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金融戰(上)

太聖十五年大年初八這一天,中華帝國的聖京,中華帝國中央銀行總部。

皇帝馮雲山在內閣副總理李鴻章、內閣委員伍崇耀和周勝坤、財稅部部長閻敬銘、帝國中央銀行行長徐有壬等四人的陪同下,視察中央銀行總部的鑄幣廠和最大的金庫。

如今中華帝國通用貨幣——聖幣的發行權只有帝國中央銀行一家可以,而央行的鑄幣廠總共有三家,聖京總部這裡一家,另外兩家在外地的分行,分別是中央銀行上海分行和廣州分行,而這其中,鑄幣廠的鑄造金屬聖幣和印刷紙幣規模最大的是上海分行這家鑄幣廠。

根據帝國中央銀行行長徐有壬的介紹,馮雲山得知,央行發行的聖幣規模,每年投放到市場的規模都受到比較嚴格的控制。因爲世人都是以金銀兩種貴金屬爲本位的思維,認爲除了金屬貨幣金銀銅錢以外,紙幣的發行,必須依賴金庫中的金銀的儲存量決定,決不能濫發,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這對於中華帝國剛剛成立,經濟還不穩定的時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陛下,我們央行去年共投放了17億聖元到市場。加上歷年投放的聖幣量,整個市場的聖幣流通量估算下來應該在89億聖元左右。但目前仍舊存在巨大的錢荒,因此,微臣建議增發貨幣,增大流通量。”徐有壬稟報道。

馮雲山知道如今中央銀行投放聖幣的渠道主要是兩大塊,一是對外貿易中的順差賺取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財富,二是財稅部發行的帝國債券。而這兩者,其實都是與帝國日益增長的經濟總量,也就是GDP增長總量分不開的。只有從外國賺取的貴金屬等貨幣進入帝國內部流通,或是財稅部發行的帝國債券賣出兌換,央行纔會發行聖幣投放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再通過國有商業銀行和私人商業銀行之間的相互拆借,借貸給需求人,逐步投放市場。

見皇帝思索,旁邊一直負責金融的財稅部部長閻敬銘和內閣委員周勝坤同時稟報道:“陛下,按照財稅部的初步估算,帝國的去年底的可交易總財富量應該達到了240億聖元以上,按照如今的貨幣流通量水平,理論上的聖幣流通量應該在120-150億聖元以上。如今實際只有89億聖元,缺口十分巨大,甚至有部分地區的基建和鐵路修建的貸款都無法滿足,施工陷入緩慢,還有部分偏遠地方的交易以地方官府打白條之類的非正規信用擔保來進行,對經濟的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而且,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交通運輸的發展,以及工商業的流通和基礎建設的普及,這個貨幣流通總量的數字還在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也就是說,去年我們市面上的貨幣供應量缺口還是50億聖元左右,到今年年底,若還是以目前的貨幣發行方法和發行量,貨幣缺口便會達到75億聖元。

陛下,以微臣等的建議,是時候變革一番,拋棄金銀雙本位的聖幣制度了。”

馮雲山點點頭,朝伍崇耀道:“伍愛卿,朕讓你收集的西洋各國金融資料,你認爲如何?”

伍崇耀略一思索,稟報道:“陛下,微臣大體上贊同周委員與閻部長的意見,不過,依照目前的發展階段,金本位仍舊不容拋棄,只有等帝國將世界黃金的大部分基本上都掌控在手中,纔可能將金本位改爲陛下提出的帝國朝廷信用紙幣制度。

目前歐洲主要大國,英國法國奧地利和德國意大利等,基本上都實行金本位貨幣制度,而我們中華帝國和美洲的美利堅、墨西哥等國家,仍舊是金銀雙本位制度。事實上,近些年的貿易之中,東洋、南洋、西洋三大貿易公司在外貿結算的時候,儘量都採用黃金結算,但仍舊有不少白銀流入帝國內部,一旦放棄銀本位,帝國將遭受一定的損失。這個損失量,主要便是白銀本身的價值和作爲貨幣的價值之間的差價造成,幸而,目前的白銀價值並不比作爲貨幣的價值低多少,但一旦放棄白銀的貨幣屬性,白銀的價值肯定會下來。但無論如何,白銀始終是白銀,在我們華族人眼中,哪怕是作爲首飾,也是極受歡迎,價格怎麼樣也不會很低,這個損失是能接受的。

