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五章 旦夕

不是礦藏,就是石灰岩,再或者是生物體,總之,碳的來源無非是這幾種。

至於說,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蓋亞表面究竟有了一些怎樣的變化,不僅阿達民,NEP大區的研究者們也無從觀察。

但,稍加思考,也不難猜到幾分。

一言蔽之,在全面內戰後的“新時代”,蓋亞表面的人類活動,完全以寥寥幾十個管理員的意志驅策,目標則是這些傢伙的野心,在此前提下,一切人類活動(或者說機器活動)根本罔顧任何環保、生態利益。

一旦明確這點,此時此刻,蓋亞表面的此類行爲,是採礦,還是發電,是戰爭,還是屠城,都會造成生態的極大破壞。

進而,甚至會一點點改變蓋亞大氣圈的成分。

這種原因,相比於氧含量的0.04%之變化,更令方然感到一陣頭皮發麻。

完全不顧長遠利益,事實上,也根本沒心思、沒條件去想太多,這種立場,東北太平洋大區其實就一直如此。

在制定規劃時,AI根本不會考慮任何環境影響,爲提升供電穩健性,規劃一座巨型火力發電廠,爲此而剷除大片森林,爆破巨量喀斯特巖體,甚至用刀耕火種的方式開闢通路,敷設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這一切,無疑都會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

森林被剷除,巖體被炸坍,最終,在大氣、水與微生物的作用下,其中的固定碳都將氧化,繼而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入大氣。

一邊大興土木,瘋狂燃燒化石燃料以獲取電力,一邊則是生態環境的毀滅。

粗略估計,蓋亞表面的植物,換算成含碳的總量約五千億噸,相比地下礦藏與石灰岩等,更容易被破壞,博士在報告中提出假設,如果在最近三到五年中,蓋亞表面的植物以年均5.5%左右的速度“消失”,則可以解釋氧含量與二氧化碳含量波動的50%。

否則,單考慮化石燃料,與石灰岩等地質物的氧氣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並無法解釋數據爲何會飆升。

蓋亞在燃燒……

這,是瀏覽報告後,方然腦海中的第一個念頭。

5.5%的植物,被燃燒爲各種氧化物,其中固定的碳變成了二氧化碳,這比例並不很可怕,然而再想一想,蓋亞生物圈的植物,很大一部分都分佈在海洋表層,這些植物顯然無法“燃燒”,事態就立即變得十分可怖。

植物,在人類活動面前,幾乎沒有任何逃避的能力,更遑論抵抗。

不論出於何種原因,是戰爭,還是開發行爲,蓋亞表面的植物正在被毀滅,這,是監測數據背後的殘酷現實。

而一旦植物被毀滅,從森林,到草原,再到荒廢已久的耕地,蓋亞表面的一切生物,就會失去植物這唯一的食物、也即能量之來源,到那時,除極少數人還能憑藉儲備與“造飯機”苟延殘喘外,絕大多數物種都會殉葬。

即便理智在告訴自己,“蓋亞的植物全滅”,並不會發生,巨大的生態危機還是讓方然感到十分棘手。

原因,不止於眼前的情形,在人類毫無顧忌的活動影響下,蓋亞生物圈的態勢每況愈下,更在於面對這一切,身爲阿達民,掌控偌大NEP並(理應)決定一切的管理員,自己卻沒辦法將這勢頭遏阻。

資源,能源,乃至所有的一切,必須爲蓋亞大戰做準備;

此時此刻,不止是自己,蓋亞表面的所有割據者都不會有閒情逸致,去搞什麼環境保護。

環境,蓋亞表面,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似乎應該被全體人類所珍視,現實情形卻是,身爲管理員而想的很明白,倘若無法在競爭中取勝,最終成爲“那個人”,蓋亞的一切對自己而言,便毫無意義。

環境保護,維護現有生態,倘若只是爲“那個人”暫時呵護資產,又有什麼意義。

這一點,即便情感上萬分厭惡,理性卻毫無猶豫,方然只能耐心聽完克萊德曼博士的報告,然後有氣無力的擺擺手,讓在場的科學家們稍安勿躁。

現在,不論這些人,還是自己;

除默默送別外,又還能爲命運多舛的這文明,做一些什麼呢。

“諸位,關於北大陸,乃至蓋亞表面的生態現狀,本人已有全面的洞察。

至於接下來的對策,在這裡,作爲阿達民,我不妨將實情一併托出,以各位的聰明頭腦,想必也不難理解。

身在這樣一個時代,不用說,割據勢力之間的競爭,是苟延殘喘之人類文明的基調,作爲管理員,不管自己持什麼樣的觀點,若不想被殺出局,便只能一切爲軍備競賽、乃至蓋亞大戰而服務。

相比之下,蓋亞的生態環境,與其他領域的諸多危機一樣,充其量,只會間接影響NEP大區,而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災難性後果——”

“——抱歉,阿達民閣下,但、您怎能如此輕視這一危機?”

阿達民的話,在克萊德曼博士聽來,簡直荒謬,他甚至懷疑此人是否看懂了報告,

“蓋亞生態圈的情形,現在,用‘危在旦夕’形容也不爲過,作爲統治者,您也許可以漠視邊境線外的一切生態災難,可是,且不說北大陸的生態惡化,並不會被一條無形的邊境線所阻擋,東北太平洋大區的生態,同樣在惡化,難道就這樣視而不見?”

“‘視而不見’,嗯?

倘真如此,諸位在座的專家,你們恐怕早就墳頭長草了罷。”

這些科學家,是該說他們勇氣可嘉,還是圖樣圖森破呢,不,這些都不一定合適,察言觀色,長期觀察這些麾下的科研人員,方然早已明白,自己與這些理想主義者的觀察、理解問題之視角,究竟差別在哪裡。

區別只在於,專家、學者們,大都還對事態的本質,缺乏認識。

仍認爲人類文明會服從“螺旋上升”的經驗,熬過眼前的艱難時代後,說不定,就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

而自己,藉由IT領域的歷練,才深刻洞悉人類文明的宿命般結局,認識到今天的文明,無非是在苟延殘喘,只待又一次蓋亞大戰橫掃大地,“那個人”誕生後,便會徹底迎來最後的終結。

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四十章 機會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一章 列車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一一七章 自我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二三章 盤桓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六〇一章 名稱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六章 渺茫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二五一章 意志
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四十章 機會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一章 列車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一一七章 自我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二三章 盤桓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六〇一章 名稱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六章 渺茫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二五一章 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