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

張居正有些緊張地看着朱翊鈞,心裡揣測着。

作爲內閣總理,他當然希望太原升爲直隸州,直接歸內閣管轄。

太原煤鐵齊全,煤鐵產量不輸給灤州。

它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在海邊,運輸不便。所以大部分工廠都被開辦在灤州,太原只有一部分工廠,遠不及灤州。

就算如此,太原也是一塊大肥肉。

張居正現在算是看明白了,工業賺錢的能力比農業太強了。

自己苦哈哈地督促下面把秋糧夏稅繳足,揹負了無數的罵名,結果還不如人家上海灤州一年隨隨便便給戶部稅政司繳納的稅。

自此他的治政理念有了重大調整。

不是說農業不再重要,它依然是大明的根本,大明億萬百姓能不能吃飽飯,還得靠它。

只是張居正把強國富民的希望放在工業和商貿上,不再想着靠田賦來實現這些夢想。

太原是大明唯二的工業重地,內閣自然想把它歸爲直管。

但是王崇古、王國光爲首的晉籍官員,卻極力反對太原升直隸州,希望太原繼續留在山西。

張居正知道其中的原因。

京畿沒有灤州還有天津,還有秦皇島。江蘇沒有滬州還有蘇州、揚州。

山西要是沒有太原,還有個毛啊!

王崇古、王國光一是刑部尚書,一是戶部尚書,深受皇帝器重,其中王崇古曾經在東南剿倭,屬於根正苗紅的東南一脈。

兩人是自己的重要盟友,他們的意見,張居正必須重視。

朝堂上關於太原要不要升直隸州,來回爭論了大半年,灤州、上海升直隸州的事都被拖累耽誤。

現在也到了下決斷的時候。

只是張居正不好下這個決斷。

支持太原升直隸州,會得罪王崇古、王國光等晉籍盟友;不支持,會讓內閣上下失望。

你身爲內閣總理,居然胳膊肘往外拐!

現在皇上來做這個決斷,不管是升還是不升,對於張居正都是一種解脫。

朱翊鈞一字一頓地說道:“太原不升直隸,繼續留在山西。”

張居正不由在心裡長舒一口氣。

雖然有些失落,但是從此不用再糾結了,也算是一件好事。

朱翊鈞繼續說,“山西的底子比河北和江蘇都要薄,太原升直隸州,對山西的經濟打擊是毀滅性的。

升直隸州,是方便管理,以一地帶一區。滬州直隸州,帶動長江三角洲地區;灤州直隸州,帶動京畿環海地區。

太原帶動哪裡?朕和內閣左思右想,很難給它下定義。”

張居正捋着鬍鬚點點頭,確實很難下定義。

山西北邊是漠南蒙古,一片大牧場;西邊是鄂爾多斯、陝北和寧夏,苦旱之地。這兩個地方太原使出吃奶的勁,根本帶不動。

東邊隔着太行山是直隸河北,人家有灤州,有天津,根本不稀罕你帶。

那南邊是河南和陝西關中地區,關鍵是隔得有點遠,沒有海路和運河,全靠陸運,轉運成本太高了。

鋼鐵在太原出產,運到河南和陝西製造成各種工業品,再運到各地去?

這成本多高啊!豆腐都給你整成羊肉價。

我爲什麼不在太原鍊鋼冶鐵再製造,一條龍搞完了再運出去?

朱翊鈞繼續往下說:“升直隸州的最終目的,就是振興經濟,不是吸地方的血以富中央。

要通盤考慮,要全面權衡利弊。朕反覆權衡過,覺得太原升直隸州,弊大於利!不升了!”

張居正率先喊了一句:“皇上英明!”

