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

驚喜,那確實是很驚喜。

但渦扇10早在大概三年前就進行過空中臺測試。

至於這架760號試驗平臺,只有等後面的新型號才能用上了。

所以,常浩南在黃炳辛的帶領下在飛機周圍看了看,便準備離開。

“不到機艙裡面去看看?”

後者詢問道。

常浩南猶豫了一下:

“算了,以後有的是時間,現在還是先去開定型鑑定工作會吧……”

閻良作爲華夏唯一的國家級鑑定試飛機構,所有涉及到航空的產品,都需要到這裡至少過一遍流程。

前些年項目少的時候還好,最近隨着航空工業系統整出來的活越來越多,各種設施設備的排期就變得有些緊張。

甚至包括會議室。

有時候甚至一天要排三場。

因此,最好還是不要耽誤時間。

……

雖然航空兵部隊和航空工業系統之間的歷史和現實關係頗爲複雜,但至少在項目層面上,雙方仍然分別是甲方和乙方的身份。

而設計定型鑑定,其實說穿了,就相當於甲方對乙方產品的性能進行全方位的考覈,以驗證其是否具備當初立項時所承諾的性能。

幹過乙方的都知道,在把成品交給甲方之前,自己肯定都是要先按照同等標準,甚至更嚴格的標準先測一遍的。

渦扇10也是同理。

所以,定型鑑定過程涉及到的科目,其實在研發過程中基本都已經做過。

只不過這一次,主導者從航空動力系統的技術人員變成了總裝備部派來的代表。

當然,整個項目週期中涉及到的測試內容成千上萬,也不是都要重複進行——

比如發動機基礎性能、推力瞬變、穩態和過渡態功能、進氣畸變、空中起動、通斷加力和風車旋轉這一套八個大項、約70個小項、幾千個試驗點的基礎測試組合。

這些要是全都再來一遍,那往後一年功夫就不用幹別的了。

因此在之前廠方進行測試時,軍代表就已經深度參與其中。

只要走個行政流程,把當時的結果做個認定就行。

從這個角度上講,其實設計定型鑑定,並不是從前一天,而是從立項那天就已經開始了。

總之,儘管測試過程需要常浩南全程跟蹤,但其實並沒有太多具體工作要他經手。

更多還是起到一個統籌協調,以及心理上定海神針的作用。

再者說,渦扇10的研發過程堪稱一帆風順,這一點,所有參與到其中的人都是有所感受的。

所以這場工作會議,總體的氣氛倒是頗爲輕鬆。

而且也沒有像大多數同類型會議那樣,一拖就是幾個小時起步。

最後,只有包括常浩南和海誼德,以及幾名總裝備部代表多留了一會,作爲苦逼的簽字機器。

“我覺得我今天籤的字,比過去一年加起來都多。”

常浩南把鋼筆放下,一邊揉着痠痛的手腕,一邊看着旁邊那一摞足有二十公分高的文件吐槽道。

旁邊的海誼德在這方面顯然老道得多:

“籤多了就習慣了。”

“感覺需要找時間去弄個印章了……應該是可以等同於簽名的吧?”

“倒是沒人說過不行,但我們好像一般還是習慣直接簽字。”

“怎麼說呢,用印章會給人一種……”

說到這裡,海誼德稍微停頓,組織了一下語言:

“給人一種你字寫得很差,以至於見不得人的感覺。”

“這我倒是不在乎……”

說話間,幾人已經把桌上的文件整理好,緊接着在雙方的共同見證下,裝進專門的檔案袋,最後貼好封條。

而與此同時,開下一場會的人也已經陸陸續續出現在了會議室門外。

就在衆人準備直接讓地方的時候,突然有人叫住了常浩南。

其實這也不算奇怪。

常浩南這張臉,至少在航空系統型號總師這個圈子裡,還是相當有辨識度的。

聽到自己名字的常浩南迴過頭,很快從人羣中認出了一個略有些熟悉的面孔。

“您是……郭靖山,郭總?” 郭靖山,冰飛集團負責直9研發的總師。

幾年前,常浩南和對方有過一面之緣。

也是在閻良。

冰飛目前推進的幾個直升機型號,或多或少都有火炬集團的參與。

不過,相對來說,跟他們打交道更多的還是劉洪波。

只可惜後者並非渦扇10研發團隊的成員,所以並未出現在這裡。

“郭總這是,又有新型號要來做鑑定試飛?”

簡單地打過招呼之後,常浩南隨口問道。

上次二人因爲直9而見面的時候,試飛院甚至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針對直升機的飛行測試標準。

但隨着最近幾年各個行業對於直升機的需求量增加,往這個領域投入和經費和資源也逐漸上升,尤其是和歐直集團,以及阿古斯塔公司進行的兩項合作,算是給華夏的直升機工業打下了一個還不錯的基礎。

至少不需要像過去那樣一邊出題一邊答題了。

“對。”

郭靖山示意身後的其他人先進會議室,自己則跟常浩南留在了門口:

“您要不猜猜是哪個型號?”

常浩南問剛剛那個問題純粹出自個人興趣,現在對方這麼問了,他自然也願意配合:

“我記着……之前劉教授給我看過一個你們在直9基礎上改的專用武裝直升機?”

