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

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

一般來說,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

不過這次,是大事開了大會。

作爲兩款國產第三代主力戰鬥機共用的心臟,並且還有可能是未來海軍主戰艦艇的動力來源,渦扇10發動機在華夏裝備序列中的重要性自不必多提。

而作爲國內第一型從核心機開始完全自研的航空發動機型號,渦扇10對於航空工業系統來說也是舉足輕重。

兩相疊加之下,這個評審會的級別讓站在臺上的常浩南本人都覺得有些誇張。

除了有科工委和總裝備部兩套體系的領導和專家之外,甚至還有主管科學技術領域的更高級別大人物參加。

對於一個航空動力領域的項目而言,這絕對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同等級別的待遇,以前可是隻有重點主戰裝備才能享受到。

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大概只是體現出上級對於渦扇10的重視。

但常浩南知道的事情畢竟更多一些。

大概兩個半月之前,他和杜義山、劉振響共同提交的航空工業總公司改革方案中,就涉及到將其拆分爲航空工業和航空動力兩家集團公司的內容。

而今天的超規格待遇,如果進一步想想的話,似乎也可以視爲上級對於整個航空動力系統的重視……

換句話說,常浩南今天的表現,很可能影響到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走向。

要說一點壓力沒有,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人都已經在這了,誰來了這個評審會也得繼續開下去。

而且,常浩南相信,現在整個華夏都不可能再找出一個比他更瞭解渦扇發動機設計方法的人。

自信,來源於專業。

場下,會務人員已經開始向所有出席會議的人派發紙質技術資料。

當然,在後面列席旁聽的是分不到的。

好在這些人本身也都是參與渦扇10項目的研發人員,而且屬於破格參加,能學到點算點。

實際上,按照設計評審規定,評審通知及必要的評審資料一般應提前3-5天送交評審組成員,以便評審組成員事先審閱。

但這個通知跟軍工系統內的保密規定衝突,對於一般項目來說還好,畢竟能來參加評審的也都不是尋常人,但越是重要性高、保密性強的重點項目,資料反而越難提前送出,導致絕大多數專家都是到了現場才第一次看到這些資料。

從評審角度來講,這樣當然是有問題的——

這次主持項目的是常浩南,這些細枝末節或許不重要,但下次換個其他人就未必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

那就是節目效果絕對拉滿了。

因爲,在場的每個人,至少是每個懂技術的人,在拿到資料並翻開第一頁之後,都不約而同地統一做出了目瞪口呆的驚訝表情。

而由於資料是按照座次順序依次發放,所以在臺上的常浩南看來,下面就好像是一道波浪一般。

一衆大佬的表情隨着兩名場務人員的腳步,從好奇到震驚,逐次變化……

尤其是專家席中間靠左側位置的一位灰髮中年人,本來還是靠在椅背上的放鬆狀態,但在看到第一頁印上去的渦扇10結構示意圖之後,整個人直接一振,彷彿像是靠背上裝了彈簧一樣,整個人瞬間坐直了身子。

他迅速拿起旁邊隨資料一起發下來的圓珠筆,在紙上重複數了好幾遍,口中還唸叨着一二三四這樣的數字。

“9……9級?”

愣了好一會,他才歪過身子,向坐在旁邊專家席正中間的劉振響小聲問道:

“劉院士,您之前把R79的技術資料給606所那邊參考過?”

劉振響自然是極少數提前就看過設計方案的評審人員之一,所以這功夫倒還穩得住。只不過幾天前,他當時第一次從保密文件袋裡拿出這份資料的時候,表情跟現在的諸位同事也差不了太多。

所以只是一打眼看着旁邊人的表情,再結合這個有點無厘頭的問題,劉振響便知道了對方的想法。

“老薑,再往後仔細看看嘛,雖然總級數都是9級,但R79是3-6-1-1,這個是2-7-1-1,核心機都不一樣的(核心機只包括高壓壓氣機、燃燒室和渦輪,風扇/低壓壓氣機不算)。”

姜甫和,燃氣渦輪研究院(624所)總設計師,主持設計研發了整個渦噴13發動機型譜,爲80-90年代之間保持華夏空軍的最基本戰鬥力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然,在如今這條時間線上,由於渦噴14的支棱,更新型號的飛機已經不再需要渦噴7/13作爲動力了。

而根據我國裝備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慣例,如今渦噴14已經正式裝備部隊,渦扇10正在展開研發,那麼面向未來的第四代航空發動機也理所應當地開始預研了。

這預研的負責人,便是姜甫和。

爲了進行一些參考,1996年,624所從圖曼斯基設計局搞到了R79V-300發動機的部分技術資料,而其最明顯的結構特徵,便是三級風扇-六級高壓壓氣機-一級高壓渦輪-一級低壓渦輪的3-6-1-1結構。

而渦扇10的設計如今還沒有細化,常浩南在資料上畫上去的只是個示意圖,主要功能是給後面的部件級分析做參考,不仔細看的話確實分不太清楚……

所以纔有了剛剛的一問

當然,上輩子606所在後面真正開始搞第四代發動機的時候,發現R79的核心機哪怕榨乾也只能把推比做到9一級,然後又只好從頭再來,最終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把渦扇15修成正果那就都是後話了……

“不是……重點不在這……”

姜甫和往後翻了翻,發現確實如同劉振響所說,但很快又重新擡起頭來:

“這不是渦扇10麼?”

