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六章 聯結

要實現這一切功能,顯然,每座封閉型城市的構造,都不可能止於地面上的這一部分,城市的主要能源、物資、運作與應急處理體系,全都部署在地下,幾乎不會在民衆的日常生活中露面。

透明穹頂之下的大地,地形起伏,植被茂密,還會依當地條件,而包含山巒、湖泊甚至河流等要素。

尤其是河流,從保護罩外流入、又從另一邊流出,這對水處理與微生物防控有極高要求,所以封閉城內的河流,主要還是作爲景觀,水流量並不大,只在一些特定河段纔有魚類等宏觀生物存在。

氣候適宜,蟲豸絕跡,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條,這些封閉型城市,

的確堪稱蓋亞表面的“人間天堂”。

“表世界”啓用的第一天,十二座城市中,一千二百位重返現實的淨土民衆走出機構大門,三歲孩童的稚嫩面容上,滿是驚訝與新奇。

經過兩年多的意識連接過程,“混沌”中樞的自我意識,逐漸隨身體的成長而連接到腦神經系統,這一過程,似乎是“意識遷移”的逆向操作,實則不然,其目的並不是要將“混沌”中樞裡的自我意識,遷移到新的身體。

那樣的話,原則上也是一種“永生”,卻會承受意外致死的巨大風險,

對永生者而言,斷然無法接受。

故這一次的意識擴張,乃至間隔六十年的重複操作,目的,是將意識與身體進行比較緊密的“綁定”。

當事者在意識清醒時,幾乎完全從身體這一“接口”獲取外界訊息,進而,認爲自己正以“人”的傳統模式,生活在現實中,從而兼具“保留傳統生活形態”與“意識在系統中永存”的雙重優勢。

唯一的問題在於:

要活在現實,很顯然,“混沌”中樞與身體之間,無法用光纜、或其他有線介質連接。

否則,想象這樣的社會,每一個人都“腦後插管”,拖着長長的線纜走來走去,互動交流,這簡直就太驚悚。

取而代之的策略,技術上,並無創新,身體與自我意識之間的鏈路,主要走“可見光網絡”,相對傳統的微波網絡則作爲備份,這些網絡體系的技術都十分成熟,帶寬、延時等指標,在蓋亞表面也還能接受。

蓋亞,半徑六千三百公里的行星,有限的尺寸讓“混沌”中樞內的民衆,得以靈活操控位於世界各地封閉城中的身體。

畢竟微波也好,激光也罷,一秒鐘都可在介質內繞蓋亞若干圈。

反映到系統延時,距離西大陸“混沌”地下城最遠的地方——南大陸各地,一般都控制在70~75ms。

這樣的延遲,不能說“毫無影響”,但習慣後也不太容易覺察。

爲達到訊號的全覆蓋,確保人類可暢通無阻的前往蓋亞表面任何地點(不論是否有必要),“混沌”中樞的外鏈線路中,只有覆蓋西大陸、中大陸、南方羣島的幾條幹線採用光纖,其餘鏈路則一概經微波信道傳輸。

原因,十分簡單,光雖然是宇宙中最快的物質,每秒299,792km/s的速度,卻只能在真空中才能達到。

而在光纖中,由光纖玻璃的約1.55折射率,不難算得介質光速僅每秒二十萬公里出頭,

只接近真空光速的三分之二。

如果用光纖連接“混沌”與遠方的封閉城管理系統,再經由無線信道連接到每一具身體,線路越長,信號在光纖中耽誤的時間就越多。

從“混沌”到南方大陸的“秋分”,單光纖上的延時就超過120ms,

這顯然是難以接受的。

用微波信道傳輸控制、反饋信號,可想而知,爲縮短路徑而不能用衛星(帶寬也太差),現實中,“盤古”規劃的是大規模SDMA、空分複用體系,在廣袤大陸乃至浩瀚大洋中,建立若干中繼站。

規劃的路徑,保證從“混沌”地下城至世界任一角落,電磁波程不超過兩萬公里,才能保證信號延遲低於75ms。

即便如此,生活在鄰近“混沌”的封閉城,與遙遠南大陸的封閉城,延遲顯然也不一樣,前者甚至只有1ms左右,而後者,如果刻意進行一些操作,很容易發現這延遲的存在,爲此,不少民衆也提出,

是否可以將“混沌”分拆,在各大陸建立“意識模擬中心”,分別存儲在各大陸生活的民衆之自我意識,並快捷的連接到各封閉城。

這一方案,技術上完全可行,但經過民衆的大範圍討論,還是被否決。

否決的原因,一方面,一旦分拆現有的“混沌”體系,並將大部分民衆的自我意識遷移到別處,就必然帶來大量的安全隱患,萬一發生失誤,則有可能危及民衆的生命。

除此之外的更深層原因,則是將人類共有的“家園”,分拆成若干個,這一動作意味深長,或許就會埋下分離、分裂甚至分道揚鑣的種子,對歷盡艱辛才實現大同的人類而言,這種風險,絕對無法接受。

時移世易,歲月變遷,不論發生什麼變故,無論遭遇怎樣的事態,人類,都必須要作爲一個整體而存在,

這是今天淨土民衆的共識。

爲此,在遙遠的南大陸,乃至遠離“混沌”中樞的其他封閉城,些許延遲並不妨事,畢竟民衆隨時可在蓋亞表面,任意遷徙。

不喜歡輕微遲滯感,儘可以一直在鄰近“混沌”的封閉城生活。

這一點,在制定總體規劃時,方然並未想到,待“混沌”中樞大興土木、熱火朝天建設時,才意識到這選址的意義重大,未來淨土的兩千六百萬民衆,出於延遲的考慮,或許會有向“混沌”周邊聚集的趨勢。

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四三九章 經費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一章 列車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一四一章 活着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五四六章 農業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三六七章 計算第二章 消失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二五四章 貿易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五五八章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二八四章 懸崖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六二七章 思路第六十三章 種羣
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四三九章 經費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一章 列車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一四一章 活着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五四六章 農業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三六七章 計算第二章 消失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二五四章 貿易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五五八章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二八四章 懸崖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六二七章 思路第六十三章 種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