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預兆(下)

袞州,古九州之一。

境有一河行過,名曰濟水,源自王屋山,東流入海。

有古書曾雲,“導沉水,東流爲濟,入於河。”

濟水間習袞州。

相傳,此地素有尚古之風,州內數郡,多好讀書之事,更崇尚信義誠實之論,雖不乏宵小之輩,多數人嚴以待己,性情嚴謹,讀書人衆多。

大燕朝時,袞州共有八郡,是山陽、東平、泰山、任城、濟北、陳留、濟陽、東郡此八地。

因着距離原本國都洛陽較近,太守多爲天子信任的臣子,大燕朝後期,宦官專政,朝中黨派叢生,各股勢力角力不斷,朝廷日漸勢威,昔日忠臣始有不臣之心,別的郡縣如此,充州然。

時任袞州刺史,公孫世家當代家主,單名一個岱字,是大燕朝三朝老臣公孫大夫之嫡孫,深受天子信任,令其出任袞州刺史。

公孫岱性情寬厚,虛己以聽,在袞州民心所向。

公孫岱病逝,其嫡長子繼位治理袞州,手段更盛一籌,百姓言其善,時人只知有公孫。家,而不知有天子也。

至今,大燕覆滅,大成已立,公孫世家於袞州已至第五代。

此代執掌袞州者是公孫世家家主,單名謹字,卻是嫡長房庶出之子。

公孫世家於袞州的第四代,嫡支一脈已是漸漸勢威,不僅人丁凋零,對公孫家其他旁支的掌控力是漸漸減少,到第五代時,嫡支一脈兩房卻只有一庶子活至成年,其繼承家主之位時,家族多有不滿之聲,待其繼承刺史之職毫無作爲時,不滿之聲日趨高漲。

大成元年新年前,鄭國公派大軍進攻袞州,袞州軍拼死抵抗卻難敵鄭國公大軍。

新年前夜,袞州刺史公孫謹急火攻心,連敗之下病逝於濟陽郡。

不足一月時間,鄭國公大軍接連攻下了陳留、濟陽、東郡三地。

袞州邊境,門戶已開,三郡各府縣,盡歸鄭國公之時,本來就暗流涌動的袞州,這時早已是民心渙散各大家族,急於求得退路。

泰山郡,馬家。

馬家大宅內,明亮琉璃燈高高掛起,長長走廊上,連成一線,一陣風吹過,琉璃燈輕輕晃動星火晃動,令得人心難以安定下來。

高高起來的一座樓閣上,半夜之時燈火不熄此時馬家家主馬存忠,正與幾位兄弟對坐說話。

馬存忠今年有五十的年紀,保養得宜,看起來不過四十出頭,鬚髮還未泛白,面容紅潤一副儒雅和善的模樣。

和他圍坐在一桌,是三位同父同母的弟弟,年紀最大,是比馬存忠僅小一歲的馬存義,最小的是方二十七八歲的馬存厚,三弟是馬存仁。

忠義仁厚,這就是馬氏兄弟的取名由來。

因着是嫡親的兄弟,又自小親近,長大後,四人未起什麼紛爭雖這四房之間小摩擦有,可在對外之事上卻是同仇敵愾。

今日馬存忠將三人召到自己這裡,是有着極重要的事情,要與他們商量。

此時,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馬存忠有些微薰了。

年紀最小的馬存厚,將杯盞最先放下,開口問:“大兄,今日你找我們過來並非只爲喝酒吧?”

“大兄,有什麼事,說出來吧我們兄弟四人,同一父同一母,有什麼事情不能明說的?”

“大兄,是不是族裡出了事情?”

馬存義和馬存仁這時也看向兄長,等着他的回答。

馬存忠的目光,從三位兄弟面上掃過,點點頭:“爲兄今日將你們都召過來,的確是件事,要與你三人商量。”

見他表情凝重,三人表情一凜,坐的越發直了。

馬存義試探的問着:“聽大兄的意思,似乎此事並非僅僅關乎家族之事?”

“大兄,你直說吧!”

