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

西苑紫光閣左閣裡,一身硃色圓領十二紋章服的朱翊鈞站在上首,給五人在講課。

四位身穿賜蟒服的資政,胡宗憲、張居正、趙貞吉和譚綸,還有一位穿着鬥牛服的楊金水,在下首坐着一個半圓。

“諸位,朕講了一個多小時,大家也應該明白什麼叫政治經濟學?現在朕做一個總結。

政治經濟學,是是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交換的規律的科學。

剛纔說過,生產和交換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職能。

沒有交換,生產也能進行;沒有生產,交換,因爲它一開始就是產品的交換,便不能發生。因此可推斷,生產是交換的基礎,交換是生產的衍生。

這兩種社會職能互相影響,又各自受外部因素影響,所以兩者都各自有自己獨特的規律。這點,我們務必要注意。”

胡宗憲五人,拿着毛筆,在不停地記錄着。

祁言等司禮監的五位內侍,也在旁邊不停地記錄着。

朱翊鈞繼續說着:“民爲本,所以讓百姓過上富足穩定的生活,是國家的根本。

百姓如何過上富足穩定的生活?那就是發展經濟。

由其推論,經濟發展是政治穩定的基礎,我們應該致力於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政治之決策,多半圍繞經濟,需集思廣益,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政治問題用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用經濟手段解決,軍事問題用軍事手段解決,但一切解決手段的基礎都是經濟。”

張居正擡了下頭,看到站在上首的朱翊鈞,心裡恍惚了一下。

皇上又長高了。此時的他比一般成年人還要高,身形魁梧挺拔,頗有太祖之風。

太祖之風?

他在江南做的這些事,太祖恐怕都不及。

太祖只是殺得人頭滾滾,皇上不僅殺人,還喜歡誅心。

是啊,他不叫誅心,他叫做清除遺毒

還有他講的這些知識,就像一場場風暴,猛烈又持續地衝擊着自己,衝擊衆臣的腦子。

這些人讓人耳目一新,發人深思的學識,皇上是從哪裡學到的。

他才十六歲,還是自己的學生.

真是不可思議。

朱翊鈞還在繼續講。

“政治上講遠見,軍事上講運籌,經濟上講決斷。關鍵一點,就是審時度勢,它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是集知識和經驗爲一體。

政治上的失誤,軍事上的失利,經濟上的失敗,都與審時度勢有關。審時,是戰略,是方向,其餘的政治手段,經濟經營,軍事戰術,都是技巧。

政治是充滿權謀的領域,需要妥協;商業是充滿欺詐的領域,需要信任;科學是充滿荊棘的領域,需要開拓;文化是充滿偏見的領域,需要容納.”

朱翊鈞拍了拍手,笑着說道:“好了,四位老先生,金水,朕今天的講課到此結束。”

胡宗憲笑着答道:“今天又是臣等收穫滿滿的一天。”

衆人哈哈大笑。

他們聽過十幾次朱翊鈞的講課,早就被震驚得麻木了,早就習以爲常。

看到大家都像是被上過一課的樣子,朱翊鈞也心滿意足。

《政治經濟學》、《辯證法和唯物主義》,以及其它的一些現代哲學、經濟等方面的知識,都是託宗教局資深公務員這個身份的福。

上級經常會邀請一些知名教授,舉行一些政治、經濟、文化乃至哲學方面的講課。

哪個部門都不想去。

都三四十歲了,還去聽課,聽完課還要寫學習報告,煩不煩。

可是上級領會再上級的指示精神舉行的這些講課,效果什麼暫且不說,場面得支棱起來。稀稀落落的,會場連人都沒坐滿,宣傳欄上的照片不好看。

那就各個部門抽人,把會場塞滿,把場面支棱起來。

清閒部門宗教局就成了首選單位,資深公務員老朱也成了抽調骨幹。

老朱也願意當四十多歲的老學生。

去了有各種禮物和紀念品發,單位發補貼,吃住全包,等於純收入。

有時候講課在附近的名勝風景區,等於公費旅遊一圈。

這肚子裡的知識原本沒有多少的,聽得的課多了,東一點、西一點,老朱的肚子灌了一肚子知識,跟雜貨鋪似的。

現在整理一下,拿出來欺負一下這些先人。

內侍把筆硯都收了上去,又有幾位內侍端着一碗碗銀耳蓮子羹,走了進來。

祁言說道:“皇爺,皇后娘娘聽說皇爺在跟幾位老先生議事,就叫西苑御膳房熬了些銀耳蓮子羹,叫送了過來。”

朱翊鈞右手揮了一圈,“既然是皇后的心意,給諸位先生和金水擺上。”

“是。”

胡宗憲五人端起金邊纏絲蓮枝碗,先齊聲對祁言說道:“祁公公,請代臣等謝過娘娘賜食。”

朱翊鈞端着碗,大口大口地吃着,嘴裡也閒不住。

“搞好經濟,就是讓百姓們脫貧入富。朕覺得,聖人的書,是給人讀的,可要是用來辦實事,一件也辦不成。

朝中某些理學大家說,要安於清貧,彷彿窮,就是好事。你們說說,窮就一定忠厚老實嗎?”

