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首戰(上)

垂正十六年七月三日,在裡陽島湖面遭遇。

王弘毅立在船上的高臺上,親兵分立身後。

遠處的大批吳楚聯軍的艦隊,已然在望,一艘接一艘的敵船連成一片,展開有着十里,形成浩浩蕩蕩的隊伍,佈滿眼前的河段,延綿不絕,令人望而生畏。

王弘毅見了,臉色不變,心中卻是凜然:“望之如山!”

堅船精兵,在這個時代,就和堅船利炮一樣,氣勢奪人。

王弘毅沉吟片刻,說着:“給孤召見張範直和呂肅海。”

“是!”

片刻後,早已經等候的二人,過來,行禮。

“吳楚聯軍堅船精兵,我軍艦小不能仰攻,直攻當會受挫,唯多用火器纔可獲勝,不過敵艦也有弊端,敵艦巨大,首尾連接,不利進退,轉向不靈,當以這條而破之!”王弘毅平靜的說着。

頓時,下面兩人都用驚異的目光看了看主公,這本是要當面奏的內容,不想主公就一口說了出來。

王弘毅說着:“張將軍,火銃三段擊,你已經熟悉了吧?”

“是,已經熟悉了。”張範直小心翼翼的說着。

“你說孤爲什麼要用三段擊?”

“主公,火銃裝填緩慢,火銃射後,要放入火藥和鉛丸,要搗實,點燃火繩後要瞄準敵人,射擊完後要清理槍孔,就算熟手,裝填也要二十息(二十次呼吸的時間),不是熟手,或者在戰場上胡亂,時有六十息。”

“就是主公所言,在陸地上,二十息時間,足夠敵兵衝上來殺幾次了,不過在船上,卻可實行,現在主公用此法,三人一組,選精銳射手爲火銃手,後二人同樣持火銃。”

“精銳射手射擊完畢,後一人將裝填完畢的火銃遞上,繼續射擊,而空手者接過已經射擊的火銃,進行裝填火藥和彈丸,等射完第二發,第三人又將火銃遞上,再接過已經裝填火藥和彈丸的火銃,加以搗實和加火繩,裝填完畢。”

“此法連續不絕,密密麻麻輪流,間隔的時間大大縮短,並且射擊的密集度也大大加強,而且一次射擊,目標過於集中,往往有數人身中十數發的事,這就是浪費,三次連綿射擊可以更好的選擇目標,這真是主公英明。”

“既然你知道,那你知道我軍將採取什麼戰法?”王弘毅詢問的說着。

單論訓練,張範直可以說是非常合格,但是真正論戰時,卻一時間不能明白王弘毅的意思,不由卡住,汗流了下來。

見張範直一時說不上來,王弘毅轉向了呂肅海:“你有什麼意見?”

呂肅海伏身頓首,說着:“是,小臣以爲,這和火銃是一樣,我軍船小,但速度快,我軍火器強,但是數量不能放太多(船上不能載太多火器,容易爆炸),我軍只有也採取三段擊。”

“將我軍分開,分成若干隊,輪流轟擊,短時間內發揮最大力量,彼此輪流,一旦船上火器消耗大半,就可回軍補給,不可戀戰。”

聽了這話,王弘毅用驚異的目光盯了呂肅海一眼,呂肅海現在,還是英俊青年,剛剛留起的鬍鬚茸茸,帶着風霜的顏色,手還有厚厚一層老繭。

王弘毅見了,記在心上,說着:“你說的沒有錯,正巧水師有二萬人,六百人四條船的劃分並不合適了,必須有着新的劃分……傳令下去,衛上面同樣要設都,二十條船一都,現在分成七都,輪流進攻。”

又問着:“呂肅海現在是什麼官銜?”

張範直想着心思,這時忙說着:“擴編後,是衛將,礙於資格,還不能再升。”

王弘毅說着:“什麼資格?戰時就要特別提拔,我提拔你爲一都水師主將,稱都督,以後分大都督和都督。”

張範直心中翻滾,卻立刻答應:“諾!”

