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

對於渦扇10這樣一臺全新的發動機來說,高空臺測試的流程還是比較繁雜的。

光是從慢車到低轉速情況下的各種0海拔地面工況,就折騰了將近一星期的時間才完成。

這還是在所有項目都是一把過,幾乎沒出現任何意外的情況下。

“常總,今天應該要開始測高轉速工況了吧?”

姜甫和看着正在指揮技術人員調整測試數據的常浩南,語氣中透露着些許熱切。

雖然航空發動機的性能指標多種多樣,不可能單純一個或者幾個數字就能描述性能的高低優劣。

但即便是他這樣的業內人士,也不可能免俗地關注諸如中間推力和最大加力推力之類的性能。

甚至可以說,從這臺B0101號原型機被運到624所的第一天,姜甫和就一直在期待着。

畢竟,這還屬於是給航空發動機定級的關鍵指標。

“嗯,今天會先讓轉速分階段逐漸提升到最大,如果能滿足最小連續穩定時間,那就一併把加力燃燒室的工作狀況也做掉,不過嚴格來說恐怕得……”

常浩南轉頭看了一眼掛在旁邊牆上的表:

“恐怕得到明天凌晨才能完成了。”

說到這裡,又揉了揉因爲連續工作而有些發脹的太陽穴:

“順利的話,到8月末應該能把海平面性能給徹底做完,後面就是逐漸增加模擬高度,壓力能略微小一些……”

二人說着話的功夫,那邊的測試也已經開始了。

跟之前幾天測試的慢車工況不同,當壓氣機轉速提上來之後,發動機所發出的尖銳轟鳴甚至在控制室裡也能聽到。

雖然不至於震耳欲聾,但也讓姜甫和不由得提高了說話的音量:

“常總還是謙虛了。”

他搖了搖頭:

“說實話,您主持的這幾個項目,應該是我工作三十多年裡面見過的,研發也好測試也好,過程最順利的……”

“印象裡幾乎沒出現過什麼返工,包括之前渦噴14,雖然中間反覆過幾次,但都是在早些年間,您參與進去之後,幾乎是順理成章地就一路走到定型……”

實際上,在常浩南過來之前,姜甫和甚至有那麼點想要看對方笑話的糾結想法。

主要他感覺前者實在是有點不合常理。

做工業設計嘛,很多時候初始的參數就是靠經驗去猜,然後再根據測試結果不斷調整迭代。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幾次反覆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就跟社會進步也是螺旋上升一樣。

反而是一遍通過這種事,在過去基本屬於運氣非常逆天才能遇到的情況。

說明剛開始的參數就選的很好。

然而常浩南完全就是把過去的這些常識給按在地上摩擦。

他這些項目哪有過什麼螺旋?

都是跟火箭一樣直線上升!

姜甫和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人,自然也嘗試過對方的研究方法和TORCH Multiphysics這些工具。

結果發現,雖然工作效率確實有巨大提升,但說穿了也還是迭代計算那一套,只是螺旋上升的速度更快了而已。

遠遠達不到那種從圖紙上拿到測試車間就能直接過關的神奇程度。

所以他認爲,常浩南的水平不太合理。

十分甚至九分的不合理。

如果之前一直是靠強運,那再怎麼說,到渦扇10這麼複雜一個項目上,總歸也該累積出足夠的風險了吧?

而如果不是靠運氣……

那姜甫和就要開始懷疑自己的世界觀是不是出問題了。

而如今測試已經開始了一週時間。

結果很明顯。

常浩南沒輸,是世界觀輸了……

想到這裡,姜甫和嘆了口氣:

“有時候,常總您給我的感覺都不是在做新型號研發,就好像是直接拿來了一個已經成熟的型號一樣。”

他可能想不到,這句無意中的話,其實已經無限地接近了真相……

實際上,常浩南在做其他小項目的時候,流程反而也是跟別人差不多的,都要經過不斷試錯才能摸到正確的設計區間。

最多也就是靠着更加豐富的經驗讓這個過程更快一點,並且不至於試出什麼大錯來。

但是,在渦扇10和模鍛壓機這類重點項目上面……

他是開了掛的。

正如姜甫和剛剛所說,系統可以提供一個成熟型號的所有參數。

只不過除了設計TORCH Multiphysics那次實在是着急以外,都不會直接把結果拿出來,而是要帶着重新走一遍研發流程而已…… 真要說起來的話,對於如今的常浩南,直接開掛的項目反而纔是少數。

然而絕大多數人也只會關注這類大項目。

至於諸如空警200預警機之類的“小”活,很多時候他連名字都不會掛在顯眼的位置上,根本沒有太多人能知道。

而以火炬集團名義完成的工作,外人更是不可能知道具體任務分工。

於是,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只剩下這些開掛的部分了……

“這個麼……”

常浩南摸了摸下巴:

“一方面是運氣因素,另一方面……或許我有一種特殊的天賦,在選擇設計參數的時候總是會出乎預料地精準。”

“不過這種東西說到底還是不可靠,所以不管過去怎麼樣,該走的測試流程還是一個都不能少,否則萬一出了問題就麻煩了……”

他總不能直接承認自己開掛,所以只好用“特殊天賦”來解釋了。

“行吧……”

姜甫和愣了一會,最後略有些無奈地感慨道。

就當是世界觀的基礎設定好了……

……

今天的測試流程,也跟之前是一樣的順利。

本來,航發推轉速應該是一個比較值得讓人驚心動魄的過程。

無論是華夏還是國外,大部分航發要是出什麼大問題,比如起火爆炸之類,那基本都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

但是在渦扇10這,卻單調地讓人有些發睏。

如果不是耳邊持續不斷的高頻轟鳴聲,姜甫和恐怕真的有可能睡着。

畢竟,在高空臺設備開起來之後,無論是指揮還是操作,都跟他沒什麼直接關係。

20%……

40%……

60%……

80%……

隨着發動機一次次進入實驗,高壓壓氣機被推到的N2轉速不斷提高,逐漸逼近着設定工作轉速的上限。

在那塊顯示着測試數據的屏幕上,推力曲線也從最開始的145kgF一路上升。

最終,在不開啓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最高轉速對應的穩定海平面推力停留在了8410kgF。

8.41噸!