張居正答道:“皇上,臣覺得倒不一定,奸猾刁民,就是他們。”

朱翊鈞說道:“張師傅說得沒錯。窮兇極惡,人餓極了,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但是富人就一定是好人嗎?

那也不一定。富人還想更富,爲富不仁的比比皆是。

但總得來說,百姓們只要吃得飽穿得暖,日子有盼頭,天下就太平,大明江山就永固。”

“皇上聖明。”

放下碗,漱口洗手後,朱翊鈞指了指祁言。

“四位老先生,金水,我們現在學以致用。祁言,把海公的上疏抄件發給大家。”

“遵旨。”

五人拿着海瑞的奏章用心看,每人神情都不一樣。

胡宗憲放下抄件,感嘆地說道:“全天下也只有海瑞纔敢寫這樣的奏章。”

趙貞吉也放下抄件,摘下老花鏡,轉頭對張居正說道:“叔大,剛峰公此上疏一公開,你就從水深火熱中脫離出來了。”

張居正合上抄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慚愧啊,實在慚愧。比起剛峰公的膽魄和赤誠,張某慚愧不已。”

譚綸附和道:“剛峰公傲立當世就是憑得一顆赤子之心,還有那顆不懼任何詆譭之言的鐵膽。”

朱翊鈞擺了擺手,“諸位老先生,海公我們稍後再誇,現在議一議海公的這份奏章吧。”

見胡宗憲四人遲疑不語,楊金水先開口說道:“皇爺,奴婢剛纔聽皇上講課,悟到了幾分,不知道對不對,說出來請皇爺指點。”

朱翊鈞手指頭點了點楊金水,“你說。”

“皇爺前兩日說到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奴婢一直在努力領悟。生產力是人們利用生產資料進行生產活動的能力,也是創造財富的能力。

而生產關係是人們如何佔有、支配和使用生產資料,以及如何分配生產出來的財富。

這兩個詞艱深晦澀,奴婢似乎悟到了,卻又沒有悟透。今天看了海公的奏章,突然就悟到了。”

朱翊鈞不動聲色地說道:“那伱說說你的明悟。”

“皇爺,四位老先生,奴婢認爲海公在江南所做之事,從經濟上論,就是改變江南的生產關係,以適應江南突飛猛進的生產力。

江南的這些世家豪右,兼併田地不算,還禁錮人口,讓數十萬百姓爲他們做牛做馬,世代爲佃。

皇上嘔心瀝血,殫精竭力,大興工商實業,爲大明百姓籌謀出新的活路。奴婢以前在東南待過,知道那些世家豪右的德性。

佔着土地,霸着棉花、絲繭和稻穀,恨不得把天底下的好處都摟到自己的懷裡去。現在連皇上給百姓們謀的活路也要堵塞。

從政治上論,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奸賊,太過狂妄,挖大明牆腳不說,還堵塞皇上強國富民的路。

一羣不識擡舉的東西!他們難道不知道這大明的天,是皇上的天,這大明的地,是皇上的地。

所以奴婢覺得,海公在江南做得好,做得呱呱叫!”

胡宗憲四人對視一眼,心裡暗暗讚歎。

好個楊金水!

朱翊鈞指了指楊金水,“金水,所以朕一直說,朕的課,你學得最用心,悟得也最通透。”

胡宗憲四人聽到這話,知道皇上在點自己,於是胡宗憲、趙貞吉和譚綸不由地看向張居正。

張相,江南之事,海瑞和江蘇按察司只是一把刀而已,現在善後全是內閣的事,你要不要表個態?

還沒等張居正開口,朱翊鈞先開口了,“海公在江南替我們頂雷,在替我們披荊斬棘,朕不能負他。司禮監擬詔,即日起,所有皇莊按律納糧賦,少府監隸屬和持股的商號、公司、工廠等所有實體,一概按章繳稅。少府監每半年公佈一次納稅財報。

再通報律政院,《國律》和《刑律》增補條款,大明之人,上至皇帝,下至庶民,有兩樣是一樣的,一是生老病死,二是按章納賦稅。逃避賦稅,必嚴懲之!戶部的稅政總局,要加強建設,要有能力嚴查緝捕敢於逋逃稅賦之人!”

“遵旨!”

皇上以身作則,以後誰敢不納糧繳稅?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張居正不能保持沉默,開口道:“皇上,臣完全贊同海公奏章奏請之事。回去後就叫吏部、戶部和刑部合議皇上剛纔的口諭,以及海公所提四條建言,擬定綱目細則。

待皇上御批後,立即照行。

此外,臣再照會太常寺,把海公在蘇州會審的詳情,向天下公報,深刻揭示地方世家豪右爲非作歹、作奸犯科、大逆不道的種種罪行,還有那些爲他們搖旗吶喊的文人儒生,也要把他們助紂爲虐、爲虎作倀的惡行,一一揭示出來。

以儆效尤、懲前毖後!”