朱翊鈞點點頭,“現在定第二件事。目前資政只有四位師傅,朕說過,就算要加,也不會超過六人。

領銜可以參加御前朝議會的朝議大夫,目前有七十三位,在京的有四十六位。名額還在擴增,預計最後定額在一百二十位左右。

他們有京官朝臣,有地方官員,還會有大學校長,各銀行廠礦和商號大掌櫃,代表方方面面,也能讓朕,讓中樞聽到來自各方的意見,類似此前的廷議朝議。

原本朕計劃一年開一次朝議全體會議,但是目前的交通狀況,完全是不現實的,只能兩到三年開一次。

非全體朝議會議,倒是可以經常召開,但是有些軍國事,不便於在這種範圍內討論。

比如這次西南經濟振興計劃的擬定,我們五人只是討論出一個大綱方向,再讓六部諸寺直接參與進來,各抒己見,闡明立場。畢竟只有在六部諸寺的支持下,西南經濟振興計劃才能順利展開。”

朱翊鈞看了看四人,“朕覺得在資政局和朝議會之間,必須再加一層諮議機構。”

張居正四人面面相覷,在心裡琢磨皇上的意思。

再加一層,議政範圍加大,但是遠比朝議會小。皇上這麼做,是希望把某些軍國大事的討論範圍,再擴大到能控制的一個範圍裡。

資政局目前只有四人,面太窄,或者說,代表的利益羣體過於集中了。

胡宗憲代表的是勳貴集團、東南系、部分新興工商集團和部分軍隊。

張居正是部分文官集團,以及部分新興工商集團。

趙貞吉代表正統士林和文官集團。

譚綸代表部分文官集團,以及蒙古左右後翼、兩遼、海東、靜海等新納入大明的地方勢力,以及部分軍隊。

他們內部還分出各種派系,明面上同氣連枝,實際上暗地裡爲利益也在鬥來鬥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譚綸在東南系的威望,略輸於胡宗憲一點點,無可厚非的二哥。

張居正和趙貞吉在士林和文官集團都有影響力,只是張居正受新派文官和新學學子支持,趙貞吉更受傳統文官和士林支持。

有時候資政局開會討論某項重大決議時,張居正四位也會很爲難。因爲這項決議在自己派系內部爭論得十分激烈。

支持不是,不支持也不是。

比如太原升直隸州,張居正一系勢力內部吵翻了天,張居正左右爲難。

如果像皇上說得那樣,把決策討論的範圍再擴大一點,四位大佬就不會那麼爲難。

比如支持太原升直隸州的潘晟、方逢時,你們自己和反對的王崇古和王國光去爭辯,我張居正不摻和,只是小心地讓雙方不要吵得動了真火,撕破臉。

想通這些,張居正四人互相交換一下眼神。

擴編好,反正資政局只是個諮政機構,而非一個執行機構。

權力在於決策討論,最後決策下達還是以皇上的名義,執行卻是內閣、戎政府、御史臺、宣徽院和地方。

沒有具體執行的權力,只有參與決策的權力,多一個人或少一個人,對自己影響不大。

朱翊鈞目光在張居正四人臉上掃過,把他們的神情看在眼裡,心裡有數了。

沒有反對意見。

朱翊鈞繼續往下說:“朕的意思,資政局機構不變,只是參與決策的人員增加。四位師傅是資政大學士,再增加十六到二十位資政學士。

朕叫司禮監草擬了一份條例,把資政大學士討論決策的軍國事範圍,以及資政學士討論的軍國事範圍,都細細地列了出來,四位師傅先看看。”

祁言拿着四份文稿,遞給張居正四人。

內容不多,四人很快就看完。

張居正先開口:“皇上,目前內閣有吏戶刑禮兵工六部,司農、太常、鴻臚、光祿、太府、太僕、都水七寺。

戎政府有五軍都督,宣徽院有左右使,御史臺有司理院、都察院和大理寺,地方有南北兩京、灤州、滬州兩直隸州。

二十位資政學士,好像不大夠啊。”

說到這裡,他自己先笑了,胡宗憲三人和朱翊鈞隨即也笑了。

朱翊鈞答道:“是不夠。朕的設想是實務治政牽涉更多的部門主官,才加資政學士。御史臺的司理院和大理寺,專注司理鞫讞,跟軍國事決策關係不大,不加資政學士,加朝議大夫足矣。

