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

午夜時分,心腹僕人在門外喊道。

“老爺,時辰到了,該起來了。”

張四維猛地驚醒,睜大眼睛,發現自己躺在牀上,身邊躺着小妾。

她也被驚醒,坐直了光溜溜的上半身,穿上衣服,下了牀,又穿上褲裙鞋子,輕聲叫喚着門外的婢女丫鬟們,點燈,端着水盆進來。

小妾走到牀邊,把帷帳掛了起來,看着睜圓眼睛躺在牀上的張四維,柔聲說道:“老爺,該起來洗漱了。”

張四維咳嗽兩聲,慢慢坐起身,接過丫鬟遞過來的茶碗,喝了一口參茶,補補元氣。

漱口、洗臉,又用了一碗紅棗小米粥,再在小妾和丫鬟的伺候下,張四維換上三品硃紅圓領官服。

小妾端着烏紗帽,正要給戴上,張四維突然伸手擋住,“今兒老爺要進殿啓奏事情,給我換頂新的。”

小妾一愣。

新的?

進殿啓事要換一頂新烏紗官帽戴?

不過小妾不敢問,馬上轉身去櫃子裡拿了一頂新的烏紗官帽,給張四維戴好。

小妾從盒子裡拿出一塊牙牌,小心地系在張四維的腰帶上。

這是一塊朝參官牙牌,象牙材質,正面刻有“光祿寺卿、翰林院學士、國史館編修張四維”,反面刻着四行字,“朝參官懸帶此牌,無牌者依律論罪,借者與借與者罪同,出京不用!”

明制中,翰林院學士品階不高,才正五品,難顯其清貴,於是一般加個九寺卿的銜,把官階擡上去。

就好比參預機務的內閣大學士,從中極殿大學士到東閣大學士,都跟翰林院學士一樣,只是正五品,視受皇上的寵信程度,加侍郎、尚書、三孤、三公銜,把官階擡上去。

“什麼時分了?”張四維站在後院中,擡頭看了看黑漆漆的天色。

“回老爺的話,丑時兩刻了。”

“丑時兩刻。差不多了,轎子備好了嗎?”

“回老爺的話,轎子在轎房裡候着。”

張四維摸了摸懷裡的上疏奏章,深吸一口氣:“走!”

轎子從張府側門出來,兩位隨從在前面提着氣死風燈照路,前後八位隨從護着轎子。

走到長安街上,四位轎伕擡着轎子,腳步輕盈,走得很快。

爲了方便上朝,朝參官們一般都住在南城,尤其以東西長安街的最多。

張四維不缺錢,在東長安街邊買有一座宅院,離午門不遠,大約兩刻鐘的路程。

轎子在午門外停下,這裡停滿了上百座轎子,官員們紛紛從轎子裡鑽出來。

午門上掛着數十盞燈籠,照得人影幢幢。

大家互相拱着手,無聲地打着招呼,不敢隨意出聲,打破這裡的寂靜。

張四維擡頭看了看午門。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中間爲御道,平時不開啓,左右兩闕門供當值大漢將軍和宿衛執杖旗校等人的出入。

左右兩掖又各開一門,稱爲左、右掖門,這纔是百官入朝之門,文官入左掖門,武官入右掖門。

張四維看到一座城樓隱在夜色中,上面的燈籠像是點點繁星,在黑夜中晃動。

這是五鳳樓,設立有朝鐘朝鼓,由鐘鼓司宦官掌管,暮鼓晨鐘,等會朝鐘一響,就要早朝了。

看着這座黑夜中這座高聳的城樓,張四維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迫感,煌煌天威啊!

他心裡遲疑了一下。

要不要搏一把?

很快,他下定了決心。

都走到這一步了!

當然要博!

張四維跟同僚們在左掖門候着,按照律制,當值的大漢將軍和執旗錦衣衛軍校最先驗牌入禁。

接下來依次驗牌入內的近侍官員,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官員,最後是應天府及在京雜職官員。

張四維是翰林院學士,屬於近侍官,第二批驗牌入門。

左側門有直房五間,被人稱爲“板房”,是詹事府、左右春坊和司經局官員侯朝的地方。

張四維橫穿午門後面的空地,來到右側門。

這裡上首位置是錦衣衛官員侯朝的朝房,下三間是翰林院翰林們的朝房,張四維拱着手,跟同僚們打着招呼,找座位坐下。

其餘內閣、六部、五軍府各有各的侯朝朝房。

卯時正,鐘聲響起,天矇矇亮。

大漢將軍在金水橋上,揮動長鞭,發出啪啪的清脆聲響。

聽到鞭響,大家從各自朝房裡出來,過金水橋,到達奉天門丹墀,大學士居北邊最前面,衆學士僅次居中,餘者在南邊。

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在御道兩邊對向站立。

兩聲鐘響,大家肅然站立,不敢亂動。

負責糾察的御史在旁監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擁擠或儀態不整的官員都會被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臺階左右是鐘鼓司的樂隊,殿陛門楯間站列着大漢將軍,着全副鎧甲。

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員身後則各有錦衣衛校尉握刀站立。

樂隊奏樂,隆慶帝身穿朝服,坐着步輦到達御門,走上丹墀,在御座上坐下。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於御座後左右。

