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科研

人,計算機,兩者的架構都不一樣,彼此模擬顯然是很困難的任務。

對人而言,進行人腦原本並不擅長的計算、邏輯、海量簡單分支決策的任務,效率遠遠低於哪怕最原始的計算機。

對計算機而言,從事其並不擅長的複雜局面判斷、複雜分支決策之任務,哪怕算力早已碾壓人腦,也仍然是一種消耗巨大的以短擊長,龐大而複雜的算法體系,到頭來,還不如人腦迅速憑“直覺”而做出的結論。

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一旦認識到這點,方然就明白所謂“等效算力”的意義並不大。

用圍棋AI的算力,或者,其他任何AI的算力去衡量人腦的處理能力,並不能準確判斷人腦的實力,充其量只說明,倘若要人腦去從事計算機、人工智能擅長的工作,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可以與多大算力的AI相比擬。

至於人腦的真正實力,恐怕,是沒辦法用Flops來表徵,正如一輛家用轎車的優劣,絕對無法通過超載能力來衡量那樣。

那麼人腦的能力究竟怎樣,到底,有沒有一個起碼的判據。

念及至此,花費寶貴時間思考這一問題,方然的初衷,或許是爲了調劑生活,在緊張工作的間隙放鬆頭腦,但,不知不覺將思維深入到這種程度,他才逐漸意識到,自己正在思考的是一個何其關鍵、甚至是決定性的問題。

人腦與計算機,架構迥異的兩種事務,它們真的可以彼此等效、甚至彼此替代嗎。

這一問題的真正答案,至關重要,一旦得出結論,就可以回答縈繞心頭、困擾思緒的兩個棘手之問題:

計算機,能否替代了人,去從事創造性的科學研究工作;

以及計算機,能否作爲意識的載體,成爲實現無限長之生命的一種手段。

兩個問題,本質上,都是在探究人腦與計算機的本質,是否可以彼此等價,進而彼此替代。

但答案又會是什麼呢,站在西曆1489年的歷史節點上,無需殫精竭慮,方然就能給出一個令人失望的回答:

不能。

計算機,替代人類勞動,是多少年來一直在發生的事,可是直到今天,聯邦、乃至全世界的IT尖端研究,仍未創造出能通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能,距離人工智能代替人類,從事創造性科學研究的目標,顯然就更加遙遠。

當今時代的APOS、全產機,毫不誇張的講,已經取代了社會生產過程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力,將從清掃工到應用工程師的諸多崗位徹底消滅,這固然是事實。

聯邦的無數勞動者,因此失業,喪失參與生產流程的機會,這也是一種確定的趨勢。

但直到今天,勞動者,仍然被聯邦頂層、有產者、統計階層所需要,在聯邦大地的無數研究機構、生產體系中,從事創造性研究的自然科學領域之頂尖人才,數量一點也沒有減少,甚至還會隨着生產體系的膨脹而擴大。

計算機的能力,在今天是前所未有的強大,但仍然有一些事情是其力不能及。

科學研究,前沿領域的探索,尖端技術的開發,仍然必須由人來主導,即便計算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今日的一切高新科技研發,離開超級計算機的強大算力都無以爲繼,但在研究過程中,計算機所充當的仍然是“算僕”,只是研究者用來加快計算速度,縮短研發週期的工具。

原則上講,今天的一切科學技術之研究,完全擯棄計算機,照樣可以進行下去。

只不過研發的速度,會慢到令人完全無法忍受,科學家窮極一生、僱傭海量計算勞工,也沒辦法等到計算結束、驗證自己的理論是否正確。

計算機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但,這與成爲主導根本就是兩回事。

正因如此,在社會劇變的這時代,聯邦的無數勞動者纔沒有被頂層徹底拋棄,被成批趕進毒氣室,而是暫時維持一種微妙的、尚可維持的平衡:

無數勞動者失去工作、苟延殘喘,其中的一小部分精英則(暫時)還有工作,衣食無憂。

數量龐大的底層,多少還得到一點救濟、勉強維生,以巨大的基數,多少總能夠爲生產體系提供一定數量的精英勞動者,只待眼前的科學研究者們逐漸老去,死亡,就可以進入生產體系,繼續爲頂層服務。

在生化仿真人的衝擊下,頂層——奴隸——奴僕之三元體制,奴僕的地位岌岌可危,數量持續減少,而被大量的生化仿真人取而代之。

這一趨勢,在幾年前就能觀察到,除從事“人文藝術”的奴僕外,普通服務者均前途堪憂。

奴隸羣體的地位,則兩極分化,大量普通勞動者陸續被踢出生產循環,從事尖端科技研發的高端人才則安穩如山。

這樣一種大趨勢,長遠看來,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現在還說不好。

方然並不在乎什麼“長期趨勢”,事實是明擺着,第三次蓋亞大戰很快就將到達“臨界點”,繼而,在雙方動用戰略核武器後,事態就將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整個人類世界都將迎來又一次天翻地覆的劇變。

世界命不久長,長遠趨勢,也就只能是一種虛無縹緲。

相應的,計算機究竟能否取代人,從事(真正的)科研工作,或者說究竟要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做到這一點,則是根本性的重大問題。

真正的科學研究,毋庸諱言,並非若干年前人們以爲的那樣,只要經過專業、系統的教育,在生產體系中從事一些無關體力、無關交際的工作,就算是投身於科學技術,恰恰相反,彼時的大量所謂技術崗位,進行的都是些程序性的勞動。

隨着IT技術的滲透,應用科學與計算機程序的結合,讓這些崗位上的人被迅速淘汰。

真正的科研,要麼是前沿領域的探索性工作,要麼是極端複雜局面下的技術應用,總而言之,一切以計算機是否能取而代之爲準則:直到今天,聯邦的超級計算機與AI,能未能將托馬斯*安生、萊斯利*蘭伯特等人踢出生產循環,就是“計算機尚力有不逮”的有力證明。

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七一四章 工程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五五八章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四章 學習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十四章 適者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七三五章 少年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五八九章 會面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四六五章 漂移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六二八章必亡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六六五章 耗散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七九六章 雜糅
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七一四章 工程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五五八章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四章 學習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十四章 適者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七三五章 少年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五八九章 會面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四六五章 漂移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六二八章必亡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六六五章 耗散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七九六章 雜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