又轉身對着呂肅海說:“還不謝主公大恩——這是主公特恩,無需經過考議。”

呂肅海本是一個少年,但是在兵營裡數年,已經深沉煉達,心中興奮,卻半點不露,伏身頓首說:“微臣寸功未建,愧受主恩,請主公收回成命,若小臣陣前立功後,再作恩賞不辭。”

王弘毅覺得這話有理,但是他們怎麼知道自己心思,眼前的張範直,練兵當然極好,奠定了水師的根基,但是他的極限只是都督,領七千還勉強可以承擔,當大都督領二萬軍,已經不足。

這就是爲什麼王弘毅親自接手水師指揮的緣故。

只有王弘毅接替,才能鎮龘壓住水師,不出意外,這時就笑着:“怕什麼?孤一言已出,焉有收回之理?孤就任命你當都督!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這樣吧,你領一都船出擊,作先鋒,打出我軍的威風來,證明孤沒有看錯眼,也讓全軍服氣!”

這實際上就是王弘毅的本意,他深刻明白氣運之道,既然總體上吳王氣數壓制自己,但是卻可以一局局慢慢挽回。

要挽回,就要打的開門紅,自己水師中,唯呂肅海身具淡青色的氣運,能頂住吳王的壓制,不受太大的影響。

而且平時秘密關注,知道這人深沉剛毅,並非只有氣運沒有本事的庸人,這時,就要他來扭轉氣運。

古時有田忌賽馬,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

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得王千金。

這說明是用上駟來獲勝的原理,當然,戰局比這個還殘酷,但是首開得勝,就能大震己方士氣,摧敵之銳氣,就能使自己增長几分氣運,削去敵人幾分氣運。

這些心思,當事人當然不懂,只是這欣賞愛護重用之意,已經非常明顯,呂肅海伏地聽着主公的這些話,只覺得胸中氣血涌動,五內俱沸。

此時憶起,當初第一次見面,就在衆人中看中自己,不嫌自己年輕,讓自己當了營正,這恩典真是深如海。

雖幾年軍中歷練,見過血,殺過人,轉戰荊州,又隱隱受到都督的猜忌,種種疲憊、無奈、委屈……都在王弘毅的目光和命令中融化消散。

細思這些話,比自己父親還要溫厚情深,還要寄託着厚望,當下就連連磕頭,哽咽不能成語,說:“臣……臣何敢當主公如此大恩,惟有粉身碎骨,以報萬一,主公放心,臣就是拼了性命,也要爲主公擊破敵艦。”

張範直聽了,卻伏下頭,手緊緊的抓着甲板的縫隙。

不過呂肅海到底是非常人,片刻已恢復了平靜,擦了擦眼淚,再次伏身說:“臣恭謹領命。”

這話一出口,只見他頂上原本的金印猛的炸開,又變成了一個新的金印,幾乎同時,外面就有着黃金色的氣運,瘋狂涌入。

只是片刻,黃金色的氣運大盛,一根淡青色的本命氣,在其中運轉着,調和着,使黃金色氣運凝聚成團,不知不覺,已經把整個金印裡填滿了十分之八九。

見此情況,王弘毅不由微笑,果然是身具根基,這時提拔成都督,也立刻能容納下,能消化,對首戰充滿了信心。

兩軍開戰,必先是先鋒交戰,使各軍知道虛實,可吳王就算是人才鼎盛,也不可能有着淡青色的大將當先鋒吧!

當下,王弘毅又吩咐:“張將軍,你是大都督,不可親上前線,與孤一起坐鎮旗艦,不過現在全軍分配成七都,你下去立刻分配,半個時辰內,孤要見到分配完畢。”

艦隊分成七隊,每隊配備火銃、手火雷,還有弓弩。

張範直這時應着:“諾!”

當下和呂肅海退了出去,這時,上午陽光燦爛,江面卻是戰雲密佈,殺氣騰空,兩軍正在作着最後的調整。

看着艦隊在調整,王弘毅心中一片平靜,卻莫名的想到了和戰爭無關的內容。

“打下荊州,就可吞併交州,就開始海上貿易,按照這個世界的情報,現在西秦(西方)已經相當繁榮,不時有着貿易來往,達到宋朝的海貿水平絕不困難。”

“只要自己開海關,建海衙,進行大規模刺激,商人會和螞蟻一樣雲集,當然,這時也必須強大的海軍來保證海域和河道的安全。”

“朱元璋有着全球最強大的水師,可惜的卻在奪取天下後閒置,到了我的手上,不但不能閒置,還必須有着全球最強大最精良的水師,把海洋的水道置於控制之下。”

原本地球上,大明水師有300年不敗的美譽。

1352年洪武起兵,明軍初建水師,採石磯一戰成名。鄱陽湖大破漢王60萬水陸大軍,平定梟雄張士城。

以後還有與荷蘭的料羅灣海戰,與日本的露樑海戰,與荷蘭的彭湖海戰,與葡萄牙,日本海盜的九山大洋海戰,與越南的小黃江大戰,與清朝的廈門海戰。

並且其中有着“鄭和七下西洋”,那時艦隊舉世無敵!