一身朝服的朱翊鈞,垂手站在在丹墀御座下來一級的圍階上,

皇上和太子就位後,大漢將軍再次揮動長鞭,鞭響後,鴻臚寺官員開“唱”入班。

隨着唱聲,左右文武兩班齊頭並進步入御道,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之禮,是爲“大班”。

公侯、駙馬、伯自成“勳戚班”,居武官班前面一點位置,同時行禮。

行禮完畢,開始早朝。

鴻臚寺官員先出班,對隆慶帝奏報入京謝恩、離京請辭的官員人數姓名。

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鴻臚寺報備好的。

皇上要召見的,早就安排入禁覲見了。

隆慶帝早朝都想罷工,自然不會安排入禁覲見,這副重擔又壓在朱翊鈞身上。

不過他一般都是在西苑召見這些進京述職和離京赴任的官員。

所以謝恩和請辭的官員,都是在庭下或午門之外遙行五拜三叩之禮,行禮之後便算完事了。

接下來應該是邊關奏報,今日沒有。

那些邊關奏報早就被隆慶帝下詔,直交督辦處處置即可。

接下來進入非常重要的環節,各官員自行奏事。

幾個月下來,滿朝文武都知道當今皇上是什麼樣的脾性,知道處理軍國大事在西苑,這裡只是表面工作,除了禮儀上的大事,真正的要事反倒不會在這裡啓奏。

張四維等兩位禮部官員奏完後,猛地咳嗽一聲。

這叫“打掃”,告訴其他同僚,我要啓奏了,你們先等着,不要撞車了。

張四維提起衣襟,走到御前跪下,從懷裡掏出奏章,照着上面念。

天色還未亮透,光線不是很好,要是眼睛不好的大臣啓奏,先得在家裡把奏章背熟了。

張四維的聲音洪亮,周圍的人都聽清楚了,徐階等閣老臉色微微一變。

在奏章裡,張四維強烈建議皇上完善東宮詹事府、以及左右春坊,選拔侍講,在文華殿裡給太子設經筵,講經義。

張四維唸完後,把奏章遞給內侍,起身彎腰返回自己的站班位置。

早朝奏事,一般不會要皇上當場做決定的,收回去後批紅或留中。

隆慶帝遠遠地坐在御座上,身子微微晃動,看樣子很有可能睡着了。反正糾察朝會紀律的御史不會去找他的茬。

張四維遠遠地瞥了一眼太子,發現他不動聲色,靜靜地站在那裡,像座石像,雙目炯炯有神。

後面又有幾位官員啓奏一些事情,御史和鴻臚寺官員先後出班,上奏早朝期間官員失儀情況。

一切安好,大家都很守規矩。

站在旁邊的萬福提醒了一下,隆慶帝身子一抖,終於坐直,及時點了點頭。

接到提示的鴻臚寺官員又開始唱班,“奏事畢,鳴鞭駕興!”

然後隆慶帝和太子坐着步輦離開,等這兩位爺離開後,文武百官按順序退出禁內,各回衙門視事。

一萬匹曹泥馬在張四維心頭飛馳而過,高大鬍子,你的附和,你的增援呢!

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第348章 帶大明打上月球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第950章 各個不是省油的燈第894章 一路東行到西安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503.第500章 相煎何急 誓清君側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第955章 動之以法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525.第522章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第709章 錦衣衛和政工處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第750章 菸酒不分家第652章 我要鹹魚大翻身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487.第485章 平壤城下440.第439章 老爺,你可真是枯木逢春啊!第863章 有人黃雀在後?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第693章 大明朝的冠軍盃賽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第850章 明國人膽敢主動進攻?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第76章 驚天大案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第873章 他們會不會自閉?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577.十月總結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856章 祝你新年快樂!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第377章 洪武軍事學院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第95章 敵在柳河108.第108章 不靠譜的爹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第966章 番外二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第940章 一羣“義士”第813章 慶幸時代重錘掌握在大明手裡289.第289章 殿下的御下術大成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第76章 驚天大案第757章 那是萬曆四年的秋天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着!第878章 讓你們見識下歐洲的先進之處!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
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第348章 帶大明打上月球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第950章 各個不是省油的燈第894章 一路東行到西安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503.第500章 相煎何急 誓清君側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第955章 動之以法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525.第522章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第709章 錦衣衛和政工處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第750章 菸酒不分家第652章 我要鹹魚大翻身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487.第485章 平壤城下440.第439章 老爺,你可真是枯木逢春啊!第863章 有人黃雀在後?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第693章 大明朝的冠軍盃賽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第850章 明國人膽敢主動進攻?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第76章 驚天大案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第873章 他們會不會自閉?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577.十月總結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856章 祝你新年快樂!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第377章 洪武軍事學院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第95章 敵在柳河108.第108章 不靠譜的爹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第966章 番外二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第940章 一羣“義士”第813章 慶幸時代重錘掌握在大明手裡289.第289章 殿下的御下術大成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第76章 驚天大案第757章 那是萬曆四年的秋天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着!第878章 讓你們見識下歐洲的先進之處!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