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

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

諾伊內看着電腦屏幕上面清晰地標明着如何操作可以增加射程、又如何操作可以讓火箭彈反艦的文件,一時間竟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實際上,別說是他,就連張宏銀在第一次看到這個方案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有點發懵的。

火箭彈,尤其是大長徑比的火箭彈發射動力學本身就是個極其複雜的課題,而衛士2這樣射程在300公里以上的遠程彈道武器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還要經歷多個環境條件截然不同的溫度層,說到底設計思路已經完全脫離了一般炮兵武器的範疇。

讓客戶自行變更彈體設計,很容易讓性能本就不富裕的彈道計算機愈發雪上加霜。

尤其是給彈道武器增程,絕不是多塞點燃料就能解決的。

如果在火箭彈上結構上面亂搞,輕則穩定性變差發射之後亂飛完全沒有精度,重則在命中目標之前就會自行解體。

當年伊拉克人拿兩枚飛毛腿拼在一起組裝成一枚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然而發射之後幾乎沒有任何一枚能夠正常落地,最後全都被列入了愛國者的攔截“戰果”裡面。

但芮曉亭卻非常自信地表示他已經完整地考慮到了發射動力學的問題,更換導引頭之後的新彈體可以和原型彈共用射表數據,再加上末段還可以依靠主動雷達制導來調整飛行姿態,命中一艘幾十米長護衛艦的精度還是可以保證的。

至於增程版,則根本沒有對彈體本身做出更改,而是憑藉對於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參數修正實現了最大射程的擴展。

總之,芮曉亭很快用專業而準確的計算結果說服了心存顧慮的張宏銀。

當然,客戶不懂技術,而且詳細的設計數據屬於商業機密也不可能完全公開,所以就只能靠試射來說話了。

不過這還沒完。

電腦屏幕上的PPT很快翻到了後面一頁。

“除了現有的這三種彈藥模式之外,我們還計劃給衛士2火箭系統生產配套的無人機,可以直接裝填在發射箱裡面,通過助推火箭發射、攔阻網回收,在某些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炮兵偵察和氣象觀測任務,以及共架發射的、口徑更大的彈道導彈……”

如果說芮曉亭之前在京航大學除去TORCH Multiphysics的用法以外還學到了什麼其它東西的話,那一定是常浩南的畫餅手藝。

剛剛說的這些無人機也好,彈道導彈也好,說是個計劃都過分,實際上只是在來靶場的路上,他和張宏銀二人頭腦風暴中的內容而已。

畢竟眼下這年頭,整個華夏軍隊都沒有幾架正經無人機,國內的航空領域在這方面也還接近空白。

這不是他們這些搞兵器工業的人能解決的問題。

不過對面的諾伊內顯然不知道這些,還以爲這些也跟前面的部分一樣是非常成熟的技術方案,追着問了不少細節。

好在半個小時不長,在芮曉亭徹底編不下去之前,就到了進行發射試驗的功夫。

不遠處的顯示器上,剛剛那輛6*6發射車正在一條土路上疾馳,經過幾個轉彎之後,停在了預設的發射陣位上,緊接着緩緩放下支撐架。

“因爲升級了火控計算機,所以不需要再等到進入發射陣位之後再標定射擊諸元,剛剛我在準備區域就已經預設好了目標的座標數據,現在只需要調取出來即可,大大加快了從進入陣地到發射的反應速度……”

張宏銀在旁邊解釋道。

他這邊話音剛落,隨着一陣塵土飛揚,第一發火箭彈就衝破了定向管前面的密封片,如同一支離弦的箭一般射出。

隨後是第二發、第三發……

“相比於上一代產品,我們修改了車架、液壓機構和定向管的設計,每兩發之間的發射間隔縮短到2秒以內,火力密度也更有保障。”

