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更大的還在後面

在一般情況下,這樣跟領導講話肯定是不太合適的。

但眼前的場合顯然比較特殊,所以倒也沒人顧得上深究這些細節。

“讓人也飛到這麼快”,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再明顯不過。

總不可能是把人本身加速到高超音速吧?

肯定是要整個載具出來。

只不過,當這個提議被常浩南以如此嚴肅的方式說出來的時候,還是很難被大家在第一時間接受——

人類歷史上速度最快的大氣層內載人飛行器應該是1959年定型的X15A驗證機,曾經達到過7272km/h的最高速度。

但這東西的絕大部分推力都是由火箭發動機提供的,總共只能維持大約一分鐘的有動力飛行,本質上相當於人操導彈,屬於非常符合美式刻板印象的力大磚飛。

可問題是,50年代那會兒還沒有任何其他辦法進行高超音速飛行試驗,鐵幕兩邊爲了搞競爭已經完全紅了眼,劍走偏鋒整個狠活出來可以理解。

現在都已經21世紀了,“玄鳥”驗證平臺又處在幾乎想飛就飛的狀態,顯然沒必要讓飛行員冒着生命危險去駕駛一枚火箭。

所以,常浩南的意思肯定是要整個正兒八經的飛機。

更何況,他剛纔可是指着那幾枚東風17說的話。

說明還要讓這架飛機達到比X15A快40%的速度。

不過,這個級別的首長們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就算內心再怎麼震驚也不可能表現在臉上。

只是動作停頓了一瞬間而已。

“你是說,要造一架飛機。”

甚至都沒用疑問的語氣。

常浩南點點頭,接着又專門強調:

“而且是一架有足夠貨艙容積的運輸機。”

這時候,已經有人繃不太住了。

常浩南眼角餘光注意到,在自己話音落下的同時,有一名陪同參觀的空軍領導身體動了動,看上去想要上前一步說話。

畢竟大家其實都清楚,在技術上,運輸機和客機其實沒有顯著差別。

而這也正是他本來的計劃,之所以先說載貨運輸只是爲了鋪墊一下而已。

於是緊接着補充道:

“當然,在安全性能經過時間考驗,並且市場需求和政策都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於載客。”

儘管衆人剛纔就已經猜到了這個部分,但當常浩南親口確認的時候,附近十幾米範圍內的氣氛都瞬間變了。

不止一個人想到了赫魯曉夫乘坐人類第一種噴氣式客機圖104出國訪問的事情。

國家之間的關係雖然是以利益爲本,但也絕非沒有面子因素。

在50年代中後期的幾年裡,圖104和圖114這一快一大的兩個型號,很是爲蘇東集團漲了一波士氣。

至於後來在航空產業上被西方拉開距離,那是雙方綜合國力差距下的必然結果罷了。

不能因此而把這個過程中的高光時刻給否定了。

更何況,如今華夏的航空產業發展遠比當年老大哥健康得多,而一架能飛到十倍音速的飛機,也顯然比區區一個圖104更能給人帶來震撼。

就算他們這一代人享受不到,以後能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這一幕,那也是極好的。

但這樣的想入非非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

隨即而來的就是擔憂。

能飛兩倍音速的協和式客機纔剛剛退出運營不久,雖說直接促成協和退役的因素是一次事故,但真要深究安全性的話,那波音747更是黑歷史遍地,也並沒影響它成爲遍佈世界的經典型號。

明眼人都看得出,根本原因還是運營成本實在太高。

無論旅客還是貨物,速度提高帶來的邊際效應都是比較明顯的。

相比於海路運輸花上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漂洋過海,航空運輸把整個過程縮短到十幾個小時屬於完全的質變,人們也願意爲此多支付十幾倍甚至更高的成本。

可是從十幾個小時進一步縮短到一個小時,雖說也是很明顯的提升,但就得掂量掂量成本問題了。

除去軍事用途以外,常規運輸似乎並沒有如此嚴苛的需求。

大多數人的一天時間也沒有那麼值錢。

見大領導遲遲不開口,剛纔那名空軍將領終於得找機會,替所有人問出了自己的擔憂:

“浩南同志,地球畢竟就只有2萬公里左右的半周長,超高速運輸的效費比總歸還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啊……是不是停留在武器裝備領域更穩妥一些?”