六部尚書肯定是全部要加,七寺裡太僕、都水、光祿可不加。協調蒙古左右後翼民政事宜的宣徽院左使可加,右使兼着前軍都督,連同後軍都督,都可不加。

地方南北兩京,兩直隸州,是必須加的。算下來正好十九位。只是南京應天府尹和滬州知州,往來京師不便,估計也就一年參加一次會議。”

趙貞吉突然說道:“皇上,內閣按編制有左右議政,爲總理佐官,按理還在尚書之上。現在尚書加資政學士銜,左右議政要不要加?”

張居正連忙說道:“皇上,大洲公,現在左議政是譚公兼任,右議政準備請吏部方部堂和刑部王部堂兼任。

加不加都是一回事。”

趙貞吉搖了搖頭:“這樣還是不妥,而今是兼任,不代表後面也兼任。”

張居正捋着鬍鬚點點頭:“這倒也是。”

朱翊鈞目光在兩位配合默契的老狐狸臉上一掃:“這倒是個問題,容朕好好想想。”

想了不到十秒,朱翊鈞又說:“左右議政廢除,內閣總理的首位佐官爲襄理,兼宣徽院左使,如前軍都督兼任宣徽院右使例。

六部尚書,朕原本就是把他們作爲總理的佐官,如布政司,參政是布政使的佐官一樣。以後六部尚書不僅是六部主官,也是內閣總理佐官,以爲定例。”

胡宗憲和譚綸在旁邊輕輕一笑。

兩隻老狐狸聯手跟小狐狸鬥,想從小狐狸手裡再擠幾個資政學士名額出來,兩人再二一添作五。

不想小狐狸更高明,一招就斷了他們所有念想,還把內閣精簡了一遍。

想必是小狐狸早就料到此舉,要不然他好好想一想,只想了不到十秒鐘就想出此萬全應對之策?

張居正和趙貞吉臉上毫無尷尬之色。

這事很正常。

權利都是自己爭取的,這是皇上教會我們的硬道理!

討論和補充了一些細節,朱翊鈞掃了一眼四人。

“四位師傅沒有什麼意見吧?好,那增補的資政學士名單,就按照我們議定的公佈。還有資政局議事決策條例修改草案,也正式定下來,成文公佈。”

“臣等無異議,謹遵聖意。”

直隸境運河上,向北航行着一艘官船。

船頭站着神采飛揚的三人,正是任博安、楊貴安、丘棄濁。

丘棄濁說:“前方就是天津衛了,聽說它原本是衛所城,幾經發展,現在是直隸首府,京畿衝城。

子明兄跟我說起過灤州、天津工廠林立的盛況,現在能親眼見到,心潮澎湃啊。”

任博安和楊貴安對視一眼,“嘉靖四十五年後,每次來京師,都會覺得京畿日新月異,每次來都感受到迅猛地變化,不知這次來京師,又會有怎樣的感受。”

不到一個小時,黃船長前過來提醒。

“三位客官,前面就要進丁字沽了。”

“丁字沽?”

“對,北運河與衛河交匯的地方,這裡也是一處巨大的集市,在天津衛西門外。”

前面眼見着船隻多了起來,三人乘坐的漕船靠着右岸邊上的水道,緩緩地向前行進。

猛然間,丘棄濁透過河邊防護林看到遠處荒野上立着一排排房子,一個個大煙囪高高豎立着。

丘棄濁指着那裡,興奮地問道:“兩位兄長,這就是工廠區嗎?”

任博安和楊貴安順着丘棄濁的手指頭看過去,幾乎同時搖了搖頭。

“上次來京師時,好像沒有這些房子啊。”

“脩敬兄,我可以肯定地說,上回去京師進修,確實沒有這排房子。”

“那就是新修的。我們問問船長,他往來這裡,肯定知道。黃船長!”任博安把船長招呼過來,“黃船長,這排房子是新修的?”