因此,微臣建議先遭受一點損失,帝國將目前的金銀雙本位貨幣體系改爲單一的金本位貨幣體系,等適當的時候,在將金本位體系改成帝國朝廷信用紙幣的貨幣體系,到時候,只要國民和洋人都接受帝國朝廷的信用,接受聖幣這種紙幣形式,我們不但能解決錢荒問題,還能通過發行聖幣,攫取世界各國的財富。”

馮雲山讚賞地道:“伍愛卿所言深合朕意!朕想的正是如此,還有一點,朝廷信用紙幣體系,也必須在以金本位,也就是以國庫中的黃金儲備爲對應的基礎上進行。朕想過了,先通過金本位體系來大量吸取世界的黃金,哪怕遭受一些損失,也要不惜代價地囤積黃金。等帝國的黃金儲量達到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甚至最好超過百分之六十以上時,再以金本位體系爲基礎,將帝國國庫中的儲存黃金全部作爲準備金,以實物黃金作爲準備金的形式推行國家信用紙幣制度,由不得國民和西洋國家不信。到時候,等那些西洋國家效仿的時候,他們的國庫已經沒多少黃金儲量了,就不得不被帝國發行的紙幣所牽引。

朕想過了,這是一場金融改革,同時又是一場戰爭。最終的結果必須實現,帝國的聖幣全面取代英鎊並強國英鎊,成爲世界最爲通用的貨幣,實效等同於實物黃金。

對了,李愛卿,伍愛卿,你們知道西洋列強們有多少黃金儲備吧?”

李鴻章連忙稟報道:“陛下,經過陛下對帝國十數年的指導發展,如今帝國不但黃金年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黃金儲備也不斷追趕英國,雖然暫時還沒能趕上,但相信要不了多久便能超過。

根據財稅部的估算,到目前爲止,官方儲存的黃金總量在世界黃金總儲蓄量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4500噸左右,而這其中,英國佔據了將近一半,2100噸左右。但如今,中華帝國經過在一些列擴張中的繳獲,共收集帝國民間,特別是滿清、日本、南洋和印度等地的繳獲,加上如今帝國領土上的開採,共達到1320噸左右黃金量。

而且,從倫敦黃金交易市場上每年超過100噸的黃金通過貿易等手段流入帝國,而另外,到今年爲止,整個中華帝國的每年能有將近200噸的黃金被開採出來,也就是說,一降一升,只要2年功夫,中華帝國的黃金儲量便能超過英國。而四五年之後,帝國的黃金儲量,便能佔據整個世界的官方黃金儲量的一半甚至百分之六十以上。”

馮雲山點點頭:“既然如此,便儘快實施黃金購買計劃,全力推動金融戰爭的早日勝利,爲帝國打下千年根基!”