說話間的功夫,六發火箭彈就已經全部射出,發射車的支撐架升起,然後用最快的速度撤出了發射陣地。

整個過程大概只持續了不到四分鐘時間。

“從進入陣地到撤出陣地的時間越短,也就意味着發射單元的危險性越低,相比於大部分炮兵單位10-15分鐘的轉移時間,我們的生存能力可以提高四倍左右。” “當然話說回來,以衛士2的射程,也並沒有太多武器可以威脅到它……”

到這個時候,諾伊內看向屏幕的眼神都已經和剛開始不一樣了。

儘管靶區那邊還沒有動靜,但他已經下定決心,只要最後打出來的精度不是太離譜,這個單就一定要下。

漫長的等待過後。

另外一臺攝像機裡面,六次接連產生的火光覆蓋了畫着白色圓圈的整個目標點位……

“砰!”

諾伊內直接興奮地砸了一下桌子:

“二位,我想去你們的工廠看一看。”

……

遠在京城的常浩南自然不知道芮曉亭在拿到他的軟件之後已經把衛士2玩出了花。

在把空警200的設計方案送去涪城吹風洞之後,他自然而然地又把主要精力放回了航空發動機上面。

儘管壓氣機和渦輪實驗裝置尚未投入使用,但這並不意味着相關研究就完全無法展開。

這段時間以來,常浩南從科工委那邊拿到了80年代以來全國範圍內浩如煙海的航發使用數據。

尤其是故障和事故數據。

從渦噴7/13、斯貝MK202以及其它各種型號,包括民用型號在內的航空發動機使用反饋而言,主要的痛點除了一直比較受到關注的流體動力學設計以外,還有諸多機械製造和機械設計層面的問題。

比如他發現,在所有發動機部件造成的空中停車事故中,僅主軸高壓轉子前支點(三支點)軸承和LPT軸的支點(四支點)軸承兩項就佔到了將近40%,是影響飛行安全的最主要問題。

而在航發的維護數據當中,也經常見到這兩個處零部件的更換記錄。

以剛剛投入使用的渦噴14爲例,全壽命週期理論上需要更換3-4次三點球軸承,而對於整機壽命更長的斯貝MK202來說,更換次數更是會達到6-7次,給地勤人員增加了相當多的工作量,也嚴重影響飛機的完備率。

究其根本,航空發動機在飛機飛行循環的起飛、爬升、巡航、着陸等階段,轉子系統載荷、轉速等工況參數隨發動機飛行包線不斷變化,典型服役條件爲高速、重載、高溫等。飛行時航空發動機受到喘振、轉子不平衡等短時瞬態工況的影響,導致涉及到高壓轉子支撐的兩個軸承經常要承受變速、變載、超轉、斷油、乏油等極限工況的考驗,經常出現早期失效及次表層起源的良性接觸疲勞失效。

至於解決辦法麼……

考慮到就連CFM56這種發動機都飽受軸承故障困擾,單單更換更好的材料肯定是不夠的。

還需要面向航空發動機典型服役工況,開展主承載區三點接觸狀態、高速工況下內圈環嚮應力和保持架性能分析、潤滑狀態、溫度場分析,通過計算工況變化和結構參數的與軸承性能之間的關聯關係,實現對軸承的參數優化和表面抗疲勞、抗損傷設計。

而這正好也是常浩南接下來準備重點關注的部分。

因爲這項技術對於可能很快就要啓動的重型模鍛壓機項目而言,同樣至關重要。

“那就先從你這開始吧……”

常浩南把手中剛剛做好的統計表格放下,從桌上拿起紅色座機的聽筒,給丁高恆撥去了一個電話。

(本章完)