馬存忠嘆的說着:“這事,與充州局勢有關。馬家雖家族基業在泰山,泰山又離着洛陽尚遠,但現在陳留、濟陽、東郡三地被鄭國公的兵馬所佔,這泰山遲早也會有一場浩劫,馬家與充州脫不得關係,勢必要提早想一下,如何留一條退呢……”

“大兄,現在充州已有小半地域,被鄭國公的兵馬所佔,公孫世家已分舟離析,這勝負不是早就定了麼?”馬忠仁疑惑的問着。

“三兄,此事,未必勝負已定。”馬存厚想到了什麼說着。

“勝負未定?莫非……”馬存仁撓撓頭。

馬存忠又自斟自飲了一杯酒,這緩緩說:“充州雖已被鄭國公的兵馬佔去半數,可大成皇帝卻未必會任由鄭國公這樣下去,新年之前,大成皇帝尚未登基時,鄭國公攻打充州,大成皇帝無閒暇顧及,硯在卻是不同往日了。”

“大兄的意思,是……投奔大成皇帝?”馬存義、馬存仁和馬存厚都是一怔,明白了兄長的想法。

馬家一直以來,都是依附於充州生存,充州是一個獨立的政權。

馬存忠所說的意思,雖未言明,以三兄弟對他的瞭解,便知他已有了主意了。

“大兄,大成皇帝,勢力強大,可……北邊是勢力不小,小弟聽到坊間傳聞,說是北邊那個是天道所定的真龍,不知有幾分可信。”馬存仁說着。

馬存忠聞聽只是冷笑:“區區胡人也敢窺探神器?並且傳說只是紅口白牙,誰知道是真是假?”

“大兄說的是,這事,不到最後,誰也無法辨別真假。”馬存義說着:“這麼說,大兄是覺得,大成皇帝更接近真龍?”

“大成皇帝現在年紀尚青,又是大族出身,正統的世家子弟,豈是蠻夷可比?且不說他已平定了南方,順利登基,只說他昔日爲大燕帝報仇之事,大燕舊臣就該領這份情,不是麼?”馬存忠所說之事,是攻入金陵鞭屍一事。

馬存忠的話音一落,房間內,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只有桌上的琉璃燈,閃爍着明亮的光芒,四人圍坐在桌前,是思索着事情。

“我同意大兄的看法,就算胡人有成龍的希望,但是現在還隔着一段距離,而我們已徑直接靠着大成朝,我們勢必要早做打算了。”

“這一年,大成朝必向洛陽開戰,而必同時舉兵攻向充州,就算洛陽堅固,能抵禦一時,就算鄭國公佔據了半數的充州,但城池初被平定,百廢待興,又哪裡還有餘力去反擊大成兵馬?”

“要是大成皇帝真的發兵,鄭國公怕是不能抵擋,到時我馬家再去投奔,只怕難以入得大成皇帝的眼啊。”

打破寂靜,先開口,是老四馬存厚。

馬存忠看了四弟一眼,對這個四兄弟裡,最有天賦的弟弟,有些讚賞。

的確,他就是爲了此事,叫了他們過來。

雖泰山非是戰區,但事成了定局再表忠心,還有何用?

就算是現在表了忠心,要是落在別的家族後面,也不會顯出馬家的不同來。

這是一場混亂,可是一次機遇。

馬家不過是在泰山作爲大世家的存在,可天下郡縣有着多少?

光是充州一地,就有着五六個勢力排在馬家前面,馬家在他的手上,能再壯大幾分,就是去了九泉之下,他是有臉面去見祖先了。

馬存義和馬存仁也並不蠢,只不過,在有些事情上,並不太重視,聽到四弟的話,他們也察覺到這次機遇了。

“大兄,我馬家這般想,別的家族會不會也……”馬存義有些焦急了。

“充州已被鄭國公兵馬所佔的三郡,那裡都被鄭國公控制和清洗了,他們不會輕舉妄動,剩下的只有五郡了。”

“泰山是距離洛陽最遠的郡府,這裡的人還遠未感覺到戰勢危急,馬家現在能派人去金陵投誠,在充州不是第一家,怕是在泰山算是第一家了。”

“大兄,你是馬家的這一代的家主,馬家的大事,自當由大兄做着最後決定。此事,小弟我並不反對。”馬存仁是開口說着。

見兄弟是不反對此事,作爲家主的馬存忠點點頭:“既是如此,爲兄立刻派人前往金陵了!”