第331章 陷入絕境的北伐軍第585章 咸豐驛站遇襲744章 印度總督的恐慌第263章 傅善祥進軍校第178章 聖王會照顧你家老小(下)第552章 胡雪巖來推銷軍糧第1334章 巴黎公社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第1213章 由鋼鐵想到的735 章 在美國的吳如孝第二十七章 清軍來襲(上)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975章 軟弱的布坎南總統第359章 蔣家的決斷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第1199章 苛刻的條件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122章 攻奪廣州城(五)第494章 韋昌輝之死1017章 即將成名的路透社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第565章 抵達大沽口第1126章 幕後真兇第1257章 羅澤南的思考第417章 大殺四方第九十六章 馮氏藥水破桂林 (求收藏求打賞!)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828章 竟然有戰列艦第655章 聖京和五京766章 征討朝鮮(一)730 章 派攪屎棍去攪亂阿三們起義第1084章 這裡將會是他們的墳墓835章 馮雲山的石油戰略915章 檳城襲擾第450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下)953章 逃婚的公主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第1154章 重大消息725 章 左宗棠的驚歎815章 損失巨大第714章 劉長清和朱洪英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919章 大勝的何伯艦隊第618 章 菏南各州府的紛紛依附(感謝諸神和週五兩位打賞!)第657章 被供奉長生牌第1138章 普魯士國王的請求736 章 購買諾福克海軍造船廠第344章 北伐太平軍獲救第1140章 三個條件983章 我們是來發戰爭財的774章 日本風雲(二)第426章 分兵取浙茳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316章 沈冬蓮的天王府見聞(上)第363章 討虜軍的攻勢第1086章 南部聯盟國的苦衷第506章 石達開下常州第358章 意見分歧第233章 程嶺南進城786章 心碎的美國商人金能亨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第五十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中)第1070章 南北談判第285章 新鋼鐵廠選址第238章 天地會義軍的安置第494章 韋昌輝之死第234章 客土衝突解決之道784章 移民政策第372章 羅大綱的建議第389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上)730 章 派攪屎棍去攪亂阿三們起義第435章 逼降第1274章 讓國人揚眉吐氣第1333章 英國陸軍參戰(感謝無敵大燈泡的打賞!)842章 上海的發展(上)第209章 攻佔高雷瓊(下)956章 說服馬沙利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1146章 沙俄大公被刺殺945章 抱大腿第204章 煙土生意890章 伏見鳥羽之戰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第1227章 聖京的人口第246章 洋人來求見762章 謀略朝鮮第526章 羅張氏的決定854章 宣戰805章 布洛克授首第252章 再敗福健水師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463章 軍艦下水及海戰利器第640章 兵圍天京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第662章 劫胡南丁格爾
第331章 陷入絕境的北伐軍第585章 咸豐驛站遇襲744章 印度總督的恐慌第263章 傅善祥進軍校第178章 聖王會照顧你家老小(下)第552章 胡雪巖來推銷軍糧第1334章 巴黎公社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第1213章 由鋼鐵想到的735 章 在美國的吳如孝第二十七章 清軍來襲(上)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975章 軟弱的布坎南總統第359章 蔣家的決斷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第1199章 苛刻的條件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122章 攻奪廣州城(五)第494章 韋昌輝之死1017章 即將成名的路透社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第565章 抵達大沽口第1126章 幕後真兇第1257章 羅澤南的思考第417章 大殺四方第九十六章 馮氏藥水破桂林 (求收藏求打賞!)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828章 竟然有戰列艦第655章 聖京和五京766章 征討朝鮮(一)730 章 派攪屎棍去攪亂阿三們起義第1084章 這裡將會是他們的墳墓835章 馮雲山的石油戰略915章 檳城襲擾第450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下)953章 逃婚的公主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第1154章 重大消息725 章 左宗棠的驚歎815章 損失巨大第714章 劉長清和朱洪英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919章 大勝的何伯艦隊第618 章 菏南各州府的紛紛依附(感謝諸神和週五兩位打賞!)第657章 被供奉長生牌第1138章 普魯士國王的請求736 章 購買諾福克海軍造船廠第344章 北伐太平軍獲救第1140章 三個條件983章 我們是來發戰爭財的774章 日本風雲(二)第426章 分兵取浙茳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316章 沈冬蓮的天王府見聞(上)第363章 討虜軍的攻勢第1086章 南部聯盟國的苦衷第506章 石達開下常州第358章 意見分歧第233章 程嶺南進城786章 心碎的美國商人金能亨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第五十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中)第1070章 南北談判第285章 新鋼鐵廠選址第238章 天地會義軍的安置第494章 韋昌輝之死第234章 客土衝突解決之道784章 移民政策第372章 羅大綱的建議第389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上)730 章 派攪屎棍去攪亂阿三們起義第435章 逼降第1274章 讓國人揚眉吐氣第1333章 英國陸軍參戰(感謝無敵大燈泡的打賞!)842章 上海的發展(上)第209章 攻佔高雷瓊(下)956章 說服馬沙利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1146章 沙俄大公被刺殺945章 抱大腿第204章 煙土生意890章 伏見鳥羽之戰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第1227章 聖京的人口第246章 洋人來求見762章 謀略朝鮮第526章 羅張氏的決定854章 宣戰805章 布洛克授首第252章 再敗福健水師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463章 軍艦下水及海戰利器第640章 兵圍天京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第662章 劫胡南丁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