“沒錯,去年下半年開始修建的。”

“這一排連綿不絕,看着規模不小啊。”

“沒錯了。最邊是棉紗廠,過來一點是織布廠,還有那邊是捲菸廠,再過去一點是搪瓷廠,它旁邊是暖水瓶廠。”

“看上去都差不多,這麼多煙囪,都是用蒸汽機?”

黃船長一挑大拇指,“你是行家。我有個老表說,這些新工廠全都用蒸汽機。”

“胡撫臺這麼大手筆?”

“胡撫臺有本事,從內閣要到了不少錢,報紙上叫投資,直隸上下都叫他胡財神。

哦,昨天皇上詔書正式頒佈,直隸改爲河北省,這塊地方現在叫河北了。天津衛叫天津市,還是河北的首府。”

“河北,天津市?又變了。”

“萬曆朝,最常見的就是變,但是大家都喜歡。變得越來越好,誰不喜歡啊!”

黃船長咧開嘴,露出一口焦黃的牙齒,哈哈大笑。

丘棄濁拱手問:“船長,棉紗廠、織布廠我在報紙上聽說過,這捲菸廠、搪瓷廠和暖水瓶廠,又是個什麼廠?”

“嘿,你還問着了。”

“船長全知道?”

“全知道?”

“這麼牛?”

“嘿嘿.”

452.第450章 宗社黨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第948章 一直在改革的財稅制度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第908章 王大錘,你是個狠人!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第954章 曉之以情548.第545章 佛門喇唬會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第86章 潑天的富貴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654章 臣向皇上請罪!518.第515章 現在是我大明的好機會第396章 滅國莫氏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第32章 海瑞第一擊第818章 閣下是誰?548.第545章 佛門喇唬會第810章 朕的培養和選拔官員之道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825章 飛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陽號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592.第588章 殺人誅心第820章 真得決定留下了!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第701章 菸酒齊全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第907章 就憑這個!579.第575章 走,拜會神仙去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411.第410章 西山校場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第873章 他們會不會自閉?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854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6章 好聖孫第37章 要五世同堂的嚴閣老第26章 嚴閣老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第4章 倒嚴第二刀第717章 一錘定音!446.第444章 李成樑,我們要團結!第101章 柳河大捷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第859章 犯大明疆土者,首級在此!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529.第526章 臣願作大明之衛青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817章 灤鋼職工醫院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385章 心灰意冷的高拱第960章 皇上,你跑題了吧?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956章 鳳磐公救我一家滿門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第785章 這纔是人類的文明之光啊!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第955章 動之以法187.第187章 先毀其巢穴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第898章 女駙馬好看!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第40章 奮發的海瑞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
452.第450章 宗社黨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第948章 一直在改革的財稅制度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第908章 王大錘,你是個狠人!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第954章 曉之以情548.第545章 佛門喇唬會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第86章 潑天的富貴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654章 臣向皇上請罪!518.第515章 現在是我大明的好機會第396章 滅國莫氏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第32章 海瑞第一擊第818章 閣下是誰?548.第545章 佛門喇唬會第810章 朕的培養和選拔官員之道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825章 飛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陽號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592.第588章 殺人誅心第820章 真得決定留下了!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第701章 菸酒齊全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第907章 就憑這個!579.第575章 走,拜會神仙去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411.第410章 西山校場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第873章 他們會不會自閉?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854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6章 好聖孫第37章 要五世同堂的嚴閣老第26章 嚴閣老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第4章 倒嚴第二刀第717章 一錘定音!446.第444章 李成樑,我們要團結!第101章 柳河大捷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第859章 犯大明疆土者,首級在此!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529.第526章 臣願作大明之衛青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817章 灤鋼職工醫院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385章 心灰意冷的高拱第960章 皇上,你跑題了吧?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956章 鳳磐公救我一家滿門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第785章 這纔是人類的文明之光啊!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第955章 動之以法187.第187章 先毀其巢穴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第898章 女駙馬好看!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第40章 奮發的海瑞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