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章 遷徙

逾期不進入定居點,不管有何動機,總之是一種不能忽視的威脅,剷除也是自然。

時間到了西曆1491年末,遷徙行動進入尾聲,NEP大區的五百萬平方公里土地,除“全產機”體系與定居點外,原則上已不存在“人”這樣一種東西。

大批貧民進入定居點,規模,每一地控制在萬人左右,這樣的集中式定居,相比於散落居住在廢墟般城市或荒郊野外,保障系統的能耗會大大降低,也方便爲其提供教育、醫療、安保等基礎服務。

這些服務,無一例外都有很強的規模效應,聚居羣體規模越大,效益越顯著。

但所謂“基礎服務”,是否有必要讓這一千萬貧民,從此過上聯邦尚在時的那種“Old_Golden_Days”,不僅衣食無憂、簡直還挺幸福的生活呢。

堪稱棘手的問題,在方然,主觀上並無這種嗜好,以目睹無數貧民掙扎求生爲樂,手中掌控的資源,也的確足夠豐富,只要分撥出其中的一小份,便足以讓治下的10,000,000民衆,每人享有十噸、甚至一百噸標準煤的JOE額度。

在生產極度發達的今天,一百噸標準煤對應的三萬億焦耳“貨幣”,足以讓人過上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

自身有這樣的能力,看起來如此,但,事實一定是這樣的嗎。

在制定計劃時,面對“集中式定居點”的總體設計方案,方然沉思良久,他並不認爲自己有能力在NEP扮演“上帝”,讓治下的一千萬貧民擁有幸福的生活。

力有不逮,並非體現在物質層面,而是在精神層面。

單純考量定居點的物質基礎,不得不說,通用型AI的設計、施工與運維能力,的確很強大,爲一萬名貧民準備的定居點,佔地約十平方公里,建築總面積在1,000,000平方米左右,單看人均建築面積就有上百平方米,這肯定算不得艱苦。

其中的各項設施,從住宅到鍛鍊場所的一切規劃,完全借鑑舊時代的聯邦住宅、公共場所之設計規範。

建築物內的一切配置,不說豪華,至少也中規中矩。

至於教育、醫療與安保方面,秉承少花錢、少插手的原則,服務人員基本由貧民中有資歷、有意願的人員來充當,至於硬件設施,從無菌手術室到信息化教室也都不缺。

在通用型AI開工之後,藉助攝像頭,方然“視察”過一座部分建成的定居點,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在定居點內走動,觀察,說真的他並未發現多少不妥之處,倘若不考慮外面的世界,單純在其中生活,綜合生存品質甚至比聯邦尚在時還要好。

最起碼的,在這樣一座定居點內,工作也好,賦閒也罷,都無須爲溫飽發愁。

……至少暫時無須發愁。

物質條件,起碼也還相當湊合。

然而在精神上,定居點裡,卻是另一幅着實堪憂的景象。

一言以蔽之,人,並不是可以飼養的牲畜,不是“只靠吃米活着”、腦袋不想事情的原始動物。

在這方面,用不着藉助心理學,多年的人生經歷便足以提醒。

人,上到君王,下到賤民,究竟是憑一種什麼樣的信念而活,答案盡人皆知,是“希望”。

然而正是這“希望”,今天,身爲大區管理員、執掌數百萬武裝機器人的男人,並沒辦法提供給治下的一千萬貧民。

希望,總之是心態,是人的意識活動之特有狀態,要提供可沒那麼容易。

而倘若沒有希望,一個人,一個羣體,生存狀態必然堪憂,對此有一句話概括的很到位:

“人是活在希望之中的”。

這句話,如何理解,方然並不想從文學角度剖析,他想的是哲學層面。

本質上講,這句話,並不是一句文人墨客的有感而發,而是在敘述這樣的現實,人,有着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特性,不妨借鑑卡奧*海因裡希的精闢陳述,“最蹩腳的建築師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與最靈巧的蜜蜂相比,建築師,哪怕再蹩腳的,也具備蜜蜂所不具備的“預見力”。

其下意識的行爲,不論蹩腳、還是高明,幾乎一切都着眼於行爲的遠期效應,而非眼前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時效應。

換句話講,一個心智成熟的人,言行舉止,行爲決策,幾乎都是爲了在或近或遠的將來獲得收益、規避損失,現在的行動,是爲了將來,而這種還未到來、卻有預期的“將來”,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希望”。

什麼叫有希望,說白了,就是要有未來;

而這正是當今世界,今天的人類文明,最缺乏的一種東西。

將無數貧民集中到定居點,衣食住行,都有起碼的保障,解決一千萬民衆的最基本需求,是物質層面的拯救。

但是在精神層面,希望,卻是一切物質條件都難以催生,甚至無法催生的存在。

身爲管理員,NEP大區的掌控者,自己又能對貧民說一些什麼呢,經歷過蓋亞大戰,全面核戰與激烈內鬥的無數民衆,所有這些浩劫的倖存者,哪怕再頭腦愚鈍,也不難憑藉經歷與見聞,產生出“當下形勢極其嚴峻”的判斷。

何況頭腦愚鈍者,又如何能從一系列的劇變中倖存。

但凡倖存至今,貧民,多少總是會有些智慧,更容易看透這一點,繼而心生絕望。

這種絕望,用不着高屋建瓴、高瞻遠矚,擁有過人的頭腦與膽識才能看破,而是但凡在貧民中隨波逐流、經歷坎坷,便能從自己與周圍難友的遭遇中,明白所在階層的處境。

繼而,猜到自己的明天,大概會怎樣。

從幾十年前一直到今天,從經濟危機,社會秩序名存實亡,到第三次蓋亞大戰,有活力組織橫行霸道,再到管理員自相殘殺,城門失火池魚遭殃,聯邦大地的無數民衆,從被壓迫者變成累贅,又從累贅變成看客,最後從看客變成圈養的牲畜,處境每況愈下。

反抗的能力,也隨之被一天天削弱,越來越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時至今日,定居點中的生活,從遍佈監控頭到武裝機器人的一切,都在清楚無誤的向貧民們表明:

你們已不再是人類,而是管理員出於某種考慮,才圈養起來的動物。

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六章 渺茫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二七二章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五一二章 超越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三十章 痕跡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四八九章 批駁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七五〇章 分解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二一七章 變遷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四十五章 建樹
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六章 渺茫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二七二章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五一二章 超越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三十章 痕跡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四八九章 批駁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七五〇章 分解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二一七章 變遷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四十五章 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