“呃……那倒不是。”

郭靖山擺了擺手:

“專用武直型號在我們的計劃序列裡優先級不是特別高,畢竟陸軍航空兵……”

他說到這裡就停了下來。

繼續下去就不禮貌了。

不過常浩南也理解對方的意思。

專用武直,基本只有陸航一個用戶

而陸軍老大哥的人員和裝備規模都是最大的。

雖然獲得的經費數額並不少,但能用在更新裝備上面的卻不多。

簡單來說就是……

窮。

“所以是……”

常浩南有點想不出來了。

直升機相關的項目,他大多數都是遙控參與。

實在是沒太深的印象。

“是直12。”

郭靖山的嘴角根本壓不下去:

“就是跟歐直集團合作研發的那個,那邊叫NH90……”

這下就有印象了。

說實話,參與研發NH90這個事,在常浩南心裡面更主要的角色,還是當初作爲引爆日本企業質量問題的導火索。

被對方一提醒,纔想起來還有個國內的同分異構體存在。

“直12這個型號……都已經進入定型測試階段了?”

說實話,他還是有點震驚的。

10噸級的直升機,要想保證足夠的機動性和動力冗餘,那最好是需要適配一臺1400-1800kw的渦軸發動機。

但他那1600kw的渦軸現在還是張餅呢……

看來,如今航空系統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日益增長的對高性能動力的需求,與不同種類航發之間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咳咳——

“聯合研發嘛,很多東西都是打好了基礎的,我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了一些修改,但進度總歸還是要快一些。”

郭靖山顯然看出了常浩南震驚的原因,因此直接解釋道:

“動力系統目前是兩個方案,民用型號直接用羅羅和透博梅卡研發的RTM322-01/9,軍用型號我們換了一套減速裝置,暫時搭配和米17同款的TV3-117VM……”

這條時間線上的NH90並沒有上一世由於設計缺陷所帶來的諸多硬傷,被多個單位同時看上,從而引申出軍民兩種型號,倒也非常正常。

顯然,常浩南前些年一系列努力的成果,終於在這個世紀之交的時候,進入了井噴階段。

第415章 航發,從核心機抓起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第782章 被後人踩在肩膀上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第1390章 比核聚變規格還高的項目?第28章 咱們會有更好的!第107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第1219章 奇怪的壓氣機和奇怪的數據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784章 法國人玩脫了第110章 我順手補充了一下國軍標第166章 麥道,無了?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872章 未雨綢繆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第1166章 答辯,只答不辯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759章 進入理論數學界?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124章 最好的蘇27在華夏(爲月票金主flan第1372章 這下輪到美國人用高炮防空了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1218章 這次,是我們帶頭214.第214章 華夏飛機,走向世界!第1261章 軍民兩開花第677章 相控陣雷達第1070章 工業建設與發展委員會第148章 伊留申的野望第1173章 一小時打遍全球338.第338章 受到驚嚇的英國人(日萬,求月第773章 又遇故人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第1191章 預測旋轉爆震第1431章 到底是老牌海軍強國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1205章 進攻還是防禦?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091章 衛星姿態機動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435章 十倍壽命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1370章 暗度陳倉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1238章 最堅之盾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1419章 更大的還在後面第484章 樹個正面典型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959章 目標輪廓識別405.第405章 怎麼又是你?(日萬,求月票)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第1038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1139章 相互騎臉?第718章 新裝備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1149章 科學,沒有主流!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428章 逐漸成型的航空產業第6章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983章 馬赫數0985第1422章 40噸不行,那04噸呢?第62章 我要上天269.第269章 驅虎吞狼,安70和伊爾76第924章 請君入甕(日萬,求一波月票)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1217章 我們可不是說着玩的第917章 “小修小補”222.第222章 轟6AIT第1310章 快慢自如 遠近合一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第893章 不,更先進第1342章 橫須賀快遞和關島快遞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第760章 常氏引理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845章 M88發動機的進化論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第56章 前往盛京!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第981章 這可是我們起家的技術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第1394章 一份報告引發的休會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
第415章 航發,從核心機抓起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第782章 被後人踩在肩膀上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第1390章 比核聚變規格還高的項目?第28章 咱們會有更好的!第107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第1219章 奇怪的壓氣機和奇怪的數據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784章 法國人玩脫了第110章 我順手補充了一下國軍標第166章 麥道,無了?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872章 未雨綢繆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第1166章 答辯,只答不辯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759章 進入理論數學界?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124章 最好的蘇27在華夏(爲月票金主flan第1372章 這下輪到美國人用高炮防空了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1218章 這次,是我們帶頭214.第214章 華夏飛機,走向世界!第1261章 軍民兩開花第677章 相控陣雷達第1070章 工業建設與發展委員會第148章 伊留申的野望第1173章 一小時打遍全球338.第338章 受到驚嚇的英國人(日萬,求月第773章 又遇故人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第1191章 預測旋轉爆震第1431章 到底是老牌海軍強國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1205章 進攻還是防禦?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091章 衛星姿態機動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435章 十倍壽命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1370章 暗度陳倉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1238章 最堅之盾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1419章 更大的還在後面第484章 樹個正面典型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959章 目標輪廓識別405.第405章 怎麼又是你?(日萬,求月票)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第1038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1139章 相互騎臉?第718章 新裝備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1149章 科學,沒有主流!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428章 逐漸成型的航空產業第6章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983章 馬赫數0985第1422章 40噸不行,那04噸呢?第62章 我要上天269.第269章 驅虎吞狼,安70和伊爾76第924章 請君入甕(日萬,求一波月票)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1217章 我們可不是說着玩的第917章 “小修小補”222.第222章 轟6AIT第1310章 快慢自如 遠近合一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第893章 不,更先進第1342章 橫須賀快遞和關島快遞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第760章 常氏引理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845章 M88發動機的進化論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第56章 前往盛京!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第981章 這可是我們起家的技術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第1394章 一份報告引發的休會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