近些年華夏能夠投入的研發資源確實多了不少,但整體上仍然處在追趕者的地位,還遠遠沒到可以隨便用的程度。

花錢不怕,但要是花大價錢搞出來一個沒有太多實際用途的東西,那可就是奇觀誤國了。

不過常浩南早就爲此打好了腹稿:

“首長,我計劃中的運輸載具雖然和吸氣式高超音速武器一樣,都是使用雙模態衝壓發動機作爲動力,但因爲無需考慮突防問題,所以並不需要全程在大氣層內運行,而是可以結合‘玄鳥’的部分特點,利用好鄰近空間的優勢……”

“實際在大多數飛行過程中都處在滑翔狀態,只需要在每個軌跡週期的最低點給予一定動力即可,所以單就運行成本而言,並不會比現有的普通飛機高上太多……”

他在這裡也稍稍玩了個文字遊戲——

要想讓飛行器長時間承受10倍音速飛行,那就算採用自發汗冷卻等新技術,也勢必需要使用相當昂貴的表面材料,單論造價根本壓不下來。

但如果平攤到全壽命成本的話,因爲燃料經濟性遠超常規飛機,反倒顯得沒有那麼誇張。

一衆首長其實也注意到了常浩南強調的“運行成本”,只是他們的關注點已經被另外一個細節給吸引走了:

“你是說,這種……飛機,和馬上就要進入研製階段的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有一定共通性?”

時至今日,多數人都已經習慣了常浩南一魚多吃的行事風格。

因此,在聽到可以跟現有計劃共享成果的時候,大家的內心反而鬆了一口氣。

“不僅僅是一定的共通性。”

常浩南解釋道:

“實際上,因爲在臨近空間維持高度和速度並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所以它們二者的主發動機甚至可以通用……當然巡航導彈只是一次性的,所以在壽命方面可以稍稍放寬。”

“另外,雙模態衝壓發動機只需要很低的啓動速度就可以進入亞燃工作狀態,所以甚至不需要像導彈那樣設置助推火箭,而是可以再內置兩臺普通的航空發動機用於起降要求。”

如果是一般飛行器,那這樣在設計階段肆無忌憚地增加死重幾乎無異於犯罪。

然而並聯乘波體在鄰近空間的升阻比實在是過於誇張,所以在結構重量方面反而可以放的很寬。

其實到了這會兒,常浩南已經可以感受到,對方差不多被他給說動了。

只不過立項決策總歸是個挺嚴肅的事情,所以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不可能就這麼直接點頭。

果然,首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目光重新投向遠處的幾輛導彈發射車:

“這件事情影響不小,你回去之後儘快寫個可行性論證出來,我們找……”

他本來想說找專家研究論證一下。

可一時間實在是挑不出第二個能幹這種活的人,又不可能讓常浩南自己論證自己。

只好臨時改口:

“我們回去之後還要再考慮考慮……”

照理來說,這件事情就該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是繼續參觀流程,然後大家一起開個座談會,由首長們親自動員一下。

但一行人剛準備轉身邁步,就又聽見常浩南的聲音。

“既然這樣……那我還有另外一個計劃,不如首長們回去之後也一併考慮一下?”

這句話終於讓剛纔一直不苟言笑的領導們也憋不住了,換上一副半開玩笑的語氣:

“浩南同志,今天莫不是想要來我們這兒進貨的?”