281.第281章 老對手,來湊熱鬧的F4EJ第1633章 往天平上再放一顆砝碼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第909章 不是吧,我對常總?第1652章 國產封裝的證據第1469章 針對性破壞第1106章 浮動裝夾方法第1558章 有人在擋你們的財路(加一更)第1322章 目標一分爲二了?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第1361章 電磁棱鏡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際漁船!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第1094章 不間斷艙內直播!第1023章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98章 常教授又發論文了?第202章 回家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1035章 沒錯,我們已經研究好了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1527章 水下小人第1419章 更大的還在後面第863章 先搞專利!第1115章 涉核課題?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第626章 打不過?打不過就加入!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1646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1369章 集中偵察資源!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99章 渦噴14的重生(上)(二合一)第849章 被動技能的超神發揮第1620章 從40nm到27nm的跨越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1552章 先來一次壓力測試第1060章 遄達900,出大事了第99章 渦噴14的重生(上)(二合一)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第624章 渦扇10,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342.第342章 最後還是逃不過要講課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397章 得加錢!第1457章 棱鏡計劃第1542章 和半導體無關嗎?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1095章 華夏人的計劃有古怪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1630章 什麼技術我沒見過?第112章 我們自己的標準!第1240章 X51A,大幹快上!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第1160章 優化算法也是純數學!第1410章 全方位的戰略對手(二合一)第440章 機械製造業的曙光第1498章 扭曲的SAR第1598章 但我們真的可以超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第1443章 貼臉輸出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1013章 五倍不夠!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818章 佩雷爾曼的到訪第145章 二十年前的055型驅逐艦第1247章 反衛星直播348.第348章 江城重型機牀廠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1399章 讓航發等飛機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206章 殲8C,首開戰果!第1199章 驅離F22第820章 通往龐加萊猜想的鑰匙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第51章第1128章 空客,瞄準未來(xdm求一波月票)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994章 決賽準備(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1509章 飛鯊出擊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1544章 你敢跟他作對?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第1213章 一張紙解決的大問題第547章 合資,但不能當買辦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
281.第281章 老對手,來湊熱鬧的F4EJ第1633章 往天平上再放一顆砝碼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第909章 不是吧,我對常總?第1652章 國產封裝的證據第1469章 針對性破壞第1106章 浮動裝夾方法第1558章 有人在擋你們的財路(加一更)第1322章 目標一分爲二了?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871章 型號井噴期第1361章 電磁棱鏡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際漁船!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第1094章 不間斷艙內直播!第1023章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98章 常教授又發論文了?第202章 回家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第1035章 沒錯,我們已經研究好了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1527章 水下小人第1419章 更大的還在後面第863章 先搞專利!第1115章 涉核課題?第670章 不準有中文!第626章 打不過?打不過就加入!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1646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1369章 集中偵察資源!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99章 渦噴14的重生(上)(二合一)第849章 被動技能的超神發揮第1620章 從40nm到27nm的跨越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1552章 先來一次壓力測試第1060章 遄達900,出大事了第99章 渦噴14的重生(上)(二合一)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第624章 渦扇10,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第1335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342.第342章 最後還是逃不過要講課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397章 得加錢!第1457章 棱鏡計劃第1542章 和半導體無關嗎?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1095章 華夏人的計劃有古怪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1630章 什麼技術我沒見過?第112章 我們自己的標準!第1240章 X51A,大幹快上!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第1160章 優化算法也是純數學!第1410章 全方位的戰略對手(二合一)第440章 機械製造業的曙光第1498章 扭曲的SAR第1598章 但我們真的可以超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第1443章 貼臉輸出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1013章 五倍不夠!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818章 佩雷爾曼的到訪第145章 二十年前的055型驅逐艦第1247章 反衛星直播348.第348章 江城重型機牀廠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1399章 讓航發等飛機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206章 殲8C,首開戰果!第1199章 驅離F22第820章 通往龐加萊猜想的鑰匙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第51章第1128章 空客,瞄準未來(xdm求一波月票)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994章 決賽準備(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1509章 飛鯊出擊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1544章 你敢跟他作對?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第1213章 一張紙解決的大問題第547章 合資,但不能當買辦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