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五章 成長

無視這一規律,強行讓孩童“搶跑”,除平添其辛勞與心理壓力之外,並無益處。

蓋亞淨土的教育體系,相比之下,更專注於接受者的成長,在初級階段,對應一個人從降生到十歲左右,主要還是培養其社會屬性,並鍛鍊其認知、記憶、表達與自我評價能力,而不在意其是否有什麼“突出的成就”。

這種做法,在教育界人士中,引發了一些熱烈的討論,也有人不表認同。

對這些觀點,方然則很敏銳的指出,蓋亞淨土採用這一體系的原因,主要還是爲了最大限度的保護、發掘受教育者的“創造力”。

創造力,一個並不新穎的詞彙,在舊時代的案牘中屢次提及,

卻往往只是在言不由衷。

出於各種動機,一大羣教育者、受教育者,都在圍繞“創造力的培養”而忙碌,最終成果卻很可疑,甚至於,大量教育領域的研究,連什麼是創造力,都沒有形成科學的認知,其行爲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

在阿達民看來,“創造力”,本質上可以歸結爲一種“人腦的思維意外”。

異想天開,奇談怪論,這些形容詞的含義都傾向於負面,用在“創造力”上,卻沒什麼不合適,甚至完全正確。

倘若一種設想,在提出時就可以嵌入人類既有的知識體系,則這種東西的價值,便不言自明,如果與體系相符,便不過是重複;如果與體系不相符,便也只是謬誤,不論哪一種情況,這,都算不上“創造”。

舊時代話語中的“異想天開”、“奇談怪論”,其實就是指這一種情形。

從這角度考慮,舊時代的全部教義,是的、就是全部,才真正是基於人類既有認知,毫無新意的胡說八道。

而真正的“創造”,則是提出一種人類既有知識體系之外,其正確性與價值,並無法一眼看穿的新東西,雖然基礎仍然是人類已知的客觀規律,經過變造、組合、等代等手段,纔有可能真正拓展科學的邊界。

這一能力,人多多少少都有,只不過在舊時代忙於餬口的大環境下,

絕大多數人的創造力,早已被抹殺殆盡。

相關研發機構的研究表明,失去創造力,在腦神經系統的微觀層面,表現爲思維活動的“規整化”,教條、生硬的思維模式越強。

原本應呈現多樣化、模擬式特質的人腦,隨一個人的年齡增長,意識定型,倘若沒有經過專門的培養訓練,其神經活動則在“硬件固化”的基礎上,趨向於固定的模式,只能在既有知識體系內打轉,而難以學習掌握新的知識理論。

到這一階段,可以說,“創造力”已接近於消亡,即便絞盡腦汁要想出些新東西,能提出的也不過是一些妄想而已。

創造力的滅失,在舊時代,非但不成其爲一個嚴峻問題,反而正是教育的某種“功能”。

培養工業體系中的合格勞動力,所需的特質,本來也不是什麼創造力,而是根據既有規則,完成任務即可。

一個人頭腦中的獨特想法越少,就越容易駕馭,這是很直白的道理。

但是在蓋亞淨土,一個幾乎全部勞動都可由機器完成的時代,人腦的“創造力”就是很寶貴的東西。

爲此,在孩童成長過程中,尤其在初級教育階段,阿達民並不提倡以知識爲主的教育模式,而更傾向於“順其自然”,只要能塑造幼兒的社會屬性,並,爲後續階段的學習,培養興趣,就達到了這一階段的教育目標。

到一個兒童成長到十歲,完成初級教育,接下來便進入中級教育階段。

從初級到中級,這裡,似乎會涉及到一個“錄取”的不大不小問題,舊時代的升學,在許多國家以選拔方式進行。

而在新時代的蓋亞淨土,這種做法,則早已不合時宜。

文明2.0時代的每一個人,不論天資如何(且不說在“意識模擬器”內,哪裡還有天資的差異),都具有大致相仿的生活條件,因而也有資格接受同樣水平的教育,使用同樣數量的教育資源。

舊時代的選拔,是基於如下兩個很明顯的事實,纔會一直存在下去。

其一,在資產主義框架內,一切都有價格,一切社會活動都圍繞利潤而進行,在金字塔型社會結構下,選拔經濟地位更高的孩童,是有利可圖;

其二,還是在資產主義框架內,稀缺是永遠是資產、資源,而不是勞動力,即便選拔會將一大部分民衆擋在獲取生產資料、以勞動爲社會做貢獻的行列之外,只關心利潤的頂層、有產者、統治階層也毫不在意。

這一點,舊時代的許多人,並看不透,甚而還被洗腦而爲其搖旗吶喊。

他們並不理解,一個人,降生在這世界上,除疾病、意外等原因而導致的腦神經系統損傷外,大概率都具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潛力。

這種潛力,具有高度的可塑性,除職業運動員,文藝工作者和極少數專職崗位外,一個身體健康、頭腦健全的孩童,完全可以經由適當的教育、培養,成爲勝任社會絕大多數崗位,甚至包括資深科技研發崗位的人才。

但現實中,大多數、甚至於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童,並沒條件去實現這一點,而只能成爲一介平庸的“普通人”。

要尋找原因,要關注的並非結果、而是過程,舊時代教育體系的選拔,並不是將一小部分“不知怎的天生奇才”遴選出來,充實到社會中堅崗位上,而只不過是對“懸殊經濟地位導致的孩童成長之懸殊差異”這一結果的確認。

不同家庭經濟條件的孩童,差異,並不僅僅體現在成績上,學習的動機,學習的投入度,見識閱歷的差距,乃至起碼的身體健康條件,都不一樣。

這種全方位的差異,最終,體現在考場上,凝結在成績裡,

就彷彿鍍上了耀眼的鎏金,洗脫罪惡的銅臭,一下子變得十分高大上起來。

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一三八章 原因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六二章 永續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六二八章必亡第三三八章 小鎮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十四章 適者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一四一章 活着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六八七章 理解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三六七章 計算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三十章 痕跡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九章 保障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五五二章 喚醒第二二八章 人口
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一三八章 原因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六二章 永續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六二八章必亡第三三八章 小鎮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十四章 適者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一四一章 活着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六八七章 理解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三六七章 計算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三十章 痕跡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九章 保障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五五二章 喚醒第二二八章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