朱翊鈞滿意地點點頭。

這是態度問題。

張居正這番話,明面看是彙報了內閣後續的跟進工作,正合朱翊鈞的心意。暗地裡也表明了態度,他不會出手去救恩師徐階,任其自生自滅。

這也意味着他會與徐階爲首的江南世家守舊勢力,徹底分割開。

這就對了!

歷史上你沒得選,只能依靠那些人支持你進行新政改革,結果被反噬。

現在有我,你不用選,踏踏實實施展你的手段,大刀闊斧的推行新政改革好了。

朱翊鈞提醒了張居正一句:“張師傅,海公奏章朕會盡快批覆。內閣後續跟進的細則,儘快定下。過段日子,張師傅和朕,還要東巡灤州。”

“遵旨。”

趙貞吉在一旁說道:“皇上,海公在蘇州會審,說明司法改革初見成效,臣懇請,趁熱打鐵,進一步進行司法改革,吸取此前改革的經驗教訓,完善機構和相應法制。”

“趙師傅,你說!”

“臣懇請復御史臺,分轄都察院和司理院,直管大理寺。都察院繼續掌監察糾劾,司理院慎法審判,大理寺繼掌慎法複覈。”

趙貞吉說復御史臺,因爲太祖皇帝在國朝初立時,以中書省理政,大都督府掌軍,御史臺監察糾劾。

後來才廢中書省和左右丞相,分大都督府爲五軍都督府,改御史臺爲都察院。

朱翊鈞點點頭,“趙師傅此言大善。應該改,也必須改。中樞改了,地方也改一改。以後各省布政司公文直呈內閣,按察司直呈御史臺,兵備司直呈戎政府。”

好傢伙,中樞和地方三司職責分明,三條線清清楚楚的。

張居正心頭一跳,連忙問道:“皇上,那督撫呢?”

朱翊鈞看了他一眼,斬釘截鐵地說道:“各總督和巡撫的奏章直遞資政局和司禮監!”

胡宗憲四人對視一眼,齊聲道:“臣遵旨!”

朱翊鈞拿起海瑞的奏章,說道:“海公想必到了華亭,主持徐家的抄沒和清點。聽說徐階叫長孫徐元春,連夜趕回華亭,火急火燎地買田置地,歸於徐家宗祠,以爲族中義田。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這樣吧,金水。”

“奴婢在。”

“內庫出筆錢,給徐族義田買五百畝水田。張師傅。”

“臣在。”

“你牽頭,帶着你們這些做學生的湊些錢,給恩師的族中義田也買些水田。”

“臣遵旨!”

李春這時在外面稟告道。

“皇上,緊急軍報。”

朱翊鈞一愣。

誰不長眼,湊過來找抽啊!

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928章 皇權最大的敵人是誰?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437.第436章 舒友良最會勸人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115.第115章 和談前的小交鋒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第960章 皇上,你跑題了吧?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第873章 他們會不會自閉?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第873章 他們會不會自閉?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821章 怎麼混到四品官的?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615.第611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914章 大明門東會堂開會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117.第117章 東邊急不得,北邊慢不得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380章 安南莫氏還在?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12章 父子和母子第81章 兒孫滿堂第943章 天大的案子啊!第344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第852章 戰無不勝的天竺戰象隊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第838章 看我幹什麼啊!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494.第492章 奉先殿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2章 倒嚴第一刀第757章 那是萬曆四年的秋天第872章 風起歐羅巴第965章 番外一502.第49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19.第319章 午門哭闕第748章 會飛的船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第816章 成語太難懂了!第75章 大同鎮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第716章 神火準備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第957章 我要緊跟時代!第893章 昆崚導遊劉把頭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534.第531章 皇后也要立威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653.第649章 縱是塵心重,相看亦頓忘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0章 奮發的海瑞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第373章 俺答汗的決斷!第951章 歷史的恥辱柱280.第280章 有些失望的高拱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
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928章 皇權最大的敵人是誰?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437.第436章 舒友良最會勸人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115.第115章 和談前的小交鋒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第960章 皇上,你跑題了吧?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第873章 他們會不會自閉?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第873章 他們會不會自閉?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821章 怎麼混到四品官的?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615.第611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914章 大明門東會堂開會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117.第117章 東邊急不得,北邊慢不得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380章 安南莫氏還在?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12章 父子和母子第81章 兒孫滿堂第943章 天大的案子啊!第344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第852章 戰無不勝的天竺戰象隊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第838章 看我幹什麼啊!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494.第492章 奉先殿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2章 倒嚴第一刀第757章 那是萬曆四年的秋天第872章 風起歐羅巴第965章 番外一502.第49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19.第319章 午門哭闕第748章 會飛的船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第816章 成語太難懂了!第75章 大同鎮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第716章 神火準備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第957章 我要緊跟時代!第893章 昆崚導遊劉把頭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534.第531章 皇后也要立威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653.第649章 縱是塵心重,相看亦頓忘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0章 奮發的海瑞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第373章 俺答汗的決斷!第951章 歷史的恥辱柱280.第280章 有些失望的高拱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