這明明已經把握大航海的命脈,可惜的是,卻因爲對經濟的無知,而白白浪費。

王弘毅自然不會這樣放過。

“而且我還有一法,不需二十年,無論民間還是軍方,在航海上都無敵於天下。”王弘毅想着。

不過轉眼之間,他啞然失笑,這實在想的遠了,先關注着今天的大戰吧!

這時,呂肅海已經完成整編,率二十條船出擊。

再過片刻,敵方二十艘敵艦駛出水峽,帆桅重重,甲板上人影幢幢,顯處於隨時備戰的狀態下。

雙方戰鼓聲起,連綿不斷,大戰一觸就發!

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18章 大怒(下)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207章 滿月宴(下)第250章 器量(下)第21章 入門(上)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225章 新年(下)第99章 懸首(下)第102章 聽聞(下)第124章 氣短(上)第130章 厚重(上)第303章 望洛陽(上)第118章 度江(上)第225章 新年(下)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81章 大變(下)第33章 就義(上)第2章 望氣(下)第99章 懸首(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320章 趨勢(上)第251章 大戰(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49章 病變(下)第50章 造鼎(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165章 送行(下)第3章 山民(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77章 衝鋒(下)第90章 賞賜(下)第250章 器量(下)第150章 喻令(上)第69章 隕落(下)第319章 長安(上)第278章 焚燒(上)第101章 出降(下)第136章 出兵(上)第32章 破局(下)第329章 來使(下)第39章 觀禮(下)第312章 轉運(下)第289章 對應(下)第248章 召集(上)第188章 登基第5章 易命(下)第266章 法會(三)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331章 逃亡(上)第15章 賴同玉(上)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82章 憤憂(上)第62章 大賢來投(下)第73章 豐收(下)第42章 迎娶(上)第118章 度江(下)序章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12章 能吏(上)第248章 召集(上)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87章 一人活(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275章 彌風波(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68章 滅亡(上)第248章 召集(上)第92章 產子(一)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4章 出擊(上)第126章 歸順(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43章 青蓮池(下)第287章 決意(上)第301章 說降(上)第240章 夜襲(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179章 遷移(下)第15章 賴同玉(上)第144章 宴(下)第277章 旨意(上)第190章 新生(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307章 夜襲(一)第240章 夜襲(上)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43章 青蓮池(下)第54章 大喪(下)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上)第26章 突破(下)第246章 船運(下)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233章 誅滅(下)
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18章 大怒(下)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207章 滿月宴(下)第250章 器量(下)第21章 入門(上)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225章 新年(下)第99章 懸首(下)第102章 聽聞(下)第124章 氣短(上)第130章 厚重(上)第303章 望洛陽(上)第118章 度江(上)第225章 新年(下)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81章 大變(下)第33章 就義(上)第2章 望氣(下)第99章 懸首(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320章 趨勢(上)第251章 大戰(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49章 病變(下)第50章 造鼎(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165章 送行(下)第3章 山民(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77章 衝鋒(下)第90章 賞賜(下)第250章 器量(下)第150章 喻令(上)第69章 隕落(下)第319章 長安(上)第278章 焚燒(上)第101章 出降(下)第136章 出兵(上)第32章 破局(下)第329章 來使(下)第39章 觀禮(下)第312章 轉運(下)第289章 對應(下)第248章 召集(上)第188章 登基第5章 易命(下)第266章 法會(三)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331章 逃亡(上)第15章 賴同玉(上)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82章 憤憂(上)第62章 大賢來投(下)第73章 豐收(下)第42章 迎娶(上)第118章 度江(下)序章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12章 能吏(上)第248章 召集(上)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87章 一人活(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275章 彌風波(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68章 滅亡(上)第248章 召集(上)第92章 產子(一)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4章 出擊(上)第126章 歸順(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43章 青蓮池(下)第287章 決意(上)第301章 說降(上)第240章 夜襲(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179章 遷移(下)第15章 賴同玉(上)第144章 宴(下)第277章 旨意(上)第190章 新生(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307章 夜襲(一)第240章 夜襲(上)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43章 青蓮池(下)第54章 大喪(下)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上)第26章 突破(下)第246章 船運(下)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233章 誅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