“嘶……”

看着眼前屏幕上平穩到接近一條直線的推力數值,姜甫和頓時被驚得清醒過來了:

“這麼準?”

作爲一個航發設計師,相比於8.4噸這個推理數值本身,他更驚訝於實際測試結果與設計過程中紙面數值的一致性。

姜甫和清晰地記着,在測試之前跟B0101號原型機一併送到624所的預計參數手冊上,中間推力標定爲8400kgF。

那10公斤的差距完全可以當做是測試誤差忽略不計。

“這麼算的話……”

他有些僵硬地轉過頭,看向身後不遠處站着的常浩南:

“常總,您這個‘推重比9一級渦扇發動機’的推重比……怕不是真能達到9吧?”

“嗯?”

後者本來就連軸轉了一天,此時突然被這麼一問,有點沒反應過來:

“那……不然呢?”

姜甫和也被這個反問給整蒙了。

好一會之後纔回過神來:

“不管國內國外,一般說推重比9一級,都默認是在八到九之間,過了9,就說自己是推重比10一級了……畢竟還要給後續的改進型號留出宣傳餘地來。”

“就像AL31F和F110兩個發動機,雖然都對外宣稱自己是推重比8一級,但基礎型號按照咱們國標計算的實際推重比分別只有7.0和7.3左右,是一直到最近幾年的新子型號,才真正達到7.6左右的推重比。”

“但是這渦扇10……雖然加力燃燒室還沒開,但我估摸着按照您的標定精度,實際測出來的最大加力推力應該真能到14噸……”

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第946章 常氏湍流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67章 前緣縫翼(25)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第1401章 一點小問題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969章 震驚法雞一整年!第692章 雙向奔赴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第1282章 火箭動力有問題第1341章 你這導彈怎麼像是架飛機啊?第1161章 他改變了測量學第742章 一門新的學科第1068章 型號保密,但參數不保密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1171章 高超聲速風洞第553章 戰略忽悠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第1155章 建設塞北糧倉第706章 這臺階不就有了麼第957章 華夏人的新花樣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530章 人家來領獎,你是來進貨?第1232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923章 首長,這真和我沒關係啊第753章 航母專家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膽想法第560章 成功的反潛戰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371.第371章 小試牛刀第769章 不一樣的尾噴口第1046章 反隱身能力第719章 上閱兵!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819章 兩種證法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第1392章 你們的模型,是錯的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殺遍天下斷章狗!339.第339章 凱旋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696章 擊落B2第1232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第657章 你知道二毛有一艘沒完工的航母吧?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第1014章 被忽略的廣播效應第1304章 我飛機都設計一半了你們和我說這個?第912章 也不是所有訂單都能接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884章 未來預警機的路線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183章 華夏不同意收購282.第282章 假目標,嚇阻航空自衛隊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659章 西巴爾幹之謀第1338章 射程延伸40?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1249章 標準3,發射!第1168章 渦扇20的發動機短艙第774章 數學界的震動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462章 高性能氣膜冷卻,突破渦輪前溫度第817章 資源二號,高光譜遙感衛星第431章 國際軍火市場的攪局者第1418章 十倍音速的真理第1423章 連發射擊!第1429章 海上遭遇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1248章 生意,都是生意292.第292章 web of science第948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第1114章 離子推進的上星難題第1093章 網絡接通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第759章 進入理論數學界?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173章 一小時打遍全球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
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第946章 常氏湍流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67章 前緣縫翼(25)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第1401章 一點小問題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969章 震驚法雞一整年!第692章 雙向奔赴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第1282章 火箭動力有問題第1341章 你這導彈怎麼像是架飛機啊?第1161章 他改變了測量學第742章 一門新的學科第1068章 型號保密,但參數不保密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1171章 高超聲速風洞第553章 戰略忽悠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第1155章 建設塞北糧倉第706章 這臺階不就有了麼第957章 華夏人的新花樣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530章 人家來領獎,你是來進貨?第1232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923章 首長,這真和我沒關係啊第753章 航母專家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膽想法第560章 成功的反潛戰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371.第371章 小試牛刀第769章 不一樣的尾噴口第1046章 反隱身能力第719章 上閱兵!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819章 兩種證法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第1392章 你們的模型,是錯的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殺遍天下斷章狗!339.第339章 凱旋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696章 擊落B2第1232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第657章 你知道二毛有一艘沒完工的航母吧?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第1014章 被忽略的廣播效應第1304章 我飛機都設計一半了你們和我說這個?第912章 也不是所有訂單都能接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884章 未來預警機的路線第1231章 狂飆爲我從天落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183章 華夏不同意收購282.第282章 假目標,嚇阻航空自衛隊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659章 西巴爾幹之謀第1338章 射程延伸40?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1249章 標準3,發射!第1168章 渦扇20的發動機短艙第774章 數學界的震動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462章 高性能氣膜冷卻,突破渦輪前溫度第817章 資源二號,高光譜遙感衛星第431章 國際軍火市場的攪局者第1418章 十倍音速的真理第1423章 連發射擊!第1429章 海上遭遇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1248章 生意,都是生意292.第292章 web of science第948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第1114章 離子推進的上星難題第1093章 網絡接通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第759章 進入理論數學界?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173章 一小時打遍全球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