“對啊。”

劉振響點頭。

“不是第三代發動機麼?”

“對啊。”

繼續點頭。

“但這……這個總體結構……不是……”

姜甫和擡起手,比出四根手指:

“不是典型的……第四代特徵?”

通過提高單級壓氣機壓比減少壓氣機總級數,從而降低喘振的可能性和發動機自重以提高性能極限,這是典型的第四代航空發動機思路。

靠傳統的8級或9級高壓壓氣機的三代航發核心機,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推比做到10以上這種水平的

大推普遍採用6級或7級,而像是EJ200這樣完全不考慮後續衍生其它型號的中推,甚至採用了驚人的3-5-1-1結構。

再結合減少可拆卸零部件數量和減少支撐用結構件重量,在成本和技術的雙重限制下(儘管成本最後還是沒限制住)實現了10一級的推重比。

“這個麼……也沒有誰規定說三代航發不能用第四代航發的一些技術吧?”

劉振響摸了摸下巴回答道:

“至於更詳細的問題,等一會你可以直接問問小常同志本人嘛。”

實際上,他今天過來,最感興趣的也正是這個看上去非常第四代的發動機總體設計。

要知道,這和之前渦噴14那個壓氣機相比,說一句一步登天也不爲過。

“嘶……”

姜甫和重新靠回椅背上。

作爲航發專家,他自然一眼就能看出來,由於核心機結構的領先,這個渦扇10,實際上有直接改進成第四代發動機的潛力。

“那咱們624所那邊的研究進度,無論如何都得加快才行,否則……怕是要用不上了……”

 

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1413章 掃清航空產業面前的最後一道障礙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896章 我來當主編第1423章 連發射擊!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第1033章 計算材料學的威力第749章 拿捏土耳其的籌碼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19章 我選擇留下第435章 十倍壽命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第181章 關於渦扇9的二三事第86章 遠程偵察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第1122章 擴不了核,但可以擴核電第696章 擊落B2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1100章 反制無人機的思路第662章 那個飛機是我設計的401.第401章 首飛前的最後準備第1172章 五種構型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490章 十一號工程的進度第761章 閱兵前夕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294.第294章 這寫教材,當真是一件美事啊第879章 錯誤的方向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1320章 地球OL的平衡機制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1434章 自欺欺人的決策第585章 NH90直12,同分異構體第1350章 華夏的51區(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1149章 科學,沒有主流!第1122章 擴不了核,但可以擴核電第1326章 引爆一顆水雷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第1445章 閱兵彩排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897章 是時候重新給業界帶來一些小小的震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419章 困頓之中的二毛第624章 渦扇10,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1455章 有內鬼,終止交易!276.第276章 馴服氣流第1098章 全球鷹第1301章 常院士夫人要生了?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994章 決賽準備(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342.第342章 最後還是逃不過要講課第992章 我們A了上去!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第48章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719章 上閱兵!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1034章 英國人解決問題的四階段策略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第1071章 軍民兩用渦扇20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第180章 絕地求生的430廠第860章 改天換地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30章 一天,解決難題!第51章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319.第319章 進氣道異物,隱患解決!(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45)第465章 友誼計劃!第949章 東歸的“白天鵝”第895章 教育界的地位第896章 我來當主編
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1413章 掃清航空產業面前的最後一道障礙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896章 我來當主編第1423章 連發射擊!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第1033章 計算材料學的威力第749章 拿捏土耳其的籌碼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19章 我選擇留下第435章 十倍壽命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第181章 關於渦扇9的二三事第86章 遠程偵察第1385章 氚增殖模塊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第1122章 擴不了核,但可以擴核電第696章 擊落B2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1100章 反制無人機的思路第662章 那個飛機是我設計的401.第401章 首飛前的最後準備第1172章 五種構型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490章 十一號工程的進度第761章 閱兵前夕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294.第294章 這寫教材,當真是一件美事啊第879章 錯誤的方向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1320章 地球OL的平衡機制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1434章 自欺欺人的決策第585章 NH90直12,同分異構體第1350章 華夏的51區(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1149章 科學,沒有主流!第1122章 擴不了核,但可以擴核電第1326章 引爆一顆水雷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第1445章 閱兵彩排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897章 是時候重新給業界帶來一些小小的震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419章 困頓之中的二毛第624章 渦扇10,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1455章 有內鬼,終止交易!276.第276章 馴服氣流第1098章 全球鷹第1301章 常院士夫人要生了?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994章 決賽準備(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342.第342章 最後還是逃不過要講課第992章 我們A了上去!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第48章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719章 上閱兵!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1034章 英國人解決問題的四階段策略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第1071章 軍民兩用渦扇20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第180章 絕地求生的430廠第860章 改天換地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30章 一天,解決難題!第51章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319.第319章 進氣道異物,隱患解決!(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45)第465章 友誼計劃!第949章 東歸的“白天鵝”第895章 教育界的地位第896章 我來當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