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939章 我把宙斯盾的性能搞到手了?第1604章 去你們華芯國際看一看第1027章 有些時候,太快也未必是好事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888章 公務機掛激光瞄準吊艙,很合理吧?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第906章 產能太高,也有煩惱第1079章 我已經全都算到了第1306章 像託卡馬克那樣?第1633章 往天平上再放一顆砝碼第1555章 讓美國媒體給華夏做宣傳?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310.第310章 兩個方案的殲10!(爲盟主【死第1032章 羅羅妙計安天下第1214章 風洞總溫不夠?第39章 我,大三,給全學院講課!第1558章 有人在擋你們的財路(加一更)第760章 常氏引理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1363章 金屬與硅的對話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第1303章 飛行品質第1512章 “走你!”第695章 精確制導導歪了第1186章 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318.第318章 挽救了一臺發動機!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56章 前往盛京!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第1552章 先來一次壓力測試第1543章 專利圍獵第854章 正常的垂髮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第1423章 連發射擊!第966章 讓美國人睡不好覺第129章 這纔是真正的截擊機!(二合一)214.第214章 華夏飛機,走向世界!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32章 工程學,不存在了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第1021章 讓華夏參與遄達900項目?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653章 安保待遇提升第18章 高超音速的設想第1020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228.第228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二合一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1520章 自告奮勇的日向號第1472章 告密者?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第625章 375代航發的測試準備第891章 多波段相控陣天線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1149章 科學,沒有主流!286.第286章 神盾第1194章 最好能聯繫一下常院士第1285章 波音的困擾第1064章 三個人,能掀起什麼浪花?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1354章 電磁能發射系統第42章 破格,直博!第1502章 啓程前的插曲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153章 多體耗散粒子動力學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982章 原來常總每天都這麼爽的?第1392章 你們的模型,是錯的第469章 貼牌生產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363.第363章 你說的這個思路,是我提出來的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1493章 阿爾忒彌斯聯盟第1631章 這技術我真沒見過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第74章 保研面試第675章 空警200,和圓環工程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1096章 對華夏搞空中偵察?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1638章 前景未卜
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1395章 這下觸發法國基因了第939章 我把宙斯盾的性能搞到手了?第1604章 去你們華芯國際看一看第1027章 有些時候,太快也未必是好事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888章 公務機掛激光瞄準吊艙,很合理吧?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第906章 產能太高,也有煩惱第1079章 我已經全都算到了第1306章 像託卡馬克那樣?第1633章 往天平上再放一顆砝碼第1555章 讓美國媒體給華夏做宣傳?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310.第310章 兩個方案的殲10!(爲盟主【死第1032章 羅羅妙計安天下第1214章 風洞總溫不夠?第39章 我,大三,給全學院講課!第1558章 有人在擋你們的財路(加一更)第760章 常氏引理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1363章 金屬與硅的對話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第1303章 飛行品質第1512章 “走你!”第695章 精確制導導歪了第1186章 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318.第318章 挽救了一臺發動機!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56章 前往盛京!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第1552章 先來一次壓力測試第1543章 專利圍獵第854章 正常的垂髮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第1423章 連發射擊!第966章 讓美國人睡不好覺第129章 這纔是真正的截擊機!(二合一)214.第214章 華夏飛機,走向世界!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32章 工程學,不存在了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第1021章 讓華夏參與遄達900項目?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653章 安保待遇提升第18章 高超音速的設想第1020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228.第228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二合一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1520章 自告奮勇的日向號第1472章 告密者?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問題!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第625章 375代航發的測試準備第891章 多波段相控陣天線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1149章 科學,沒有主流!286.第286章 神盾第1194章 最好能聯繫一下常院士第1285章 波音的困擾第1064章 三個人,能掀起什麼浪花?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1354章 電磁能發射系統第42章 破格,直博!第1502章 啓程前的插曲第1321章 成功?部分成功?第153章 多體耗散粒子動力學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982章 原來常總每天都這麼爽的?第1392章 你們的模型,是錯的第469章 貼牌生產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363.第363章 你說的這個思路,是我提出來的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1493章 阿爾忒彌斯聯盟第1631章 這技術我真沒見過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第74章 保研面試第675章 空警200,和圓環工程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1096章 對華夏搞空中偵察?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1638章 前景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