遠處的袁孝康突然開口,“海洋系列衛星的星載SAR也是我們集團開發的,無非負責不同模塊的可能不是同一個研究所而以,但總歸比對外協調其它單位來得方便。”
程俊紅這下也反應過來,電科集團的研究員就在旁邊,自己去找遙感中心反而是捨近求遠了。
他快步走到袁孝康身邊:“那袁工,你還能不能想起來,具體是哪個單位負責的數據處理算法部分?”
“這個得查一查……我記着當年研製海洋一號的時候中途受挫,涉及到的人和部門都有點雜。”後者從公文包裡抽出筆記本電腦,在旁邊找了個地方坐下,“不過大概跑不出九所、二十五所或者……”
話到一半,聲音卻戛然而止。
“怎麼了?”
程俊紅和張晰幾人好奇地湊上前去。
“真他……真是見鬼了……”
袁孝康強行把爆了一半的粗口給圓回來,然後把筆記本電腦調轉180°。
只見方案負責人一欄赫然簽着三個字——
常浩南。
張晰和王志瑾都幹了大半輩子海軍,一下子當然反應不過來這人是誰,但程俊紅在幾個月前纔剛剛參與過人家的項目,這會兒也跟着一起傻了眼。
“啊?”
周圍安靜下來,只剩下技術人員偶爾敲擊鍵盤或鼠標的噠噠聲。
幾秒鐘後,程俊紅纔再次確認道:“不是重名?”
實際上,過去很多人在看到這個名字之後的第一反應都是如此。
“後面寫着航空動力集團。”袁孝康飛速將設計方案翻到第三頁,“估計不會有那麼巧。”
“……”
又是一陣沉默過後,張晰兩人也差不多回過味來了,意識到眼前這應該是個熟人。
“去個加密視頻通話?”
他試探着提醒道。
“現在凌晨兩點四十……咱們不睡覺人家也要睡覺的。”程俊紅翻了個白眼。
他其實知道常浩南的工作習慣,但大半夜哪怕是領導給下屬打電話都是容易捱罵的行爲,更別提還是求人家幫忙了。
“我們整理好數據,也順便休息一下,等天亮之後再聯繫常院士……”
……
當時針指向9點整的位置時,程俊紅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撥通了那個加密號碼。
經過幾次轉接之後,視頻通話終於接通,常浩南一邊給實驗服扣上釦子一邊坐到椅子上,看起來毫無倦意。
“程總師?”常浩南也沒想到從南海艦隊接過來的視頻通話中會出現程俊紅的面孔,手上的動作明顯頓了一下,“這麼早,有急事?”
“常院士,抱歉打擾您休息……”簡單寒暄一番後,程俊紅就進入正題,“昨天晚上,我們用無偵8進行了一次海上偵察和突防測試……”
“海上突防……”常浩南面露欣喜:“意思是乙號方案已經可以執行任務了?”
他最近一直在懷柔科學城和火炬實驗室兩頭跑,自然沒工夫關注區區一次多國聯合演習。
至於無偵8的乙號方案,在通過幾輪試飛收集到足夠的發電數據之後,也沒必要繼續跟進。
沒想到這區區小半年功夫,整個項目進展神速。“呃……其實是有突發情況……總之,具體情況請袁工跟您說明好了。”
早已躍躍欲試的袁孝康趕緊來到攝像頭前面:
“常院士,得益於飛機整體發電能力的提升,我在海洋系列衛星的星載SAR基礎上爲無偵8的SAR開發了新的水底探測功能,這次飛行也順便對相關海域的淺水區進行了一次水下地形探測,但對結果分析之後,在呂宋海槽區域內發現了異常雷達回波,想請您幫忙分析一下……”
“……”
“總之,我馬上把具體的開發情況,還有這次飛行的偵察結果發到您那裡……”
袁孝康一邊說着,一邊已經把文件分別打包,準備進行專線加密傳輸。
但動作卻被網線另一邊的常浩南隔着屏幕打斷。
“等一下。”
袁孝康重新擡起頭。
“我猜,袁工你應該是在原有SAR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速度聚束作用模塊,又在分析過程中引入了歸一化灰度變換和三尺度散射模型?”
袁孝康雙眼猛地瞪大,過了好半天才呆滯地點了點頭。
有那麼一瞬間他甚至在想,對方是不是一直都在關注着自己的研發進度。
如果是,那又是不是說明自己有可能飛黃騰達……
就在他想入非非的時候,旁邊程俊紅趕緊重新接上話題,以免冷場:“您看過我們的偵察載荷設計?”
“那倒沒有。”常浩南擺擺手,“其實我在最早設計海洋一號時就考慮過讓SAR具備水下探測功能,只不過當初的雷達設備已經瀕臨超重,再加上平臺限制,纔不得已刪除了速度聚束作用模塊。”
一句話,直接讓袁孝康夢想破裂。
好在他心理承受能力尚可,很快回過神來:
“也就是說,原本星載SAR上面的傾斜調製模塊和流體調製模塊,都是您專門保留下來的?”
常浩南點頭:“這兩個模塊雖然沒有直接作用,但可以強化對大型艦艇尾跡的探測能力,最後還是決定保留下來了。”
此時此刻,袁孝康的心中只有敬佩。
他之前還竊喜過,自己發現了一個前面無人注意到的升級窗口。
結果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後發現那窗口是別人早就留出來的。
“總之,在信號處理之前進行歸一化灰度變換確實可以保留淺海區域的水下地形特徵,但無法完全過濾掉水體內部的水動力波,因此會帶有大量噪音信號。”常浩南總結道,“只需要再額外進行一次高斯過濾即可。”
聽到這裡,袁孝康的表情重新嚴肅起來:“但我之前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也設定了高斯濾波的門檻。”
他把經過處理之後的SAR圖像調出到電腦屏幕上,然後點擊共享畫面:“但還是沒能濾除圖像上的一處異常信號。”
常浩南聽罷也覺得對方好像不太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而且畫面上的雜波只有一處而且非常明顯,並不符合一般水動力噪聲的特徵。
“如果是這樣……”他低頭想了想,“那或許說明這裡的水動力波規模非常大,以至於常規濾波無法作爲噪點濾除……”
“……”
說到最後,他的聲音小了下來。
緊接着,一衆人幾乎同時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
所謂“大規模水動力波”,說穿了只有三種情況。
一是兩股洋流恰好交匯在一處淺海區域。
二是成羣結隊的藍鯨在水下游動。
但顯然,這兩種情況都不符合SAR圖中海域的實際情況。
那麼,就只剩下了最後一種可能。
有一條几千上萬噸的“魚”,恰好在淺水區域內航行——
水下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