“還有,你們都把人手抓緊,一旦大成皇帝接納我們,立刻控制軍中和城中,開城迎接王師。”

“大兄放心,如果是別人,我們只控制了城中五分之一的部隊,未必能成決定性作用,但如果面對的是大成朝,我想別人都不會激烈反抗,這大勢就在這裡。

說到這裡,在場的人無不點頭。

每朝之興,一旦真正崛起,都有大批領地望風而降,真正啃的硬骨頭實際上主要在早期。

與此同時,山陽、東平、任城、濟北四郡的一些家族,在暗中議論着戰局,關注着事件發展。

大族能在數朝屹立不倒,還是有着道理。

大族有着頗廣的人脈,無論是朝中做官,還是各地經商,都有着關係,其次大族的子弟,有着條件讀書,比寒門子弟要幸運太多。

天下之事,無人脈可傳遞消息,無書籍可提高眼界,無錢財可供遊學,如何成就縱觀天下事,權管天下人的事業?

“大成皇帝登基,洛陽勢在必得,這充州又要經歷一番波折了。”看着一場場的密議和風波,有些人不由感慨。()

第321章 長安(下)第248章 召集(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50章 喻令(下)第42章 迎娶(上)第48章 天意(下)第196章 女婿(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118章 度江(上)第225章 新年(上)第82章 憤憂(下)第150章 喻令(下)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82章 憤憂(上)第54章 大喪(下)第51章 仙方(下)第106章 繼位(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320章 趨勢(上)第191章 快意(上)第198章 信使(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208章 交旨(下)第247章 流民(下)第28章 素兒表妹(下)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21章 入門(下)第298章 天兆(下)第145章 謝大家(下)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102章 聽聞(下)第116章 水師(下)第300章 動作(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263章 尋思(上)第299章 旨意(上)第150章 喻令(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279章 就戮(下)第150章 喻令(上)第68章 滅亡(下)第313章 黑龍崩(下)第89章 落定(下)第35章 轟動(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32章 關稅(下)第37章 暗流(上)第176章 天譴(上)第156章 撤軍(下)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35章 轟動(上)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7章 鞭打(下)第158章 出使(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29章 有女好求(下)第158章 出使(上)第94章 瑞雪(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206章 二王(下)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6章 封賞(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318章 惡報(上)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196章 女婿(上)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239章 將星(下)第298章 天兆(上)第60章 出山(上)第3章 山民(下)第166章 影響(下)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309章 挽回(下)第1章 奪舍(下)第185章 消息(下)第232章 關稅(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185章 消息(下)第12章 能吏(下)第36章 移縣(下)第331章 逃亡(下)第51章 仙方(上)第7章 鞭打(上)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75章 新生(上)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下)第172章 首戰(上)第185章 消息(上)第278章 焚燒(上)
第321章 長安(下)第248章 召集(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50章 喻令(下)第42章 迎娶(上)第48章 天意(下)第196章 女婿(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118章 度江(上)第225章 新年(上)第82章 憤憂(下)第150章 喻令(下)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82章 憤憂(上)第54章 大喪(下)第51章 仙方(下)第106章 繼位(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320章 趨勢(上)第191章 快意(上)第198章 信使(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208章 交旨(下)第247章 流民(下)第28章 素兒表妹(下)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21章 入門(下)第298章 天兆(下)第145章 謝大家(下)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102章 聽聞(下)第116章 水師(下)第300章 動作(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263章 尋思(上)第299章 旨意(上)第150章 喻令(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279章 就戮(下)第150章 喻令(上)第68章 滅亡(下)第313章 黑龍崩(下)第89章 落定(下)第35章 轟動(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32章 關稅(下)第37章 暗流(上)第176章 天譴(上)第156章 撤軍(下)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35章 轟動(上)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7章 鞭打(下)第158章 出使(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29章 有女好求(下)第158章 出使(上)第94章 瑞雪(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206章 二王(下)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6章 封賞(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318章 惡報(上)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196章 女婿(上)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239章 將星(下)第298章 天兆(上)第60章 出山(上)第3章 山民(下)第166章 影響(下)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309章 挽回(下)第1章 奪舍(下)第185章 消息(下)第232章 關稅(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185章 消息(下)第12章 能吏(下)第36章 移縣(下)第331章 逃亡(下)第51章 仙方(上)第7章 鞭打(上)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75章 新生(上)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下)第172章 首戰(上)第185章 消息(上)第278章 焚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